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242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docx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1个正确选项)

1、搬迁精准率=()÷已实施搬迁人口累计数。

A:

已搬迁入住人口累计数

B:

年度已搬迁入住安置住房总面积

C:

已搬迁人口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标记一致的人口累计数D:

搬迁人口中已核定为脱贫人口累计数

2、根据《杨洪波同志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培训会上的讲话》要求,2022年的搬迁项目一定要在今年()前竣工,同时,严把建设安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2年搬迁项目在2022年()前竣工。

A:

12月31日、10月31日B:

12月31日、3月31日

C:

10月31日、12月31日D:

10月31日、3月31日

3、搬迁方式包括整体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其中,生存环境差、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庄,应当以()为主,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给予有限安排。

A:

分散进城搬迁B:

自然村整体搬迁

C:

自然村分散搬迁D:

村内就近搬迁

4、根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由后进争先进的实施意见》隆发【2022】13号文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圆满完成整改工作任务,我区对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进行了专项评价通报,根据评价标准,到12月底,补助资金发放率()以下为差。

A:

100%B:

90%C:

70%D:

80%

5、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应从精准识别、控制面积、补助资金、合理选址和()几个关键环节把握好政策要求,扣紧政策的链条。

A:

产业扶持B:

就业创业脱贫

C:

产业发展脱贫D:

资产收益脱贫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1、《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督察指导工作手册》中提到的“三个优先”指的是()。

A:

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高的自然村

B:

优先发展产业

C:

优先支持自然村整体搬迁

D:

优先拨付资金

E:

优先搬迁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

一、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

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如何确定的?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分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两类。

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

这些人口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已按程序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是自愿提出搬迁申请并按程序审核确定。

三是在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已进行标注。

这类搬迁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由各级扶贫部门负责。

同步搬迁人口,指与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生活在同一自然地理单元(或村庄)内需要实施搬迁的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由于迁出区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和发展基础具有同质性,在尊重个人意愿基础上,允许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一同搬迁。

这类搬迁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无需国家审核,不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管理,也不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核范围。

三、已脱贫但尚未搬迁的建档立卡搬迁对象是否还能搬迁?

由于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识别认定、搬迁方案制定与实际实施搬迁存在时间差,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已列为搬迁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搬迁入住前脱贫的现象。

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这类在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已标注脱贫但尚未实施搬迁的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可继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需要说明的是,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搬迁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不足、脱贫基础脆弱等问题。

因此,除因搬迁对象识别认定不精准需要调整的外,只要符合迁出区条件且仍有搬迁意愿的已脱贫搬迁对象,都可以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四、搬迁协议签订后家庭成员发生变化应如何处理?

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以签订搬迁协议时当地扶贫部门核定的家庭人口为准,安置住房建设(分配)面积和建房补助资金也应按签订协议时的家庭人口关系和人口数核定。

协议签订后,户籍人口因新生、死亡、婚姻、就学、兵役等原因发生增减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建档立卡户人员信息,但无论户籍登记是否变更,按协议确定人口数为准。

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户需要签订哪些协议?

建档立卡搬迁户在提出搬迁申请后,当地政府要与其及时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协议》《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协议》两个基本协议。

同时,为使搬迁群众能够及时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和产业就业帮扶,地方政府应适时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协议》或制定相关产业、就业帮扶措施,以及应享受的惠农益贫政策,确保他们有业可就、稳定增收,实现脱贫。

六、是否允许建档立卡搬迁户家庭成员搬一部分留一部分?

国家对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实行整户识别、整户管理、整户搬迁,不允许其家庭成员搬一部分留一部分,尤其要杜绝未搬迁成员继续占有和居住应拆除(腾退)旧房的现象。

七、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是如何规定的?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坚决防止盲目扩大住房面积。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在联合印发的《关于严格控制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按照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执行,不得变相扩大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脱离实际提高建设标准。

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

上述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政策红线之一,必须严格执行。

八、什么是“实际搬迁入住”?

实际搬迁入住是指安置住房经质量验收(或竣工验收)合格、搬迁群众已迁入新房稳定居住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看一个家庭是否已实际搬迁入住,可以通过查看屋内是否已搬入家具、灶具、被褥等必要的生活用品,但更主要的还是通过查看该家庭的用水、用电记录等生活痕迹加以判断。

原则上,搬迁群众应在拿到住房钥匙后6个月内搬迁入住。

举家外出务工的搬迁家庭,室内至少应已搬入必要的生活用品。

一、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一)内涵

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完成1000万左右人口的搬迁任务,其中湖南大约80万左右,我市为5万多人。

(二)特点

二、哪些人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

(一)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是哪些人群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自愿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具体来说,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

2、本人愿意搬迁的;

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符合上述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受处罚户、无房户均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二)迁出地区域范围划定标准与程序

按照“先定地域范围后定人”的原则,首先要合理确定本县市区的迁出地区域范围。

也就是说,你们这个县市区哪些地方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

1、迁出地区域划定标准

划定区域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重点是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贫困村;

②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

③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

④易渍易涝湖区低洼区;

⑤属于县域内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等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不宜开发的区域;

⑥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

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别重且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和D级危房存量大的行政村;

⑧县域内其他需要搬迁的区域。

2、迁出地区域划定程序

①乡镇申报。

由乡镇依据划定标准,在认真调查摸底基础上,提出本乡镇范围内“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自然村落或村民小组名单,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②复核确定。

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安排人员现场踏勘校验基础上,研究确定迁出地区域,并行文明确。

③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政府门户网、乡镇在集镇及迁出地公示正式划定的“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自然村落或村民小组名单。

④上报备案。

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本县已公告的“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自然村寨或村民小组名单报省扶贫办备案,成为今后审计界定对象精准的重要依据。

3、迁出地区域划定数量

乡镇按照“应搬尽搬”原则,统筹考虑省已明确到县搬迁任务数、选定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和有搬迁意愿人口数等因素,具体划定本县“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自然村落或村民小组个数,可以分批次划定。

(三)搬迁对象确认程序

1、宣传发动;

2、贫困农户提出申请;

3、村委会初审及公示;

4、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及公示;

5、县人民政府审批及公告;

6、搬迁户签订搬迁协议。

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按照“谁主管、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对上报的户数和人员名册签字背书,对真实性负责,弄虚作假将严肃追究违纪违法责任。

在已确认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允许具备“自然分户”条件的正常“分户”,符合条件的整户纳入,不符合条件的整户清出;坚决消除“拆户”现象,杜绝将有赡养、抚养义务人的老弱病残人员从家庭中分离出来,作为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

三、易地搬迁怎么搬

(一)安置方式及选址要求

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采取集中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搬迁。

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

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

安置模式有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分散自建和购房安置四种。

安置区选址要遵循城乡统筹、布局优化、集约用地、规模适度的原则,注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主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荒山和荒地。

集中安置区选址以有利脱贫为原则,尽量选择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是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产业发展较好的中心村、小城镇、产业园区。

选址要避开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有毒有害地区,以及地下采空区。

同时,要严格控制不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河道管理范围和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建房。

(二)安置住房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努力建造“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安置住房。

1、设计风格:

房屋设计强调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体现区域民居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原则上要按住建部门制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住宅设计图集的要求,规范建房风格、层数、规模等,便于统一规划设计风格,并在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前提下有效控制住房建设成本。

2、住房面积:

安置房是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的脱贫房,不是富裕房、小康房。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控制标准。

制定这一建设标准,主要是防止贫困群众建大房、搞豪华装修的冲动,避免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也为了防止引起其他群众的不满,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但也不能太小,我省规定人均不得少于23平方米。

对于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采取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

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

3、装修及其他:

功能齐全,质量合格,不得豪华装修,达到入住条件。

4、装修及其他:

搬迁户在住房建设中投入了自筹资金,新房建成后,其产权归农户所有,原有住房要拆除,原宅基地由政府收回复垦,搬迁户在迁出地的原有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等其他合法权益继续有效(: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

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自己不出钱,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政府保障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三)基础设施配套要求

为使搬迁群众享受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方便搬迁群众就医和就学,除建设安置房外,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在安置区配套建设水电路、电信网络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

四、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何管

(一)资金筹措渠道

(二)资金使用原则

县级人民政府可统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在充分保障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需求的前提下,项目资金如有结余,允许调剂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还本付息,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

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统筹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最低补助标准为800元/m2,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住房建设的差异化补助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培训试题)。

(三)资金管理原则

易地扶贫搬迁业务应与其他业务物理隔离、独立封闭运行。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征地拆迁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自筹及整合其他资金解决,不得从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中列支。

易地扶贫搬迁有关的工作经费由当地政府配套解决,严禁从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中列支。

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长期政策性贷款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等应分别建立台账,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五、搬迁后收入从哪里来

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房子有没有盖起来,贫困户有没有搬进去,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

实施搬迁后,脱贫攻坚的其他政策措施也要继续惠及搬迁贫困户,加大对搬迁对象后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地应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制定各种扶持办法,如“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就业培训+公益岗位”、“资产收益+物业经济”等,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在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过程中,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光荣脱贫意识,加大对搬迁群众发展生产和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大力弘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激发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