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36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

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

可见,勇作为一种评价,开始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

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辟生存空间和战争中的勇武。

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

在先秦时期,勇德有很高的地位,勇是坚守“义”所不可缺少的德性。

孔子说: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

比如,《论语·阳货》有云: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

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

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

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

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

可见,孟子所言的“小勇”属自然德性,“大勇”属道德德性。

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

“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此三者,或浑不知义,或见利忘义,或死而不义,只有“士君子之勇”才是“见义勇为”,乃道德之勇。

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只有合乎道义的勇才配称作勇德。

虽然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道德化的重构,但他们总体上仍然是承袭孔子对勇的一个基本理解,即不惧危险,而且把勇德局限于一种政治生活中维护道义的德性。

至宋明时期,理学家保留了先秦儒家对勇德的阐释,同时又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对勇有了新的理解,勇德不仅是一种包含道义内涵的道德德性,更是一种成就道德自我的“为已之德”。

陆九渊认为达致仁者的困难在于“已私难克,习俗难度越耳”“已私之累人,非大勇不能克”。

可见,在理学家这里,勇德被用于整个道德生活,是摆脱积习和不当私欲的束缚、坚守道德信仰、成就理想人格的刚强意志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勇气。

(摘编自赵永刚《勇德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

材料二:

以对中国传统“勇”德的分析和对西方勇敢观的分析为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对两者进行比较。

中西“勇”德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首先,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将无畏或不惧看作是勇的特征,但此一特征仅为“勇”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仅有此一特征,勇不必然成其为德。

若要使勇成为一种德性,必须有其他因素对其予以引导或规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多从智、仁、勇三者的关系出发来阐明勇之为德的条件,认为有智行仁之勇才是真正的“勇”德。

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思想家主要从理性或世俗法律的角度来规定勇,认为只有基于理性、符合法律规定的勇才是一种可称赞的德性。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依法规定勇的倾向就已初露端倪,近代以后,随着法制社会的建立,法对勇的制约更为明显。

其次,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看到了“勇”德有两个对立面:

鲁莽与怯懦。

怯懦无论是在表面上还是就其本质而言,都与勇敢格格不入。

鲁莽虽表面上类似于作为德性的勇敢,其实也并非“勇”德。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然对“勇”德的两个对立面有过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就理性深度而言,其在与西方思想家的类似分析相比较时,就显得有些逊色。

中国古代思想家只是分别分析鲁莽与怯懦各自的问题所在,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两者与勇敢之间的关系;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将勇敢作为鲁莽与怯懦之间的中道,从而揭示出三者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最后,大多数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都看到了勇敢作为一种德性可能发挥的多重作用及可能实现的多重价值。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勇敢不仅可用于胜敌,还可用于自治和克难,勇敢可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实现其价值。

尤其是在勇敢用于自治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较之西方思想家的类似论述要显得更为丰富。

西方思想史上有关勇敢之作用的论述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些西方思想家凸现了作为德性的勇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而中国传统的“勇”德主要用于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具有宗法性质的社会目标和社会秩序服务,在这样的社会里重农轻商是必然趋势,因而适应商业冒险、自由竞争的“勇”德就难以成长。

中西方“勇”德观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勇”德最为基本的规定,是勇敢之为德性的共性方面。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勇敢都不能与其他德性相分离而单独起作用,人们都必须把握勇敢之为德性的度,过与不及都是作为德性之勇敢的对立面。

(摘编自吕耀怀《“勇”德的中西异同及其扬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汉字“勇”的书写变化,可以解读出当时人们对“勇”字的理解所发生的变化。

B.孔子将勇与仁、智并举,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勇德在先秦时期有很高的地位。

C.与孟子、荀子对勇德的理解中所具有的道德德性相比,孔子没有关注勇的道德层面。

D.与西方融入理性或法律来解读的勇德不同,中国的勇德往往包含着智与仁等因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和荀子虽然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但依然继承了孔子对勇的基本理解,到宋明时期,理学家对勇才有了新的理解。

B.我国古代思想家只对鲁莽与怯懦进行各自分析,而西方思想家则将勇敢和鲁莽、怯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来。

C.根据古代思想家的论述,在自治、克难等实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价值上,中国对勇的把握较西方有着明显的优势。

D.尽管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但在对待勇与德性的关系以及对勇德“度”的把握上,古今中外有着某些相似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勇德的自然德性

B.“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勇德的道德德性

C.“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勇德的道德德性

D.“如官容奸吏,家留盗虏,日积忧患,而不勇于一去之决,谁实为之”——勇德的道德德性

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勇德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①一片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

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为羊们提供口粮。

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

“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

它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

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

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

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

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这样的时候,因为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

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

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

“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

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

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

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

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

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

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⑦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

开有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

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

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

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

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

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⑧明代诗人王徽诗云:

“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

”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

放羊人说:

“也就几年光景。

”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

放羊人说:

“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

”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

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

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

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

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

“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

”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⑨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⑩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直观又理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文章语言简洁直白、平淡质朴,如“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饱含着作者对于恢复沁河盛貌的焦虑之心。

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8.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云传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

“治道在于得贤。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太夫,以尽其能。

”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

“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

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嘉竟坐之。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曰:

“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

“谁也?

”对曰:

“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

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

“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

“小生乃欲相吏邪?

”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五经”之一,“五经”包括《诗经》《乐经》《尚书》《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东阁,在文中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

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所过之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

B.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

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

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丞相薛宣交往,薛宣邀他留在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

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椁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

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14.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①。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六郡雄:

原指六郡一带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这里立功的赵充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二句暗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犹”“复”表现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B.诗歌第三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三河道”,抒发诗人与朋友离别的惆怅心情。

C.诗歌第四句用西汉时在边境立过功的“六郡雄”赵充国典故,对友人寄托期望。

D.五六句虚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横”“接”两字写出了山隘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16.诗歌七八句用典,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也用了相同的典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请分析两首诗用这个典故,在表达的情感方面的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

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

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

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

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

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

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

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

那时,不管多么累,①,努力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

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

②,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

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

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19.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

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②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③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政策实施期限延长今年年底。

④允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至明年缴纳。

⑤落实好今年以来出台的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⑥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⑦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⑧灵活行使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5字。

(5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0月1日的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日前结束,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

据介绍,为满足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需要,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其中,航天驾驶员和航天飞行工程师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早在2018年5月巳启动,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选拔出符合条件的18名预备航天员,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将参加空间站运营阶段各次飞行任务。

这次预备航天员选拔,将为我国航天员队伍完善、空间站工程建设等航天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8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曾点燃了多少人探索宇宙的愿望,2020年11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顺利启程。

在世界,《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科幻小说中作家畅想的穿行地心、遨游海底的场景,成为当时许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如今,已一一实现。

科学不仅要仰望星空、创新超越,也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会,写-一篇在“科学与人文”主题班会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选择每小题3分) 

【答案】

1.C2.C3.B

4.勇德是一种介于鲁莽与怯懦之间的,具有不惧和无畏特征,又与多种道德品质或理性、法律等相融合的,有多重作用和能实现多重价值的德性。

5.①首先由汉字“勇”的书写变化引入对勇德的内涵的探讨;②接着介绍了先秦时期孔子对勇德的自然德性的理解以及孟子和荀子在孔子基础上对勇德的伦理化重构;③然后介绍了宋明时期理学家赋予勇德新的理解,将其指向道德勇气。

【分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孔子没有关注勇的道德层面”说法有误,由材料一中“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可知,孔子对勇有道德层面的关注,只是在孔子这里勇德仍属于自然德性,没有明确的道德指向。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中国对勇的把握较西方有着明显的优势”说法有误,由材料二“勇敢不仅可用于胜敌,还可用于自治和克难,勇敢可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实现其价值。

尤其是在勇敢用于自治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较之西方思想家的类似论述要显得更为丰富”可知,文中只是说在“自治”这一方面,中国较西方的论述更丰富,而且“更丰富”并不等同于“有着明显的优势”。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项,意思是有仁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