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82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docx

高中思想政治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

23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学科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5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5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类目标

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5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教学建议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5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

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高中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

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5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

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57.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1)储蓄存款的含义:

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的含义了解和计算公式:

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

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3)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我国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贷款业务:

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5)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的含义(性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是一种所有权证书,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注: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特点:

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的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

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股票上市以后,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状况、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含义:

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分类:

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债券的特点:

稳健的投资。

债券在到期日之前也可以转让和买卖,具有一定的流通性。

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含义:

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种类:

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和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两大类。

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不同点:

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法不同。

相同点:

都是有价证券;(对发行者)都是集资手段;(对投资者)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股票

债券

相同点

都是有价证券,都能获得一定收益,都是集资的手段

性质

入股凭证

债务

受益权

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的收益国

定期收取利息

偿还方式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让股票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需偿还本金

债券名称

含义

发行主体

风险状况

收益情况

流通性

政府债券

由国家的各级政府为筹措资金所发行的多种债券

国家

风险最小

利率高于银行储蓄低于金融债券

流通性强

金融债券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银行等金融机构

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较公司债券高

利率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

流通性较强

公司债券

由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公司

(企业)

风险最大

收益率最高

流通性不强

比较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性质

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费用

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障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保险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特别提醒:

间接投资方式:

“基金”。

其特点是: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优势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比较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58.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是什么?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存在矛盾,又具有一致性。

第一,区别。

含义不同: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存在矛盾性:

过分强调效率,会使收入差距拉大,损害公平的实现;过分强调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损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第二,二者又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③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如何进一步保证社会公平?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9.征税和纳税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1)税收具有强制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税收具有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具有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物质保证。

(2)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3)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4)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1)含义: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纳税主体: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应税项目:

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上为累进税率),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以上为比例税率)

(4)特点:

按应税的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课税越重;所得越低,税率越低,课税越轻。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对其特点的形象描述。

(5)意义:

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附:

个税起征点的调高,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工薪者的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6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6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分为二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消极影响: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6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从本义上看: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不可说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则非人人都有。

联系:

第一,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第二,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通、最一般、最本质的问题。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联系:

第一: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第二: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或哲学能取代科学)

63.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不可说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64.政治教师成长的十大要素

(1)幽默——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学生的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2)激情—课堂气氛活跃的重要元素

激情是一个人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投入的一种表露。

热爱才有激情,情才能专注,专注才可能产生灵感。

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

优秀教师因为对事业和学生充满爱,当他被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点燃激情的火焰时,情感澎湃了,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3)欣赏——寻求完美人生的艺术追求

作为教师,只有学会了欣赏,他才会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人和事,才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立的人格。

(4)反思——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

教学中任何疑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