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887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开封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2019年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打擂/擂鼓量杯/量体裁衣妙趣横生/横冲直撞

B.困厄/扼要蜕变/脱胎换骨中流砥柱/舐犊之情

C.曲艺/曲径载重/载歌载舞四舍五入/退避三舍

D.稳妥/气馁警惕/玲珑剔透万马齐喑/不谙世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颠沛脉搏听诊器幅圆辽阔淋漓尽致

B.漂泊畜牧俱乐部容光焕发悬涯绝壁

C.寒暄部署竞技场出类拔萃博古通今

D.富娆古刹孺子牛风度翩翩络绎不绝

3.古诗文默写。

(8分)

(1)___,君子好逑。

(《关雎》)

(2)居庙堂之高则尤其民,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由月光移动和月夜难眠,转入抒发怀人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

(4)爱国之情,亘古不息,多少文人志士因为这份情感将生死置之度外。

“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为天下人的幸福安居甘愿牺牲自己,坦露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___,___”(《过零丁洋》),文天祥宁死不屈、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吟诵舍生取义的绝唱弦音。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童心可贵,亲情无价,即使在贫苦的生活中,也可以显示动人的光芒。

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简述他们祖孙之间体现亲情的故事情节。

①小马与老马(《骆驼祥子》)②阿廖沙与外祖母(《童年》)

(2)请结合《水浒》“林冲买刀”“杨志卖刀”的故事情节,说一说两人因“刀”而引起的相似命运。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其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①:

比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的,分为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以及小叶类;还有按发芽迟早分类的,如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等;依据产地划分,可分为浙茶、川茶、闽茶等;依据其生长环境来划分,可分为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等;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两大类。

品种如此丰富繁多的茶,很难简单地评判品质的优劣高下高下,②,可能更为客观和准确一些。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

材料一《市井图景里的中国人—收字纸》(见右图)

 

材料二“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二刻拍案惊奇》开卷诗

材料三家海渔民如果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

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余秋雨《笔墨童年》

(1)请解说材料一的图画内容。

要求:

①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②有合理的说明顺序;③80字左右。

(4分)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收字纸”这一做法的深刻内涵。

要求:

用“收字纸不仅是……还是……因为……今后我们……”的句式回答。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一扇关不上的窗

母亲是在父亲过世五年以后的一个大雪初霁的傍晚离开的。

那天之后,我住进了祖母家里。

那年我六岁。

和我们一起住进祖父母家的,还有一窝燕子。

开春以后,北方的天气逐渐转暖。

冰雪融尽了以后,阳光懒懒斜在窗上,别是一番怡人的情趣。

祖母将糊在窗子上的塑料布揭了下来,开了窗,让春风把蓝天白云和杂着山区质朴的泥土的腥味刮进屋里。

背对着打开的窗子,我隐约感觉到有东西飞进屋子里。

仰头看向屋顶,发现是一对燕子围在屋顶垂下的灯泡上端的灯座,两只燕子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电灯的灯座上,用田泥和稻草做了一个碗大的窝。

从那一晚开始直到燕子再度飞往南方,家里的那扇窗就一直开着。

那年夏天的蚊虫尤其的讨厌,数量格外的多。

农村防蚊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窗子上钉一层纱。

然而祖母为了让那对燕子能够随时自由的出入,准备把窗子开着,不钉纱!

可恶的蚊子,半夜里常常把我叮醒。

  我曾与祖母商量,能否将那扇窗子关上,或者给那扇窗钉一层纱,哪怕只一晚也行。

祖母一边用肥皂水给我擦洗被蚊子叮咬的红包,一边语重心长的说,那样燕子晚上怎么回家?

我想想自己的身世,便也不忍心让燕子一家难以团聚。

祖母说,等入了秋,燕子一家飞去南方,就可以关上窗子了。

我翻看着阳历牌,计算着燕子还要多久才能飞走。

虽然心有抱怨,但一份惊喜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天早上,我在燕窝正下方的地面上发现了一只破了洞的空蛋壳和一小摊跟往常不大一样的燕子的粪便。

我知道,燕窝里已经孵出新燕了。

我搬来一把椅子和三个板凳,放在燕窝的下方,趁着祖母去乡里赶集的时候,偷偷爬上了我搭建好的凳塔,将燕窝里的情形看了个清楚。

四只雏燕张着乳黄色的嘴巴,一边叫嚷着,一边紧紧挤在一起。

它们身上的羽毛不多,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稚嫩的体肤。

我想,那些雏燕一定很冷,它们的毛那么少,它们一直在发抖,它们如果一直抖下去,万一感冒了怎么办?

我从“凳塔”上下来,找了一块棉布然后又爬上去。

我给雏燕盖“被子”的时候,祖母回来了,并且看到了站在三个凳子上的我。

她高高的举起双手,将我从凳子上抱下来。

她没有责备我。

那一年,我见识了一对燕子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它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外出捕捉昆虫,再将昆虫喂食给始终仰着脖子张嘴喊饿的雏燕。

我再也不想着关窗户了。

盛夏常有暴风雨,天气多变,要是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刮窗扇,误关了窗子怎么办?

我把这份担心告诉祖母,她领着我找来两个小木块,卡在窗扇与窗框交叉的角上,这下窗子再不会自己关上了。

尽管窗子一直开着,可是有一天那只公燕却没有回来。

之后的几天里,我都没再见到那只公燕,只有那只母燕在飞进飞出的给雏燕们找食物。

我想,那只公燕大约是再也回不来了。

它或许是病死了,也或许是被鹞鹰捉了去。

这让母燕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我常能听见日渐长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的雏燕们因为饥饿而拼命叫喊的声音。

我为失去公燕的燕子一家感到担忧。

祖母看出了我的心思。

她将我手里拿着的准备喂食给雏燕们的米饭夺了下来,又放上一些跟稻米粒形状和大小差不了多少的蚂蚁卵。

  母燕外出觅食的时候,祖母帮我搬来了凳子,并逐一搭放好。

我爬上“凳塔”偷偷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将米粒吐出来;而喂给它们的蚂蚁卵,它们却连咀嚼都省了,直接吞咽下肚。

母燕飞回来的时候,雏燕们已经吃饱了,没有哪一只还张着嘴向它们的母亲挣要食物。

我躲在一旁感到无比的自豪。

之后,每天我也像母燕一样,出去外面帮雏燕寻找食物。

我翻开了许多石头,掰开了许多枯木,我一颗一颗的从被我掘开的蚂蚁窝里捡拾着蚂蚁卵,积攒了小半罐头瓶。

母燕外出以后,我便爬上“凳塔”给雏燕喂食。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雏燕们嘴角的乳黄色渐渐淡了。

一个清晨,母燕外出的时候,四只雏燕也跟了出去。

它们笨拙的扇动着翅膀,它们飞飞停停。

有一只雏燕不小心撞到了窗棂,摔在了窗台上。

它爬起来,抖了抖翅膀,再度起飞。

秋风来了,有一天晚上,母燕和它的四个孩子没有回窝。

我站在开着的窗口焦急的等着,等到屋里的灯亮起,等到屋外已经漆黑一片。

祖母走到我身边,轻声说了句把窗子关上吧。

终于可以关窗了。

它们或许已经在飞往南方的路上了。

我呆呆的站在开着的窗口,心里酸酸的。

祖母站在我身边,仍旧是轻轻抚摸着我的头。

窗子终于关上了,我心里却敞开了一扇窗,一直敞开至今。

窗子里面是祖母慈祥的笑和家的温暖,窗子外面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和我对家深深的眷恋。

7.根据下面提示填写句子,从“我”的角度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4分)

祖母揭下塑料布打开窗子,-------------------------------------------------------;

祖母拒绝关窗也不钉窗纱,-------------------------------------------------------;

祖母和“我”一起固定窗扇,----------------------------------------------------;

祖母告诉“我”可以关窗了,----------------------------------------------------;

8.文中两处画线句中,都用到“偷偷”一词,各写出“我”哪些不同的心理?

【甲】趁着祖母去乡里赶集的时候,偷偷爬上了我搭建好的凳塔,将燕窝里的情形看了个清楚。

【乙】我爬上“凳塔”偷偷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将米粒吐出来;而喂给它们的蚂蚁卵,它们却连咀嚼都省了,直接吞咽下肚。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祖母”的人物形象。

(不少于两处)(4分)

10.文章首段和尾段各有什么妙处?

请从行文结构和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共12分)

何必“也学牡丹开”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近来,因央视《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人袁枚的这首沉寂了300余年的小诗《苔》,被荧屏内外无数的目光点燃了。

在节目里,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的孩子们以发自生命深处的天籁之音,动情地演绎了这首区区二十字的小诗。

这首诗唱哭了作为评委老师的庾澄庆和曾宝仪,更感动了生活在各个中心或角落的人们。

②然而,感动过后,我们不妨作个反躬自省:

除了被《苔》里的励志气息感染之外,我们是否怀着对如米小的苔花(乌蒙山区的孩子们)居高临下的怜悯,或者对如米小的自我隐秘的哀怜?

诚然,这种对人对己的怜悯本不必置评,但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值得探讨。

也就是说,在世俗的价值刻度上,苔花远逊于牡丹,苔花“也学牡丹开”是积极向上之举,反之则是不思进取乃至自暴自弃了。

③那么,苔花到底该不该“也学牡丹开”呢?

我看未必。

苔花虽然“如米小”,却不甘于自身所限,执意突破卑微却独特的自我,奇迹的开花引来惊叹,获得人们夸赞。

“也学牡丹开”,此时人们对苔花的赞美,根本上还是因为牡丹花之美,而非苔花本身之美。

这种忽视苔花自身生存意义的赞美,并不合适。

④怎么才能帮“像牡丹开”的苔花找到真正的赞扬?

另一首小诗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

日本人松尾芭蕉有首著名的俳句:

“当我细细看,呵!

一棵荠花,开在篱墙边。

”不难看出,这句诗中所绘的荠花,其处境与苔花基本一样,但松尾芭蕉眼中的荠花并不像苔花那样汲汲于像牡丹开出花来,她只是在无人注意的篱墙边浅斟慢酌,悠悠然地绽放着自己的天性之花,没有羞怯,更没有哀怜。

看来,不是“花”不同,而是观看时的视角、解读时的出发点有异。

我们必须看到苔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才不会让它沦为被众人赞美的他者。

⑤苔花和荠花或许是卑微的、灰暗的;但只要能以苔花看苔花、以荠花观荠花,就可以想到她们并未觉得自己处于穷乡僻壤之中,也不会感觉自身渺小,她是完整的、无可替代的,不容任何知识化、比较性的眼光去撕裂她,评定她。

中国的道禅哲学讲得很明白,万物齐一,诸法平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圆满俱足的整体,其自身就构成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⑥苔花如此,人亦如此。

看苔花的视角能变,看待他人与自身也应该立足更准。

------------------------------------------------------------------------------------------------------

⑦在一个充满比较性眼光的世界里,总会出现一些一时公认的价值范本,它们撩动着世人的欲望,逼迫着世人抛弃自我,削足适履地去成为一个用世俗价值观虚构出来的他者。

殊不知,这个世界本无意义的决定者,每个人都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花,一切都在自在中建构着生存的意义,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人也好,花也罢,都应是这个世界最纯粹的生命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共同分享着这世界的乐趣与意趣。

⑧正如电影《无问西东》中所唱的: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优秀的他人固然可欣赏,但本色的自我更加值得坚守,成为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应是我们一生不懈的追求。

11.本文以“也学牡丹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4分)

12.解说文章③④两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3.为本文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充论据,你会从下面材料里选哪一则?

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4分)

材料一孙中山求见清末名臣张之洞时用了一张极为普通的名片,结果名片不仅退回,上面还写了“持三字帖,拜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

”的内容。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照礼回敬“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材料二物无贵贱,平等无私。

——庄子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布迪曼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

(共10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久而乃和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C、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无鲜肥滋味之享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15、把语段

(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结合语段

(一)写求师之难的语句,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

17、语段

(一)第二段与语段

(二)的叙事部分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述。

(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两句诗。

(2分)

四、作文(50分)

(1)题目:

道不尽,------------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明人杨文定在狱中十余年经常断粮,还因为上命不可测,时时面临可能突然下达的死刑命令。

但是,他他仍然精神振作,读书不停止。

同监狱犯人劝他:

你都已经这样了,随时都可能死掉,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杨文定回答:

朝闻道,夕死可矣。

就这样,五经诸子,他通读了好几遍。

后来被释放,晚年拜阁老,朝廷每有大事,文件都出自他手。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