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691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训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和楚汉之争等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赋税沉重: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3.徭役、兵役繁重: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

4.法律残酷: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受到牵连。

秦始皇死后,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___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领队的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

中国历史上_______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经过:

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________,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公元前_______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

________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________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________,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根据三则材料概括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残酷。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了押队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

材料中描写的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领队人”是哪两个人?

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还会爆发起义吗?

你知道这一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

会,因为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当农民没有办法生存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推翻当政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以史为鉴

强盛一时的秦王朝迅速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

留给你怎样的启示?

原因:

秦的暴政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

4.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先后性质是否一样?

为什么?

不一样。

秦灭亡之前属于农民战争,秦亡后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四)课堂检测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4.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6.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

7.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8.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丁男披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900多贫苦农民在两个小队长的带领下,杀死两个押解军官,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呼喊声中发动起义。

材料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绳”,捧着传国玉玺符书,向起义军投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9.

(1)秦朝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

(2)材料二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灭亡。

(3)由于秦的暴政,人民忍无可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最后导致秦朝的灭亡。

10.

(1)评价:

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

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3)全面性;一分为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3.知道项羽、刘邦起义和楚汉之争,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教学难点

秦的暴政,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

(材料式导入)“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这是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告白,它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它与秦朝的灭亡有关系吗?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10课吧!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秦的暴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交给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有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结合这些社会现象分析,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过渡语:

秦朝的暴政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爆发。

板块二 陈胜、吴广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1)陈胜等人戍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随后做出什么决定?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为什么?

(3)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说起义军的进军方向是哪里?

这说明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4)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说明了什么问题?

(5)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是谁继续领导反秦斗争诛灭暴秦?

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

秦朝灭亡是在何时?

答案:

(1)遇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

发动起义。

(2)会。

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3)秦朝的都城咸阳。

推翻秦朝的统治。

(4)原因:

各地农民对秦朝暴政的愤怒。

说明:

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5)项羽和刘邦。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过渡语: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的起义军投降。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楚汉之争。

板块三 楚汉之争

(1)项羽和刘邦为什么要进行楚汉之争?

你能说出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吗?

(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楚汉之争中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

项羽死前叹道: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3)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有什么变化吗?

答案:

(1)为争夺帝位。

如“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等。

(2)不对。

原因:

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3)秦亡前,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进行反秦斗争,说明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秦亡后,为了争夺帝位而进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者内部的战争。

结束语:

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终结了秦朝江山永固的梦想。

秦二世时期,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秦末农民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2.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C )

A.公元前208年B.公元前206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2年

3.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D )

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

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D )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教材图

片分析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图中挥手讲话的是陈胜,陈胜后面站立的是吴广。

史料积累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课题: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难点: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

皇”的童谣。

师:

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

“伐无道,诛暴秦”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秦

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

(秦末残暴的统治)

这节课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自主预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小组合作学习)

 

师: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

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教师讲述(过渡):

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

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

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

 

(2)提问:

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谁发动的?

地点在哪里?

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建立了什么政权?

有什么历史意义(对起义的评价)?

(小组学生讨论)

 

2、后期:

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小组讨论学习)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过渡:

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

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

1、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为什么?

2、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3、课后总结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

历史上称之为"西汉"。

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4、课堂检测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

3.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4.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

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

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

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焚书坑儒”新说》

(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当时统治者是谁?

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

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

(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2.B3.C4.C

5.

(1)焚书坑儒。

(2)秦始皇。

李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3)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4)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这种做法不可取。

这种做法虽然对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5、课后作业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

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