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docx
《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榆中县岳家巷学校魏常征
一、研究背景
我校属于海南省比较偏僻的西部沿海地区,位于市城的中心地带,是我市的重点小学之一。
由于学校地段较好,而且名气不错,因此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不仅人数多,共有50个教学班四千多人,而且生源比较复杂。
我校的学生大至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市城地区生源。
这一部分的生源主要来自市委领导、机关干部家属的小孩和周边市民的孩子。
他们的家庭教育较好,孩子们比较听话,容易管,学习主动、积极,基础相对较好。
第二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
这部分的生源也不错,平时他们都和家长生活在一块,而且大多数家长都有和老师联络的好习惯,孩子们学习成绩也可以。
第三部分为乡下转学生源和父母不在身边的城市小孩。
这部分生源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这几年从农村转学而来的高年级的学生较多,他们基础相对比较差,尤其是运算能力相当低下,只要一检测就是二、三十分。
孩子们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原来基础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且这些孩子家长都不在身边,平时没有大人在身边管理,有的孩子还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这使我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后进生”群体。
他们纪律散漫,无心向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行为习惯差,导致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我校占了一定的比例,成了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几年来,我校已逐步由人教版过度到苏教版,我们很多低、中年级的教师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没有很好的领会苏教版的教材编排意图,不对知识点进行展开分析,教学目标不明确,没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施教,这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我们六年级的老师们都有这个同感,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
尤其是苏教版改革至六年级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对算法算理理解不透,然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新《课标》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降低了笔算难度,但计算教学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我校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此次的课题研究选择了:
“如何提高六年级学困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的界定: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防止学困生产生,促使学困生转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数学教师的重任,要想真正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必须多方面培养和发展学困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的心脏,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因此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班级学困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提高孩子们的运算能力的有效手段,确实能提高学困生的运算能力。
2、达成目标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研究,我课题组所制定的四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即:
a、全面分析影响六年级学困生计算错误的原因;b、根据学困生成因,探索出提高六年级学困生计算正确率的方法;c、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学习数学的好习惯;d、让孩子们尽情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不断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有效辅导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切实减轻学困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升了学困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困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逐步喜欢数学,对运算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掌握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习惯,为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努力促成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整体数学水平。
3、课题研究内容:
a.对六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主要用以查找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分布状况等。
b.深入教材,加强计算教学的研究。
把握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总的编排体系、计算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针对苏教版教材的编排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c.计算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包括学困生的界定、学困生转化的指标、计算能力过关检测的试题研制等。
d.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小学生计算技能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科学指导,以练习为主线,精练巧练,以学生为中心,变课内外学习为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1、文献资料法:
认真学习各种文献,如《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研究》、《如何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研究资料。
2、行动研究法:
在课程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在学困生辅导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观察、比较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归纳、边总结,不断进行验证、修正,在研究中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最终探索出提高学困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3、个案研究法:
从我六年级的七个普通班中每班抽出六名学困生进行跟踪观察、研究,按时间记录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提高学困生运算能力进行跟踪分析,确实找到提高孩子们的实际运算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
2011年11月—2012年6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2月)
(1)、论证研究课题的意义、价值,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
(2)、用多种方法来调查了解跟踪学困生学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
例如:
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评估自身的计算能力。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小组研究,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题。
2、实施阶段:
(2012年2月——2012年5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
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生运算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2)、探索并阶段性总结提高学困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3)、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4)、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1)、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2)、成果交流与推广。
(三)具体措施
1、调查研究
我课题组主要对我校六年级七个普通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障碍成因进行调查分析。
(1)为了了解学困生计算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七个班10名学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70份。
(2)为了了解学困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六年级共有42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是4道解方程和4道简便计算,其调查结果如下:
类别
解方程
简便计算
合计
得分率
38.6%
33.6%
36.1%
分析如下:
a、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计算失误。
数学中有一些性质、定律、法则等基础知识,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掌握不牢固,导致分值低。
b、由于学困生自信心不足对计算产生影响。
由于平时学习差,对自己缺乏信心,长期以来,克服困难的能力越来越差。
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对于这些题的态度是要么不做,要么乱做。
c、不良的学习习惯对计算产生影响。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逐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如字迹潦草马虎、书写不规范;计算完毕后不检验等,这些不良习惯,时常会导致计算出错。
d、其他方面:
经调查发现我校六年级学困生运算能力差主要是学生基础差,对数学缺乏良好兴趣爱好,还有的是有家庭因素家长关心力度不够,留守儿童也不少等还社会不利因素造成的。
2、建档归类,探究原因,为孩子们指明努力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课题在研究开始,我将和我的合作伙伴们追踪调查学困生计算能力掌握情况,从基本的口算到基本的运算到简便运算进行调查分析,让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们通过细心观察、问卷调查、个别交流、家庭走访以及与任课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状况、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建立《东方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部分学困生计算能力基本情况调查表》、《东方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困生各项运算成绩记录表》、《东方市第一小学六年级数学部分学困生运算能力转化汇总表》、建立学困生运算能力转化前后的作业资料档案。
通过调查表较全面地分析造成孩子们运算不佳的实际原因。
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基础薄弱?
是信心不足,还是缺乏兴趣?
是习惯不好,还是性情浮躁?
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是个人因素,还是家庭因素?
是老师关心不够,还是学生不求进取?
以此作为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升能力的基础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以知促情,以情知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热爱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无私的爱能清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
我们要求参加本课题的每一位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的实验中,应该坚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
当学困生学习赶不上队时,热情给他们辅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和尺度;要压得下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火气;要容得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
以知促情,以情知理,用爱心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4、立足课堂,热情点播,充分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
数的运算在小学阶段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从一年级上册的“10以内的加减法”到二年级的“表内乘法”,三年级的“估算、有余数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到五、六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等等,可见,数的运算所占比例很大。
它虽然并不算难掌握,但课堂上一定得专心听讲,因为课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学习质量。
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5、成立互助组,帮助后进生。
为了帮助学困生,让互助组里面算理、算法掌握得好的学生做小老师,辅导帮助学困生。
另外,我还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不仅要给学困生讲会,重要的是让学困生给他们讲会。
通过这种互助合作,班里学困生的计算成绩不断提高。
6、树立信心,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寻常高出3~4倍。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细心观察,若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以鼓励、表扬,树立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从简单的口算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的笔算,再到混合运算,不断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课题组成员协商,我们进行分层教学。
⑴教学分层案例(教学片段):
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
A、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大小不同的四个长方体,每摆出一个,列式算出所需小木块的个数。
B、思考讨论:
a.所需木块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存在什么关系?
这一环节要求学困生(内隐)掌握A,其它学生在做完A的基础上要思考B,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研究,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品尝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此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经呼之欲出。
⑵练习分层案例(教学片段)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模仿性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右图:
长:
3分米、宽:
1.5分米、高:
1.2分米。
a.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b.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c.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d.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要求学困生(内隐)思考]②、发展性练习: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
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
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要求中上等学生思考]③、综合性练习:
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要求优秀学生思考]
5、常抓不懈,耐心引导,密切联系家庭教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数的运算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须在让孩子们理解算法算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
古人云:
“熟能生巧”,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伙伴们对孩子们的训练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而且要和保持家长联系,确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面对丰富多彩的电子娱乐世界,孩子们热情高涨,兴趣冉冉。
而我们很多学生家长工作忙碌,下海经商,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当家长自己的意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一)研究成效
《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是我校数学组的第一个课题研究,经这将近一年的合作与交流,课题组的成员们虽然辛苦,可从没听到一点怨言,而且收获还真不小,具体表现为:
1、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的课题专题研究学习,我们教师的“学生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我们既尊重学生的差异,又注重学困生个性的培养。
我们更加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了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
书写要规范。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
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
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
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
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
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2.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
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
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4、培养学困生喜欢运算兴趣,提升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小专题的研究,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班的学习氛围浓厚,这主要来自于一年来我们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源于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专题训练的结果。
5、以点带面,确实提升孩子们的数学成绩。
通过小专题的研究,我校六年级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孩子们传递了很好的势头,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得以提高,错误率大大降低,正确率提升较为显著。
在去年的六年级毕业统考中,我校数学平均分和及格率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孩子和家长们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思考
这段时间以来,我课题组的成员们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1、《提高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策略的方法与研究》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内容。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研究组的成员们要按照新形势和新的内容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研究新的问题,探索出新的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间紧、任务重。
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在课余的时间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时间和力度,可是我校现在班级学生数比较多,有时关注学生的面还不广,如何正确把握学生运算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
通过优化课堂计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了做好以上的几项工作以外,还有哪些更有效地措施呢?
这还需我们不断地去继续观察、发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