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64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docx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2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考试CT医师真题1-

(2)

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螺旋CT与普通CT相比,最重要的优势是

A.扫描速度快

B.图像可任意重建

C.减轻运动伪影

D.增加扫描覆盖范围

E.得到三维数据信息

答案:

E

[解答]多层螺旋CT是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可以进行多种方向的重建。

三维扫描是目前非常成熟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就是比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多维重建图像。

2.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优势不包括

A.显示不同平面,有助于观察病变与组织的关系

B.使影像更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C.用虚拟现实技术部分替代有创的检查

D.加大所需显示的组织结构的灰阶对比

E.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答案:

E

[解答]影像后处理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和某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作病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但不能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3.假如某物质的X线衰减系数为30,水的X线衰减系数为20,则该物质的CT值为

A.500Hu

B.600Hu

C.50Hu

D.800Hu

E.1500Hu

答案:

A

[解答]CT值=[(μ物质-μ水)/μ水]×K,K为分度因数(设为1000),CT值的单位为Hu(HounsfieldUnit)。

4.CT值的物理意义是

A.物体的X线衰减值

B.为一相对密度值

C.反映物体的绝对密度值

D.只反映了物体的厚度值

E.反映了X线管发出的X线强度

答案:

A

[解答]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称为CT值。

CT值的定义是以水为标准,其他组织与之比较后得出。

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为1,水的CT值为0Hu。

5.准直后穿过人体的X线经探测器转换所得到的数据,称之为

A.显示数据

B.重建数据

C.原始数据

D.数模转换数据

E.图像存储数据

答案:

C

[解答]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给计算机。

6.不同窗宽窗位的选择,是在CT成像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实现的

A.数据采集系统(DAS)的数据采集过程

B.计算机影像重建

C.模/数转换

D.数/模转换

E.影像的显示(监视器)与打印

答案:

E

[解答]CT成像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像重建、图像显示、打印等几步,重建出来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上,选择不同窗宽、窗位将图像调节到理想状态后供诊断用,最后将图像送照相机、打印机拍照,经冲洗得到CT照片。

7.CT图像显示技术中,应用多而且最重要的技术是

A.放大

B.黑白反转

C.窗口

D.图像方向旋转

E.三维图像重建

答案:

C

[解答]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括的CT值范围。

窗位是指窗宽的中心CT值。

在实际操作中,窗口技术是应用多且最重要的技术,根据计划显示结构CT值的变化范围来确定合适的窗宽、窗位。

8.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来观察图像,要想同时观察脂肪内与肝脏内的病变,首先应采取

A.适当减小窗宽

B.适当增大窗宽

C.适当提高窗位

D.适当降低窗位

E.提高监视器的亮度

答案:

B

[解答]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和病变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

而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和病变,无论高出程度有多少,均以白影显示,不再有灰度差异;反之,低于此范围的组织结构,不论低的程度有多少,均以黑影显示,也无灰度差别。

增大窗宽,则图像所示CT值范围加大,显示具有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增多,但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减少。

减小窗宽,则显示的组织结构减少,然而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增加。

9.鞍上池中央部显示的结构是

A.垂体

B.垂体柄

C.视神经

D.乳头体

E.基底动脉

答案:

B

[解答]鞍上池,其中垂体位于中央是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前部在轴位扫描时在蝶鞍上方层面共同显影。

该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前缘,两侧界为海马旁回钩。

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环和鞍背等,其中垂体位于中央。

10.CT轴位扫描,鞍上池形态常是

A.“五角星”形

B.“六角星”形

C.“八角星”形

D.“五角星”或“六角星”形

E.“六角星”或“八角星”形

答案:

D

[解答]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此池可呈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

11.关于硬膜下血肿正确的描述是

A.24小时内称急性期

B.4天~3周称亚急性期

C.4周以上称慢性期

D.急性血肿又称单纯型血肿

E.慢性期不会再出血

答案:

B

[解答]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当颅脑损伤导致脑皮质动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或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了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至3周内,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慢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3周以上,CT成像示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区。

12.关于硬膜外血肿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导致单侧脑沟、脑裂变窄

B.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C.一般不合并骨折

D.血肿一般不跨越骨缝

E.血肿来自静脉可呈慢性过程

答案:

C

[解答]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13.关于蛛网膜下隙出血的CT表现,正确的描述是

A.出血常局限性分布

B.占位效应明显

C.出血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D.出血吸收缓慢

E.出血不会影响到脑室

答案:

C

[解答]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时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SAH)。

分为自发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和外伤性。

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可见蛛网膜下隙高密度出血征象。

14.下列关于脑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脑外伤为最常见原因

B.梗阻性脑积水最常见原因为脑室系统出血

C.脑外伤后期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

D.交通性脑积水常发生于急性外伤后

E.梗阻性脑积水为静脉窦狭窄或闭塞所致

答案:

A

[解答]外伤性脑积水多见于重型脑损伤并伴脑挫裂伤、SAH患者,是造成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积水指伤后2周内发生的脑积水;慢性脑积水指伤后3周至1年内发生的脑积水。

15.颅内动脉瘤最好发于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眼动脉

D.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E.脑底动脉环后半部

答案:

D

[解答]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

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16.关于海绵窦动静脉瘘CT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蝶鞍骨质正常

B.海绵窦增大

C.眼球后脂肪密度增高

D.增强扫描无强化

E.可见粗大的眼动脉

答案:

B

[解答]颈动脉海绵窦瘘CT显示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眼上静脉增粗,增强后可同时显示患侧海绵窦扩大。

17.下述CT表现中,提示为脑外肿瘤的征象是

A.瘤体靠近颅板,边界清楚

B.瘤体靠近颅板,边界不清楚

C.瘤体靠近颅板,密度较高

D.瘤体靠近颅板,密度较低

E.瘤体靠近颅板,局部颅骨增生

答案:

E

[解答]根据肿瘤同脑室、脑池及相邻颅骨结构的关系,多可判断肿瘤的位置。

脑内肿瘤:

肿瘤与上述结构无接触或接触面小于肿瘤的最大直径。

脑外肿瘤:

肿瘤以广基与内板或大脑镰及天幕相连或有内板骨质改变,肿瘤边界清晰、锐利。

18.脑内病变密度高低判定标准是参照于

A.脑脊液密度

B.骨密度

C.血管密度

D.脑室密度

E.脑组织密度

答案:

E

[解答]颅内病灶常表现为异常的CT密度或MRI信号,这是病灶的直接征象。

CT:

病灶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者为高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者为低密度,与正常脑组织相等者为等密度,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同时存在为混杂密度。

19.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巨大转移瘤重要影像鉴别点是

A.肿瘤为混杂密度

B.中央可有囊性变

C.可有蝶鞍扩大,鞍背变薄

D.瘤旁水肿明显

E.肿瘤内可出血

答案:

B

[解答]胶质母细胞瘤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

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CT平扫肿瘤因囊变、坏死和出血多呈边缘模糊的混杂密度肿块。

瘤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较显著,钙化少见。

增强时肿瘤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或呈外形不规则不均匀强化肿块。

单发巨大转移瘤CT表现与胶质母细胞瘤相似,但位置多较表浅。

20.脑转移瘤检出最敏感的方法是

A.头颅X线平片

B.脑血管造影

C.增强CT

D.增强MRI

E.PET-CT

答案:

D

[解答]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发病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等血运较丰富区域为主,占一半以上,而且容易发生在灰质和白质交界处,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少见。

小细胞肺癌常发生于小脑转移。

颅内转移瘤70%~80%,是多发的。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

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MRI在T1加权上多呈低信号,T2加权上多呈高信号。

增强后的形态变化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

MRI为目前检测脑转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21.哪一种肿瘤的脑转移CT平扫常为高密度

A.肺癌

B.结肠癌

C.肾癌

D.胰腺癌

E.黑色素瘤

答案:

E

[解答]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

22.垂体微腺瘤最好的CT扫描方法是

A.CT轴位平扫

B.CT冠状位增强扫描

C.CT冠状位增强动态薄层扫描

D.CT冠状位平扫

E.CT轴位增强扫描

答案:

C

[解答]冠状位扫描在颅脑CT检查中也常用,为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通常采用层厚2~3mm;鞍区、颞叶病变和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需辅以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

23.脑脓肿壁形成晚期一般在

A.4天后

B.7天后

C.10天后

D.14天后

E.21天后

答案:

D

[解答]脑脓肿CT表现分4期,急性脑炎早期:

病灶低密度,边缘模糊,占位不明显;炎症晚期:

4~10天,低密度,环状强化,占位水肿明显,对侧脑室扩大;脓肿壁形成早期:

10~14天,明显环状强化,厚薄均匀;脓肿壁形成晚期:

14天后,“退缩”,小而厚壁,水肿轻,可结节状强化。

24.关于颞骨内结构扫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常规增强扫描

B.间隔扫描

C.矩阵256×256

D.一般平扫即可

E.软组织算法重建

答案:

D

[解答]隐藏于颞骨内中耳和内耳结构细小,需要薄层高分辨影像检查。

中耳乳突病变以CT平扫为基本检查,炎症病变常用冠状面为基本位置,肿瘤以横断面为基本位置,复杂病变应用两个位置扫描。

25.面神经分三段,水平部位于

A.耳蜗旁

B.前庭部

C.岩骨尖

D.鼓室内

E.圆孔区

答案:

D

[解答]面神经出脑桥后全长可分6段:

小脑脑桥角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水平段)、乳突段(垂直段)、颞骨外段。

2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鼓室血管球瘤表现的是

A.搏动性耳鸣

B.蓝色鼓膜

C.传导性耳聋

D.CT示鼓室内软组织小肿块

E.肿物增强明显,与颈静脉同步强化

答案:

E

[解答]鼓室血管球瘤临床表现:

耳聋,可为传导性、神经性或混合性,传导性耳聋更常见;耳鸣,典型特征性表现为搏动性耳鸣;耳镜表现:

典型表现为紫红色鼓膜或蓝色鼓膜。

CT表现:

较小的鼓室球瘤位于鼓岬外侧下鼓室,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可正常,较大的可累及到上鼓室、前鼓室、外耳道,导致乳突蜂房、乳突窦积液,表现为透亮度减低、外耳道软组织影。

MRI增强扫描显示鼓室球瘤明显强化,有助于鉴别。

27.以下CT征象中,最有利于中耳胆脂瘤诊断的是

A.鼓膜增厚内陷

B.中耳腔扩大

C.外耳道棘破坏

D.中耳内软组织影

E.听骨链移位

答案:

C

[解答]本病为非真性肿瘤,为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鳞状上皮团块,属慢性中耳乳突炎类型之一。

多数发生在坚实型或板障型乳突,上鼓室是最常见发病部位,增大时周围骨质受压吸收、破坏。

典型的胆脂瘤,X线平片即可诊断。

对于不典型病例,或疑有颅内并发症,可选用CT或MRI检查。

冠状面高分辨率CT检查应为首选,可显示较轻微骨质破坏。

28.患者,男,54岁,右侧面部肿胀、麻木2月余,伴流涕,CT显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伴钙化,后外侧壁骨质消失,诊断为

A.上颌窦黏液囊肿

B.上颌窦黏膜囊肿

C.上颌窦癌

D.上颌窦血管瘤

E.上颌窦炎

答案:

C

[解答]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上颌窦癌最常见,次之是筛窦、鼻腔。

鳞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腺癌次之。

影像学表现:

腔内不规则肿块,病变浸润性生长;窦壁溶骨性破坏:

浸犯临近眼眶、翼腭窝、颞下窝、面部皮下及牙槽骨;MR的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

CT首选,评价骨质破坏,MR评价病变范围。

29.不属于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的是

A.钩突气房

B.中鼻甲气房

C.中鼻甲反向

D.钩突肥大

E.鸡冠气化

答案:

E

[解答]鼻道窦口复合体: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

窦口鼻窦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发生各鼻窦慢性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变异不包括鸡冠气化。

30.在声带癌病例中,提示有肿瘤侵犯。

前联合(软组织)厚度应

A.≥7mm

B.>16mm

C.≥5mm

D.≥4mm

E.≥3mm

答案:

E

[解答]喉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及跨声门型。

CT可见肿瘤及喉腔变形、周围浸润、喉软骨破坏、淋巴结转移。

声门型癌肿瘤浸及声带前联合后,该部位软组织增厚,厚度超过2mm有诊断价值,肿瘤向深部浸润可使同侧喉旁间隙密度增高。

31.患者,女,20岁,右颈部包块2年。

CT示右颈动脉鞘区有一2cm×3cm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

诊断为

A.腮腺囊肿

B.颈动脉球瘤

C.神经鞘瘤

D.恶性淋巴瘤

E.腮裂囊肿

答案:

C

[解答]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多为神经鞘膜瘤,肿瘤位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

颈部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CT常表现为等密度,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检查显示病变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32.眶内炎性假瘤的基本CT特征是

A.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清楚,显示肌腹肿胀且单个眼肌受累

B.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可见单个或多个眼肌受累,肌腹肿胀,

C.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清楚,形成肿块时,病灶局限,强化明显

D.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但若形成肿块,同眼肌易于区分

E.眶内受累组织或间隙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眼环无增强

答案:

B

[解答]眶内炎性假瘤根据原发部位及受累范围,可分为四型:

①泪腺型,表现与泪腺肿瘤相仿。

②眼外肌型,可以累及单个或多个眼肌,单个眼肌受累,外观类似肌炎,肌腱及肌腹都肿大,眼肌附着处眼环增厚、模糊并有强化。

③球后炎性肿块型,表现为眶上裂、海绵窦、眶尖、视神经处肿块样病变,外形规则或不规则,很难与其他肿物鉴别。

④弥漫性眼眶炎性假瘤,可以是双侧性,并同时累及泪腺及视神经,眶内结构被硬纤维组织代替,形成所谓“冰冻眼眶”。

33.对眼型格氏病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患者都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

B.主要CT特征是眼外肌增厚,眼球突出

C.球后脂肪间隙模糊

D.常出现钙化

E.肌腱增粗

答案:

B

[解答]发现成人双侧眼球突出、眼裂开大及眼睛运动障碍,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应考虑此病。

CT表现:

大多为双侧对称性眼外肌增粗,也有单侧,下直肌和内直肌最常受累,增粗眼外肌CT值低于正常眼外肌,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晚期可见视神经增粗。

34.患者,女,30岁,左眼球突出运动障碍7个月。

CT平扫示左肌锥内有稍高密度不规则块影。

增强扫描示均匀增强,眼肌、眼环及眶骨正常。

应诊断为

A.视神经脑膜瘤

B.眼眶蜂窝织炎

C.炎性假瘤

D.海绵状血管瘤

E.转移瘤

答案:

D

[解答]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眶常见肿瘤之一,也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良性眼眶肿瘤之一。

女性好发,年龄30~50岁,大多数单发。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生长,造成眶内结构移位或受压。

海绵状血管瘤常有眼球突出,发生在眶尖的肿瘤引起复视、压迫视神经等症状。

典型的CT表现为肌锥内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强化明显并有延迟强化的肿块,部分肿瘤内可见点状钙化或圆形高密度静脉石,少数肿瘤可生长在肌锥外间隙。

35.支持视神经脑膜瘤诊断的CT表现是

A.视神经梭形增粗

B.肿瘤沿视束向后蔓延

C.肿瘤有增强

D.视神经孔扩大

E.相邻前床突骨质增生

答案:

E

[解答]视神经鞘脑膜瘤为良性肿瘤,少数可恶变。

主要分为4种类型:

上皮型、砂粒体型、纤维细胞型和脉管型。

CT表现上“轨道”征颇有特异性,其仍保持了一般脑膜瘤的CT特征,如斑片状钙化、袖管征、增强时强化程度较其他眶内占位病变明显等。

肿块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蔓延,引起视神经管的扩大和眶尖骨质增生、硬化。

36.CT增强扫描关于左上腔静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主动脉弓左侧

B.在肺动脉左侧下行

C.于左肺门前进入冠状窦

D.常合并右头臂静脉缺如

E.左上腔静脉径一般小于右上腔静脉径

答案:

D

[解答]左上腔静脉包括以下类型:

最常见的是两侧上腔静脉同时存在,可伴或不伴左头臂静脉;左上腔静脉伴右上腔静脉缺如比较少见。

37.肺梗死CT影像的“血管”征是指

A.楔状影的顶端与一血管相连

B.楔状病灶内高密度血管影

C.病变内肺供血动脉增强缺损

D.病变肺内血管减少

E.病变外肺血管影增粗

答案:

A

[解答]肺梗死是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的坏死。

其典型CT表现为在肺的外围部呈以胸膜为基底的楔状致密影,直径多在3~5cm,内部常有小透亮区,为残存充气的肺。

薄层扫描能见到楔状致密影的顶端与一血管相连,称为血管征,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38.以下CT表现中,最支持侵袭性胸腺瘤诊断的是

A.肿瘤与大血管间的脂肪间隔不清

B.边缘呈分叶状

C.肿块呈明显强化

D.肿瘤相邻前胸壁胸膜结节状增厚

E.肿瘤边缘模糊

答案:

D

[解答]胸腺瘤是纵隔的常见肿瘤之一,一般以侵袭性及非侵袭性对胸腺瘤进行分类。

以前中上纵隔最多见,肿块越大,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多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少数可见钙化。

可侵犯心脏大血管及邻近脂肪间隙;纵隔胸膜-肺侵犯时,纵隔胸膜呈结节或饼样增厚,增强后呈轻重度强化;可胸膜种植、心包、胸骨受侵及淋巴结转移。

39.下述哪一项不符合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A.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

B.呈水样密度

C.半数可呈软组织密度

D.少数可呈脂肪密度

E.增强扫描无强化

答案:

D

[解答]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可位于肺或纵隔。

发生于肺内者又称肺囊肿,发生在纵隔内者称为纵隔支气管囊肿。

CT有助于准确定位诊断,含液囊肿表现为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囊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或略有轻度强化,液气囊肿在肺窗及纵隔窗上均可见液气平面影像。

40.以纵隔7分区为例,关于纵隔肿瘤好发部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前上区-胸腺瘤

B.中区-心包囊肿

C.中上区-恶性淋巴瘤

D.中中区-生殖细胞瘤

E.中纵隔区-前肠囊肿

答案:

B

[解答]纵隔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的部分,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肌。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下缘连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部。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的部分)、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的部分)、前纵隔(心包前)、中纵隔(心包、心脏、气管分叉所在部位)、后纵隔(心包后)。

前上纵隔好发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前下纵隔好发畸胎瘤;中纵隔好发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后纵隔好发神经源性肿瘤。

41.多数神经鞘瘤CT扫描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A.肿瘤一般较小

B.含脂肪成分多

C.多为良性肿瘤

D.容易发生坏死

E.肿瘤血管成熟

答案:

B

[解答]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源性肿瘤,不含神经细胞,又称雪旺细胞瘤,由神经鞘膜细胞组成,偶可恶变。

恶性神经鞘瘤叉称神经纤维肉瘤,来源于周围神经的低分化梭形细胞肉瘤,多发生在成人和老人。

肢体躯干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深部软组织、腹膜后及纵隔等。

肿瘤突然迅速长大,常有假性5cm以上包膜,恶性较高,瘤中常见骨、软骨、脂肪组织等异源型成分。

由于脂肪组织含量高,因此CT检查呈低密度。

42.以下哪一种病变不必做增强CT检查

A.肾脏肿块

B.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C.脑脓肿

D.支气管扩张

E.急性胰腺炎

答案:

D

[解答]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常继发于支气管炎、肺化脓性炎症、肺不张,也可为先天性如多发性肺囊肿。

高分辨CT对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已取代支气管造影,并确定病变范围及类型。

合并感染时可见斑片状影;囊状支扩尚可见圆形薄壁透亮影,囊内见小液平者提示合并感染。

43.诊断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是

A.肿块近侧肺不张

B.肿块内出现“小泡”征

C.肿块近端支气管狭窄

D.肿块位于叶级支气管

E.肿块内出现爆米花样钙化

答案:

C

[解答]周围型肺癌指起自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约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1/4,以腺癌多见。

主要CT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肿块或结节。

肿瘤邻近结构的改变主要包括胸膜、瘤周血管及支气管的改变。

常见肿瘤与支气管的关系:

①支气管到达肿瘤边缘时被阻断。

②支气管进入瘤体,癌组织沿支气管壁浸润,致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

③肿瘤推压支气管,成手抱球样。

44.“小泡”征提示哪一种疾病

A.肺脓肿

B.细支气管肺泡癌

C.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D.空洞型肺结核

E.中央型肺癌

答案:

B

[解答]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起自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肿瘤,是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

“小泡”征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指结节内的小灶性透光区,约数毫米直径,是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癌细胞呈覆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完整充气状态。

主要见于早期直径小于3cm肺癌,病理类型方面以肺泡癌多见,此征对于诊断恶性病变有意义。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