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docx
《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
蓬溪县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
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审题人
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体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南方一些省区2007年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出现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
A.自然条件的影响B.橘树虫害的影响
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2.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农产品保鲜、冷
藏等技术的发展 ?
生活习惯的改变 ?
自然条件的变化
A.?
?
B.?
?
C.?
?
D.?
?
下表是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读表回答3-4题。
3.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三熟
4.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灌溉B.依托生物技术C.改善温度D.保持土壤水分
下图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确定水稻种植区北界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B.热量C.降水D.土壤
6.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
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粮食
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
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读某市城郊农业分布模拟图,回答7~8题。
7.形成此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
C.地势平坦D.气候适宜
8.该市及周围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应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水稻种植业
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区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 )
¢Ù茶叶 ¢Ú柑橘 ¢Û香蕉 ¢Ü甜菜
A.¢Ù¢Ú B.¢Ù¢Û
C.¢Ú¢Û D.¢Ú¢Ü
10.与大别山特色农业区相比,沿江平原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A.环境优美B.水源充足
C.交通便捷D.气候适宜
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11—13题。
11.若该城市是我国北京,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2.若该城市是印度的加尔各答,则布局比较
合理是()
A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13.若该城市是英国伦敦,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15.调整后,鲁尔区
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
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
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
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
业
区崛起。
图示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
完成16~17题。
16.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铁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读产业集聚模式图,回答18~20题。
18.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图中N环节要做的工作是( )
A.新建相关生产工厂B.开拓市场
C.建成基础设施D.运输原料和燃料
19.该产业集聚现象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生产成本B.获得规模效益
C.可利用廉价劳动力D.扩展成高技术工业城
20.若该工业区以汽车工业为主,可布局的工厂有( )
A.钢铁厂B.化纤厂
C.电视机厂D.酿造厂
21.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
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 )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据此回答第22题。
22.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有( )
¢Ù石家庄 ¢Ú洛阳 ¢Û开封 ¢Ü株洲
A.¢Ù¢ÚB.¢Ú¢ÛC.¢Ù¢ÜD.¢Û¢Ü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然后回答23~24题。
23.2011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B.地形C.河流D.交通
24.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Ù修建卫星城镇
¢Ú修建环城公路 ¢Û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Ü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Ù¢ÚB.¢Ú¢Û
C.¢Û¢ÜD.¢Ù¢Ü
2009年12月26日,全长1068.6千米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它有望成为改写粤湘鄂三省经济版图、塑造沿线经济新生活的黄金大动脉。
读图,完成25~27题。
25.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
A.大型化和自动化
B.高速化和专业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26.影响武广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Ù城市分布 ¢Ú地形地势 ¢Û科学技术 ¢Ü矿产分布
A.¢Ù¢ÚB.¢Ú¢ÛC.¢Ù¢ÛD.¢Ú¢Ü
27.武广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分散大城市职能
B.改善¡°武广沿线都市圈¡±生态环境
C.加强区际联系,改善交通条件
D.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
我国将投资212亿元建设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
铁路建成后,
上海至重庆(8小时)夕发朝至,比坐船快许多倍。
据此回答28~29题。
28.对该铁路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区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和科技水平
B.城市分布和资源分布
C.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D.政府决策和人们的需求
29.下列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改善我国东西交通紧张的状况,为长江航运分流
B.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与浙赣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垂直相交,形成综合运输网
D.有利于国防建设、民族团结
30.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
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
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2008年11月中旬,农业部在江苏省溧阳市举办了中国第5届¡°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3分)
溧阳市位于全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之一苏南,平原、山区、水面各占全市的51.3%、26.2%、22.5%。
2003年以前当地人民从事传统的水稻种植业,一年收入几百元。
从2003年开展¡°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活动后,溧阳市已逐步形成了南部山区以林、茶、果为重点,西北部地区以畜禽生产为重点,中东部平原地区以水产、种植业为重点的三大农业区域经济板块,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相应的加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现在,溧阳市已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丘陵山区开发示范县¡±,并服务于长三角都市圈。
(1)说明溧阳市在2003年以前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3分)
▲
(2)分析影响溧阳市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出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2分)
▲
(3)“一村一品¡±体现了农业发展的_____▲___观点。
按照这一观点,溧阳市对山区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
请将下图中序号与相应内容连接起来。
(5分)
¢Ù A.果园或人工草地
¢Ú▲B.农田
¢ÛC.经济林或毛竹
¢ÜD.用材林
(4)说明溧阳市进行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分)
▲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3分)
▲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2分)
▲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
▲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4分)
▲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2分)( ▲ )
A.株洲B.武汉C.九江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3分)
▲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4分)
▲
34.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甲
图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乙图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
(4分)
▲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
母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3分)
(3)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 。
(2分)
蓬溪县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B
B
B
D
B
D
A
C
C
B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C
B
A
B
C
D
B
B
A
C
B
C
D
2.综合题(4个小题,共40分)
31.(共13分)【答案】
(1)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较低。
3分
(2)市场、政策、科技。
2分
(3)因地制宜 ¢Ù—D ¢Ú—C ¢Û—A ¢Ü—B5分
(4)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多次布局农、林、牧、渔各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了农业结构单一的面貌,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解决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3分
32.(5分)【答案】
(1)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
3分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2分
33.(共13分)【答案】
(1)B 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4分
(2)C 2分
(3)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分
(4)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方便。
4分
34.(共9分)【答案】⑴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4分
⑵铁矿石,煤炭,钢铁3分
⑶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2分
蓬溪县高中一年级下期第二次质量监测
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40分)
3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
¢Ù A.果园或人工草地
¢ÚB.农田
¢ÛC.经济林或毛竹
¢ÜD.用材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1)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