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运行通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242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份运行通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份运行通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份运行通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份运行通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份运行通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份运行通报.docx

《1份运行通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份运行通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份运行通报.docx

1份运行通报

2010年全县工业运行情况通报

2010年,全县上下以“一保、两转、三突破”为主线,强化服务协调,完善推进机制,突出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全县工业运行实现了量质双提升

全县工业战线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拓宽思路,主动应对,着力化解工业运行和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保增长的同时,抓结构调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1.运行质态稳步提升。

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95.46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居五县(市)第二位,实现产值865.48亿元,同比增长36.23%,占年计划的108.19%,实现销售847.16亿元,同比增长35.41%,占年计划的107.24%,实现利税87.99亿元,同比增长65.52%,占年计划的146.65%。

2010年度全县工业税统销售和应税销售增速较快,按市统一考核口径,全县一般纳税人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统销售340.96亿元,同比增长36.86%,占年计划的113.65%,其中应税销售279.33亿元,同比增长39.39%,税统销售和应税销售累计增幅均居五县(市)第二。

实现全部工业入库税金15.91亿元,同比增长5.82%。

实现全部工业用电量21.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电量13.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3%。

全县957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12家,同比下降57.14%,亏损总额600万元,同比下降86.67%。

2.重点企业支撑有力。

2010年,骨干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涌现出一批财政贡献、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规模扩张、企业管理等先进典型,对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撑有力。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实际完成税统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共96家,较去年增加24家,完成总量204.54亿元,占全县工业税统销售的60%,平均增幅达37.28%,高于全县平均水平0.42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税统销售增长22.30个百分点,其中,税统销售超1亿元企业50家,完成总量171.21亿元,占全县工业税统销售50.21%;中天科技、辉煌彩钢、九九久科技、东日钢铁、强生轻工、正大公司等6家企业税统销售超5亿元,分别达34.72亿元、20.11亿元、8.76亿元、6.38亿元、6.01亿元和5.34亿元;工业入库税金超1000万元企业达到24家,累计总量为6.49亿元,占全县工业入税金的40.79%,其中,中天科技入库税金1.53亿元,九九久科技、快达农化入库税金超4000万元。

3.主要行业发展加快。

电子信息业在2009年度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税统销售总量达39.47亿元,同比增长45.33%,占规模工业税统销售的13.28%,同比提升0.16个百分点;化工(医药)业虽然受原料成本上升、产成品价格下跌影响,但随着一批新项目的投产,累计实现税统销售56.79亿元,同比增长28.64%,占规模工业的19.11%,同比提升0.08个百分点;总量较大的纺织服装业在原材料上涨的推动下,累计实现税统销售84.51亿元,同比增长33.63%,占比同比下降了1.74个百分点;轻工食品、建材、机械制造业、治金、电力能源业分别实现税统销售36.78亿元、34.34亿元、29.13亿元、7.00亿元和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4%、52.33%、27.79%、70.49%、11.34%。

4.重点镇区贡献提升。

2010年,如东经济开发区、掘港、河口、马塘等4个镇区税统销售超35亿元,累计实现税统销售193.85亿元,同比增长36.52%,占全县比重为56.40%,同比提升了0.63个百分点;如东经济开发区实现税统销售65.9亿元,占全县比重为19.17%,掘港镇实现税统销售46.43亿元,占全县比重为13.51%,河口镇实现税统销售44.66亿元,占全县比重为12.99%。

马塘镇实现税统销售36.86亿元,占全县比重为10.73%,东安科技园区、新店镇发展速度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81.06%%和47.82%。

从入库税金情况看,河口、双甸、如东经济开发区、拼茶、大豫、马塘、曹埠等7个镇区入库税金分别增长30.34%、23.17%%、16.96%、15.48%、12.88%、9.87%和5.75%。

全县税统销售100强企业中,如东经济开发区18家,掘港镇16家,马塘镇12家,新店镇11家,岔河镇7家,河口镇、双甸镇各6家,这7个镇区企业数占比达76%。

5.科技创新不断加快。

一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0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其中省级12家;大东公司及如石机械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海尔斯药业、大东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家,中天科技、大东公司被列为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全年新增科技孵化器2家,新增面积8.35万平方米,新增入驻科技型企业42家。

二是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

2010年新获威力特环保公司等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强生光电自主研发的反应炉,列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非晶硅薄膜电池转换率居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新产品新型高效率柔性薄膜电池,申报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863计划,目前已进入评审阶段;全年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个,威力特环保技术公司的力群牌电子灭蟑器、大东公司的有机棉双层大循环蜂巢组织高档面料、九九久科技的3,5,6-三氯吡啶-2-醇钠等6家企业6个产品获评省优秀新产品。

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税统销售95.30亿元,同比增长38.1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税统销售总量的32.08%,同比提高4.67个百分点。

三是装备制造业高位运行。

装备制造业累计实现税统销售99.48亿元,同比增长41.95%,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09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税统销售总量33.49%,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6.载体建设彰显特色。

沿海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生物药物产业板块,努力提升农药、医药发展水平和层次,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正式启动,依托中国农药协会的产业优势,努力推进农药GLP实验室建设,为促进化工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省新型工业化农药产业示范基地。

如东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新增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占比下降,机械、非金属制品业占比逐年提高,风电设备制造、光电、石油成套设备、机械电子等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以明阳风电、海装风电、海力风电为代表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和投产,全区工业增量及增幅都比较明显。

掘港镇采用“一个中心多园区”、依托高校院所的建设模式,成立了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为主体的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已成为与江苏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

新店镇编制健身器材产业发展规划,并成功申报江苏健身器材之乡,目前拟定占地500亩的健身器材产业园规划已编制完毕,首期150亩用地已开始启动,6家新进园企业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

岔河镇围绕纺织板块,大力开展纺织市场建设,银河集团创业基地累计竣工标准厂房40多万平方米,出租出售率超70%,较好地促进了纺织产业的集聚。

7.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重点抓了“亿能彩钢”余热利用项目、“九九久科技”的7-ADCA污水多效蒸发能源综合利用、“大东公司”中水回用、“金太阳油脂”的稻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等30多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总投资14161万元,年节能折标煤29272.4吨,节水138万吨,减排COD103.36吨,二氧化硫326.1吨,固废6116吨,废水107.4万吨,取得效益13391万元,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和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从去年9月份开始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科学制定并实施了全县节能应急调控计划,确保企业有序用电,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节能减排既定的目标任务。

对江苏莱科化学公司、南通华盛化工公司等14家企业化工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项目的进入。

2010年,全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为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8.服务能力日益提高。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

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意见和科技创新工作政策意见,鼓励企业抢抓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二是强化行政帮扶。

建立了亿元企业月度快报制度、县领导帮扶28家重点企业制度,开展了50强企业、2009年千万元竣工项目专题调研活动,及时化解了工业企业运行和发展中的矛盾。

三是强化资金协调。

专题组织了洋口、马塘等12个镇区政银企保合作洽谈会,落实了一批企业贷款;联合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成功举办了“寒冬送暖”银企互动暨伙伴工程如东之家签约仪式;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了市“千企千亿”银企授信活动,推动了重点企业结构调整。

为扩大互助协会服务能力,开展了互助协会扩面工作。

升泰担保公司加强了风险控制管理,全年为73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3.7亿元,累计为46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5.29亿元,有效化解了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是强化企业家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家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提升企业家转型升级理念,组织了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以及部分镇区分管工业负责人参加的如东北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

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市“产业转型升级与两化融合”专题报告会。

邀请了原副省长、现任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作了《谋划“十二五”——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专题报告会。

掘港镇组织16家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走进院校,开展“走进高校谋合作,校企联盟促发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拓展了企业家视野。

丰利、双甸、洋口、新店等镇围绕转型升级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全县工业经济在圆满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

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虽然增幅较高,但总量仍位居五县(市)末位;全年税统销售总量比如皋少237亿元,比海安低113.12亿元,总量自2009年11月份以来,一直处五县(市)末位,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是销售与税收增幅不对称。

2010年全县工业税统销售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工业税收增幅较低,同比仅增长5.82%。

从税种看,出口免抵调库额大幅下降是2010工业入库税金下降的直接原因;从行业看,机械行业入库税金降幅较大是入库税金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是发展质量仍需提高。

从工业企业的现状看,全县工业仍呈现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简单模仿多,科技创新少,贴牌加工多,自主品牌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发展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当年引进、实施、新上和投产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不多,新增长点企业实际产出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不明显,反映在今明两年内能形成亿元以上产出的数量太少,主要增量仍靠传统产业和草根企业的拉动;另外,受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影响,部分项目投资计划仍然不能实现,技术改造中设备投入占比不高,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二、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牢固。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也受到通胀压力上升和资产泡沫影响,企业补库存需求逐步减弱,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从国内形势看,政策趋紧、成本趋升、拉动趋弱,工业企业正处在“两端挤压、中间呆滞、空间紧缩”的状态,尽管当前工业经济由回升趋好向稳定增长的态势正逐步确立,但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仍直接面临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等困难。

一方面因原材料价格飙涨、劳动力价格重估以及国内出口退税等政策的调整,大幅抬高了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游环节成本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从下游环节看,没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无法通过终端市场的涨价来转移成本。

但洋口港开发建设进程的加快,开港项目LNG一期的竣工投产,必将为我县建设大港口、建设大载体、吸引大项目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同时,“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也将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后劲。

2011年,全县工业经济的主要目标是:

全部工业投入必成278亿元,规模工业投入20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可比价增长17%;规模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规模工业销售收入1080亿元,利税90亿元,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全部工业税统销售收入确保430亿元,力争450亿元,增长30%以上;新培植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定报企业30家,亿元企业25家;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

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县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观念,创新举措,高点定位,奋力拼搏,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带动产业升级。

一是立足全县功能区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家号企业,全力引进基础性、战略型、高端型、旗舰型、财源型重大项目落户;二是进一步加快在手、在建的重点石化项目、精细化工项目报批进程、建设进度,力促LNG等一批重大项目快竣工、早投产;三是大力推进风电设备、石油机械、通信设备、光学镜头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发展,逐步提升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度;四是以提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档次为核心,强化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重点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投入企业超百家、技术改造投入总量超百亿“双百”计划。

2.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推动企业升级。

一是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快向创新型经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步伐,突破更多关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利用高校院所人才、设备、技术优势,深入开展层次更高、领域更广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三是实施“品牌兴工”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名、优、特、新产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品牌,提升品牌经济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四是以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3.以载体建设为支撑,实现园区升级。

一是以《如东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力构架“四区、两园、一带”工业发展布局,整合优势资源,严格功能定位,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二是加强县四大载体和各镇工业集中区营运机制和管理机构建设,加大水、电、气、运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确保入区企业运行正常;三是以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示范园区、特色工业园区为目标,加快培育产业集聚、相互配套、绿色增长、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

4.以梯度培育为动力,促进规模升级。

一是继续开展工业经济十大典型评选和二十强纳税大户、五十强工业企业、百强税统销售综合排名,力促大企业集团升档进位;二是深入推进亿能级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分阶段实施行业龙头企业、亿能级企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翻番目标;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平等互利”原则,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鼓励和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四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把培育小企业做大做强作为提升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私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

5.以节能降耗为约束,强化内涵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完善节能管理基本制度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和监管制度。

一是严格节能审查和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抓紧节能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依法淘汰高消耗、重污染、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

二是推进重点企业实施一批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电、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等节能减排项目,在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三是推进一批重点用能企业强化能源统计、计量及节能责任制等基础管理,开展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工作,年终评选10家节能型企业并给予奖励,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四是认真履行县节能办职能,对各镇区和重点部门开展节能目标考核,确保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以上

6.以机制保障为基础,助推转型升级。

一是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

牢固确定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把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强工作班子,优化服务内容,营造发展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考核导向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修改、完善、落实县镇两级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完善考核办法,发挥考核对重点工作的导向作用。

三是大力度抓好生产要素协调。

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企业减负、中介收费、行政许可、要素协调等工作列入企业地部门的年终测评,把突破土地、资金、用工瓶颈作为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程。

四是扎实推进工业经济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学习型企业、平安企业、法治企业创建工作,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企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深入实施“百千万”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优化柔性人才、领军型和实用型人才吸纳机制,为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加强行业协(商)会建设,增强县内同行业间团结协作能力,提升行业自律性。

三、强化领导,突破瓶颈,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

实现全年目标,开好头,起好步是关键。

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一季度目标任务也已下发,当前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要抢抓发展基础趋好、运行态势向上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真正把工业经济摆上主体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实现全县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

1.强化组织领导。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认清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对于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确保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照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标准,及早谋划,快速行动,把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和全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

2.强化目标落实。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按照首季“开门红”的工作要求,将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企业和责任人。

要强化时间概念和效率意识,只争朝夕,抓紧不放,务求实效,以效率把握宝贵机遇,以速度获得最大效益,以时间赢得发展空间,确保每项指标不落空。

根据今天会议上下发的目标任务,倒轧时序,确保一季度完成下列目标:

全部规模工业产值必须达到264亿元,规模工业销售262亿元,利税22亿元,确保实现全部工业税统销售106亿元,全部工业入库税金4亿元。

3.强化服务协调。

一季度,有效生产时间少,天气变化较大,易对全县工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空间趋紧的发展环境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各地、各部门要把能否有效化解工业经济发展瓶颈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衡量标准,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企业平稳过“年关”。

进一步壮大应急互助基金规模和升泰担保公司实力,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借贷需求。

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不折不扣的落实好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

强化企业减负工作,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制止不合理收费,改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4.强化预警监测。

受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宏观环境影响,企业生产波动性较大,利润空间紧缩,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当前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分析宏观形势新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题调研,健全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强化重要原料和产品价格、税统销售和入库税金、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的预警监测。

要从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数据为主,向数据背后的情况分析研判拓展延伸,为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研究和制定出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建议。

5、强化市场开拓。

当前国外市场需求仍然不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我们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寻求产品差异化中谋发展,扩销路,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抢抓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引导企业寻求商机,实施结构性调整,不断开发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新品,力求以质取胜,提升效益。

同时,要针对我县加工、贴牌多的实际情况,统筹现有优势资源,引导那些市场订单充足的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挖掘中小企业生产潜力。

6、强化舆论引导。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及各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宣传我县转型升级的企业典型,宣传我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良好工业经济基础和得天独原的港口开发等优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把宏观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现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识和紧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