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95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docx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内容提要

自由人类以来就有学习,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获得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知识经验产生与数学认识有关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

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不但与人的智力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人的非智力有更密切的关系。

要使学生在数学方面取得优秀的学业成就,除了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智力结构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关键词:

数学学习动机动机培养

正文:

动机是一种与人的需要相联系,激励和维持个体向某一目标行动的内在动力,它是在需要(内驱力)和行为目标(诱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种内隐性变量,既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以测量。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人的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人只有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活动时,才会对事物或活动过程发生兴趣,诱发情绪情感,进而发展意志、毅力和性格等,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愿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要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满足于学生举手齐和发言多,得讲究培养学习动机的艺术。

正常人都具有学习动机,教师应善于将学生潜在的学

习动机激发出来,转变为学习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然学习动机对学习数学具有推动、定向、调整和强化作用,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学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目的的某种动因。

因此,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首先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1、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学习数学与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理想相联系,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下武汉长江大桥,了解一下桥梁建设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好处,假如没有工程师的精心设计,能有这么雄伟的建筑吗?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在低年级可以采用小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他们懂得长大后建设祖国必须从小学学好数学的道理。

到了中高年级可以通过实际教材说明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以提高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还可以数学课外活动进行。

例如,组织学生到商店、工厂、农村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或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将工农业生产或生活中的时际问题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等。

再如,农村学校在教学了面积计算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实际的地块大都不是规则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等,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农民测量并计算出各种不同地块的土地面积呢?

学生们带着这一目的,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首先需要进行合理割补,使他变成几个近似的规则图形的组合,分别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然后运用所学的求面积的知识,测量出地块的面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得到了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些都能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重视人的基本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有七种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根据他的理论,儿童只有满足了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后,才会发自内心地产生要认知事物间数量关系,经过努力,会取得一定的学业成绩。

学生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便会得到老师、父母的赞扬、奖励、同学的羡慕、钦佩,因而尊重的需要得以满足,于是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1、让学生感受数学认知成功和满足的愉快。

在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学生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学生弄懂了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一知识后,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可因势利导地引出向“如果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又该商几呢?

”……这样可不断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儿童往往是为了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的,因此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和家长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源。

他们的微笑、赞许和一个象征性的红星或纪念品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并发挥其作用。

2、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因人而异,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认可和表扬,以强化其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愿望,使其心理上得到适当的满足。

产生要进一步投入学习的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需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对待,而要求尊重他们。

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的回答的问题只许答对不许答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不易被老师理解,但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例如:

某年上学期四年级期末统考中有这样一道题:

每千克牛奶10元,一桶牛奶连桶重10.5千克,卖了牛奶的一半后,连桶还剩4.5千克,这桶牛奶能卖多少钱?

有一个同学在答卷时竟将题目中的数据4.5改成6.5,列式为(10.5—6.5)×2×10任意改变题目中的数据答卷,这在以前是少见的。

问他为什么要改题中的数据时,他说:

“如果是原数连桶还剩4.5千克,那么就买了6千克,6千克只是牛奶的一半,那么一桶牛奶就有12千克净重,而前一个条件说连桶也只有10.5千克重,这怎没可能呢?

所以我认为必须改一个条件的数据才能解答出来。

”我当即给予肯定:

“你能打破常规,认真审题,把这道不能解答出来的题做出来了,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考。

”这位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后,心里十分高兴。

之后,我在班会上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探索精神,使这个学生体验到荣誉感。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3、评价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教师中肯而又切合实际的批评会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但要掌握好批评的“度”,切不可走向极端,不应让学生在学业上屡遭失败。

如果考试成绩一直的低分,给学生较低的评价,便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从而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经常失败的体验还会导致志向水平降低,最终将会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以致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哪怕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应及时的表扬,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如我校四年级学生方贝,是全校老师公认的差生,语文英语极差,我在三年级接手教她的数学,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孩子,课堂上、作业中,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致使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学习下来,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还有两次打过100分呢,其他的科任老师觉得不可思议。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以激励为主,多给学生正面教育。

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而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学习就是做研究,孩子和成人一样,也具有独立研究和动手能力,问题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探索问题。

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景,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例如: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口算一个实际问题:

“吴亮拿了2元4角钱去买本子,每本4角钱,可以买几本?

”学生很快回答:

“可以买6本。

”教师要同学们用“元”作单位列竖式计算,学生列成

结果表明,表面上只能买0.6本。

究竟是笔算不对,还是口算错了?

学生对眼前的问题产生了新奇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意愿,激发了学习动机。

为了使学习动机产生的效应强烈、持久,就必须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激发新的动机。

例如:

前例中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有错误后,教师马上提问:

“错误的原因在哪里?

”学生讨论后得出:

“这个题目的除数是小数,而以前学的除数是整数,两者是不同的。

”“那么怎样纠正这个错误呢?

”这时学生产生了“要弄明白、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动机。

在这个新动机的驱使下,主动地进行新的探求,从而使学习动机进一步得到加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

四、重视学习成果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溃,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答课题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

实验证明,有评价比没评价的教育效果好;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比一般评价好;及时评价比延时评价效果好。

这些均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因为通过学习成果的反溃,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使学习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发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例如,某一学生因自己白的努力,第一单元的测验得了100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奖励,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产生下次还要得满分的学习动机,会更加努力,朝着这一目标奋斗。

另一方面,通过反溃,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

曾有一个学生有在本学期末数学成绩要达到满分的动机,而在期中考试中只得到94分,那么在后半学期的学习活动中会寻找自已的不足,更加努力,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成果的反溃,把反溃信息作为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学习成果的反溃,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知道学习成果或知道一次具体的测验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是否正确。

由于学生受数学知识占有量的限制和思维的不成塾性,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会儿思考正确,一会儿思考错误,或者开始思考正确,后变成错误,开始错误,后又改正过来的情况,这是学习中的常见现象,是重要的信息反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种信息反愦。

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练习时,教师在黑板上出了一个题目

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板演的同学计算结果为42,回到座位上后发现错了,又上来纠正,改为402。

集体批改时我没有简单地打钩完事,而是问这个同学:

“你为什么要在商的中间补上0?

”这个同学说:

“被除数的十位上的0除以2得0,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商0。

”又问:

“如果被除数中间是1,商中间还是0吗?

”回答说:

“是的。

”“为什么?

”回答说:

“因为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商0”……整个教学过程,将计算和对法则的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利用错误的寻根究底,充分展示了思维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看到了最终结果,而且看到了探索的过程。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要使学生产生“弄懂”“学会”的需要,而“弄懂”、“学会”主要表现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忌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生自灭,尤其对那些有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习动机。

要使学生“弄懂”、“学会”,教师还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通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并使学生接受这种要求,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五、重视其他他动机的迁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迁移是指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

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学习动机会在学科之间、各项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和迁移,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往往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玩游戏、听故事或其他活动的动机、好奇心和探究环境的倾向转移到学习上来。

如体育、文娱或其他课外活动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对这些积极因素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使之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种动机的迁移一般表现在学习态度上,诸如学习数学时能刻苦钻研,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书写工整等。

利用其它动机的迁移,关键要做好与数学学习关系最密切的两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好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不仅能巩固数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激发学习动机。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编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

如:

一年级数学“6的加法”,在渗透加法交换律时,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出了两组题,一组是1+1、1+2、1+3、1+4、1+5、2+2、2+3、2+4;另一组是2+1、3+1、4+1、5+1、3+2、4+2、3+3。

把两组题卡分发给两组同学手中,让他们去找自己的朋友。

于是2+1找到1+2,3+1找到1+3,4+1找到1+4……,最后,有几个小朋友:

1+1、2+2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谁能说出他们的朋友是谁呢?

”小朋友们很快得出了结论:

他们的朋友就是他们自己。

这种游戏人人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组织好各种实践活动。

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不断的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获得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以后,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长方体沙坑的长和宽,对测量沙坑的高度感到比较困难,经过反复实践,学生终于找到了测量的方法,即先用直尺插入沙坑的底部量出沙的厚度,最后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算出沙坑的体积,使学生们所学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及其归宿,会使其在平时的生活中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数学,更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机。

六、重视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赞可夫曾说,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因此,兴趣是学好数学极大的推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能忽视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要密切联系实际,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开始时有所学的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教材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教材的特点,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悱愤心态、揭示矛盾,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时,要故意根据教学的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摆弄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好奇心、好胜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老师要保护和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启发、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各种比赛,看谁算得快,看谁的解法多,方法巧妙,或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表意见,引起不同的见解和争论等。

这些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促进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这些,在学生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他们就不会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好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将数学故事,猜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介绍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或者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扩大了知识面,有发展了数学的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外,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需要,运用语言约束化方式等,也有利于数学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7页:

王高翔:

“自主探究,促进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湖北教育》2002(1.3)第8、9页。

刘荣才: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