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473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隆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制:

陈德均

总工:

黄仁全

矿长:

王从飞

2014年元月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2009年实际生产原煤27kt,2010年实际生产原煤30kt,2011年实际生产原煤30kt。

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提交的《四川省古蔺县隆石煤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核定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2b)1766.2kt,其中保有(122b)类储量1547.5kt,动用(122b)218.7kt,服务年限可达9.45年。

矿井有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510500000013598(1-1),有效期2010年8月31日;采矿许可证C510000************0507,有效期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煤炭生产许可证205105254014,有效期2015年5月;安全生产许可证(川)MK安许证字[2009]5105251063B,有效期至2010年8月31日;

隆石煤矿山边界拐点直角坐标表

北京54坐标

西安80坐标

拐点

编号

X

Y

拐点编号

X

Y

1

3085320

35611952

1

3085262

35611872

2

3085247

35612186

2

3085189

35612106

3

3084028

35612021

3

3083970

35611941

4

3083353

35611573

4

3083295

35611493

5

3083381

35611440

5

3083323

35611360

6

3084047

35611589

6

3083989

35611509

7

3084956

35611836

7

3084898

35611756

(二)位置、交通

古蔺县石宝镇隆石煤矿,位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宝矿段邱家祠井田。

古蔺县城区115º方向,直线距离约31.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古蔺县石宝镇双湾村所辖。

矿山有5.0km碎石公路与省道309线相连,至古蔺县城86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矿山主井口坐标为X=3083378.098;Y=35611546.923,标高1161.814m,风井口坐标为X=3084128.755;Y=35611999.049,标高1234.949m。

开采深度为+1260~+1100m。

该矿井田范围由1~7号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附件《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井田面积0.6313km2。

经济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

 

(三)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属浅切割丘陵地貌,坡谷相连。

多属单面山,地势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地面坡度一般为25~30°;缓坡及低洼地带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积层零星分布。

区内地形北西高南东低,地表无常年地表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四)气象情况

矿区所在地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15℃,一月均温4.5℃,七月均温24.1℃;年降水量1000~1200mm,一半以上集中于六、七、八三个月。

无霜期300~350天不等。

(五)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井所在地区无地震历史记录,不属地震活动带,外围地震对本地仅有轻微震感,对矿井开拓无影响。

(六)矿井排水现状

隆石煤矿为平硐开拓,排水方式为水沟自排。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矿山属古叙石宝-石家沟矿段,该区进行过如下地质工作:

(二)1、1984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下属煤田地质公司在该区进行过找煤阶段工作,进行了1:

1万的地质调绘工作,并提交了《川南煤田石宝-石家沟找煤地质报告》。

(三)2、2011年3月10日,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提交了《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区石家沟二号井田隆石煤矿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四)以上地质成果初步查明了隆石煤矿地层层序、含煤岩系与煤炭资源的存储情况,提供的井巷系统与实测情况对比,基本一致。

(五)通过本次调查及详查阶段取得成果可知,矿山范围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河流及水库存在,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采煤层资源,主要采区位于本地地下水水位之上,地表泄水条件良好;煤层顶底板板均为岩溶含水层,大气降水或岩溶管道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即属于溶蚀裂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根据预测的矿坑全面开采后的涌水量:

丰水期为81.63m3/h,枯水期为39.88m3/h。

浅部有老窑及采空区分布,积水情况清楚。

初步确定矿山水文地质类型为顶、底板岩溶裂隙直接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

三、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山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北翼,柏杨坪向斜西部仰起端,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65~85°,倾角27~32°。

矿山范围内出露地层为: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主要为沉积环境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第四系残坡积分布零散。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土层(Q4)

主要分布于山麓、沟谷、山湾、缓斜坡及低洼地带,由残积、坡积、崩积、冲洪积的黄灰色、褐黄色、紫灰色、灰色、深灰色块碎石土、角砾土、粉质粘土、粘土、砂土组成。

不同性质的土层因形成地点不一分布不均匀,陡坡下多崩坡积块碎石土,山湾、缓斜坡及低洼地带多残坡积角砾土、粉质粘土、粘土,厚0~5m。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a、第四段(T1f4):

为紫、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紫色薄层状含钙粉砂岩及灰色泥灰岩。

底部有一层平均厚2.80m的灰绿色泥灰岩,风化后近似浅黄色钙质泥岩,为与下伏地层的分界标志,平均厚45m。

b、第三段(T1f3):

浅灰、紫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与泥岩粉砂岩互层,下部夹数层薄层状绿灰色泥灰岩,底部为一层平均厚5.20m的厚层状灰绿色砂质泥岩。

风化后呈浅绿灰色,为与下伏地层的分界标志。

平均厚106m。

c、第二段(T1f2):

黄褐色、灰紫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及泥质灰岩。

全层厚278~340m,平均厚304m。

d、第一段(T1f1):

按岩性组合特征为分上、下两个亚段。

上亚段为灰、青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夹紫色、灰绿色钙质泥岩,顶部为2m左右鲕粒状石灰岩。

全层厚45.38~70.42m,平均58.48m。

下亚段紫灰、褐黄、黄绿色泥质灰岩夹黄绿色钙质泥岩及绿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

底部为3~5m的浅灰色质纯灰岩。

全层厚45.92~98.96m,平均57.78m。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上部与中部夹砂质泥岩;中部和下部为深灰色中厚至块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富含沥青质,缝合线构造发育。

厚度46.94~52.17m,平均厚49.21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灰、深灰、黑灰色粘土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线)所组成的一套含煤岩系。

含焦叶贝及蕨类植物化石。

局部含星散状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核,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富含黄铁矿结核。

全层含无烟煤16~20层,可采或局部可采3~6层。

据钻孔资料龙潭组厚度86.04~97.76m,平均厚90.42m。

(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棕灰、浅棕灰、灰色、灰黑色石灰岩,局部夹砂质泥岩与深灰色燧石结核及条带;中部夹浅灰色斑状石灰岩及方解石晶粒;下部为深灰色、黑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含生物碎屑岩、沥青质条带及燧石结核,平均厚254.76m。

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构造

矿山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北翼,柏杨坪向斜西部仰起端,地层走向呈近南北向分布,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65~85°,倾角27~32°。

矿山有一逆断层F9,位于矿区南部风井口南侧。

该断层走向北东~南西,断层倾向南东,断层倾角45°左右,使东盘矿层抬升,西盘下降,断距10~15m,该断层使两盘20m左右范围内岩性破碎,裂隙发育,并见较多的断层角砾岩,岩性为砂岩,泥质砂岩及煤屑,该断层对矿山内深部煤矿层均被断为两块,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

(三)岩浆岩

矿井范围内未见岩浆岩。

四、区域水文地质

含水层与隔水层

区内地层由志留系至三叠系均有出露,含水层多为石灰岩,含岩溶裂隙水或层间裂隙水。

隔水层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等,区域内各地层的富水特性描述详见下表:

区域含隔水层简表

地层单位

代号

厚度

(m)

岩性特征

含、隔水特性

组(段)

第四系

全新统

Qh

0-15

更新统

Qp

0-29

三叠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3xj

上部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下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夹薄煤层

主要为砂岩裂隙水,在山麓偶见流量0.10~1.5L/s的泉水出露,为弱含水层。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24~301

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夹薄层砂质泥岩

岩溶发育,泉多,但流量小,0.1~2.9L/s,为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

下统

嘉陵江组

T1j

126~440

石灰岩、灰质白云岩、泥灰岩及钙质泥岩

岩溶发育,含水丰富,暗河管道系统发育,地下水以岩溶泉形式排泄,流量数十至上百升每秒,为岩溶裂隙强含水层。

飞仙关组

T1f

288

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灰岩及钙质泥岩、粉砂岩

一般不含水,为良好的隔水层

二叠系

上统

长兴组

P2c

5~121

石灰岩、燧石灰岩

岩溶较发育,以裂隙含水为主,背斜东段泉水流量0.37~1.74L/s,深部含水性减弱,为岩溶裂隙弱~中等含水层。

龙潭组

P2l

60~130

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

分布在低洼槽谷地带,是良好的隔水层。

下统

茅口组

P1m

228

灰岩

岩溶发育,多暗河管道,汇集地表水,地表多发育有岩溶漏斗,补给丰富,泉水流量大,为岩溶裂隙强含水层。

栖霞组

P1q

122

梁山组

P1l

6

泥岩,偶夹煤层

相对隔水层

志留系

中统

韩家店组

S2h

不详

泥岩为主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隆石煤矿所在区块地处川南盆地与云贵高原接壤部位,以中低山地貌为特征;构造上则处于石宝向斜的南东翼,马跃水背斜的南西翼,受向斜蓄水盆地控制,区内地下水向向斜核部径流并集中排泄。

大气降雨是区内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形条件与向斜构造是分别控制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向的主控因素,故局部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常常表现不一致。

区内山脉沿构造线成NE~SW向发育,大气降水降落地表后,沿风化裂隙进入地下,沿构造裂隙及岩溶通道向石宝向斜核部径流,流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当含水层充实满盈或受隔水层阻隔,则以泉、暗河形式由高位向低位运移从地形低洼处排泄,排入段江河、菜板河中。

 

五、

矿井水文地质

(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1、地表水

矿区范围内无溪沟发育,仅在矿区的中部、北部有2~3个堰塘分布,本次调查其间,其蓄水早已干涸,现将各堰塘情况简介如下:

1)、冒龙坪子堰塘

该堰塘出露于龙潭组地层中,由于无补给水源,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大多时间处于干涸状态。

该塘塘底标高1233m,平面成长条楔状,南北长约50m,东西宽约20m,深1~2m,最大容积约1500m3。

该堰塘现为干塘,仅塘底有少量滞水。

该塘下为隆石煤矿+1168m灰岩大巷碛头端。

2)、核桃湾堰塘

该堰塘出露于龙潭组C25煤地表露头区一带,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大多时间处于干涸状态。

该塘塘底标高1189m,平面成似圆状,直径约20m,深0~2m,最大容积约300m3。

该堰塘现为干塘。

该塘下暂无隆石煤矿坑道展布,距离现目前隆石的运输巷道碛头约560m。

3)、倒马坎堰塘

该堰塘位于矿区北侧边界部位,出露于龙潭组地层中,主要在雨季蓄积大气降水。

该塘塘底标高1217m,平面成不规则半圆状,该水塘向北开口,有长约35m的拦水坝,南北长约30m,深2~3m,最大容积2500m3,该堰塘现为干塘,塘底无水。

该塘下暂无隆石煤矿坑道展布,距离现目前隆石的运输巷道碛头约960m。

2、煤层、伴生矿层及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一)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顶板含水层(P2c)

由深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灰岩,微晶灰岩夹沥青质灰岩,岩性较单一,且稳定,底部夹泥灰岩薄层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厚约75m。

该含水层地面成逆向坡出露于矿区的西侧,地形陡缓交接部位,地形出露标高1225~1375m范围。

受出露地形影响,地表排泄条件较好,受水条件较差。

其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菜板河、段江河及其支沟的切割补给,其含含水性受河流地域控制明显,近河流段地下水含量丰富,远河流端地下水匮乏,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差异较大,矿区位于石宝,河流溪沟不发育,处于该含水层的补给径流区,自身受水条件较差,故其含水层地下水水量不丰,地下水动力条件不好,岩溶发育程度亦受制,不甚发育。

根据原找煤报告调绘成果,在石宝附近调查有岩溶点9个,均为近垂直发育的溶斗和竖井,其中石宝南西(溶66)溶斗,深度大于50m,石宝北(溶17)竖井,深度大于40m。

从较大区域上来看,出露泉点13个,一般流量0.2~1.5L/s,最大6.29L/s,出露最近的泉点位于兴隆湾,在84年实测时也仅0.03L/s的流量,他们多出露于850~1155m标高范围内,估计潜水面一般高程为950~1120m,远远低于矿区范围内出露标高,总体而言,该含水层以溶隙充水为主,沟间小型溶管充水,只能是富水性中等的岩溶裂隙含水层。

矿山内可采煤层为C25、C24、C23、C17煤层,累计采厚为5.2m。

根据GB12719-91标准计算,导水裂隙带(含冒落带)最大高度为44.4m。

C19煤层距长兴灰岩平均距离65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未达到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故该含水层属间接充水层。

(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栖霞组(P1m+P1q)底板灰岩岩溶含水层

该含水层中茅口组灰岩厚约380m,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纯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栖霞组灰岩段厚约325m,岩性以灰~灰白色、灰黑色中厚~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为主。

两者之间无明显的隔水岩系,视为一个统一含水层。

为P2l龙潭组煤系的直接底板含水层。

地表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东侧,露头标高1100~1300m,总体为峰丛~溶洼山地地貌,串珠状丘峰与线性溶洼相间,岩溶地貌发育,落水洞、竖井可见,其地面出露区分布面积较大,受水条件较好。

由于该区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海拔标高505m)位于其南西侧的段江河、菜板河,远远低于茅口组含水层出露标高,故该含水层主要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垂直循环。

地表河溪区内不发育,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故该含水层地下水丰度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相对均匀,但有水源补给量限制,水量较之石宝向斜的南西翼排泄端明显较小,根据原《石宝~石鹅矿段地质找煤报告》成果,矿区范围内未调绘有泉点出露,说明该含水层的地下水位较低,矿井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都较为匮乏。

本次井下岩巷段的水文地质编录及探访,发现岩体顺层面裂隙、节理裂隙发育有较多小溶孔、溶缝,在井巷采煤过程中亦揭露有各类型岩溶点,多表现干溶洞,从地表及井下调绘情况均说明了该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虽然本区茅口、栖霞灰岩岩溶含水层接受区域地下水补给较少,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降低了该层段富水性,但其形成的岩溶管道在雨季时成为大气降雨的良好通道及贮存场所,依然是对矿井充水有直接影响的含水层。

3、矿井涌水状态

3.1坑道涌水现状

隆石煤矿有主井一个,报废风井口一处,新设风井一处,位于田拗口。

平硐采上山煤层。

目前主要设置有+1160m一个水平,除主运输大巷开拓于底板茅口灰岩中,其余巷道沿煤设置。

现将坑道的水文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1160m主平硐灰岩运输大巷

该平硐与井口相连,开口于茅口组地层中,至当前碛头全长约972m,水文地质特征总体表现为干燥为主,偶有潮湿、滴水段。

实测灰岩运输大巷中出水量约0.45L/s(1.6m3/h)。

距井口25m巷道拐弯处,巷道右侧揭露岩溶管道,该岩溶管道顺层发育,过水面宽约0.2~1m,向顶部延展,可见深度大于5m,不见顶,管壁可见过水铁锈痕迹。

降水后该岩溶管道有水流出,出水量一般仅0.1~0.2L/s,变化不大。

该岩溶管道为巷道揭露的垂向岩溶管道,降雨时有过路水,对矿井无较大影响。

距井口35m处,巷道左侧见较多的溶缝、溶隙,延伸较远,现可见少量水岩裂隙中涌出,流量0.02~0.05L/s,为含水层裂隙水。

35m~972m巷道干燥。

448m处巷道左侧见封闭巷道,有采空水流出,流量约0.13L/s。

972m处位于主车场,巷壁可见有水从灰岩裂隙中流出,过水面见大量黑褐色铁质、含硫沉淀物,水成小股状、淋水状顺岩面排泄,估测流量约0.27L/s。

据调访,该水点为长期水点,流量稳定,雨季略有增大。

由于该水点出水带大量的硫质沉淀物,判断应为老空水沿灰岩裂隙中涌出。

(2)+1160mY1沿煤巷道

该巷道井下观测,基本无水,煤层中涌出的采空水极少,巷道以干燥为主,坑道水的主要来源为新风井回风下山排泄而来的岩溶裂隙水,流量一般0.5~0.6L/s,降雨时增大约一倍。

实测该巷道涌水量约1.5L/s(5.4m3/h)。

其余巷道基本干燥无水。

本次观测矿井涌水量一览表

序号

主副井

系统

涌水点位置

充水

类型

涌水量

占矿井涌水量比例(%)

m3/h

m3/h

1

主井系统

灰岩平硐

下渗老窑水

1.6

5.2

20%

2

+1160mY1沿煤巷道

采空水

3.6

45%

3

风井下渗岩溶水

1.8

2.8

22.5%

下山巷道

(半月抽排一次15m3)

岩溶裂隙水

1

12.5%

合计

(矿井涌水量m3/h)

8

100%

(2)生产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综述

从本次井下观测的坑道水文特征来看,本矿井巷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干燥、潮湿现象,矿井当前涌水量为2.2L/s(8m3/h),采空水、下渗老空水占坑道水的大部,岩溶水占坑道涌水量的35%,坑道水主要有顶底板含水层岩溶水及采空水组成,目前采空区水占本矿坑道涌水的大部,茅口灰岩岩溶水尚未成为本矿坑道水的主要来源,是坑道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风井下渗岩溶水是主要来源。

3.2矿井涌水量预算

(1)水文地质比拟法

a、计算方法及公式选择

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根据隆石煤矿矿坑涌水量与采空面积关系来估算未来矿山开采范围内的矿坑涌水量。

公式如下:

KF=Q0/F0.…………………………………………①

Q=KF·F…………………………………………②

式中:

Q0——隆石煤矿采空区矿坑总涌水量(实测,m3/d);

Q——隆石煤矿未开采区矿坑涌水量(m3/d);

F0——C25煤层实际开采面积(m2),见C25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图;

F——隆石煤矿C25煤层总保有储量水平投影面积(m2);

KF——采空面积富水系数;

c、计算参数(见表4-1、4-2)

表4-1计算参数表

当前采空区面积

(千.m2)

未开采区面积

(千.m2)

当前采空区总涌水量(m3/h)

一般值

较大值

82

327

8.00

16.67

表4-2矿坑涌水量估算结果

矿坑涌水量

一般值(m3/h)

较大值(m3/h)

未开采区估算涌水量

31.88

66.46

当前采空区总涌水量

8.00

16.67

全面开采后总涌水量

39.88

81.63

4、矿井排水系统

4.1主井排水系统

1)、水仓、排水沟

隆石煤矿现阶段为平硐下山开采,矿井坑道水主要通过+1160主井平硐自排出井;正在施工暗斜井,希望进行下山采煤,斜井处于施工状态,斜井完成后,原坑道水自排转变为机械抽排水。

先阶段设置有小功率水泵作为备用。

由于矿井平水期涌水量极小,排水沟尺寸一般仅宽(0.2~0.3m)×高(0.1~0.2m),局部坑道的排水沟现已看不出形态,与巷道运输面一致。

据调查:

现水仓设置于1150m下山落平处,水仓(长×宽×高)=15m3,设置有一个工作泵D25-30×7(耐酸泵)、一个D25-30×7备用泵,现工作状态为平水期无水,水泵基本暂停使用,半月抽排一次。

其坑道水现目前以平硐自排为主。

配备DN102×3.5mm无缝钢管。

编号

水泵型号

抽排流量

(m3/h)

功率

(KW)

扬程

(m)

台数

1

D25-30×7

25

27

210

4.2探放水设备

1、探放水钻机一台,型号为:

ZDY-650型,两台,钻深150m,电机功率:

15KW,输出扭矩:

650N.m。

本矿的矿井坑道涌水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掘进组矿工兼职探放水工作,矿上无专职的水文地质人员从事采掘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由矿总工、分管矿长实行监管,探水人员两名,但未经专业的探放水工作培训,不能达到防治水工作需求。

本次调查期间,在对矿方的资料搜集过程中,矿方无法提供关于矿井探放水方案的一些设计及文件,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整改,尽快派送专职人员参加各级煤矿水害、水患方面防治的培训。

5、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隆石煤矿矿区所在地处川南盆周,以构造溶蚀的中低山地貌为主,河流水系不发育,矿区所属水文地质单元与构造单元与区域一致,其补径排特征也较为相似。

矿区从构造上划分,位于区域性褶曲石宝(观文)向斜的南段东翼,大山~拱背岭顺构造线形成的锯齿状走向山脊即成了矿区范围内的东西侧分水岭,矿区范围整体则位于分水岭的东侧部位。

茅口组灰岩为区内主要的地下水含水层,大气降水为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源,第四系孔隙水为次要补给源,龙潭组相对隔水层的存在,隔断了其他含水层对茅口组含水层的补给,大气降水不丰,是矿区范围内地下水匮乏、茅口组含水层富水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同时,区内岩层缓倾,也不利于茅口组水越流进入矿井坑道;矿区地形标高1100~1428.5m,远远高于排泄区的505m(菜板河),属于地下水的补给区,处于地下水的垂直循环带,缺乏补给水源,故本区岩溶多以干溶洞为主。

大气降水降落地表后,大部分雨水沿风化裂隙、竖井、落水洞等垂向管道进入地下深循环系统,并在水头牵引下迅速向深部径流宣泄,在矿区范围内较易揭露过路水;一部分雨水则汇集于老窑、掏煤洞等地下硐室内成为静储量,缓慢沿裂隙释放,当工程采掘揭露后溃入坑道,进行矿井的抽排水系统中。

由于区内降水稀少,饮用水尚缺乏,故一般积水老窑不多。

6、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通过本次调查及详查阶段取得成果可知,矿山范围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河流及水库存在,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采煤层资源,主要采区位于本地地下水水位之上,地表泄水条件良好;煤层顶底板板均为岩溶含水层,大气降水或岩溶管道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即属于溶蚀裂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根据预测的矿坑全面开采后的涌水量:

丰水期为81.63m3/h,枯水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