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1984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近代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近代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近代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近代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要.docx

《近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纲要.docx

近代史纲要

近代史纲要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社会性质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因为社会制度腐败,所以经济技术落后,第一,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洋务运动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

(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带来了新的认识,使人们的眼界变得开阔。

(3)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管理具有腐朽性。

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3.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4)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形成,骨干力量出现。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主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

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座大山的重压:

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封建

3、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1)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中国资产阶级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并受它们压迫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2)1927年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政权。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近代中国在请王朝被推翻以后,主要在1921—1949年期间,中国存在着三种的阶级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政治力量: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以后称官僚资产阶级)

政治属性:

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政治代表:

北洋政府,国民党统治集团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让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政治主张(建国方案):

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2.政治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属性:

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政治代表:

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政治主张(建国方案):

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种,政治力量: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政治属性:

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政治代表:

中国共产党

政治主张(建国方案):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五四运动历史条件:

(1)新的社会力量在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和最有组织的阶级,但是单凭自己的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在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国民党的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反对本本主义》要理论结合实际,了解中国实情。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内容:

1935年,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遵义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提出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一政策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既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条件,从而发动广大农民抗日。

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自身建设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六届六中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指出,必须将继续根据自己的国情,灵活地运用和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③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点的确立。

遵义会议后,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

1942年,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整风运动时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蒋介石于当天宣布11月12日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战后国内国际政治形势

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的革命

对中国内战的态度

1.国民党:

独裁

2.共产党:

希望建立政府

3.老百姓:

和平

4.美苏:

反对内战,希望实行和平建国

5.民主党派: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为取得和平民主做过努力: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946年5月4日,中国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理论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建立一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5.组织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建立广发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2、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3、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4、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1946年至1949年,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论述)

1.政治:

政治腐败,内部不团结,军阀割据

2.经济:

由于内战,经济崩溃,丧失民心

3.军事:

军事上的失利,从气势汹汹到失误连连

1国民党的政治是刻板、僵硬的政治体制,大政方针决策的错误,这是战略性的失误。

国民党虽然在1945年试图建立宪政政体,但仍严重限制大众政治参与,并没有开放政权,建立一个民主化的政治竞争体制,并企图通过战争伸张其主义,使其丧失统治的合法性,从而促使革命发生,共产党在农民的支持下通过革命夺取了政权。

在将介石个人独裁下又形成了下属独裁,也就是军阀割据。

简单的说是独裁和内战引发革命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

2无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本来就由于长期战乱导致经济不景气,抗战一结束大量国民党官员(含部分军官)就跑到沦陷区胡作非为破坏经济,特别是当时中国主要的沿海工业和商业经济受到很大打击,而这些官员得到的财物又多不再从事生产,结果是前后方工商业相继崩溃,加上内战征兵不止,最终影响到农业崩溃。

工商业严重下滑导致政府收入急剧下降,虽然粮食暂时不缺,但要支付军饷,政府和国有企事业人员薪金,只能靠印钞票,结果自然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终经济崩溃了,国民党的统治也就不能稳定维持。

3(从国民党方面讲:

蒋介石在战略上屡次出现失误,他对战争进程的直接干涉使前线指挥系统发挥不了正常的效能,坚守东北消耗了最精锐的30万军队,使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在1948年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及,缺乏有学识的军官,普通士兵的贫困,自上而下的萎靡不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政工人员制度不健全和取消部队政治教育等等。

均是国民党军事失败的原因。

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战略战术的高明,实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方针,解放军将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士兵拼搏杀敌,攻无不克;以及,优秀的组织训练和宣传教育,优秀的谍报活动;全党上下团结一心,目标一致,是迅速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的重要原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