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docx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的两极
4磁极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
小猫是谁生下来的?
小鸡是怎么来的呢?
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
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
(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
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
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
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
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
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
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
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
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
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
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
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
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
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
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
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
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
(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
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
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
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
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
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
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
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
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
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
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
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
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
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
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
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
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
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
思考后回答。
3、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
揭示并板书课题:
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
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
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
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
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
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
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
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
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
(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
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教学反思】: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
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
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
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
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
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
提出问题: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
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
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
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
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
(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教学反思】: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
(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
(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
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
(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
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
(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
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
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6、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
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
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
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
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
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
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
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
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
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
指导学生解剖花。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
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
4、生:
学生解剖花。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
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
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
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
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种子)
4、生:
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
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
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教学反思】:
7我们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
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2、生:
赞成。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
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
(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
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师:
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
(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师:
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师:
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4、师:
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师:
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师: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7、师:
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
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板书设计】:
7.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材修改个人意见》:
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
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买,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
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
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
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
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
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
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教学后记:
2、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
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