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468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式。

B. 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

C. 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得前后矛盾。

D.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答案】

(1)撑(船);哪;尽力

(2)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3)C

【解析】【分析】

(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

故“拏”的意思是撑(船)。

第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故“焉”的意思是哪。

第三句话的大意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

焉,哪;更,还。

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

惟,只;痕,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撑(船);哪;尽力

⑵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

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

【答案】

(1)在;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引手:

伸手;势:

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

⑴在;想要

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

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

gǔ做买卖。

穷困:

困厄,窘迫。

公子纠:

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

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

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

(1)考查重点词语。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

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

为:

是。

②三战三走: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走:

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尝:

曾经。

三:

多次。

逐:

驱逐。

见:

免职。

于:

被。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

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

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

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

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管仲说:

“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未穷青之技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2)D

(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

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

等到;②句意:

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穷:

尽。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所以其停顿为: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选:

D。

⑶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①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句意: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乃,于是、就。

谢,道歉。

归,回去。

句意: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⑷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主要用语言劝说,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益“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

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

⑴①等到;②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⑵D;

⑶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⑷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

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示或道理。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吕蒙说: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钢目》。

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

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

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

昔有一士自课,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

“今日又空过了一日。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

②讫:

终止、完毕。

③跽:

长跪。

④日消月汰:

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

⑤课:

督促。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________

②即意念无差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3)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案】

(1)查验,检讨;差错,错误

(2)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这句话的大意是:

默默地检讨今日思想是否端正,故“检”的意思是查验,检讨。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

即使思想没有差错。

故“差”的意思是差错、错误。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人:

每个人;苟:

假如,如果;患:

担心。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3) 因为作者每晚都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这样做的结果是:

日消月汰,久自成德。

即使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如果长久这样做,就不患不及古人也。

据此理解概括答题为:

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故答案为:

⑴查验,检讨;差错,错误

⑵我只要像这样,就不用担心我的品性不能达到古人那样。

⑶每晚静坐反省此日言行之得失,每晚反思今日行善有几。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6.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

一种救凶猛的鸟。

②匝(zā):

圈。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悲鸣不已(已经)

B. 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 集古木上(聚集,会合)

D. 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A

(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

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

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

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解析】【分析】

(1)A停止;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鹳”,谓语是“盘旋”,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

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

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

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喧:

欢呼;若:

好像。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如故事中的母鹊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但自己又没办法救,于是就向其他鹊求救,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消除了危险。

这启示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向他人求助,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故答案为:

⑴A;

⑵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⑶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⑷示例一:

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

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

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⑷此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深入分析语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这道题,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来谈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④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①粘手则信来矣:

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

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