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544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docx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创“鲁班奖”或国家优质工程奖。

因此本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O9000标准及本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

1各施工段、各工种、各专业相互配合的措施

主体施工和安装施工的相互配合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我们决定以土建主体为龙头,专业安装工程组织配合施工。

在各个专业组的配合下完成施工进度计划。

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调整的即时召开办公会调整。

另外,各专业施工要严格地履行成品保护制度,现场抽调专人负责,专业施工配合及成品保护工作。

本工程主体安装交叉作业,应相互配合、相互保护成品。

为提高装饰效果,土建施工阶段时就应与安装密切配合。

从大局出发,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如技术咨询、提供施工场地、工作面等,必要时提供人力或机械支持等。

1.1主体工程的主要内容

本工程主体工程包括柱、墙、梁、板等构件的钢筋绑扎、模板的支设及混凝土的浇筑,还有砌体工程的施工。

1.2安装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1)消防控制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2)强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强电系统(预埋管线、穿线、配电箱安装、照明灯具等的安装)。

3)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4)管道保温和防腐。

5)土建工程中的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预制后安装,先单机后联动的原则,做好相互间的配合。

1.3主体与安装专业配合施工措施

1)为搞好协调配合,应首先从组织上予以保证,为此可指定专人负责与安装工程的配合施工,涉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时,有关部门根据其的要求参与配合工作。

2)定于每周召开一次协调配合工作会,专职协调员每天要检查配合情况,并对各施工工长做出安排。

3)安装工程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预制后安装,先单机后联动的原则,做好相互间的配合。

4)在土建进行主体施工时,各专业安装要进行预埋和预留工作,要求位置准确,不少留漏留等,为日后装饰施工提供良好作业条件。

5)主体顶板钢筋底筋绑扎完毕后应预留时间,安装工及时钻孔、预埋管线,应注意对已绑扎好的钢筋的成品保护。

6)安装设备时,设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70%以上。

7)砌体工程开始前,应与安装工程结合好,预留好空洞,避免凿墙;砌筑好后,应注意成品保护,在墙边搭设防护栏杆,并树立警示牌,以防墙体破坏。

8)暗设的电器设备及配管以及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均应与土建部分的主体与砌筑工程施工配合,严禁随意凿墙面等。

9)主体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注意不要踩踏安装预埋管线,保护成品。

10)及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各施工工长负责本施工队的施工项目保护工作,要求其他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扳已安装到位的管线、开关、阀门等,对已完工的房间要进行封闭、隔离保护。

1.4各工种配合组织措施

1)施工进行前由项目部要根据工程量及实际施工情况,细化各流水施工段,对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要进行划分,组织突击队进行该部位施工,要抓住重点,协调好各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推进全面工程的施工进度。

2)为搞好协调配合,应首先从组织上予以保证,为此可指定专人负责各工种间的配合施工,涉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时,有关部门根据其的要求参与配合工作。

3)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充分研究、讨论各种施工方案,从而编制最优的各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施工方案,同时通过技术例会,技术交底等形式,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清楚地知道施工方法、施工过程及施工进度,做好施工配合。

4)项目部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针对交叉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协调好各工种间关系。

5)要求各个施工班组,要强化质量意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得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强竞争机制,实行奖罚制度。

6)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现代通讯工具、统筹计划网络等现代技术以加强整体规化和管理。

7)上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严禁私自施工,下道工序应做好对上道工序成品保护。

2质量体系和创优措施

2.1质量体系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中,本企业将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各质量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全面的、全过程的受控状态。

以过程精品确保工程优质。

2)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质量职能、责任,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建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并采用风险工资制等经济手段来辅助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3)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质量手册》的要求,编制《质量创优计划》,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评审、物资采购、检验和试验、要与制定质量承控措施,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4)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全面实施过程精品战略,设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中加强对各控制点的监控。

5)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对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各工长对质量负全部责任,各专业工长对所管分部分项工程负责,施工人员对操作面和工序质量负责。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和互检。

班子组在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没有进行自检、互检或自检,互检不合格者,质量检查员不予核定质量等级,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认真实施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

施工中,每一个重要部位,事先要做出施工方案,经论证,项目部经理、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签字后方可实施。

6)坚持招开质量例会制度,定期由质量安全部召开质量专题会议,针对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寻找克服的办法,在以后的施工中禁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

要求通过质量例会的招开,提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2.2创优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

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图纸会审,接受设计院的设计交底,了解设计人意图和业主需要,掌握工程结构特点和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

根据工程的平面持点,结合施工条件,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并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实施。

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及工程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及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条件,按保证质量,方便施工进行统筹安排,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对主要施工部位,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编制施工工艺文件,由企业的总工程师进行一级交底,项目主任工程师组织二级技术交底,并指导项目部技术部门完善三级交底。

编制外加工、外购件需用计划,并协助编制工程材料、地方材料和市场物资的需用计划。

编制钢筋成型料单及各种配件的需用量计划,并提出有关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a、材料及设备的采购

对进场格料、构配件、设备严格按要求检查,材料要按规定取样复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能使用。

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对进场后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消除出场,并追究责任。

b、施工班组选择

选择有经验、有技术,敢于吃苦攻坚的施工班组作为一线施工队伍,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组织足够的后备施工力量。

特殊工种人员一律实行持证上岗。

c、加强施工中过程精品的质量预控,从“三工序”、“三检查”入手,把好“三关”,坚持“三个不准”,做到“五个一样”,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内容,不予验收。

d、严格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技术复核人,要有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并认真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起,作为档案资料保存,隐蔽工程未经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签字认可,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工程质量的检验与评审

各施工班组应及时、准确、真实地进行预检、隐检、观测和试验工作,以QC小组为核心,作好班组质量检验及工程使用功能的测试。

企业每月对本工程进行一次质量综合考评,项目部每月四次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施工员各班组长每日都要进行现场质量检查,以杜绝质量隐患发生。

资料员负责工作资料的收集、归档和保管,实事求是的进行资料整理。

积极配合甲方、监理单位、质检部门做好工程质量的评定。

2)土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土方开挖

基础挖土方不得超过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施工机械进场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

基坑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并考虑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土方开挖前整体施工工地要有整体的排水施工方案,以保证在土方开挖的正常施工。

弃土要统一调配,放在场内合适的地方,以备填方之用。

(2)土方回填

填方是施工中的重点,回填之前应统筹安排,合理的选择土源,进行回填。

回填土,施工时要按要求进行施工,每层厚度约为20cm,碾压要密实。

回填土的边缘和转角处应夯实,留槎应按规定搭接和夯实,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等。

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应级配良好,同时保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

填土方施工,要注意认真检查素土表面的标高和平整度等。

3)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包括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实、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拌制

本标段工程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选择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生产率达到80m3/h,水泥储备800T,粉煤灰储备80T以上。

并具有自动上料、自动计量、机动出料和集中操纵控制的要求,使搅拌站后台上料作业走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准确。

(2)混凝土的运输

对混凝土拌和物运输的要求是:

混凝土在运输工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应符合浇注时所规定的坍落度,混凝土应以最少的中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注地点。

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注工作连续进行,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其内壁应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浆,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应经常清除。

混凝土的运输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三种,由于主体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所以混凝土的地面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泵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进行控制,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为1:

3,卵石为1:

2.5,以免堵塞;砂宜用中砂,含砂率宜控制在40%左右,水泥用量不宜过小。

为改善其流动性,减少管道的摩擦,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这样可延缓凝结时间和节约水泥用量。

混凝土泵在输送混凝土前,管道应先用水泥砂浆润滑。

泵送时要连续工作,如中断时间过长,混凝土将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应将管道内混凝土清除,以免堵塞。

泵送完毕要立即将管道冲洗干净。

(3)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实

浇筑和捣实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对混凝土的质量,结构的坚固性和耐久性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求通过浇筑捣实,满足混凝土几何尺寸,保证钢筋及予埋件的位置正确,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洁、尺寸准确。

a、浇筑混凝土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浇筑前,除应将材料供应、机具装备、道路平整、劳动力组织等安排就绪之外,还应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准备工作。

对于模板和支架,应检查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尺寸,轴线、标高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钢筋和预埋件应对照图纸核对其钢号、直径、数量、排放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将核对的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中,模板内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容许留有积水。

b、混凝土浇筑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注,随浇随捣。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成分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注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混凝土拌和物由料斗、漏斗、运输车卸出时,如倾落度过大,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粘着力的下落动能大,下落速度较砂浆快,因而可能形成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为此,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米,否则应使混凝土拌和物沿串筒、斜槽、溜管下落。

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正确留置混凝土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对混凝土结构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必须停歇较长时间,以致原浇筑的混凝土已经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因此,施工时一定要正确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具体留设如下:

①柱、墙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

②和梁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下20~30mm处。

③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

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注,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⑤双向受力楼板的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有:

混凝土超过凝结时间以后,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捣实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原已凝结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直到其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继续浇筑。

继续浇筑混凝土以前,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松动的石子或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先铺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一层。

c、混凝土捣实

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混凝土时,应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促使上下混凝土结合成整体。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捣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

表面振动器用于振捣楼板混凝土。

在无筋或单层钢筋结构中,每次振实的厚度不大于250mm,在双层钢筋的结构中,每次振实厚度不大于120mm,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

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以便每一处的混凝土振实出浆为准。

也可进行两遍,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方向要相互垂直,第一遍主要使混凝土密实,第二遍使表面平整。

(4)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对柱子及剪力墙处混凝土的养护,先洒水将其表面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包起。

对楼板处的混凝土的养护,用湿润的麻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的湿润。

4)剪力墙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各层标高的正确,必须认真细致的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准确的定出各楼层楼面的标高和墙板的轴线位置,以作为绑扎钢筋、模板支设及混凝土浇注时的依据。

(1)剪力墙轴线位置控制措施

a、基础剪力墙轴线位置控制措施

进场施工放线时,定出控制建筑物轴线尺寸的控制桩,待基础防水保护层做完后,以控制桩为依据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础保护层上,然后用尺量出各轴线的位置并用墨线弹出。

轴线弹出后,将剪力墙按照图纸设计的位置放出,并在剪力墙的角部、暗柱的角部用红漆将其标注,以便插筋时使用。

当筏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开始插剪力墙及暗柱的钢筋,为进一步控制剪力墙的轴线位置,需在筏板钢筋的上层网片钢筋上重新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筏板钢筋的上层网片钢筋上,并用墨线将其弹出,然后根据剪力墙与轴线的关系确定剪力墙墙板的水平钢筋的位置,然后把水平钢筋按照所弹出的剪力墙的水平钢筋的位置用电焊将其固定在筏板的上层网片钢筋上,插剪力墙的立筋时紧贴所焊的钢筋插下,并用扎丝扎牢,在水平施工缝处,剪力墙的上部钢筋用钢管脚手架夹紧以确保浇筑混凝土时剪力墙的钢筋不移位。

b、楼层剪力墙位置控制措施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后,按照基础投测轴线的方法将点投测到楼层,并弹出用以控制剪力墙位置的+50线,按照所弹出的+50线,进行钢筋的绑扎、模板的支设等后续工作。

为确保浇筑楼板混凝土剪力墙钢筋不移位,采取将剪力墙两侧最低的水平筋通过短钢筋和该层楼板钢筋相连,短钢筋用电焊与楼板钢筋和及剪力墙水平钢筋连接。

上部水平筋用定位卡进行绑扎,用梯子筋进行固定,保证剪力墙横、竖向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标高控制措施

本工程拟采用每层梁板及剪力墙板墙一起浇筑的施工方法,因此,剪力墙标高的控制同楼板标高的控制。

控制楼板标高时,在每层竖向钢筋上均画出高于该层楼层标高的+50线,并用红漆画出,在剪力墙钢筋绑扎及插筋以及模板支设楼层混凝土浇筑时均以此为依据来控制。

下一层+50线用钢尺由前一层+50线向上量出,然后用水准仪以此点为基准点引至各个控制部位,并进行水准闭合回路校核,以后各层楼层标高均同此。

(3)剪力墙垂直度控制措施

每层剪力墙的垂直度控制通过吊线坠来控制。

当用于控制每层剪力墙位置的+50线弹出后,模板下口以此来定出,模板下口位置定出后,为确保剪力墙板的垂直,用线坠从模板的上口从吊下,然后用尺量上下口模板距线坠的距离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就证明该处模板垂直,如不相同,证明该处模板不垂直,通过调整上口模板的位置来调整垂直度,直至调至上下口模板距线坠尺寸相同时再加固该处模板。

5)钢筋及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检验程序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号及直径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为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和油污。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钢筋的冷拉方法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对不能分清炉批号的热轧钢筋,不应采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当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其冷拉控制应力下的最大冷拉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的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后,须稍停然后再放松。

冷拉钢筋的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不大于20吨的同级别,同直径冷拉钢筋组成。

b、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径。

c、从每批冷拉钢筋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形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b、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Ⅲ级钢筋末端须做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的末断做弯钩,弯钩形成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

钢筋焊接前,先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

当受力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位于钢筋直径10倍范围内,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b、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c、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c、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d、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e、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

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绑扎接头中钢筋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的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程序

钢筋工程人员配备有:

钢筋工长、专职质检员、材料员、实验员。

首先由材料员从市场上采购合格的钢筋,钢筋进场时应有合格证及材质单以及出厂报告,待实验员对进场钢筋复试合格后再将其交给钢筋工长,由钢筋工长出具料单,组织人员成型,焊接,绑扎,在此过程中,由专职质检员对其进行检查,对钢筋工长出具的料单进行审查,对成型后的钢筋进行尺寸复查,实验员对焊接后的钢筋按规定取样试验,专职质检员再检查复试报告是否合格。

在钢筋工长组织人员绑扎钢筋的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对钢筋的绑扎进行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待钢筋工长组织人员整改完毕经验收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钢筋绑扎完毕后,专职质检员进行检查验收,对提出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下达钢筋工长,整改完毕经验收后上报监理,监理发现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专职质检督促钢筋工长组织人员返修,返修后经监理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1)模板的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塑料等,模板支架的材料宜选用钢材等,材料的材质应符合专门规定。

模板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正确。

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等要求。

d、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当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模的支点应按模板设计位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过3mm。

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侧模: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b、底模:

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规范相应规定后方可拆除。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后,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