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558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精品教案

29、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

灯片。

3、教师准备写有本课生词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写有本课生词的小黑板)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

(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段落: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

(“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

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他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

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

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四、指导朗读: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体会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格魅力。

五、指导学生写字:

1、在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分析重点生字的结构:

执、奉、释等

3、指导书写:

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4、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30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练习,积累句子。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说一说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1、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图示法等)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

那么”“。

但是”“如果。

就。

”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3、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再镒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4

描写恰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

4.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5、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课堂练习:

1、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授()()执()()

称()()宣()()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

①、(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一先一后着地,()同时。

3、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

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结满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伟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课外作业: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30全神贯注

教学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写有本课词语的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并收集罗丹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

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3)出示写有本课词语的小黑板,指名领读,齐读。

2、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

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

(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

“哎呦!

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

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

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结合实际让学生谈)

五、总结全文:

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

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

六、指导朗读,表现人物精神

1、充分自读,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反复读,并自己试着演一演。

2组内同学分工,任选一段、几段或全文,准备分工表演读。

3、分组表演读,在表演和朗读中适时指导理解重点词语:

杰作、端详、像喝醉了酒、痴痴地笑、吁了口气。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31、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内容:

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52-15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31课。

(板书:

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

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

(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

“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

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

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

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

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

(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达标测评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写一写吧。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2、预习《父亲的菜园》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32、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懂得正因为父亲付出了辛劳,贫瘠的土地才变得肥沃,是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幸福,培养学生要热爱劳动

教学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挂图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父亲的菜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注意强调:

“簸箕”的“箕”在词中读轻声。

“翠”字“羽”不带钩。

“盛”是多音字,本文中读“chéng”,“茂盛”中读“shèng”

四、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声音洪亮”的角度评一评。

2、指三名学生“掐头去尾”分工读课文,共他生想:

课文哪些内容分别回答了“父亲为什么重开菜园?

父亲怎么重开菜园?

父亲重开的菜园是什么样?

3、尝试着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段意。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抓重点词

  父亲是怎样重开菜园的呢?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概括父亲怎样重开菜园的一个重点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找到重点词“精心伺候”

  二、理清层次

  请大家仔细读文,看看课文第二部分从哪几个方面写父亲精心伺候菜园的。

  

(1)(第2段)细心翻地。

(2)(第3-6段)豌豆肥土。

(3)(第7段)四处拾粪。

  三、逐层精读

  1、读第一层,其他学生思考:

从哪些语句看出父亲“精心伺候?

  

(1)幻灯片出示两个重点句子:

每天天色未明…………一小片刚翻过的黄土地。

  

(2)文中只写了作者看到父亲早出晚归,看到父亲辛劳一周后的成果——一小片刚翻过的黄土地,并没有直接具体写父亲是怎样翻地的,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父亲是怎样细心翻地的吗?

  2、学生分角色读第二层,教师指导学生读读人物对话的语气、感情。

  3、父亲都做了什么?

我有什么反应?

父亲是怎么说的?

事实证明父亲做的说的有没有道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种豌豆:

似信非信;翻豌豆:

疑惑不懈。

  幻灯出示:

撒了种子,就会有收获的,我们不能光顾眼前。

  4、指读第三层,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谈父亲怎样精心伺候菜园。

  5、指读后,回答:

父亲重开的菜园究竟什么样呢?

幻灯片出示:

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一片诱人的翠绿。

指名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6、教师相机出示课后积累的名言。

  四、再读课文,回忆整体。

  为什么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的菜园”呢?

  生谈自己的理解:

因为父亲为重开菜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作业

   1、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精心伺候 

    细心翻地  豌豆肥土   四处拾粪

   种豌豆   似信非信   翻豌豆 疑惑不

            

 

语文园地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

教学难点:

习作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

四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

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