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休克疗法.docx
《俄罗斯休克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休克疗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休克疗法
俄罗斯休克疗法评价
海晓龙
政法学院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9
摘要: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俄罗斯在独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为了应对挑战,叶利钦任用盖达尔实行了“休克疗法”改革,在近五年时间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休克疗法”是俄罗斯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洗礼,不管“休克疗法”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全过程,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全面的,新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
休克疗法评价
2009年12月17日,前俄罗斯总理盖达尔因病过世,这位俄罗斯“休克疗法之父”的逝世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中又一次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17年前的那场改革,那场使整个俄罗斯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改革,即使在当时,改革的功过难评,人们的褒贬不一。
盖达尔的匆匆离去使得它真正和自己所提倡的“休克疗法”走入了历史。
中国有句古话:
盖棺定论。
是非曲直或许整个世界已经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留下的或许只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的反思与感叹。
要想真正的评价盖达尔及其“休克疗法”,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具体现实中去,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
否则,真正全面客观的评价只能是空谈。
一、俄罗斯为什么要实行“休克疗法”
事实上,我们可以进行逆向思考:
当时俄罗斯的具体情况除了“休克疗法”,还有其他的选择吗答案是否定的。
全面的社会总危机,严峻的社会现实,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使得整个俄罗斯的一切都陷入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尤其是经济已经陷入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应对挑战,俄罗斯只能大刀阔斧地进行深刻的全面的改革。
“休克疗法”便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俄罗斯的唯一选择。
总的来说,俄罗斯选择“休克疗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原因。
首先,俄罗斯的国家政治需要。
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遗产,但是俄罗斯从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言却是资本主义国家。
此时的俄罗斯迫切的想进入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家庭,成为被接纳和被认可的一员;西方世界在庆祝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历史性胜利的同时,又担心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地区卷土重来。
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为了显示对西方世界的诚意,尽快的融入西方大家庭,彻底与前政权分开,进而巩固现有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俄罗斯共和国决定采取最彻底的“休克疗法”,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彻底的消除国家范围内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遗留,排除红色影响,更好的促进资本主义的俄罗斯发展,走向西方世界,成为被认可和被接纳的一员。
其次,严峻的经济危机现实。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0%以上的财富,同样也继承了前苏联业已沉重的经济负担。
长久以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正常经济生产形态的被压抑,再加上历次改革的失误,从80年代开始,苏联的经济已经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对于前苏联而言,经济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机与活力,缺乏发展潜力的空架子而已。
经济的混乱,生产能力及效率的低下,高度的通货膨胀,物质资料供应缺乏,人民生活处于贫困所构成的严峻的经济危机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
1991年底,俄罗斯经济供应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商场的货架空空如也,人们为了基本的物质供应想尽一切办法。
当一个国家的基本物质生产已经达到这么匮乏的地步时,国家的变革就具有了顺理成章的必然性。
然后,已有方案的出台以及“休克疗法”在他国积极效应的刺激。
必须指出的是,原苏联已经存在类似“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
1990年5月,8月,苏联先后出台了“400天构想”和“500天计划”,准备通过改革向市场经济过渡;1991年7月9日,10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反危机纲领》,准备加快改革的步伐,戈尔巴乔夫也表达了相关的意愿,并希望以此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这就是说,俄罗斯在“休克疗法”改革之前已经有了类似改革的出台与铺垫,“休克疗法”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苏联末境改革的一种延续与尝试,他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一点。
同样应该指出的是,“休克疗法”前期在波利维亚和波兰的成功应用对于俄罗斯而言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坚定了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的决心。
再次,俄罗斯国内利益集团斗争和社会民众心理认可的结果。
新生的俄罗斯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保持旧有制度集团,渐进式集团,激进集团),各利益集团之间有存在不同的分歧。
当整个社会处于草创阶段,如果不对旧有制度进行激进改革,便无法实现维护新政权的目的,出于维护新政权和保障国家权力的需要,出于消灭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客观要求,激进集团便会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实践这一切。
俄罗斯是一个激进的民族,崇尚极端的激进方式。
而出于当时国家领导执政地位的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显然是站在激进集团这一边的。
苏联时期的改革,不论结果如何社会民众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长久以来,社会民众在利益被不断损害而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从内心渴求一场彻底的改革以打破旧有的制度,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好转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克疗法”从理论上符合这一要求,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施压,利诱。
西方国家不断的向新生的俄罗斯施压,以提供俄罗斯最需要的贷款资金相威胁。
提出如果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西方国家将向俄罗斯提供价值约24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俄罗斯的经济建设。
处于经济危机的俄罗斯对这一笔贷款的渴求是迫切的,因而综合多方面考虑,接受了相关的条件。
综上所述,俄罗斯最终于1992年聘请萨克斯教授为顾问,任命盖达尔为总理实行“休克疗法”经济改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俄罗斯在多种危机交织的困境中选择以“休克疗法”作为药方也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休克疗法”是一杯毒酒,俄罗斯也只能够饮下,更何况从当时的历史情况看,“休克疗法”似乎对于整个俄罗斯而言是唯一的解药。
二、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的内容,影响及调整
1992年元旦,盖达尔宣布从1月2日起,全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治疗,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以自由化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主要又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外汇自由化。
最重要的是价格自由化下的放开物价,从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放开了90%消费品价格和80%生产资料价格,取消了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升90%与消费品增长相适应,退休人员补助金每月为900卢布,保障人民生活,并以此为带动,提高了家庭补助和失业救济金。
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
财政紧缩政策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货币紧缩政策主要是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的限额管理,从而控制货币的流通,从源头上实现对通货膨胀的抑制。
私有化政策。
这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俄罗斯彻底清除原苏联经济影响的根本性措施,私有化的目的是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进而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
当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启用“私有化之父”丘拜斯设计的“私有化债券”,通过这种方式加速整个国家私有化的进程。
单纯的从出发点而言,盖达尔运用“休克疗法”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经济制度的完全转轨,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经济的根本性好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发点美好的“休克疗法”在90年代给俄罗斯经济带来过极为消极的影响,使得俄罗斯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是盖达尔所不愿意见到的,但是却是历史的现实演绎,形成的是历史真实的记录。
首先,俄罗斯经济陷入到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实行“休克疗法”的1992年,俄罗斯物价上涨“百倍或百倍以上”,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胀在1992——1995年连续高增长,1992年达到惊人的2510%。
据此,1995年的物价较1990年增长1700倍;通胀的另一个结果便是卢布的贬值,卢布兑美元汇率1993年仅为1992年的八分之一弱;巨大的通胀又使得俄罗斯的生产不断的滑坡,生产的匮乏又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整体国民工资收入仅仅增长了7——10倍,而物价上涨了25倍。
尤其令人叹息的是,巨大的通胀让许多人一生的工资所得在银行化为乌有,生活更加恶化。
其次,私有化过程中出现连续恶果。
作为“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私有化在整个过程中产生了令人瞠目的作用,使得整个国家的,社会的,公有的财富迅速流失,进入到私人的腰包,形成寡头集团。
总的说来,国家的财富实际上通过各种手段在贱价的处理过程中,流入到少数人手中,私人以极小的付出获得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俄罗斯杜马的听证会上,相关资料指出,俄罗斯私有化的过程中损失的国有财富高达9500万亿卢布!
(这个数字是二战时期苏联所有损失的倍,是199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国家财产的一次空前的“洗劫”!
私有化的一个目标是建立一个最广泛的私有者阶层,进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结果却造成了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基尼系数增高,两极分化几乎到了爆炸的临界点。
在某些地区,俄罗斯最富有人的收入竟然是最贫困人收入的100倍,这是国际警戒线的10倍!
社会的稳定由此埋下了动荡的伏笔。
私有化也使得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
由于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放开了准入机制,关系俄罗斯国家核心利益的产业诸如机械,石化,水电,交通等都有外国私人公司掌握,有色金属90%也由私人掌握。
最后,整体社会的动荡和政治斗争的激烈。
由于“休克疗法”的巨大冲击力,俄罗斯整体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使得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氛围中,形成了精神与信仰的危机,进而又使得犯罪率上升,俄罗斯在90年代几乎是世界上社会秩序最差的国家。
总统与议会就“休克疗法”的斗争从其提出一直持续到其终结,由此导致的国家政治混乱形成了政治上的分裂,这也是“休克疗法”无法得到强有力的国家政治支持的一个原因。
(“休克疗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在政出多门的政治现实中的不到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当然,面对“休克疗法”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保障未来发展,俄罗斯政府在“休克疗法”之后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
在盖达尔的改革造成不利影响之后,以稳健著称的切尔诺梅尔金临危受命。
切氏调整的重点为稳定财政货币,适度财政紧缩,稳定生产,以现金私有化取代债券私有化,对尚未放开的价格保持国家的调整,遏制通货膨胀。
经过5年的努力,俄罗斯终于在百般困难终于1997年迎来了新独立之后的第一次经济增长,开始扭转了经济逐年下滑的局面。
在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各项社会相关工作也开始得到了落实。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普里马科夫走马上任,普氏将调整的矛头对准了“休克疗法”,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主张将解决社会问题和发展生产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和发展民生的措施。
客观的说,普里马科夫任总理的时间不长,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开始趋于稳定的恢复与发展,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更重要的是,普里马科夫的经济调整为以后两届政府新的经济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
普京将市场经济与俄罗斯的国情相结合,走新的第三条道路,强调国家如何确保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重视社会问题与社保,明晰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性,面对敏感的私有化问题,普京提出私有化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主张进行企业的重组,加强公司的治理,建立符合俄罗斯国情的资本市场模式。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为1991年以来之最,贸易顺差达到613亿美元,黄金储备为270亿美元,国民认同感在经济的上升中得到巩固。
伴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1999——2004年,俄罗斯的GDP累增达到48%,人均GDP为4000美元,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卢布逐渐稳定,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
在三届主要政府的带领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终于走出了“休克疗法”的寒冬,国家的经济终于在发展中迎来了明亮的曙光。
三、“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受挫的原因探究
经典的休克疗法理念曾经在一部分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在俄罗斯水土不服的原因有下:
内因方面,俄罗斯自身体制的缺陷与急功近利的态度。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基本上与市场经济是绝缘的,因此在实行“休克疗法”的过程中,俄罗斯缺乏市场经济范畴内几乎所有的资源(比如市场的结构,人才的储备,资源的组合,社会生产的市场化分工),“休克疗法”不顾这一基本事实,强行套用,结果可想而知。
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的过程中又太过急功近利,过于激进,将一种长久存在的社会经济体制变更局限在400——500天的时间里。
盖达尔过于年轻,作为学院派代表缺乏实战经验,在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纲领总领全局性计划的情况下就推行“休克疗法”,太过于理想的想法只能够导致失败。
外因方面,西方的错误诱导与欺骗。
西方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与目标,引诱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是俄罗斯尽快去掉社会主义的因素,西方给俄罗斯一种要回到资本主义怀抱,就应清除前政权遗留的暗示,辅之以巨大的经济援助作为诱饵。
将俄罗斯引入到“休克疗法”的轨道,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当俄罗斯改革陷入到困境时,西方没有提供相关的援助,使得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在举步维艰中遭遇到巨大的挫折,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应对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挫折负责。
细节方面。
俄罗斯采用的“休克疗法”并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纯正的,“休克疗法”本事是一种治疗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它有一个基本条件及主体的运行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休克疗法”中确有关于私有化的内容,不过比列很小。
俄罗斯却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休克疗法”用于私有制的构建,超越了其固有的理论范畴。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成立之初的俄罗斯内部政令并不是完全的统一,政出多门的现象非常的严重,政府方面缺乏对“休克疗法”的支持也是导致其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盖达尔任职不到一年就离开政坛,使得“休克疗法”的执行缺乏一个有力的,持续的集体保障,这也是“休克疗法”走向消极面的重要原因。
四、正面的评价
无可否认,“休克疗法”曾经给俄罗斯的经济造成过巨大的伤害,但就此否定“休克疗法”,那么便忽视其长远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这不论是对“休克疗法”本身,还是盖达尔等改革家都是不公平的,俄罗斯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没有任何意义了,毕竟一个社会的损失必须要有相关的进步和发展来弥补。
“休克疗法”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为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变化。
1,俄罗斯基本上确立了私有制,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实现了多元化。
具体说来,俄罗斯经济的转轨基本上在私有制的确立中实现,从这个角度而言,“休克疗法”是成功的。
私有制企业已经凭借自身的技术,制度,管理,创新等优势最终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私有制无论是从数量,质量,产出比重方面都居于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简而言之,私有制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与保障。
2,俄罗斯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
通过“休克疗法”及其相应的后续政策,俄罗斯最终形成了国家保障市场秩序的,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宏观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的导向性作用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确定了基础。
3,市场经济制度确立。
对于俄罗斯而言,“休克疗法”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这也是当初“休克疗法”的目的,现在这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
首先,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摆脱以往计划经济旧的,过时的模式,整个市场需求供给成为了整体社会生产的调节器,市场的作用在得到充分的发挥,符合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要求与发展趋势,“无形手”作用的最大化,实现了古典主义的要求。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保障了价格的合理调控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以市场调节价格,反映的是价格的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真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基本排除了人为的不合理的因素影响;市场的建立使得资金流通的速度加快,是现代金融体系确立的保障。
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俄罗斯的对外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了飞速的增长。
美国等主要的西方国家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俄罗斯加入WTO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正是以此为契机,俄罗斯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能够更加主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以投资和贸易为纽带,俄罗斯的对外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也实现了新的发展。
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俄罗斯现代财政制度体系的建立为更好的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盖达尔已经离去,“休克疗法”的不利影响已经在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逐渐被克服。
对于“休克疗法”的讨论现在已经能够盖棺定论。
只是当今天我们再回首这一切时,仍是感慨良久,反思深刻…
阅读文献:
1,丁一文:
《浅析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兼谈盖达尔及其“休克疗法”》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4月第2期
2,张小幼:
《大国复兴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3,丁汝俊:
《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战略——“休克疗法”再评》俄罗斯研究2005年第1期
4,郑文东:
《对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观察与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5,刘玉魏:
《“休克疗法”的制度视角分析——对俄罗斯经验的在审视》消费导刊2009年第3期
6,米·伊·科金著,刘燕明译:
《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文甘君:
《忧郁的俄罗斯在反思》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8,张玉宪:
《俄罗斯休克疗法评述》中国人民大学东欧中亚研究所
9,李仁峰:
《俄罗斯休克疗法出台的背景和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