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586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docx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

深基坑工程的实体质量控制要求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严禁超挖”的原则。

土方开挖的分层厚度、临时边坡坡度应不大于设计文件和土方开挖方案的要求,

软土地基分层厚度不宜大于1m。

2、土方开挖前,基坑边界周围的地面排水系统应完成,防止地表水进入坑内。

3、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降水设施、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二、支护结构

1、排桩

(1)水泥、砂、石子、钢材、商品混凝土等原材料应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2)桩工机械应检测合格。

(3)孔深、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相关记录。

(4)施工的允许偏差:

桩位偏差≤50mm,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0.5%。

(5)钢筋笼制作质量,除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GB50204-2002表5.6.4-1的规定。

(6)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10mm。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间的接头采用焊接时应符合

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

(7)孔底沉渣厚度应<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

(8)混凝土试块留置:

直径大于

1m或单桩混凝土的浇筑量超过

3

25m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

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

1m或单桩混凝土浇筑量不超过

25m3的桩,每个台班不得少于1

组。

(9)冠梁与排桩的连接:

桩顶嵌入冠梁的深度不应小于

50mm,桩内竖向钢筋锚入冠梁的长度

应符合锚固要求。

(10)基坑开挖后,排桩不得出现露筋、裂缝。

2、地下连续墙

(1)钢材、电焊条、商品混凝土应有产品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2)配筋规格、净保护层、构造筋间距应符合要求。

(3)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4)应按试成槽所确定的泥浆配比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比重应有测试记录。

(5)槽段间连接接头形式(刚性、半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6)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结构顶板、楼板、底板及梁连接时应预埋钢筋或接驳器,接驳器应

按规定复验(接驳器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检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试验)。

(7)成槽的垂直度、槽底的淤积物厚度、浇注导管的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浇注面标高、商品混凝土坍落度、锁口管或接头箱的拔出时间及速度等应有记录并符合设计要求。

(8)成槽的宽度、深度及倾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每浇注

3

留置1组,每幅槽段不少于1组。

50m

(10)冠梁与墙的连接:

墙顶嵌入冠梁的深度不应小于

50mm,墙内竖向钢筋锚入冠梁的长度

应符合锚固要求。

(11)基坑开挖后,地下连续墙不得出现露筋、裂缝。

槽段接缝处不得出现露筋、夹泥、渗漏

等现象。

3、水泥土墙

(1)原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

(2)水泥掺入量和水泥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水泥土墙布置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4)高压喷射注浆水泥土墙的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施转速度、施工程序应符合设计

要求。

(5)水泥土搅拌桩的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6)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水泥掺入量或泥浆的配比试验、高压喷射试验应有记录。

(8)施工的允许偏差:

垂直度≤0.5%,桩位偏差<50mm。

(9)水泥土试块留置:

水泥土桩每台班留置水泥土试块不少于1组。

4、土钉墙

(1)土钉、钢丝网、钢筋、注浆材料等原材料应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土钉的位置、长度、直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注浆材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土钉与面层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5)土钉成孔的偏差允许偏差:

孔深±50mm、孔径±5mm、孔距±100mm,成孔倾斜±5%。

(6)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0mm,喷射混凝土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土钉的抗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锚杆

(1)原材料(锚杆、锚具、承压板、斜支撑、台坐、横梁等)应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2)锚杆隔离架(定位支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杆件的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0mm。

(4)锚杆浆体(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强度不宜低于20.0Mpa。

(5)砂浆强度试块留置:

每30根锚杆不少于1组,每组试块数量为6块。

(6)锚杆的锁定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7)锚杆的孔位、深度、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喷锚厚度及强度、锚杆的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6、放坡

(1)放坡的分级、坡度和处理方法符合设计要求。

(2)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

(3)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泄水孔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支撑体系

(1)钢筋混凝土支撑所用原材料及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应符合GB50204-2002的要求。

(2)钢支撑所用的原材料及配件应有合格证或复试报告。

(3)钢腰梁与排桩或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填充(应采用C25细混凝土填充)、钢腰梁与钢支撑

间的连接形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支撑预加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立柱质量、立柱与支撑梁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6)支撑的允许偏差,且应符合附表1-1的要求。

1-1

支撑允许偏差表

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

+8mm,-5mm

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支撑顶面标高差

±30mm

支撑两端的标高差

不大于

20mm,支撑长度的

1/600

支撑挠曲度

不大于支撑长度的

1/1000

立柱垂直度

不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1/300

支撑与立柱的轴线偏差

不大于

50mm

支撑水平轴线偏差

不大于

30mm

8、基坑土体加固

(1)土体加固的部位、范围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2)所用材料应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3)注浆、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法的施工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9、SMW支护结构

(1)原材料(型钢、水泥等)应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2)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要点同水泥土墙。

(3)型钢、钢板或其它加劲材料等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型钢的定位、垂直度、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型钢应待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和土方回填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拔除,拔除后留下的空隙应用水泥砂浆自流压密填实。

三、地下水控制

1、现场地下水控制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排水沟坡度、井管(点)垂直度、井管(点)间距、插入深度、过滤砂砾料填灌、井点真

空度和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附表

1-2的要求。

表1-2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表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查方

单位

数值

1

排水沟坡度

1~2

目测:

坑内不积水、排水畅通

2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3

井管(点)间距

%

≤150

用钢尺量

4

井管(点)插入深度

mm

≤200

水准仪

5

过滤砂砾料填灌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6

井点真空度:

轻型井点

KPa

>60

真空度表

喷射井点

>93

7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

轻型井点

mm

80~100

用钢尺量

喷射井点

120~150

4、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应采取截水或回灌措施。

四、支撑拆除及土方回填

1、应遵循“先撑后拆”的原则。

在支撑拆除前,换撑结构必须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拆

除的顺序、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

2、基坑应及时回填,回填土的质量、分层厚度、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的密实度应

分层检测。

附件二:

深基坑工程的检测要求

基坑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数量检测单位

类型

抽取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进行小应变检

 

灌注

 

排桩

 

预制

 

钢桩

 

地下连续墙

 

水泥土墙

SMW支护

 

土钉墙

 

锚杆

 

支撑

体系

 

基坑土体加

 

完整性检查

小应变检测结果影响受力时,采用钻芯法进行补

检测机构

充检测,其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

2%,不少于

3根

对于直径大于800mm的灌注桩应抽取

10%进行超

声波或取芯检测

成孔的垂直度

灌注桩采用测斜仪测量,其数量为总桩数的

10%,

检测机构

且不少于10根

(人工挖孔桩由施

孔径

灌注桩采用井径仪测量,其数量为总桩数的

10%,工单位自检,监理见

且不少于10根

证)

焊缝探伤检测

对焊接接头抽取总桩数的

10%

抽取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进行小应变检

检测机构

完整性检查

焊缝探伤检测

抽取总桩数的20%

检测机构

混凝土质量检验

抽取大于总槽段数20%的槽段,且不少于3个槽段

检测机构

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查墙身混凝土结构内在质量

成槽的垂直度、倾

采用井径仪等,其数量为总槽段数的

20%

检测机构

斜度、沉渣

成桩质量检查

成桩三天内,轻便动力触探不少于总桩数的

2%,

检测机构

且不少于5根

水泥土达到28天后,采用钻芯法检测完整性及其

完整性及其强度

强度,其钻芯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少于

检测机构

5根

承载力

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

在同一条件下,试验

数量不少于土钉总数的

1%,且不应少于6根

检测机构

喷射混凝土厚度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为每

检测

2

100m墙面1组,每组不少于3

 

锚杆抗拔力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检测机构

 

焊缝探伤检测钢支撑的焊缝应抽取总数的20%进行探伤检测检测机构

 

同水泥土墙

注:

上表中检测机构指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备案)证书,并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附件三: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要求

一、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深基坑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监测范围和要求,包括监测

项目、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等。

基坑监测单位必须制定监测方案,包

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

馈制度等。

监测内容和观测项目、频率、数量、方法等参见表3-1、3-2。

深基坑工程开工前,监

测单位应对周边需要监测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调查、取证、拍照,施工过程中,按规

定进行监测。

二、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加强观测,加大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质

量监督等部门报告监测成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检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出现超深开挖、超长开挖、未及时加撑等不按设计工况施工的情况;

4、基坑及周围环境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

5、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6、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7、邻近的建筑或周边地面突然出现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8、基坑底部、坡体或围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三、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进行危险报警,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工,并对基坑支护

结构和周围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项目实测值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严重

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最大位移大于表3-3的规定,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

于3mm/d,且无收敛趋势。

5、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或既有建

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已大于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且变形、裂缝不稳定。

6、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四、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对变形和

内力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根据设计和监测方案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内容包括:

监测期相应的工况、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监测值的变化分析及发展预测)。

 

五、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单位应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监测

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布置图、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巡视情况、监测结果评价)。

 

表3-1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

 

基坑安全等级

序号

监测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1

自然环境(雨水、气温、洪水等)

应了解

应了解

应了解

2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裂缝、地面超载状况

应测

应测

宜测

3

相邻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裂缝

应测

应测

应测

4

周边管线变形

应测

应测

应测

5

支护结构(坡顶)的水平、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6

支撑与锚杆(土钉)的内力

应测

应测

宜测

7

立柱变形

应测

宜测

宜测

8

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

应测

宜测

可测

9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应测

宜测

可测

10

地下水位、基坑渗漏水状况

应测

应测

应测

11

支护结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宜测

12

桩墙内力

应测

宜测

可测

13

桩墙侧向水土压力

应测

宜测

可测

 

注:

1、一级安全等级指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符合下

列情况之一的基坑,定为一级安全等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同时作为主体结构一部分的基坑;

(2)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3)基坑影响范围内(不小于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基坑;

(4)开挖深度大于10米的基坑;

(5)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

 

2、三级安全等级指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基坑开挖深度小于7米,且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基坑为三级安全等级基坑。

 

3、二级安全等级指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除一级和

三级安全等级基坑外的基坑均属于二级安全等级基坑。

表3-2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频率、数量及方法

 

监测

监测项目

周期

 

桩墙顶(支护结构

圈梁围檩、冠梁、

全过程

基坑坡顶等)水平

位移、竖向位移

 

支撑设置至

支撑内力

拆除

 

开挖至立柱

立柱变形

拆除

 

坑外地下水位、坑

内地下水及基坑降水过程渗漏水状况

 

相邻建(构)筑物

的竖向位移、水平全过程位移、倾斜、裂缝

 

周边管线变形全过程

 

围护结构(土体)

全过程

深层水平位移

 

测点数量

测点的布置

监测方法及精度

监测频

 

每一边不少

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

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

于3点,且每

用水准仪、经纬仪、

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

20m不少于1

全站仪监测,精度不

观测点设置在与

支护结构

点,每一基坑

低于1mm

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

不少于8点

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

开挖深

度≤5m

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

及基础

底板完

内部、与受力钢筋串

成后,1

构件的10%,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

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

/2

测试。

钢支撑采用与

且不少于3

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

天;其

支撑串联连接的、与

个,每一支撑

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

它1次/

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

不少于3点

应力传感器测试。

度不低于1/100

(F·S)

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

不少于构件

面上,每根立柱的竖向及水

水准仪、经纬仪监测。

的20%,且

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

精度不低于1mm

不少于3个

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

作为重点观测点

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

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

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

1

次/2

每边不少于1

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

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

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

检查。

最小读数值不

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

大于10mm

坑周边布设

观测点的布置:

沿建筑物四

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

根柱设置一点;裂缝、沉降

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旧建

每一建(构)

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

开挖深

筑物或重要

均应设置点。

裂缝点的布置:

度≤5m

设施不少于6

在裂缝两测布置;倾斜点的

用水准仪、经纬仪等

及基础

布置:

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

底板完

进行测量。

精度符合

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

成后,1

《建筑变形测量规

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

/2

程》JGJ/T8的规定

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

天;其

上下对应布置

它1次/

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

每10m设一

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

观测点

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

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

每一边不少

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

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

位设置。

测斜管应沿基坑每

于1点,边长

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

1

次/2

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

大于50m时,

管,用测斜仪观测各

50m基坑,可增设

1-2点,

可增加1~2

深度处测向位移。

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

度不低于1mm

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

 

桩墙内力全过程

 

每一边不少于一点

 

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

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

部、与受力钢筋串联

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

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

1.5~2.5m

试。

精度不低于

1/100(F·S)

1

次/3

 

 

桩墙侧向水土压

全过程

 

基坑周围地表竖

向位移、裂缝、地全过程面超载状况

 

自然环境(雨水、

全过程

气温、洪水等)

 

锚杆(土钉)的内

全过程

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

每一边不少

于2点,且每

20米不少于

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

 

非预应力锚杆和土钉抽取构件的

5%,预应力锚杆抽取构

件的10%,

且不少于3

 

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1-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

 

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

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

土压力计的方法监

测。

精度不低于1Kpa

 

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

检查,精度不小于

1mm。

总体裂缝采用目1次/2

测,单个裂缝采用裂天缝观测仪观测,最小

读数不低于0.1mm

 

检查气象资料

 

应在锚杆或土钉上安

装应力传感器测试。

精度不低于1/100

(F·S)

 

基坑底部回弹和开挖至基础

隆起底板完

 

以最小点数能测出坑底土隆起量为原则布点

1次/2

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

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

位置设置观测点。

对方形圆降仪监测,不同深度

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

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对称隆起变形,精度不小

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于1mm

布点

 

注:

1、相邻建(构)筑物指基坑边缘以外1~3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