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387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docx

DK636+330DK651+200涵洞工程施组DOC

DK636+330~DK651+200段涵洞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铁道部规章制度;

2.国家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3.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4.铁道部与地方政府的有关协议、纪要等;

5.铁道部对本项目批复文件;

6.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

7.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8.云桂公司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的投标文件等。

9.云南段YGZQ-6标实施性组织设计;

10.涵洞工程施工图及相关参考标准图;

11.我单位实地核对资料、施工能力、类似工程施工工法及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六标涵洞工程,DK602+398、DK619+480、DK619+574、DK619+650、DK619+900.6、DK620+100.0、DK620+200、DK620+270、新增2、DK620+470涵洞,共10座。

包括基础、框架、出入口翼墙、泄床及防护工程。

1.3设计概况

2008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云桂铁路项目建议书(见发改基础[2008]3303号)。

2009年12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云桂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见发改基础[2009]3053号文)。

2009年10月22~25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在北京组织云桂铁路初步设计预审会,提前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

2010年3月,设计单位完成了鉴定后修改初步设计工作,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批复全线初步设计。

批复总工期为6年,云南省境内本项目静态投资478.65亿。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段涵洞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按二设桥参(土一)(2009)3660图设计,主体部分采用C35钢筋砼,要求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10.采用现浇法施工,先现浇框架,后铺设线路。

施工缝的处理按《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03-2008)及《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TZG21300-2006)施工规范办理。

涵洞基底置于松软土及黏土层上,砼垫层下换填,换填须分层夯填密室,满足设计要求。

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出入口铺砌按《二设桥参(土一)(2009)6031》图设计。

涵身之间及涵身与洞口节间沉降缝及涵洞防水层施工应严格按《二设桥参(土一)(2010)6002》办理,验收前需作必要的通水试验。

涵顶部分的填料规格及技术标准不得低于路涵过渡段的路基填料规格及标准。

2.2主要工程量

本区段起迄里程为DK598+340~DK651+230。

有涵洞的路基区间为DK636+330~DK651+200,共计涵洞6座。

涵洞设置具体情况见下表2-2-1。

工程数量见表2-2-2。

表2-2-1涵洞工程项目一览表

序号

工点名称

中心里程

孔径

用途

长度(m)

交角

备注

1

框架涵

DK636+330

1-3×2.5m

排洪兼人行

25.24

0

2

框架涵

DK636+775

1-1.5m

排洪

35

3

盖板箱涵

DK650+128

1-6.0m

排洪兼人行

18.68

0

4

框架涵

DK650+288

1-6×5m

排洪兼立交

18.68

0

5

框架涵

DK650+760

1-1.5m

排洪

17.18

0

6

框架涵

DK651+200

1-1.5m

排洪

19.18

0

2.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I级。

正线数目:

双线,线间距(4.82~4.93)m。

设计速度:

客货共线200km/h,预留250km/h客专条件。

轨道结构类型:

有砟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

设计活载:

中-活载。

 

表2-2-2涵洞主要工程数量表

部位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挖基

土方

m3

6670.8

框架

C30混凝土垫层(H1)/碎石垫层

m3

255.5

C35钢筋混凝土框架(H1)

m3

500.3

HPB235钢筋

Kg

10119.42

HRB335钢筋

Kg

74792.52

出入口

翼墙

C30混凝土翼墙基础(H1)

m3

455.94

C30混凝土翼墙墙身(H1)

m3

122.4

C30混凝土帽石

m3

27.2

泄床

C25混凝土

m3

61.2

HPB235钢筋

m3

885.7

碎石垫层

m3

171.7

M10水泥砂浆塞缝

125.8

沉降缝

出入口

34

涵身(填土高1.2~3.0米)

51

防水层

甲种防水层/丙种防水层

1147.5/91.8

防护工程

土方

m3

1666

C25砼铺砌

m3

396.1

夯填砂夹卵石

m3

61.2

基坑回填

碎石/灰石

m3

459/459

基底加固

砂夹卵石/C30混凝土封底

m3

164.9/91.8

2.4工程特点

涵洞基底置于松软土及黏土层上,砼垫层下换填,换填须分层夯填密实,满足设计要求。

要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15MPa。

出入口铺砌按《二设桥参(土一)(2009)6031》图设计。

涵身之间及涵身与洞口节间沉降缝及涵洞防水层施工应严格按《二设桥参(土一)(2010)6002》办理,验收前需作必要的通水试验。

涵顶部分的填料规格及技术标准不得低于路涵过渡段的路基填料规格及标准。

涵洞处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等级为H1,边墙及基础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

3涵洞所在地区特征

DK636+330~DK638+800该段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坡洪积粉质黏土及上第三系粘性土,上第三系土层较厚且具膨胀性,厚度2~20米不等,下伏为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灰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

DK638+800~DK651+200该段属滇东南高原低中山地貌。

地势起伏较大,高程1650~2100m,自然坡度约为15°~40°,局部较陡,基岩零星出露。

地表上覆第四系坡残积红粘土,分布零星,基岩以碳酸盐岩为主,不良地质为岩溶、蚀变带。

该段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形态发育,岩体溶蚀强烈,岩溶发育极为强烈。

3.1地质资料

DK636+330~DK638+800该段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坡洪积粉质黏土及上第三系粘性土,上第三系土层较厚且具膨胀性,厚度2~20米不等,下伏为二叠系栖霞茅口组灰岩及峨眉山玄武岩组玄武岩。

岩体受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厚度大。

段内隧道埋深较浅,且上覆土层较厚,施工中需预防塌方帽顶发生。

桥基宜用桩基,桩尖置,于下伏基岩一定深度;路基填方沟槽软土应进行清除换填或基底加固处理,加强两侧天侧沟排水措施。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DK638+800~DK651+200该段属滇东南高原低中山地貌。

地势起伏较大,高程1650~2100m,自然坡度约为15°~40°,局部较陡,基岩零星出露。

地表上覆第四系坡残积红粘土,分布零星,基岩以碳酸盐岩为主,该段不良地质为岩溶、蚀变带。

测区洼地、落水洞等岩溶形态发育,岩体溶蚀强烈,岩溶发育极为强烈。

区内断裂交错发育,该段位于弥勒富水块的北部,施工中遇暗河、大的溶洞、岩溶塌陷和岩溶管流可能性较大。

断层破碎带宽度20~150米,以断层角砾、糜棱岩为主,测区大部地层产状平缓,向斜为缓倾向斜,雨季施工严防突涌水。

测区施工大部分岩石为硬质岩石,构造裂隙较为发育。

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隧道出口细角砾土堆积厚度较大,工程须采取加固及挡护措施,并加强天侧沟排水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3.2环境作用类别及作用等级

结构物处于大气中为T2级,水下及土壤中为T1级,水位变动区为T3级。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经涵洞处取水分析试验,水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等级为H1。

3.3施工条件

当地建筑材料较为紧缺,但根据前期进场的调查可知,石子选用弥勒县世鑫矿业股份石料厂,砂子选用打碾山石场生产的机制砂,水泥选用壮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粉煤灰选用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级粉煤灰。

施工用电分两条线路。

一:

从东风变电站专线接口接出,到明以则大桥后沿红线外至甸溪1号桥。

二:

从新发一号隧道进口2号专线搭接到车站桥梁厂和中以则大桥。

前期电力线路没有架通之前利用发电机发电供施工生产所用,施工所需燃料可就近购买。

4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以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基础,以大型机械设备配套为保证,以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强化调度指挥为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效益各项目标的实现。

在本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上,改变施工队伍组织方式,按照铁道部要求,实行架子队管理;建立创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更加明晰的目标责任制,积极落实各项职责。

4.1总体目标

4.1.1建设总体目标

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六位一体”管理目标,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确保一次开通运营时速200km/h,又快又好完成云南境内第一条高速铁路建设任务。

4.1.2质量目标

全线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努力把云桂铁路建设成西南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一流高速铁路。

具体指标为:

(1)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2)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3)开通验收速度不低于1.1倍列车设计速度目标值;

(4)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本桥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要求。

4.1.3安全目标

(1)生产安全:

杜绝生产安全一般及以上事故。

(2)铁路交通:

杜绝因建设引起的一般B类及以上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一般C类以下事故。

4.1.4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3月25日;

计划竣工日期:

2011年10月15日;

工期共236天。

各分部工程工期详见表4-1-1。

表4-1-1分部工期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天数

1

基底处理

2011年03月25日

2011年04月30日

37

2

基础施工

2011年03月31日

2011年06月15日

77

3

底板施工

2011年04月15日

2011年07月15日

92

4

边墙及顶板施工

2011年05月15日

2011年08月15日

92

5

翼墙施工

2011年06月15日

2011年09月15日

93

6

附属工程

2011年07月15日

2011年10月15日

93

4.1.4.1.主要项目进度指标

(1)基底处理

施工时间5天。

(2)基础处理

施工时间为10天。

(3)底板施工

施工工序循环时间为15天。

(4)边墙及顶板施工

施工工序循环时间为15天。

(5)附属工程施工

施工工艺循环时间为10天。

4.1.4.2.工程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附图二。

4.1.5环保目标

施工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环保、水保要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

4.1.6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的标准。

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标牌规范。

现场管理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创省(市)级文明工地。

4.2施工组织

4.2.1施工组织机构

本段涵洞工程安排三分部路基队负责施工。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分部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和质量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项目分部设立了安全质量部门和工程技术部门,安全质量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工作,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

项目分部的质检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定和指导。

路基施工队设立专职的安全员和质检员,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检查。

对重要的工种全部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路基施工队组织结构件图4-2-1

 

 

图4-2-1路基施工队组织机构图

4.2.2各主要人员的岗位职责

4.2.2.1.队长

(1)宣传国家、铁道部和铁路局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

(2)负责架子队全面工作,受项目经理领导。

对架子队材料管理和核算全面负责,保证架子队的经济活动和工程成本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3)负责组织完成分部下达的施工任务;

(4)负责所承担工程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

(5)负责本队的思想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活管理;

(6)负责本队所有人员的工资、奖金核算和发放。

4.2.2.2.技术负责人

(1)协助队长抓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等各项工作;

(2)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保等书面技术交底,并将技术交底分类存档;

(3)检查、监督、纠正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工序、工艺方面的问题;

(4)参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

4.2.2.3.技术员

(1)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所辖技术交底;

(2)跟班作业,纠正施工中安全、质量、环保、工序、工艺、文明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重大质量隐患立即停工并报告上级;

(3)做好施工日志等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收集整理;

(4)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

(5)对隐蔽工程的关键部位,重点工序的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指导。

4.2.2.4.质量员

(1)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保证措施;

(2)跟班作业,纠正施工工序、工艺方面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督促检查“三检制”能落实;

(3)负责隐蔽工程自检、报检。

4.2.2.5.安全员

(1)跟班作业进行施工安全巡视,发现不安全行为坚决制止,不服从管理者,立即报告,并做好巡察记录;

(2)协助队长进行安全教育,接受上级专职安质人员的业务检查与指导;

(3)负责本队安全器材、用具、设施的维修保养与标识;

(4)制止违章作业,参加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并保护好事发现场。

4.2.2.6.试验员

(1)参加开工前的地材调查与取样送检;

(2)收集原材料,半成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送试验室存档;

(3)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检查试件抽取、制作、标识、防护和送样;

(4)负责管区内现场施工控制的检验与试验。

4.2.2.7.材料员

(1)点验进场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按规定入库保管;

(2)建立出入库台账和逐日材料消耗台账;

(3)负责原材料进场后填写通知单,通知试验室(员)取样送检;

(4)负责原材料、半成品状态标识;

(5)采购所需辅助材料,并做好台账。

4.2.2.8.领工员

(1)组织工班完成架子队下达的施工任务;

(2)负责工班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文明施工管理;

(3)协助队长进行劳务人员的日常管理。

4.2.2.9.工班长

(1)带领工班全体人员完成架子队下达的施工生产任务;

(2)纠正所属人员施工中影响安全、质量的施工作业行为;

(3)完成队长、领工员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4.3施工安排

4.3.1施工顺序

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估→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4.3.2工程接口及配合

根据总工期和业主下发的指导性施组的要求,涵洞施工的节点工期不影响后续接口工程的施工,能满足总工期的要求。

5临时工程

各种临时工程严格按照云桂公司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布置和修建,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详见附图1-涵洞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

5.1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可以从附近水塘或河流取水,从水塘铺设给水管道至各涵,另外施工用水也可以就地打井取水。

5.2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分两条线路。

一:

从东风变电站专线接口接出,到明以则村后沿红线外至甸溪1号桥。

二:

从新发一号隧道进口2号专线搭接到车站桥梁厂和中以则大桥。

前期电力线路没有架通之前利用发电机发电供施工生产所用,施工所需燃料可就近购买。

5.3钢筋加工场

钢筋加工场位于小团坡双线大桥左侧400米,占地约6.5亩。

钢筋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设置,生产区内设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待检区、合格区等。

5.4施工便道

便道沿线路左侧修建。

施工便道严格按照云桂公司下发的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便道(便桥)实施管理细则(云桂云铁工〔2010〕26号)的要求修建。

5.5混凝土拌合站

本段涵洞的混凝土在三号拌合站集中拌合后,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灌注。

拌合站设在DK622+300线路左侧,拌合机采用2台HZS120搅拌机,采用电子自动计量配料系统进行配料,确保配料的精确性。

三号拌合站总占地34.66亩,场地需要硬化的地方采用25cm厚的C25混凝土进行硬化,砂石料仓采用桁架式彩钢瓦棚防雨,并设有材料洗筛区。

拌合站设工地试验室,配置专业的试验员。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拌合站配置装载机2台,混凝土运输车8辆。

拌合站人员配置见表5-5-1。

表5-5-1拌合站主要施工人员分配表

序号

名称

人数

备注

1

拌合站站长

1

2

副站长

1

3

材料员

2

4

调度员

2

5

操作手

4

6

修理工

2

7

试验员

2

8

统计员

1

9

机械工班

20

10

其他人员

5

11

合计

40

5.6生产、生活、办公用房

根据涵洞的工程量、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遵循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生产用房靠近各工点布置,生活房屋租用地方民房。

生活区垃圾集中堆放,定期用垃圾车运往指定处理点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地方的排水系统。

5.7临时工程工程量

临时工程工程量详见表5-7-1。

表5-7-1主要临时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新建便道

km

2.5

路面宽4.5m

3

给水干管路

km

1.0

4

变、配电室

1

5

混凝土拌合站

1

6

钢筋加工厂

m2

3380

7

生产、生活用房

m2

450

活动板房或租用民房

5.8施工测量及试验

5.8.1施工测量

项目部成立测量班负责整个工程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测量;路基施工队配备测量人员负责施工放样测量。

项目部测量班定期对涵洞进行施工放样复核。

5.8.2施工试验

项目部设立中心试验室,负责各种原材料检验、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检测等。

项目分部对每个混凝土拌合站均设立工地试验室,负责控制拌合站原材料的现场检验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5.9内业资料

内业资料紧跟现场施工,及时准确地反映施工情况。

项目部派专人对内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归档。

内业资料由现场技术人员和质检人以及专职资料员填写,并及时完善签字手续,每3天将完善手续的资料交工程部保存。

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

本区段无控制性工程。

重难点工程:

涵洞施工中模板位置控制是施工中的重点。

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7施工方案

底板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机械抽水。

涵身采用工地现浇的方法。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钢筋在钢筋加工棚下料弯制后,在施工现场绑扎成型。

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浇筑采用泵车泵送入模,振捣棒振捣,覆盖浇水养生。

混凝土均使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配制和施工。

涵洞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附表3。

7.1涵洞施工工艺及方法

7.1.1基础及底板施工

基坑开挖按放坡开挖。

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

出土及时使用自卸汽车运走。

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底换填并铺设砼垫层。

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在钢筋加工棚内加工,载重汽车运输至工地,在现场进行绑扎和焊接成型。

底板顶面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涵身模板位置和设置支撑。

模板采用钢模板,钢管架加固支撑。

模板打磨及组拼后要认真检查表面平整度及接缝严密情况。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送,混凝土泵车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10cm,插入间隔小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漏捣和过振。

振捣时注意观察到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水平有光泽时即可缓慢抽出振捣器。

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并浇水养生。

养护不少于14d。

基坑回填:

涵身施工前,首先进行基坑回填,回填按设计填料标准回填,分层厚度为30~40cm,且夯填密实,回填高度不超过底板顶面高度,并作成一定的坡度,于基坑内一角集中排水,防止坑内积水。

底板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7-1-1。

 

图7-1-1底板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7.1.2涵身施工

7.1.2.1框架模板

内模采用钢管架加固支撑;外模也采用钢管架加固支撑。

所有模板安装前均要进行试拼装和仔细认真检查,以确保拆模后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7.1.2.2钢筋制作与绑扎

钢筋在钢筋棚加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图纸现场绑扎,严禁漏绑。

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同标号砼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

成盘钢筋采用冷拉法调直(使用卷扬机拉伸),冷拉率不超过2%。

钢筋采用切割机截断。

根据设计图钢筋尺寸,计算出下料长度,按图纸所示形状人工或钢筋弯曲机进行弯制。

按规范要求,钢筋焊接均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10cm,焊缝宽度不小于0.8d且不小于10mm,焊缝高度不小于0.3d且不小于4mm。

两钢筋搭接端部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焊接点与弯曲处的间距不小于10d。

钢筋焊接前,必须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接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所用焊条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规定,焊条使用J502和J506。

加工好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以利于钢筋绑扎时使用。

注意配置在同一截面内(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小于50cm)的受拉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其截面积不得超过配筋总面积的50%。

7.1.2.3混凝土浇筑

矩形框架涵涵身分二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底板和边墙底脚,第二阶段施工边墙和顶板。

混凝土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准确计量,集中拌合,用砼输送车运送砼,泵送砼到灌注部位,砼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为确保施工质量,采用斜向水平推进法施工,上层与下层浇筑水平距离保持2m左右,且从底部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且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应插入下层5~10cm左右,间隔小于其作用半径,不得漏捣和重捣,边振边逐渐提高振捣棒,并避免碰撞模板。

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涵身预埋钢筋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振捣时观察砼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水平有光泽即可缓缓抽出振捣棒,防止砼内产生空洞。

7.1.2.4拆模养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修整。

抹平定浆后,再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