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9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 第2单元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docx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2单元第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考点1

英国的制度创新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

(1)历史渊源:

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议会制度。

(2)经济基础: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

从1640年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展开激烈斗争,最终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标志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3.影响

(1)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

(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

1.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3)影响:

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史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①“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史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②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③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史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④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根据史料一、二、三,归纳近代英国宪政确立过程展现的特点。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政体确立过程中的妥协性。

①主要说明了“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具有“反革命”的特点。

(2)史料二汇总了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②③主要说明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人治。

(3)史料三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君主立宪制亟待改革与完善。

④说明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素养3—历史解释]

1.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

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

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多元一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1.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

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

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A [根据材料“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政体受到传统宪政观念的影响,故A项正确。

]

2.(2018·洛阳三模)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他意在说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的确立较晚B.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D [由题意可知英国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是指英国通过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但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较慢,不断通过议会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即题目中“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这说明英国民主是逐步完成的,具有渐进性,故D项正确。

]

3.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25个工作日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随后各党派正式开始竞选活动,以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650个席位。

这最能说明(  )

A.英国责任内阁制运行方式

B.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英国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决定议会是否解散

A [材料信息“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体现出了内阁的运行方式,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650个席位”可知,内阁来源于议会,所以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首相在得不到下院支持时,可以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故D项错误。

]

4.(2018·河南周口二模)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

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

A.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B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内阁首相只掌握行政权且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内阁首相只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并且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并无实权,不会受内阁和首相的监督,故C项错误;题干图示只是说明英国各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表明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故D项错误。

]

5.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

这反映出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

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

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从而推动了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

考点2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

(1)政治前提: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2)邦联困境:

松散的邦联难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3)面对新问题:

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

2.制定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

3.内容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

(2)分权制衡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3)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4.地位: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5.意义

(1)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2)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至今行之有效,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联邦政体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

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斗争

1861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维护了国家统一。

3.巩固

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三、两党制

1.形成

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萌芽,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2.特点

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两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近代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史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

因此,②“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①《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史料二 (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③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

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1)《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中写道: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

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涵义:

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综合以上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和“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阅读史料出处是解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解题关键信息往往就隐含在其中。

如史料一的出处①《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而史料论述的核心内容是②“均衡”,据此可归纳史料一的主旨为“均衡是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史料二关键信息为③“英国并不是严格的”“美国也发生了嬗变”,据此可知“首相民主”和“皇帝般的总统”强调的是首相和总统权力的膨胀。

(1)措施:

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目的:

保障民主(或防止专制)。

(2)“首相民主”是指英国首相拥有实权,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

“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

[素养3—历史解释]

1.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由宪法赋予的,各州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中央集权原则:

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一切大权,把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3)分权制衡原则:

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

(4)民主共和原则:

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人民对政府进行制约与监督。

(5)宪法至上原则:

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2.美国1787年宪法的“妥协”艺术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和北方的妥协。

(1)中央与地方: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享有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如各州的议会议员、州长由当地人民选举产生等。

(2)大州与小州的妥协:

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实际是大州向小州妥协;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反映出小州向大州做出了让步。

(3)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1787年宪法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是北方向南方妥协的表现;但1787年宪法又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自由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反映出南方向北方的妥协。

[素养4—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1787年宪法的深远影响

1.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

1787年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赋予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起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

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历史局限性看:

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宪法修正案修改,逐步取得。

1.(2019·四川成都市中学摸底)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雅克·索雷实际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C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原则,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反映了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

]

2.(2019·衡水金卷)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

“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

”此观点旨在说明(  )

A.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

B.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

C.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

D.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

A [“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说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联邦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美国独立后建立邦联政府,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建立“一个团结的强国”即联邦政府的重要性,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

3.(2018·日照二模)按照美国宪法,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生效,而总统则有权否决法案,或在规定的10天期限内不签字,如果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法案自动成为法律。

这样的运作程序表明(  )

A.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形成有力的制衡

B.国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有力限制

C.国会在立法实践中起最终决定作用

D.参、众两院协调一致是立法的关键

B [材料“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生效……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反映了享有立法权的国会,受到总统行政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

]

4.1908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

“两党犹如两个瓶子。

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

”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  )

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分歧缩小,利益趋同

D [题干表明美国的两党制既有不同,即“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也有相同之处,即“每个都是空的”。

“每个(瓶子)都是空的”,说明二者的分歧缩小了,其共同的利益也趋同了,故D项正确。

]

5.(2019·德州模考)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

“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主权在民”的观念在不断强化

B [“政治和官僚精英”“还不是专制君主”说明民主国家不会产生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很大但还不是专制君主,体现出了其权力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和官僚精英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危害,故C项错误;材料与主权在民无关,故D项错误。

]

考点3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三级会议长期停开。

(2)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

(3)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

(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此后,法国政局不断震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制定:

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2)内容:

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3)发展:

共和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和补充,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4)影响:

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1.背景

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2.确立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3.内容

(1)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2)皇帝:

控制行政权、军事权,并监督立法,拥有巨大的权力。

(3)首相:

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4)议会: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4.特点

(1)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2)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5.评价

(1)积极: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消极:

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法国1875年宪法的妥协性

史料 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不向议会负责的。

总统任期七年,这在一个共和制国家里是很特殊的,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中办法。

——[法]瑟诺博斯著《法国史》

史料体现了法国政体的哪些体制?

总统任期说明了什么?

史料主要阐述了法国总统的权力和任期。

画线部分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中存在着妥协和折中的办法。

体制:

法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权力中心在议会。

说明:

法国共和制保留了封建残余,是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

[素养3—历史解释]

1.法国共和制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总统与参议院权力巨大。

②立法权、行政权由国民议会、总统和内阁分别行使,具有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2)原因

①法国人民为维护共和政体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②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和不断的斗争。

统治阶级惧怕人民的斗争,尤其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使其认识到帝制在法国已无立足之地。

③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全面发展时期,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统治者必须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垄断时期的新矛盾。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特点

①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权,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

①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容克地主和军阀势力强大。

②德意志的统一不是“自下而上”由人民决定的,而是“自上而下”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③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体,在社会上地位举足轻重。

因此,德意志帝国及其宪法含有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特征,决定了政体的特点基本上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

1.(2018·乐山一模)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

“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

”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

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

C [从材料“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可知,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是保皇派内部分化,实力削弱的结果,从材料可知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和共和制度更符合当时的需要,故C项正确。

]

2.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

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

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这反映出该宪法(  )

A.内容非常广博   B.适应社会发展

C.实现权力制衡D.蕴含自由观念

B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11部宪法中唯独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长寿,并没有涉及其内容,故A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工业革命推动的产物,且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故B项正确;题干与权力制衡无关,故C项错误;近代宪法都含有自由观念,故D项错误。

]

3.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政治,历史学家布拉赫尔认为:

“德帝国实行的是逆时代而动的君主制的半专制主义。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德国(  )

A.皇帝是国家元首B.首相主持政府

C.议会是立法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