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690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木柴架空,可以使更多的氧气和木柴接触。

应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

A、添加木柴,在上也可添加,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不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浓度没有提升,还是空气中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

D.乙醇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

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3.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

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

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

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的叙述及燃烧的条件可知,在急速下坡时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故答案选择B

考点:

燃烧条件

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CuO+CO

Cu+C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5.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影响环境的物质

B

化学之最

①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

②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

①最清洁的燃料﹣﹣氢气

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C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

D

现象的解释:

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

③CO、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

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③汽油洗油污:

利用乳化作用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

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故A正确;

B、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故形态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硫元素,CO、CO2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故C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汽油洗油污是溶解,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酸性气体,汽油洗油污是溶解,而洗洁精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6.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失火,文化损失惨重令人痛心。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锅内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对于电器火灾是不能直接用流水扑救的,易触电,不安全;故错误;

B、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资料室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正确;

C、锅中油起火时立即盖上锅盖,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

D、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灭火;故正确;

故选:

A。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

A。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

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

【答案】B

【解析】

A、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这是正确的逃生方法,故A正确;B、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就可能发生爆炸,应禁止烟火,故C正确;D、镁条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可用沙子灭火,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氧化镁和碳,故D正确。

点睛∶灭火原理之一是降低的是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而不可能是物质的着火点。

 

10.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  )

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燃烧的条件是:

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1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A、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正确;B、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能隔绝氧气,防止白磷自燃,正确;C、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D、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

故选D。

点睛: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2.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

【答案】B

【解析】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正确;B.煤燃烧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错误;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正确;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

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用嘴吹灭蜡烛,是由于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隔绝了空气,错误;

B、用扇子扇煤炉时,向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不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

C、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错误;

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C

15.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年我国环境保护部确立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B.使用填埋法处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C.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能够防治环境污染.故A正确;

B.填埋法对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进行掩埋,不能减小生活垃圾的污染,故B不正确;

C.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防止空气污染.故C正确;

D.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1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B.CH2O2C.C2H6OD.C2H4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

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

2=1:

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A.禁止烟火

B.当心爆炸

C.剧毒

D.禁止拍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可以拍照,烟火,爆炸,剧毒都是必须注意的。

故D正确。

考点∶考查易燃易爆物质的相关知识。

18.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火上浇油: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

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

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

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C、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

故选B。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9.“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B.乙醇(C2H6O)

C.甲醛(CH2O)D.乙酸(C2H4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则生成的有机物中C、O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1的整数倍,H的原子个数应该同时是2的整数倍,才能保证CO和H2合成有机物时没有元素浪费。

乙醇(C2H6O)中C、O不能满足同时是1的整数倍的要求。

选B。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可发生燃烧

C.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工业上将煤块粉碎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正确;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错误;

C、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移除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

14.无

15.无

16.无

17.无

18.无

19.无

2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