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一.docx
《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一.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课时)
主备人:
赵吉勇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会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流程
教师组织引导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问题探讨
归纳总结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
”问题情境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1.提示:
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
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1、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营养方式为寄生,并且只有寄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病毒不能独立的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蛋白质外壳(衣壳)(上有抗原决定簇决定了病毒的抗原特异性)
2、(真)病毒的结构RNA(少数病毒:
SARS、
核酸(核心)HIV、TMV、流感病毒)
DNA(绝大多数病毒)
小结: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师点拨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
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
(举出一些实例)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资料分析
1.提示:
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
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
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
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
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
(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
)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
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1.提示:
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
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达标检测
高效题组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
预习内容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反思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主备人:
赵吉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4.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5.制作临时装片
6.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7.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
教学教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探讨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
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
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并以问题作为引导:
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
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放大倍数:
物镜×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或宽;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离装片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如果物体成一列或一行,如比原来放大倍数大4倍,则除以4;如果物体是满视野的,如比原来放大倍数大4倍,则除以1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要是高倍镜使用的方法。
常考点有:
换高倍镜的步骤(物像移中央、转动转换器、调光、调细准焦螺旋)
玻片移动问题:
物像在哪边,玻片就往哪边移。
换上高倍镜后物像的变化(物像大了,看到的视野小了,视野比原来暗了)等。
调光:
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2.提示: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3.提示: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显微镜使用中昌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讨论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
思考讨论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
提出问题:
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
(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
(发菜、颤藻、篮球藻、念珠藻)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形态:
比较小,营养方式。
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
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差异性
大小
较小(1um~10um)
较大(10um~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细胞器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膜
有(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有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肽聚糖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分裂
二分裂
主要是进行有丝分裂
染色体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有染色体(DNA上有蛋白质)
转录和翻译
同时进行
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真菌,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统一性
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蓝藻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问题思考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
(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细胞学说揭示了:
1)细胞统一性2)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资料分析
1.提示: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学生讨论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本章小结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即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的结构比细胞核要简单。
它们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
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体现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达标检测
高效题组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
预习内容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反思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课时)
主备人:
赵吉勇
五、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
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归纳总结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
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
提出问题:
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
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BZnCuMoCl(铁门碰醒铜母氯)
最基本元素:
C
基本元素:
CHON
主要元素:
CHONPS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鲜重)C(干重)
观察图表,归纳总结。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思考讨论
无机化合物:
水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生物体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鲜重)
生物体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有机物是蛋白质(干重)
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后做补充。
1.提示: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
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提示:
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
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
问题引导:
教师归纳
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
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
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选材的条件,要求,选用的试剂用法,、配置、作用原理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
达标检测
高效题组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
预习内容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教学反思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课时)
主备人:
赵吉勇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2、教学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
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启发思考
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情境引入。
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投影一则洗发水的产品介绍。
在洗发水中都含有哪些成分?
为什么氨基酸能有效修复发质?
发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评价回答,总结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命物质。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问题探讨
1.提示: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腐竹;奶类制品,如奶粉、酸奶、袋装奶;还有肉、蛋类食品,如烤肉、肉肠、鸡蛋,等等。
2.提示:
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3.提示:
因为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所以有些食品中要添加赖氨酸或苯丙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可以小组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深入探讨
思考讨论
要点归纳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有哪些特点呢?
展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引导启发:
教师组织与引导
1.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2.四种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
又有哪些差别之处?
教师给与必要的补充,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3.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教师巡查学生书写情况,启发学生依据书写情况与教材作对比来发现问题,强调结构通式的不同写法。
引导学生通过球棍模型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特别要形成其空间结构的认识:
(通过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
桔红色球:
氢原子黑色球:
碳原子
绿色球:
氧原子蓝色球:
氮原子
小铁棍:
化学键弹簧棍:
碳氧双键
(要求)装配出一个甘氨酸或丙氨酸
1.我们插装的甘氨酸的侧链基团是什么?
2.R基的不同如何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不同?
尝试用模型变换(课下完成)
3.R基上能不能含有-NH2或-COOH?
课件展示特殊氨基酸
赖氨酸(含-NH2)
天冬氨酸(含-COOH)
1.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代表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氨基和羧基。
蛋白质(组成元素:
C、H、O、N;S:
可作为特征元素,用来标记蛋白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性状的表现者。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
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的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
介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可以把9种必需氨基酸展示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选择食物时如何注意氨基酸的均衡吸收。
必须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思考回答:
观察对比,尝试用语言描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总结氨基酸在空间结构上的特点。
提出问题
思考讨论
学生观察
教师归纳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而据估计,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1012种。
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呢?
根据由部分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先引导:
两个相同或不同的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过程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一个二肽,失去几分子水?
3.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失去几分子水?
4.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呢?
演示: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两条链的过程
1.拿一条两头系有不同颜色紧扣的绳子表示一条多肽链
2.拿剪刀从中间剪开表示肽键的断裂
思考:
肽键断裂后需要作出哪些修饰,使其形成两条完整的多肽链?
评价学生回答加以总结教师组织与引导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合成场所:
核糖体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1分子的水。
(羧基上的羟基和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一分子水)
肽键: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3个或3个以上)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
规律:
n个氨基酸分子形成m条肽链,则脱去(n—m)个水分子,同时形成(n—m)个肽键。
至少含有—COOH和—NH2都是m个
多肽的种类:
A、B、C三种氨基酸,在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三肽9种,每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可形成三肽6种
3)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和空间结构不同
学生回答:
2.学生初步思考
获取信息,主动思考,体会巨大的数字差别蕴含有哪些信息。
观察“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尝试利用手中的模型模拟此过程。
蛋白质的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P23内容,然后进行归纳。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
肌肉干重80%、皮肤70%、血液90%;2、生命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简单讲讲酶的重要性;3、有运输能力;调节生命活动,例如某些蛋白质类的激素;免疫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肌肉、头发、丝
催化,如绝大多数的酶
运输,如血红蛋白、载体
调节,如胰岛素等激素
免疫,如抗体
举出一些蛋白质相关功能的其他例子。
达标检测
高效题组
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
预习内容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反思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课时)
主备人:
赵吉勇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问题探讨
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1、DNA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
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
1.提示: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提示:
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
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
需要。
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
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
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