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33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docx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

道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

目录

摘要

道家无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而不衰。

它活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当今社会文化繁荣科技发达,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家无为思想产生于能人辈出、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主要内容是道法自然,贵柔,抱朴守中以及无为而无不为。

现代管理中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是管理者自身素质不够高;二是管理过程不合理;三是管理目的、政策不恰当。

面对这些问题,无为之道为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管理者增强自我修养,少私寡欲、知人善用;管理过程中依乎天理、无为而治;管理目的及政策顺应自然、不妄为。

无为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使得管理更加完善,利于国家、企业等组织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道家无为而治现代管理

Abstract

Taoistdoingnothingthoughtisanimportantpartof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fteronethousandyearsoftime.Itisactiveindifferentstagesofthesocialdevelopment,thesocialculturalprosperityandadvancedtechnology.Doingnothingthoughtsarestillofgreatsignificancetomodernmanagement.Taoistthoughtwasborninthespringandautumnandthewarringstatesperiod,whenschoolsofthoughtcontended.AmongallthethinkersofTaoist,LaoTzuandChuangTzuwerethemostrepresentative.ThemainideasofTaoistthoughtareTaofollowingthenature,yoursoft,holdingthenaturalcharacterofhumanandlettingthingstaketheirowncoursesothatyoucandoeverything.Themodernmanagementhasseveralproblems:

thefirstisthatmanagers’ownqualityisn'thighenough;thesecondisthatmanagementprocessisnotreasonableandthethirdisthatmanagementobjectiveandpolicyarenotappropriate.Tosolvetheseproblems,thewayofdoingnothingforthemprovidesthecorrespondingsolutions:

managersshouldstrengthenself-discipline,havelesswillingandknowthepeopletothegooduse.Inthemanagementprocess,peopleshouldnotdoanythingthatgoesagainstnature;Managementpurposeandconformshouldfollowthenature,notgoaggressivepolicy.Doingnothingthoughtintheapplicationofmodernmanagementmakemanagementmoreperfect,beneficialtothecountry,enterpriseorganizationsdevelopsbetterandfaster.

Keyword:

Tao;governbylettingthingstaketheirowncourse;modernmanagement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势力增强,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对于无休止的战乱,该时期的老子,在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庄子承其志发扬了无为思想,倡导逍遥与自由。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背社会法则、有害众生发展的事。

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根本性的意义。

管理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必需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管理是人的管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属于人类活动的范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说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在现代管理中运用无为之道,使得君无为而臣有为,依据自身特点、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分配工作,管理者把握宏观战略目标,被管理者处理相关具体事务,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完善现代管理机制,促进国家、企业和谐发展。

一、

道家的无为思想

道家的无为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杨朱学说是道家的始祖,直到在老子撰写的《道德经》中才比较正式的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其后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多本著作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理论。

老子和庄子的这种无为思想对当代及后代都影响深远。

(一)无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种思想的产生,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必然性与实际性。

研究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首先需要了解无为思想的形成条件、历史背景,如此才能更深刻的发掘出它的存在意义与利用价值。

1、时代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分裂割据的诸侯势力增强,故而各诸侯之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连年的战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净无为,反对斗争。

同时,它尊重人类的自主性,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使人能够更好的在战争中认识自我,顺应自然,存身于世。

2、百家争鸣

随着旧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开始溃败,新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开始萌芽,过去的思想方式、政治方法、生活形式都需要注入新的血液。

在当时的斗争激烈的以及具有相当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下,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形成,纷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各家思想相差千里,但大多有识之士都以天下为己任,争相奔走,为结束战乱、人民疾苦,完成统一而努力。

3、隐逸之士

有一些哲人,精通事理、练达人生,博通古今,见识卓越,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道,对国家、社会、历史、人事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价值,认为只有远离现实社会,不受外物诱惑,才能维护和保全自己的清白品德、高洁人格和淳朴天性。

于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逃离尘世生活,对现行制度和当朝权贵采取一种回避的、不合作的、甚至批判的态度,这,就是隐逸之士。

隐逸之士避世存身,韬晦自保,寄情山水,崇尚自然,探索天道,比之现实社会,冷静的认识和批判社会弊病,揭示矛盾根源,按照天道自然的法则,提出整治社会的主张,挑战传统、否定君权、逐步形成以贵生存身为主的道家思想理论。

4、“无为思想”的提出

对于无休止的战乱,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在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战乱的形成,生灵的涂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的“有为”(这和孟子所说的“王好战”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是因为统治者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本该顺应自然的和谐社会大加干涉,才会出现战争、掠夺。

老子提出这种思想,是希望统治者能够尊重自然规律,放弃战争,不多加干涉,使百姓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繁衍生息。

老子以自然天道反观社会人道,主张贵身爱身,贵柔不争,俭啬谦下,绝圣弃智,小国寡民,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在《应帝王》中利用狂人接舆之口申斥独裁强势的统治方式,他认为帝王逞个人意志和私欲治国,就不可能顺应民情民心,不顺应民情民心,社会就会混乱。

反之,帝王为心清淡平和,不挟私意,任由人民按自己的意愿去干他们能干的事情,天下就安宁。

庄子批判的锋芒指向儒墨法诸家学说,从中可以看到民主自由思想的萌芽,庄子在战国时期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对当时诸侯争霸,使人民陷入战乱火坑现状的一种反思,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这两者共同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

(二)无为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背社会法则、有害众生发展的事。

这里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非不为,而是不乱为、不妄为、顺应客观形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真正意义上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思想从老子提出到现在已经历经两千多年,期间影响了无数治国之士。

最为典型的即是西汉初年的“萧规曹随”。

看似“不称职,无作为”的曹参执行此政策的根本原因并非自己能力有限,而是考虑到战乱刚刚结束不应该对百姓横加干涉,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

而唐朝的柳宗元也在他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希望“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百姓能够“蕃吾生而安吾性”。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对于小个体户,也要求有关部门不得随意干涉,经过30余年的蓬勃发展,私有制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为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根本性的意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人、地、天所效法的都是自然。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则说道受到尊重,德受到珍贵,是因为道和德没有对万物发号施令而永远顺应自然。

因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是客观规律,才能稳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方为无为之道。

2、贵柔

贵柔,“柔弱胜刚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循环,是道的运动方式;柔弱,是道的运动特征,即道的运动不是以暴烈强迫的方式进行,而是以自然柔和、润物无声为特征渗入万物、引导世界的发展。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它是无可取代的。

老子在此以水为例,说明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道理,由此可以看到无为的作用和效果。

3、抱朴守中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指显现并坚守朴素,减少私欲,杜绝世俗之学,就不会有忧患。

在此,老子强调的是返璞归真,回到自然。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说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汇流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够成为百川的首领,亦体现了抱朴守中的重要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说善于当统帅的人,不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逞怒气;善于战胜的人,不与敌人交战;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这是抱朴守中思想的体现,也是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谨记并做到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说政令繁多而屡次失败,还不如坚守空虚无为。

多言即有为,主张不言即无为。

4、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是说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大治的。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说道永远顺应自然不妄为,就能够无所不为。

侯王如果能够坚守它,万物将会自己成长变化。

作为侯王,如果能够行大道,不妄为,顺应自然,万物不受干扰就会自己生长变化,无所不为,体现了君无为而民自化的道理。

最终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即我无所作为,而百姓就自我教化;我喜欢清静,而百姓自然端正;我无所事事,而百姓自己富足;我没有私欲,而百姓自然质朴。

二、现代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管理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必需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可以说,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资源的更新瞬息万变,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管理者自身素养方面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

管理者及其管理技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管理者的职位越高,其权力越大,对组织的影响也就越大。

现代组织中,很多管理者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1、一言堂

一言堂等同于专制,即独自掌握政权或者任凭自己的意志专断独行。

它的集中体现就是管理者手握大权,不肯下放权力,凡是由管理者说了算,听不进也不允许不同意见,常常造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假象。

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此类情况。

虽然有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前提,但某些部门还是存在一把手拍板的情况。

很多的会议都是“无争论,有结论”,或者不管其他人如何讨论,最终结果代表的只是管理者个人的想法。

甚至,一些会议对于某个体现管理者意识的议案,根本不必进行讨论,直接鼓掌通过。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管理者虽然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不能保证其所有想法都是正确的,。

再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言堂下制定的方案往往只体现管理者的意志,不能代表最广大的民意,甚至会损害到组织和被管理者的利益。

最后,一言堂型的管理者往往以独裁者的形象展示在被管理者面前,其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专横独行的傲慢,不利于团结自己的团队,更有碍于队员才华的展现。

2、任人唯亲

由于上千年“家天下”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任人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

很多管理者为了“方便管理”或者照顾自己人,往往在一些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

或者将“自己人”安排进任职的机关单位。

对不属于自己人的“外人”,难以做到“用人不疑”,始终存在着不信任,很少将要事交予“外人”。

这种不合理的用人策略,其害处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因为吸取了大量的亲信,导致企业甚至是政府机关变为家族性质的,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不能体现其所该代表的利益;再者,过多的“家族性质”,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政策难以施行,处罚难以发挥;同时,所吸入的亲信,不乏酒囊饭袋之徒,尸位素餐,甚至假公肥私,将会严重损害团队的利益;最后,对于“外人”,也是极大的不公平,致使“外人”郁郁不得志,不能充分展现其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使工作失去意义。

3、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指管理者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甚至亲自去做。

现代管理中不乏此类管理者,自身“精力过于充沛”,凡事喜好亲力亲为,无法认可其他人的办事能力,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将事情做好。

这种看似认真却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有着许多的不良影响:

对于管理者来说,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事必躬亲势必会分散有限的精力,使得管理的本职工作难以做的尽善尽美,再者,术业有专攻,染指自己不专长的领域,很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而对于被管理者来说,管理者的这种越位、错位,从侧面体现的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很不利于使被管理者安安心心兢兢业业的为团队服务,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缺乏个性则导致组织没有特色,在发展中没有突出的优势,很难做大做强。

决策的实施有赖于被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及能力,淡漠人性的管理必然会使政府、企业走向失败之路。

组织纪律对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具有约束性,一旦遭到破坏,轻者人浮于事,重者组织机关产生内忧外患。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个性

“缺乏个性”是指现代管理过程中没有依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形成一套符合自然的管理模式,而是生搬硬套其他所谓的成功模式。

正是因为不是自己孕育出来的,所以不能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就如做衣服,先要量体方能裁衣,他人的衣衫纵然大体合身,细节也是不相符的。

每个团队、每个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其特色,管理者制定管理模式的时候,常忽略其个性差异。

在实际管理中,特别是中国,因为现代化起步较晚,现代企业、现代政治管理均不太成熟,在借鉴他人优秀的管理方法时,往往难以做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修饰,使其适合自身发展。

大到国家、政党的管理,小到企业、学校的管理,都在这方面摔过跟头。

新中国建国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管理缺乏经验,直接从苏联拿来一套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建国初期相比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而当代不顾自身实际,生搬硬套、“复制”他人管理模式的情况也是不胜枚举。

在富可敌省的广东东莞地区矗立着一些小型电子厂,不仅硬件条件几乎雷同,管理模式也如出一辙,导致一段时间内“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停地倒闭,不停地新建,但就是没有能够做大做强的。

学校的教育模式也是如此,各种盲目跟风,打着“军事化管理”、“一对一培训”的招牌粉墨登场,结果往往只能草草收尾。

个性化是管理的灵魂所在,只有拥有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独特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缺乏个性化的生搬硬套,小则导致资源的浪费,大则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淡漠人性

“淡漠人性”指的是在现代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一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马克思说过: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性,不仅仅指人对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需求,也包括精神和情感方面。

因为管理和被管理的主体都是人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创造者,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人权,尊重人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性的保障,不仅仅需要较为公平的分配方式,在物质上保障被管理者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更应该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格、情感受到尊重的权利。

最终使得他们达到需要层次的顶端——自我实现。

现实生活中,被管理者的人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从政府到企业到学校的管理都是如此。

政府部门的工作可谓是现代的铁饭碗,管理者对人的管理不当往往导致错位、越位等情况发生:

自己的事情不做,偏去管他人的事情。

还有些人浮于事者,遇到事情就推诿、扯皮,办事能力有限,办事效率低下。

很多企业增加效益的方式是压榨员工,如逼死过员工的富士康集团。

企业一味的强求员工工作,而不能顺应员工自身的规律行事,不止损害了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也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

淡漠人性的管理,于人本身有害,于国家、企业的发展亦有害。

3、缺组织,少纪律

“缺组织”是说在现代管理中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组织模式,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越位错位,避重就轻等情况的发生;“少纪律”则是指虽然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已经明确,但不会严格按照既定的纪律各司其职,或者管理者对于被管理者赏罚不分明,不公正,已经订好的纪律形同虚设。

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这等情况常有发生,特别是存在领导事必躬亲和任人唯亲的单位。

“缺组织,少纪律”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一套完整且合适的制度,成员分工不明确,对自己本职工作认识不清晰,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将会直接导致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对于纪律没有严格的执行,将致使既定的纪律失去其威严,人们不愿意遵循,终会造成混乱的发生。

(三)管理目的、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活动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利益为重无可厚非,但以牺牲集体、社会、自然之大利来谋取私人之小利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子孙后代的福利来满足自身的物欲更形同于杀鸡取卵。

政策的制定需集思广益且顺应规律,已经制定好的政策若因个人原因而时常变动,会影响政策的实施,使得目标难以达成。

此处问题集中表现为两点。

1、以利为本

此处的“利”指眼前利益,或者说是能看得到的、违反自然本性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实现某个方面的利益。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过,“中国人从古到今,眼光都不是很长远”,在现代,鼠目寸光也带入了管理之中,某些管理片面的追求现实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利益,或者长远利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虽然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到了今天,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和国民素养道德沦丧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发展管理模式,是不是需要更改了。

对于企业,就更是如此,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本高、耗时长、收益慢、风险大,所以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加工厂,产品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不仅仅要导致资源、环境、人权的问题,更会使我们难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2、变与不变

“变与不变”指管理的目标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单纯的变,或者不变,都是不利于发展的,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若是管理目标过于多变,将会使目标失去其威严性,被管理者会如无头苍蝇,找不着其真正要努力的方向,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既定目标奋斗。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喜欢独树一帜,推翻前人的既定目标,凸显自己的能耐。

这种朝令夕改目标变化太多的做法,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种折腾,严重扰民;对于某个单位,也是劳民伤财。

而坚称“祖宗之法不可变”,自始自终,管理的目标都没有发生改变,也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世间的事物都是随时随地变化着,很多情况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管理的目标或者其实现方式若是始终如一,将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将会被淘汰。

变与不变需要找出一个制衡点,才能使得管理目标有效实现。

三、无为之道在管理中的可能运用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解决会抑制国家、企业、单位的长久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老子《道德经》的内涵大体可分为三层:

修身、治国、读“道”。

它对现代管理所具有的意义则可体现在提高管理者素养,培养圣人的品德;纠偏管理过程,以无为之道治理组织;端正管理目的,顺应自然规律发展。

以下对其作详细分析。

(一)提高管理者素养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为思想主张修身之道。

优秀的管理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反而无所不为。

他们有知人之智,更有自知之明,有博大的胸怀,善于用人而对人谦下。

将具体事务合理分配给工作人员,自己则超脱事外,运筹帷幄,最终达到君无为而臣有为。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作为管理者,其专制,“一言堂”的主要原因,是他对权力的深深欲望,拥有权力后的自我膨胀,使其刚愎自用,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妄为。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

权力、财富等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不需要对它过度的追逐。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没有必要紧紧抓在手中。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指聪明的人不发号施令,发号施令的人不聪明,聪明的管理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然后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影响和引导被管理者尽心尽力为整个团队服务,而管理者自己“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则因为不居功,他们的功绩反而不会被泯灭。

鉴于前文所述的专制的不良影响,管理者应该将部分权力下放给那些有能力有担当的人,一方面减轻管理者自己的工作量,集中精力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能够人尽其才,使一些有潜质的新人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