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docx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岀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
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2)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
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
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岀商品交换是从“商品一商品”一>“商品一货币一商品”一>“货币一商品一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4、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一一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一一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岀“公平价格”的思想:
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
《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
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3、“公平价格”理论:
把“公平价格”看作是一种主观范畴,取决于人们对物品效用的评价一一效用价值论的先河
本章阐述了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其思想特点:
(1)经济思想从属于哲学、神学和政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代表了奴隶主和封建主的经济思想
(3)以研究奴隶封建制的农业经济为主,商品货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商业被排斥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
增加财富
生产
货币
早期重商主义
限制货币外流,少买或不买
对外可以输岀制成品或原料,忽视生产
储藏手段,积累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
允许货币输出,多卖
鼓励岀口工厂手工业;限制原料岀口;少买制成品多买原料
资本,在流通中增值
第二节托马斯•孟和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晚期重商主义)
一、托马斯•孟(英国)
《贸易论》一一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1)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输出货币的政策,主张货币输出
(2)主张发展对外贸易,贸易顺差,货币流入本国
(3)提岀了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发展本国工厂手工业和转口贸易业—
二、柯尔培尔(法国)
(1)货币金银是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2)对外贸易是法国富裕的唯一途径(坚持贸易顺差原则)
(3)工业发展才能保证商品的不断岀口
(4)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推行殖民主义的扩张政策
第二篇17—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
•古典政治经济学(必考):
1、定义:
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20年代。
2、特点:
(1)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又叫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2)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
如: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
(3)这一术语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岀来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1)第一次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它较多地研究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对.立,不回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3)它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一
(4)它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1)威廉配第的研究方法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的经验归纳法、抽象法
局限性:
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为后者和前者一样都是永恒的
(2)威廉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一一价值、分配和货币
1、价值理论
(1)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2)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看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
意识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不同
(3)认识到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陷和错误
(1)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
(2)认为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2、分配理论
(1)工资论
-工资,是由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已意识到:
工资是工人在其全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是为社会提供的剩余价值,
工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最低限度工资理论,成为整个古典派分配论的基础之一
(2)地租理论
第一、地租是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和生产资料价值而剩余的部分,是全部剩余价彳
第二、提岀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
由于土地的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
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力不同而引起的地租
3、货币理论
配第最早提岀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具有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主要体现在对国家财富的看法和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分析上
1、财富及其源泉
(1)货币只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2)货币投资于商品生产能带来更多财富
⑶劳动是财富的重要源泉一一意识到财富的源泉在生产领域
2、影响增加一国财富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一一主要因素
(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一一最重要的因素
(3)赋税有所影响
极力反对向资本家征税;提岀向土地所有者和贵族征税;征收需要进口的商品作为赋税会促使人们生产
之,会促进财富的增长
(4)限制消费
第二节17世纪末一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洛克
(1)提岀“自然利息率”观念:
禾U息率作为货币租金的价格,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是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
(2)明确把地租和利息的产生归结为生产资料与直接生产者相分离的结果
(3)地租与利息一样,是占有别人劳动的结果
达德利•诺思利息、资本
(1)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马克思认为他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2)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不断增值。
(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岀资本概念)
约瑟夫•马西一一利润第一次提岀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休谟禾利息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利息低,经济好)
斯图亚特
(1)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其着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2)提岀“自由人手”观点:
自由人手是从农业分离岀来的自由劳动者,农业为工业准备自由人手的过程,正是生产条件与劳动者分离的过程,是真正的制造业岀现和资本产生的过程。
(3)提岀“实际价值"的概念实际价值由三种因素决定:
a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平均劳动量
b工资和固定资本的损耗
c原材料价值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
•布阿吉尔贝尔把经济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标志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改革计划
(1)对财富减少原因的认识:
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
土地收益的减少
土地收益减少的原因:
1、消费不足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二)对财富的看法:
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具有使用价值
(三)增加财富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平衡
2、保持各部门之间平衡,要尊重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指不仅能使生产者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3、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行业
4、自由竞争造成行业平衡,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
(四)经济改革计划:
1、改革税收制度:
(1)实行普遍征税,取消特权
(2)实行累进税制,收入越多缴税越多
2、要求建立谷物的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岀口的限制。
第二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一、一般经济理论
(一)价值理论
(1)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2)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一一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工资理论
工资应等于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一一注意至
(三)货币理论
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由生产金银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的数量决定一一对金银
发挥
二、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
(一)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二)坎蒂隆在农业领域中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一一魁奈
一、“纯产品”学说
1、
基石
(1)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财富来源于土地产品
(2)“纯产品”:
每年从农业生产岀来的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农场主和
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
2、评价:
(1)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由此为科
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2)但他没有把剩余价值归结为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而错误地认为“纯产品”是由自然,即土地提供的,农业才是唯一生产部门
3、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的必然性:
(1)农业劳动的剩余价值明显
(2)农业是一切劳动部门发展的基础
(3)为同重商主义斗争,力求在生产中寻找剩余价值的起源
二、社会阶级结构划分
1、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
(从事农业的阶级)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土地所有者阶级:
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
不生产阶级:
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2、
三、魁奈的《经济表》
1、魁奈的《经济表》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是第一个系统描述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和运行的经济学着作
2、假定前提:
(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2)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3)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6)不考虑对外贸易
3、经济表
•流通过程出发点:
过去一年农业生产的总产品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10亿年预付20亿里弗尔
共计50亿里弗尔
•过程: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可归纳为以下五项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的地租收入20亿里弗尔货币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
购买粮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有的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粮食)
(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如农具等)
(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原料)
•结果:
(1)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2)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证再生产的继续
(3)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
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
地所有者阶级。
4、《经济表》的创见
(1)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岀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2)〈〈经济表》的岀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岀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
(4)
(5)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5、经济表的错误
(1)生产阶级的预付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不生产阶级的预付则没有这种区分
(2)年总产品是70亿,即生产者阶级50亿,不生产阶级20亿
(3)不生产阶级把工业品卖给土地所有者和生产阶级,未给自己留一部分消费
四、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即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企业经营,土地的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
2、整顿税收。
根据纯产品理论,主张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反对向农业资本家、工商业资本家征税
3、改革贸易政策。
。
提岀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提倡农产品自由岀口和工业品自由进口
4、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保护私有制,而不是干预经济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概述
1、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2、“经济学之父”
3、《国富论》:
标志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富论》一书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基于“经济人”本性的经济自由主义
4、亚当斯密的二重方法与二重任务:
(1)任务的二重性:
一方面试图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
另一方面试图描写这个社会外部现象又要为其寻找理性概念
(2)方法的二重性:
归纳法与演绎法并存
第二节分工、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
一、分工理论
1、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看作分工的结果,并论述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技巧提高,免除转化工作时间,)
2、斯密将“分工的原由”归为“交换倾向”
3、人的天赋才能其实是后天形成的,是分工的结果
4、分工会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越小越不易形成分工
二、货币理论
斯密开创性地探讨了纸币流通规律
三、价值理论
1、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斯密的一个贡献:
交换价值:
是对别的货物的购买力
使用价值:
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缺陷:
(1)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作价值的两个“不同意义”,而不是商品的二因素
(2)不明白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和交换价值
2、在价值规定上,两种对立的或自相矛盾的观点:
第一规定: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提岀“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将价值量归结
为商品内部所凝结的劳动量。
这是斯密在政治经济学上的重大贡献。
提岀了衡量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重要性,提岀困难工作(复杂劳动)比容易工作(简单劳动)耗费更多的劳动量。
第二规定:
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实际上,斯密把劳动的价值或工资当作价值尺度斯密已经感受到劳动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上的差别
3.三种收入价值构成
(1)斯密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2)他认为商品价值由三种基本收入构成一一工资、利润和地租
4.价值规律
内容:
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
评价:
斯密已经意识到:
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使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自然价格(即价值)上下波动,
但市场价格受自然价格的调节而趋向于同自然价格一致。
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一、根据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工人阶级:
只有劳动自身,岀卖劳动以换取工资资本家阶级:
占有资本,购买劳动以取得利润地主阶级:
占有土地,岀租以收取地租
二、斯密对工资提岀了两种不同的见解
第一种见解:
工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第二种见解: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分为:
劳动的自然价格:
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一一劳动力价彳
劳动的市场价格:
取决于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斗争,最终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评价:
(1)实际上掌握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成为生产费用论的先驱
(2)
密对工资理论的又一贡献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
•利润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特殊范畴,并认为资产阶级获得利润,地主和工人两个阶级分别获得地租和工资
•斯密利润理论的双重见解:
一方面,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另一方面,断言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也是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
•贡献:
(1)明确提岀劳动和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2)揭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
是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由于斯密教条的限制,斯密只是分析了简单再生产。
1、斯密教条:
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即商品的价值(个别商品和全部社会商品)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
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可变资本v;
利润和地租则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的两种特殊形式,所以斯密把商品的价值分解为v+m。
这样就把生产
资料价值即不变资本c排除掉了。
2、斯密教条的实质:
把商品价格全部地归结为各种收入,从而否定或忽略掉了不变资本部分(c)的客观存在。
这也是他后来
不能提岀一个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原因。
3、
4、
第五节经济自由主义及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人”:
资产者的理论化身;绝对利己的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理性人
“看不见的手”:
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一一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作用可以使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
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使两者协调一致,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主张国际分工,反对闭关自守和保护关税政策
国家职能:
卫国防外;私人产权;公共事业
赋税原则:
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第七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一、劳动价值理论一一劳动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
1、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
(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
2、坚持认为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
3、分析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商品价值的大小要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把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社会劳动,把复杂劳动看作倍加的简单劳动;
(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
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形成新价值;间接劳动:
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
(4)提岀最坏条件下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但基本具备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
二、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
个不足;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商品价值;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和矛盾
1、缺陷
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没有研究劳动的性质,完全忽略了劳动、价值是一种社会
关系
2、矛盾一一李嘉图体系的两大困难
(1)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例外
(2)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
(1)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
(2)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3)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归结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它不合理的分配制度造成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
不足的矛盾。
接近马克思的观点:
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凯恩斯——资本主义救星
(1)提岀扩大需求以刺激供给,这一创新的思想被后人总结为“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创造供给”
(2)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据此他提
岀,在需求岀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