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docx
《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
第一讲前言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文化、茶文化的概念
•2、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3、 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化、茶文化的概念和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三、教学内容:
•共分二节分述如下
第一节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
•克罗博:
文化是指通过符号和形象所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
•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文章之义,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
•化--指变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广义的文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特指意识形态。
(辞海)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二、文化的性质和分类
•
(一)文化的性质
•1、文化是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
•2、人的一切活动本质上属文化
•
(二)文化的分类
•1、据文化的功能分:
•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2、据其形态分: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
•3、据其环境分:
•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大陆文化、次大陆文化……
•4、据其历史分:
•原始文化、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
三、文明的概念
•陈启云:
文明是指特定时空存在的历史文化的整体。
如中华文明、汉代文明。
•文明就是人类智德的进步。
•文明是对野蛮的否定。
•《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
•《书经》“睿哲文明”即文德照耀。
四、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
•文化体现共时性,文明体现历史性
•文化指向永久,文明强调状态
•文化创造了文明,文明推动并发展文化
•文明整体可能消失,文化的因子则会积淀为文化传统。
•社会文明,其文化必发达。
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重人道轻天道的思想传统。
•中国文化有天然的人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重人轻神,人为万物之中心。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西方是“上帝主宰一切”
•2、重礼治轻法治的政治传统。
•以礼治国,以德安邦。
《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德不可分。
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3、重群体轻个体的伦理传统。
•重家族轻个人。
通过“三纲五常”达到群体和谐,四海一家的理想社会状态。
•优点:
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高的道德水平,人情味浓。
•缺点:
压抑个性,限制人的创造力
•。
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
•思维的分类
•1)直觉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以上几种思维能力应都强,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强,加上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其创造力强。
4、重直觉感悟,轻理性思维的认知传统。
•儒家、道家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的墨家和名家(惠施、公孙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
•“东方人好向内看,西方人好向外看,中国人喜欢直接体验和感悟”
•优点:
对世界和事物容易整体和系统把握,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冷静,易应付历史大灾大变。
•缺点:
不善作抽象的思辩,缺乏探究精神和精确性
•中国文化还具有独创性、兼容性、悠久性、内聚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有人称中国文化为“伦理型文化”、“德性文化”、“乐感文化”
第二节中国茶文化概述
•一、茶文化内涵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是指茶对人的精神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
•包含:
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茶事旅游。
茶馆与茶园
•,
茶吧与茶园
•,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茶文化的启蒙阶段
•公元前2700-三国时期。
•茶的发现和利用。
•神农发现茶,《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西汉时期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
•东汉华佗《食经》:
“苦荼久食,益意思。
”
•三国《广雅》: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
《神农本草经》
•,
饼茶
•饼茶属紧压茶类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三国至唐代。
•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脱离一般的饮食而走向文化圈,对人的精神和社会产生作用。
•晋左思《娇女诗》有: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他以茶为主题的诗有八首,叙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
如“看风小溘(ke)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
又如: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
前者讲在不同环境中有时饮酒,有时饮茶;后者是把茶作为解酒之用。
《唐才子传》说他“茶铛(cheng)酒杓shao不相离”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茶文化的形成阶段。
•唐代至今。
•1)自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中包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制茶、种茶、饮茶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把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融于饮茶之中,创中国茶道之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有关茶的书、诗和对联。
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等
•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
•唐代由于寺庙崇尚饮茶使唐代的中国茶道出现了宫廷茶道、文人茶道和寺院茶道。
陆羽《茶经》
•
陆羽
•,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宋代茶业的大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宋太祖赵匡胤嗜茶,在宫廷设茶事机关,茶仪成为礼制。
•在下层社会,茶文化更加活跃,“邻里间献茶”、订婚“下茶”、结婚“定茶”、同房“合茶”、民间的“斗茶”。
•宋代北苑贡茶园石刻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明清时期茶艺有了大的发展。
•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文人墨客对品茗技艺、茶具款式和品茗环境有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
他们认为讲究“至精至美”才算“道”。
如张源《茶录》: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
精、燥、洁茶道尽也。
”
•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元神”,发乎于外体-“元体”。
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在茶事活动中,做到质朴求真、中王冲和,便可求得茶之真谛。
茶艺
,
茶艺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张大复:
“世人品茶而不知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
”
•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要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
•一种精神上的愉快
•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
•一种超然物外、精致高洁的仙境
•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4、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发展迅速,社会不断文明进步,茶文化飞速发展。
•1949年茶叶产量仅为7500T,发展到2003年,全国茶园面积发展到119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75多万T,近几年全国各地已办起茶馆3.5万多家。
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实现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如杭州的“茶人之家”、北京的“中国茶人联谊会”、湖北的“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杭州西湖乡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馆”、各地出现的茶艺馆、茶文化节、茶叶庄园等。
•
云南茶园
•西双版纳茶园
第二讲茶与健康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茶的营养价值
•2、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及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茶的营养价值,茶的保健功能
•三、教学内容:
共分二节
第一节茶之营养价值
•茶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
历来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英国人“文明之饮”、“健康之饮”、“灵魂之饮”。
•法国人“浪漫之饮”
•日本人“原子时代的饮料”
•这与其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分不开的。
文明之饮
•,
•健康之饮
浪漫之饮
原子弹与人
•,
茶叶化学成份的分类
•2、主要的有机物(占干物质%):
•蛋 白 质20~30%
•氨 基 酸1~4%
•生 物 碱3~5%
茶 多 酚20~35%
•糖 类20~25%
•有 机 酸3%左右
•类 脂 类8%左右
色 素1%左右
•芳香物质0.005~0.03
•维 生 素 0.6~1.0
1、主要的水和无机物:
水分-鲜叶75%
干茶4-7%
无机物(占干物质%)-
水溶性部分2~4%
水不溶部分1.5~3.0%
一、含25种氨基酸
•25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
•茶氨酸是茶树特有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0%,另外,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比例也较大。
•还有苏氨酸、赖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等。
二、含丰富的维生素
•Vc:
100-1500mg/100g
•VB类: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
•Vb1(硫胺素)150-600微克/100g,心脏、消化。
•Vb2(核黄素)1300-1700微克/100g,口角炎、角膜炎、脚气。
•Vb31000-2000微克/100g,皮肤炎、脱发、肾上腺病
•Vb5、Vb11、Vb12
•VP(柠檬素)300-400mg/100g有利于保持血管与细胞之间的渗透压
•VA、VD、VK、VE
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
•40多种。
•钾:
占干物质1.5-2.5%
•硒:
紫阳富硒茶1.5-3.8ppm,硒是GH-PX的组成成分
•锌:
35-50微克/100g,是RNA和D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氟:
100-500ppm,防龋齿和老年骨质疏松
•钙:
2800-5600微克/g
•镁:
1200-2400微克/g
•铁:
80-2600微克/g
•锰:
200-1100微克/g
紫阳富硒茶园
,
武夷山茶园
四、糖类和蛋白质类
•糖类:
占干物质10-12.5%,属多聚糖类,可防糖尿病。
•蛋白质:
20%,溶于水者仅1-2%。
五、生物碱
•2-5%
•包括:
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其中咖啡碱占主要地位。
•具有兴奋作用,益思、去疲劳、醒脑、强心、利尿解毒、助消化。
六、茶多酚类
•又叫单宁、鞣酸。
占干物质20-35%,其中70%属儿茶素类,此类物质中的EGCG、EC、ECG引起了医学界广泛重视,它们具有抗癌作用。
•此类物质还有抗氧化性、防衰老、降血脂、血糖作用。
七、粗纤维
•占干物10-20%。
•有助消化、降血脂。
•“龙井炒虾仁”、“绿茶鲫鱼汤”
第二节茶的保健功能
•《本草纲目》:
“火为百病,茶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
•“保健茶”、“减肥茶”、各种保健茶饮料等
•现代科学技术证明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保健价值还有很强的医疗作用。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关于茶叶篇
一、抗癌抗突变
•1、癌的发病过程:
•正常Cell---引发作用-----异常cell-------促发作用---cancercell
•2、茶叶防癌抗癌的机理:
•1)茶叶可有效阻断各类引发、促发作用。
如亚硝化作用,使胃癌降低59-65%,使肺癌降低36-85%
•2)茶多酚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损害DNA的主要物质是自由基、重金属离子等,而EGCG、EGC、ECG可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
癌细胞
•基底癌细胞
•3)茶多酚可捕捉已被激活的致癌因子。
儿茶素的第6、8碳原子有强亲核中心,如致癌因子BPDE、MNNG
•4)茶可调节人体内异生代谢酶的活性。
如儿茶素可抑制微粒体单氧化酶的活性
•5、可提高人体免疫水平。
人体免疫水平下降,DNA受损突变。
二、抑制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是由HIV病毒的逆转录酶引起的疾病,使人体的T4淋巴细胞感染,病毒的RNA会向人体的DNA转化,从而使T4淋巴细胞受损。
•EGCG、ECG在0.01-0.02微克/ml对HI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与公认的抗艾滋病药物AZT、PT的抗性相近。
•艾滋病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药性;目前主要方法是“鸡尾酒疗法”。
艾滋病毒
三、抗菌消炎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
•人体消化道细菌约100兆,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有害菌可产生NH3、H2S、毒胺类等有害物质。
痢疾菌、肠炎沙氏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黄色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肉毒杆菌等有害菌均可以被儿茶素杀灭或抑制。
•儿茶素还对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如对合孢体病毒(RSV)、轮状病毒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可使流感病毒A、B不能吸附在细胞上。
四、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通过免疫蛋白识别入侵体内的病原物,由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歼灭之。
•常饮茶叶可以提高人体的白血球和淋巴细胞。
•人体衰老的机理是脂质过氧化和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所致。
•茶叶中的儿茶素、Vc、VE可帮助人体排除自由基,并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
五、降脂减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包括三甘油酸脂和胆固醇。
胆固醇又分低密度胆固醇(LDL)、超低密度胆固醇(VLDL)、高密度胆固醇(HDL)。
其中HDL为有益的胆固醇。
•EGCG可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可降低LDL的比率。
•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降脂减肥效果更好。
六、降血压
•人体内的血压值受血管紧张素调节,血管紧张素Ⅱ高时血压上升,血管紧张素Ⅰ高时血压无变化。
ACE酶可以使ⅠⅡ从而使血压升高,EGCG、ECG可有效抑制ACE转移酶的活性。
•一般的降压药物只能降一时之压。
七、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导致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其典型特征“三多一少”。
•茶叶中的EGCG与AI的复合物比二苯胺的降糖效果好,与丙磺丁胺、BUFORMIN相近。
八、健齿防龋
•龋齿、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被WHO列为多发病。
•引起龋齿的细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S菌带正电,不易粘附在牙齿上,但S菌可提高分泌一种酶--葡萄糖转移酶(GTF)带负电,从而附在牙齿上形成菌斑,并分泌乳酸导致龋齿。
•儿茶素对S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茶叶中的F可使牙齿中羟磷石灰转化为氟磷石灰。
九、消臭解毒
•抽烟易引起口臭,是烟碱与蛋白质作用。
•消化不良放出臭气。
•儿茶素具有强的消臭作用
十、抗辐射
•茶叶可解除体内的放射性物质。
•浓绿茶可加速锶90的排除。
•广岛原子弹后幸存者调查表明,大多数为嗜好茶者。
第三讲中国茶道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茶道、茶德、中国茶道、道家文化等。
•2、了解中国茶道的内涵,学习礼仪文化,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茶道之内涵
•三、教学内容:
共分四节
第三讲中国茶道
•第一节茶道和茶德
•第二节中国茶道
•第三节中国茶道与道家
•第四节以茶会友
第一节茶道和茶德
•一、茶道
•所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学习礼法,美心修德,增进友谊,是一种有益的和美仪式。
•二、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
•唐代《封式闻见记》: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当时社会流行茶宴,以茶代酒,品茗赏景。
•陆羽《茶经》“精、行、俭、德”。
在茶事活动中倡导此种精神。
希望品茗者从煎到饮进入一种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
•宋徽宗赵佶:
“至于茶之为物,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则非庸人孺子可得也。
”
•明代朱权《茶谱》:
“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
”
•三、茶德
•即饮茶时的道德要求。
即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境界和道德风尚-真、善、美。
•(什么是道德?
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
)
•陆羽的俭朴。
•刘贞德《茶十德》:
“以茶利礼仁,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第二节中国茶道
•一、中国茶道的定义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三、中国茶道分类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佛教认为:
“道由心悟”
•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
一、中国茶道的定义
•陈香白先生认为:
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
“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善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是茶事活动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结合。
二、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台湾教授吴振铎:
“清、敬、怡、真”
•“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
•“怡”是欢乐怡悦。
•“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庄晚芳教授:
“廉、美、和、敬”。
•庄老解释为:
“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
“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
(一)“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保合大和、中和、和平、和睦、和谐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描述他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儒家对和的诠释:
•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静
•老子: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云梦一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心静如水)
•庄子: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
)
•老子和庄子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茶须静品”。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
“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益思,思益学。
•静是一种美。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道、佛)的心境,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人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
•道家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
•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
•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
•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五)“礼”人立世之前提
•礼仪,礼节,礼物。
•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贫而好乐,富而好礼”
•“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
•“行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行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礼尚往来。
三、中国茶道分类
•寺院茶道
•宫廷茶道
•文人茶道
第三节道家与中国茶道
•一、天人合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