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docx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晨读在线】
【比较阅读】
《长门怨》之一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长门怨》之二
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
《乐府解题》记述:
“《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
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
”陈皇后,小名阿娇,汉武帝小时曾说: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
【流行在线】
【赏析】本诗通篇写景,不见人物。
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
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
这两句诗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
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
它的言外之意是:
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
【赏析】第二首诗,着重言情。
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的首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
诗的第二句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
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
下面三、四两句,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
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2006感动中国颁奖词:
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梳理积累】
【字词详解】
◆生字
诅咒(zǔzhòu)悼(dào)念诽谤(fěibàng)逾(yú)越嫉(jì)恨诬蔑(wūmiè)
◆辨音
(gān)干宝(wù)好恶(bēi)背带(zhī)知识
干恶(è)凶恶背知
(gàn)骨干(ě)恶心(bèi)背景(zhì)大知(通“智”)
◆辨形
粱(liáng)高粱娇(jiāo)娇生惯养驯(xùn)驯熟拥(yōng)蜂拥而至
梁(liáng)栋梁骄(jiāo)骄傲训(xùn)训练涌(yǒng)汹涌
◆辨义
简洁——简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简捷”指
直截了当。
简便快捷。
如算法简捷。
标志——标致“标志”指
表明特征的记号。
如:
地图上有各种形式的标志。
表明某种特征。
如:
这件事标志着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标致”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
委屈——委曲“委屈”指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如:
她觉得很委屈
让人受到委屈。
如:
对不起,委屈你了。
【双语解词】
繁芜丛杂(multifarious):
纷繁芜杂,多而杂乱。
豁然开朗(besuddenlyenlightened):
形容由昏暗、狭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
也比喻经过别人的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思索,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scratchthesurfaceof):
比喻研究不深入,稍微涉及就停止。
卓有成效(fruitful):
有卓越的成绩、效果。
【课文详解】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
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教材原文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
评点批注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
“最”:
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
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
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
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214,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397,《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221,《新莱茵报》(1848—1849年)222,《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227,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第二部分(3--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
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恩格斯写了马克思的伟大的贡献,并概括了他的发现的意义。
“不仅如此”的“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还发现了”的“还”在这里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本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的主语是“使命”,宾语是两个“参加……事业”(动宾短语)。
“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不可估量的损失。
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
,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最后一段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写法探讨】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表现主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悼词的主要内容在于评述逝者生平事业功绩,表达崇敬、悼念之情。
本篇也不例外。
为了全面、准确、清楚地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绩,表达全世界人民的崇敬、爱戴和悼念之情,本篇讲话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从全篇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形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取叙述的方式;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议论之中又无处不饱含着诚挚的感情。
从局部看,这三者则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比如,第1段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那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却融合了崇高的评价和深沉而又丰富的感情。
又比如,第7段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对马克思的崇敬、爱戴和颂扬之情。
由于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讲话的内容也就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讲话也就具有了意味隽永、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难点探究】
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
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发散思维】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
【素材储备】
马克思、恩格斯名言名句
1.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
——马克思
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3.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马克思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5.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6.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7.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8.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
9.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恩格斯
10.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的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11.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恩格斯
12.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恩格斯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还搜集整理了那些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句名言,请摘抄下来:
【互动空间】
假设你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跟踪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纷繁芜杂(wú)驱逐(qū)卓有成效(zuó)空白(kòng)
B、诽谤(fěi)嫉恨(jí)诅咒(zǔ)豁然开朗(huò)
C、悼念(diào)肤浅(fū)给予(gěi)立即(jì)
D、估量(liàng)勒令(lè)衷心爱戴(zhōng)诬蔑(miǎo)
2、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
B、即使可是甚至并且
C、虽然可是甚至并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4年过去了,曾经的石油大国如今却能源短缺、食品匮乏、物价飞涨、失业严重,2700万伊拉克人面前的
经济重建之路依然布满荆棘。
B.他在会议上强调,这些资源将在近期内加速评估,“必须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矿产资源‘大瓶颈’、‘大
制约’的严峻局面。
”
C.2月6日下午,中南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名人:
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应温总理的邀请,
12位基层代表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
D.家乡离得远了久了,往往使人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渡桑乾》诗里一二两句“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过后,各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的相继出台,使近年来一路飙升的房价得到了控制,让老百姓
倍感温暖
B.一年一度的CCTV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
座。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
欲不振。
D.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5、对“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东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地写出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祥的神态。
B、两个“睡着了”都是写马克思的死,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C、“睡着了”是“讳饰”的修辞方法,作者怀着哀悼心情委婉地讲述了马克思已经离开了人间。
D、两个“睡着了”写出了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了已经逝世。
6、注意下面八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句后的几项说法,指出其中说法全对的一组:
()
(马克思)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①“其”指代马克思②“他”指代马克思③“本身”指代马克思④“其”指代“资本主义社会”⑤“本身”指代“现代无产阶级”⑥“参加”的宾语中心词是“事业”⑦“现代无产阶级”的修饰语是“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⑧“现代无产阶级”的修饰语是“赖有他才……解放条件”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⑥D、⑤⑦⑧
7、下列选项中破折号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A、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人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
C、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8、“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和悼念”。
这句话原稿是“他有千百万追随者”。
试说说修改稿比原稿好在哪里?
①
②
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为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发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一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9、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的发现作类比,用意是什么?
答:
。
10、从行文的脉络看,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简单事实”“请概括这个简单事实”的内容。
答:
。
11、“简单”,意在强调什么?
答:
。
12、一个简单的事实,却“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这是为什么?
答:
。
13、“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说说“相反”的作法指什么?
答:
。
二、阅读与鉴赏
《贝多芬传》序(节选)
罗曼·罗兰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又红又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
除了仁慈发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
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成败又有什么相干?
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长期受难,成为伟大的原因。
所以,不幸的人啊!
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
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
倘使我们太弱,就让我闪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吧。
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既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他在痛苦中间既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
”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来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
“噢,人啊,你当自助!
”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14、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段“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谈一谈本文“生命从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中“幸福”的涵义。
答:
。
15、罗曼·罗兰认为贝多芬具有怎样的品格?
作者写本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
。
16、比较本序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谈其结构特点及语言特点的不同之处。
答:
。
【答案专区】
【难点探究】明确:
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段。
【发散思维】明确: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
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
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
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的一场革命。
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
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互动空间】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
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 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17岁时所作: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跟踪训练】答案
【积累应用】
1、B(AzhuóCjíDmiè)2、D3.C(A中的顿号应为逗号,B中的最后句号在后引号外,D中“一二”应用顿号隔开)4.A(B搭配不当,“宝座”改为“称号”。
C成分残缺,最后加“等症状”。
D不合逻辑,“普通患者”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
)。
5、D6、C7、B(表示补充说明)
8、①修改稿用双重否定句式,语气增强了,强调了马克思在所有无产者心中的地位,无一例外,比原稿的一般陈述句更有力量。
②将中性词“追随者”改为“革命战友”,感情色彩更强烈。
③“尊敬、爱戴和悼念”加大了句子的内涵,真实反映了千百万革命战友对马克思的深厚感情。
9、为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