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687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docx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植物(zhíwù)的叶

【教学(jiāoxué)目标】

科学(kēxué)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jùyǒu)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zǔchénɡ),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

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

捡一些落叶。

为每小组准备: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

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

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

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

(2)、生:

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

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

要知道:

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

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

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

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2)、生:

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

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

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

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去发现:

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

预习第6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课植物发生(fāshēng)了什么变化

【教学(jiāoxué)目标】 

科学(kēxué)概念:

1、植物(zhíw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zhǔyào)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师: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3、师:

我们怎样观察?

 

(1)量量:

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看: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数:

每天有多少落叶落下。

 (4)瞧瞧:

狗尾草会不会枯死。

 (5)找找:

树叶的变化。

二、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

1、师:

用直尺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2、生:

量树叶的长和宽并记录。

3、师:

感觉一下,这条树枝上大小不同树叶的软硬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4、师: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5、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6、师:

从树叶的大小变化、软硬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都有一个生长过程就是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师:

分小组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生:

(交流)汇报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wèntí)?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jìlù)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师: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zhíwù)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jiēguǒ)记录在〈我 ------------的变化(biànhuà)记录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 干树 冠叶 子其 他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2、师:

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还可以知道大树或小草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作业:

预习第7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师: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生:

回忆记录: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P17页书上的记录单里。

3、师: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呢?

请交流。

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4、生:

学生思考后,交流、填空。

阅读P21页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

你能用维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6、生:

画维恩图,师检查(jiǎnchá)。

二、了解(liǎojiě)植物的一生 

1、师: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nǎxiē)变化呢?

 

2、师:

先来了解(liǎojiě)向日葵的一生。

 

(1)师:

请看课文P17页插图:

向日葵的一生,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diǎnxíng)生长阶段吗?

 

(2)生:

看图观察、思考、汇报。

 (3)师: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师:

再来了解一棵大树的一生。

 

(1)师:

看课文P18页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

 

(2)生:

看图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4、师:

你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和大树一生的 相同 和 不同 吗?

5、生:

向日葵和大树,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6、师:

请大家看资料库:

课文P19页: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7、师:

看完后,你们有什么体会?

8、生:

汇报。

9、师:

(学生汇报后)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10、生: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师:

请大家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生: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3、生: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师: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作业:

1、阅读P19页资料库里4篇文章,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第2单元:

动物

 

第二单元 动物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zhěnglǐ)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qínggǎn)、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dòngwù)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zhòngdiǎn)】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guānzhù)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

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

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第二课 蜗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guòchéng)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zhěngtǐ)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túhuà)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sìyǎng)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qínggǎn)、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

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

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三课 蜗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kēxué)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xíxìng):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guòchéng)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jiějué)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qínggǎn)、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

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

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第四课蚯蚓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认真观察,有目的的有序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

能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与本组成员合作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

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fāxiàn),愿意帮助其他的同学。

喜欢观察和研究(yánjiū)动物。

3、科学知识目标(mùbiāo):

能够知道蚯蚓的身体外形(wàixínɡ)特征、运动方式及其他相关知识。

能够知道怎样(zěnyàng)做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蚯蚓若干条、毛巾、沙子、土、水、纸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猜蚯蚓”

课前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这是什么?

接着检查学生准备材料情况,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好准备。

二、观察提问“问蚯蚓”

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蚯蚓,大家最想知道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三、玩中探究“玩蚯蚓”  

“这节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你们喜欢吗?

” 

让各小组学生开始思考探究办法,制定探究计划,并进行探究活动。

提醒学生每组可以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议题来探究;巡视各组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发下几条蚯蚓,激起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也想要领走蚯蚓:

“谁敢自己上来抓一条蚯蚓下去?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分组探究:

蚯蚓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你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

比谁的实验设计得好,谁的发现最多。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

小结:

各组汇报,交流讨论“我们发现……”

教师表扬全体同学,特别是那些细心观察、大胆实验的小组。

对于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应注意提示,例如“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

”可以提示学生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

本活动的重点不是要测量出蚯蚓的准确身长,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测量的方法。

 第二课时

四、交流学习“说蚯蚓”        

1、谈话,引入新的探究活动——蚯蚓的生活习性。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关于蚯蚓的各方面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形成对蚯蚓的整体认识。

完成实验报告。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实验目的,切实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2、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你认为……?

”“你想研究……?

”“怎样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找老师领取(lǐnɡqǔ)器材,展开研究“蚯蚓(qiūyǐn)喜欢温暖的还是寒冷的环境?

”“蚯蚓喜欢阴暗的还是明亮(míngliàng)的环境?

”“蚯蚓(qiūyǐn)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的环境?

”“蚯蚓喜欢(xǐhuan)土还是喜欢沙子等等?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实验活动的开展。

各组填写实验记录。

交流汇报。

教师伺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开展观察动物的活动。

五、实践探索“养蚯蚓”

尽管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出结论,对蚯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比如:

蚯蚓吃什么?

怎样繁殖等等。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学会养蚯蚓。

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记下蚯蚓的新发现、新感受,培养他们认真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直接兴趣。

课外活动: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能为人类做什么?

总结时渗透环保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好机会。

 

第五课蚂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

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

选几幅展示。

3、比较。

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

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

说什么?

争论什么?

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shìshí)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zěnme)想的?

你认为怎样?

你能不能再看看?

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kāizhǎn)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cáiliào)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nàxiē)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

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

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

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

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xuésheng)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guānzhù):

“鱼生活(shēnghuó)在水里”的理解(lǐjiě)。

4、设计(shèjì)意图:

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