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6篇优秀版.docx
《爱莲说教案6篇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6篇优秀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莲说教案6篇优秀版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
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
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
讨论:
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
讲:
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
(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
两个衬托:
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4、文中对莲花的描述有什么作用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那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11、文中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2、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用心的教育好处。
我们应持续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爱莲说教案
(二):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个性是学习本文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记叙、描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训练,整体感知悟读欣赏,把握深意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三大板块。
2、课前制作PPT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济南市市花、澳门个性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
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莲花呢?
导人新课。
屏幕展示优美的荷花照片。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述莲花的诗句。
例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介绍作者周敦颐,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4、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说是一种文体,能够说明事物,也能够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训练诵读。
1、教师范读,配以古琴曲。
2、两三个同学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语句的停顿。
3、小组读,个人读,大家评。
4、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逐段进行,教师点拨,字字句句落到实处。
大屏幕显示译文。
5、学生试背诵。
三、悟读欣赏,把握深意。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问题均由大屏幕显示。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明确:
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
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3、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4、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
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问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些都贴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相似。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
明确: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名也)。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7、文章结尾几句,抒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
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
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不仅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意味深长。
8、指导诵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读出舒缓的抒情意味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9、其它质疑,解疑。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仿句练习:
模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对偶句续写:
我喜欢花,。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3、辩论:
在当今处处充溢着铜臭的经济时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还有没有提倡的必要?
引导:
当今社会复杂,更像个污水坑,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更有现实好处。
五、课堂小结。
1、结束语:
结合学习目标,指出学习本文的现实好处。
2、师生背诵全文,放背景音乐。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三):
《爱莲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透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要求:
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状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3、检测练习
1)、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
C、焉(助词)鲜(新鲜)宜(就应)
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貌)不蔓不枝(树枝)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好处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花之隐逸者也
B、水陆草木之花
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
D、马之千里者
3)、翻译下列句子(略)
四、品味赏析,把握主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完美的品质?
(自由讨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端正
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
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
――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
A、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
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
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
唐朝初期,个性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
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
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
这些诗文都描述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
4、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
透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五、归纳小结艺术特色
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
六、再次齐读,加深理解。
七、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岭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
2、李渔的《芙蕖》
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述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
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八、总结全文
九、布置作业
选取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爱莲说教案(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
没有。
师:
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
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
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
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
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决定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
比作君子;
具体描述: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
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
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
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持续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
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
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
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
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
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案(五):
爱莲说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
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
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
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
讨论:
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
(人)
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
讲:
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
(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
两个衬托:
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对莲花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作者在那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11、文中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2、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用心的教育好处。
我们应持续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