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交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543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与交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交际与交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交际与交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交际与交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交际与交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际与交谈.docx

《交际与交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与交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际与交谈.docx

交际与交谈

口语交际训练一:

交际与交谈

【训练要求】

认识交谈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了解交谈的一般方式和基本要求,自觉训练与人交谈的能力。

【知识导引】

交谈,是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双方的活动。

“双方”,有时是对等的,有时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不管双方的关系如何,也不管自己在交谈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要使交谈顺利进行,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并采取适当的语言和态度。

交谈又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要随时注意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言谈的内容与态势。

由于目的和内容的不同,交谈又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交谈方式。

(一)寒暄与攀谈

寒暄,本指社交双方见面时谈天气寒暖的应酬话,后来也就不限于谈天气了。

作为社交手段,它的基本作用是表明自己见到对方的喜悦,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友好态度,以联络感情,保持友好的关系。

所以,在交往中一般不能光从“信息”的意义上来理解寒暄用语。

寒暄的第一步是打招呼。

这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许多讲究。

比如,时间不同,地方不同,或在不同的场合,等等,打招呼的用语、方式都应有所不同。

打招呼时的称呼用语也都有讲究,要考虑地域特点,时代风气,甚至对方的心理需求。

寒暄,往往是攀谈的铺垫。

寒暄之后,如果还要“共处”一段时间,那就要攀谈。

攀谈是一种没有特定功利目的的交谈。

首先要学会寻找话题,也就是解决跟对方“聊”什么的问题。

一般要从“相似性”因素入手,如地域相似、职业相似、遭遇相似,等等;其次是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从热门的新闻话题入手。

寻找话题时要注意什么是可谈的话题,什么是应回避的话题。

比如,在陌生人面前谈自己的苦恼,说自己朋友的缺点,或主动谈自己的成就、地位,在欢乐的气氛中讲悲惨的事情,跟年老病弱的人谈论死亡,等等,都是话题选择的误区,应该有意识地回避。

话题展开之后,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和适度的热情。

要谦和,要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要专注,要善于在交谈中捕捉信息(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方面的信息),并要对对方的话作出适当的反应,等等。

否则,交谈就可能持续不下去,以致中断。

交谈中,如果发现对方对话题不感兴趣了,或自己不愿再就此谈下去了,要及时转移话题,以使交谈得以继续下去。

例1.

甲:

你像是苏州人?

乙:

是啊。

您是怎么知道的?

甲:

听你的口音呗,苏州一带的人发音很有特点,喏,只有z、c、s,没有zh、ch、sh。

乙:

看来你对苏州话很熟,特点抓得挺准。

甲:

我曾在苏州呆过十多年,咱们还算是半个老乡。

乙:

可不是!

幸会!

幸会!

这是一个寒暄的片段,看起来仿佛没有多少意义,但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甲很懂得交谈的艺术,他从观察(听)中发现了与对方的“地域相似”因素,便从此入手,拉上了“半个老乡”的关系,彼此一下子就变得亲近起来,如果想继续交谈下去,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例2.

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

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在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启幕。

〔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从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

屋角结着蜘蛛网。

书桌上堆满书籍和化学仪器。

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

墙上贴着一些化学图表,还贴着一张醒目的字条: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本室主人敬白。

”室主人显然过的是深居简出的书斋生活,他与外部世界联系不多,联系的主要手段则是搁在书箱上的那架电话机。

〔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齐仰之充耳不闻,一边翻书,一边在做试验。

电话铃声停止,齐仰之望着电话得胜似地笑了笑。

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起来。

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极不耐烦地) 谁?

……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

……知道!

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朋友!

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

……好,你说吧!

……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

……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

……不去!

不去!

……什么?

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

哪个陈市长?

……他是何许人?

不认识!

……对,不认识!

……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

……对你算客气的了!

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电话挂了!

……不不不,你别来,你来了也没有用!

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

……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

(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

少顷,陈毅上,按门上的电铃。

齐仰之(烦躁地) 谁?

陈毅我!

齐仰之(走过去开门) 你找谁?

陈毅请问,这是齐仰之先生的府上吗?

齐仰之你是谁?

陈毅姓陈名毅。

齐仰之(打量陈毅)陈毅?

不认识,恕不接待!

(乓的一声将大门关上,匆匆回到桌边,又开始埋头工作)

陈毅(一惊)吃了个闭门羹!

(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

真是个怪人!

(转身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

(再次按门上的电铃)

〔齐仰之只是将头偏了偏。

〔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电铃的揿钮上,铃声持久不息〕。

〔齐仰之欲发作,气冲冲去开门。

齐仰之又是你!

陈毅对头!

齐仰之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陈毅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

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齐仰之(一惊)什么?

你就是电话里说的那个陈市长?

陈毅正是在下。

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毅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齐仰之可是我……我在工作。

陈毅我专程来拜访齐先生,也是为了工作。

齐仰之(为难地)好吧。

不过,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

陈毅三分钟?

齐仰之对。

陈毅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齐仰之请。

〔齐仰之请陈毅进屋。

陈毅(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

齐仰之对,好多年了。

陈毅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齐仰之(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毅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陈毅(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看表)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毅(也看表)真的只许三分钟?

齐仰之从不例外。

陈毅可我做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看表)还有两分半钟了。

〔齐仰之请陈毅坐下。

陈毅好好好。

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哦?

敬听高论。

陈毅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什么?

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不悦)那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

是否无机化学?

陈毅不是。

齐仰之有机化学?

陈毅非也。

齐仰之医药化学?

陈毅亦不是。

齐仰之生物化学?

陈毅更不是。

齐仰之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

陈毅齐先生想知道?

齐仰之极盼赐教!

陈毅(看表)哎呀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话没说完,怎好就走?

陈毅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嘛。

齐仰之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毅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毅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毅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

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这是话剧《陈毅市长》中的一个片段。

这一段交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强行”入门,并亮出“市长”的身份,以使齐仰之接纳他,但也只得到“三分钟”的许诺。

第二阶段是“寒暄”入情,通过吟诵《陋室铭》,使齐仰之“高兴”了,“笑”了。

从而缓和了气氛,为进入正式话题创造了条件。

第三步是“设疑”激将,在被请“坐下”之后,陈毅仍不进入正题,而是用激将法,说齐仰之“对有一门化学”一窍不通。

这一下陈毅由被动变为主动,“三分钟”的戒律被打破了,下面就可以真的进入正题了。

从这一个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毅精彩的交际艺术。

他努力了解对手,并针对对手的心理、个性采取适当的步骤,从而使交谈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进行。

他使用的语言,也是对知识分子的用语,如果对一名没什么文化的普通工人,念诵《陋室铭》不但不会使对方高兴,人家还会以为你“酸”,从而拉大感情的距离。

(二)提问与回答

这是常用的交谈方式之一。

提问,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种情况。

我们这里只说有疑而问。

既是有疑而问,自然期望对方回答,所以除了礼貌问题、态度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技巧要学习。

有了问题,找什么人去问,在什么时机发问,都要考虑。

问道于盲,自然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如果人家正在紧张地工作,你突然去打扰他,他一般也不会乐于回答你的问题。

提问还要讲究方式。

比如,要抓住最关键的问题,要提得具体,要讲究顺序;如果对方起初拒绝回答,如何转换方式,以便最终达到目的,等等。

回答问题,不仅需要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交际经验和语言艺术。

比如,要注意提问者提问的环境前提,即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提的问题,注意到这一点,回答才能切中肯綮。

再比如答问的方式,在不同情境里,面对不同人物、不同问题,应该有所区别。

可以用直答法,就是不回避,不含糊,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也可用曲答法,这也是一种明确的回答,但答得不那么直接,是委婉、曲折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此外还有避答法,这是拒绝回答、避而不答的方式。

有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是由于主观情感的选择,对别人的提问不能或不愿做出回答,就可用避答法,直接说“不知道”“不清楚”,模棱两可、不置可否,转移话题、故意“打岔”等,都是“避答”的具体方式。

例1.

子路问:

“听到了就干起来吗?

孔子说:

“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不得到允许听到了就干起来呢?

冉有问:

“听到了就干起来吗?

孔子说:

“听到了就干起来吧。

公西华问:

“仲由(字子路)问‘听到了就干起来吗’,您说,‘有爸爸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字子有)问‘听到了就干起来吗’,您说‘听到了就干起来’。

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答复完全相反,我有点不明白,所以大着胆子来问问您。

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

“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要给他壮壮胆,仲由的胆量有两个人的那么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这是孔子跟他学生的一段问答,见于《论语·先进》。

两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做出完全不同的回答。

从教学的角度看,这自然是因材施教的范例;而从一般问答艺术的角度看,也很能给人启发。

例2.

这女人编着席……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

“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

“还在区上。

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这是孙犁《荷花淀》里的一段描写。

我们单从“问答”的技巧上看,丈夫回家比平时晚,作为妻子的自然关心,所以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但这是“笑着问”,没有丝毫责备之意,再加上要去“端饭”的举动,一开始就创造了十分和谐的气氛。

而丈夫只说“不要去拿饭”,而回避了“为什么”回来晚的问题。

回避得很轻巧,似乎是不经意的。

但是,女人的心很细,她从丈夫的脸色、气喘发现了异常,所以又问“他们几个呢”。

这回问得很委婉。

她不放心丈夫的行动,但又不愿逼问丈夫──也许是党内的什么秘密不便说呢,所以就换一个角度问。

水生只简单回答“还在区上”四个字,就迅速把话题岔开──显然,他还没想好怎样向妻子说明自己要离家参军的行动。

但女人坚持着自己的话题,一问一答之后,又把话题扯回来,终于使丈夫把一个重大决定说了出来。

在这一段交谈中,一方回避话题,一方坚持话题,而又互相体贴,不急不躁。

这样进行交谈的实例,有不少可学习的地方。

(三)规劝与说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诱导、鼓励别人去干什么,或者劝止别人去干什么,或者同时既要求别人去干什么,又要求他不去干什么,这就是规劝与说服,通称劝说。

劝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所以也是一种重要的说话能力。

劝说,首先要了解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劝说活动。

劝说,要注意“心理相容”,就是劝说者要使自己的话语让对方在心理上能够接受。

如果对方一见你就产生戒备之心或有厌恶之感,你的劝说就不易收得成效。

达到心理相容的方法很多,如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做他的“贴心人”;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做他的“谋利人”;摆出自己与对方的相同遭遇或相同愿望,做他的“同路人”,等等。

劝说,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如果对方发现你心怀私念,或有所偏袒,你的劝说就很难起作用。

劝说的具体方法也有种种不同。

有直劝法,就是在心理相容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劝对方怎样做或不要怎样做。

当然,这要有充分的理由。

有婉劝法,讲个故事,打个比方,或用其他委婉的方法间接地进行劝说。

有迂回法,就是先绕一个弯子,最后回到要说的本题上来。

这“绕弯子”的过程常常就是求得心理相容的过程。

此外,还有悬念法、激将法,等等,都可以酌情采用。

例1.

电影《周恩来》中邓颖超的扮演者郑小娟,是一位从未上过银幕的画家。

当导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她、邀她拍片时,她曾以身体不好为由一口回绝。

后来,影片筹备工作就绪,演邓颖超的演员却仍没有着落,导演再次上门动员郑小娟。

恰巧郑没在家,她的丈夫姜坤听了导演的话便一口应承下来。

郑小娟深怪丈夫自作主张,于是姜坤做了下面一段劝说,讲了四条理由:

“其一,各种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你不用为不懂表演艺术而担心,只要用心去学就能成功。

其二,你要想在美术方面有所发展,也应该从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

其三,你趁拍电影出去走走,对身体大有好处。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拍咱们敬爱的周总理,应该全力相助。

这一段劝说非常得体。

第一条从妻子的心理角度入手,解除她的思想顾虑;第二条从妻子的事业角度入手,鼓励她的进取心;第三条从妻子身体的角度入手,表示对她的关心和希望;第四条从妻子感情的角度入手,调动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这样,郑小娟被说服了,被打动了,走进了《周恩来》摄制组,终于成功地塑造了邓颖超的银幕形象。

例2.

战国时,赵太后掌权不久,遭到秦国大规模的进攻。

赵向齐国求援,齐提出了一个出兵相救的条件,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做人质。

赵太后不肯。

大臣们极力劝说,赵太后不但不答应,还公开说:

“谁要是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就把唾沫啐到他的脸上!

”在这种情况下,触龙去求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等着他。

触龙蹒跚地努力快步上前,向赵太后道歉说:

“老臣脚有毛病,想快跑几步也快不了啦,好久都没能来拜望您,我也是自己原谅自己。

不过,我总是担心您贵体欠安,所以还是想见见您。

太后说:

“我的腿脚也不行了,行动只能坐车子。

触龙说:

“这样,饭量该不会减少吧?

太后说:

“不行了,每天也就喝点粥。

触龙说:

“老臣近来也是食欲不好,我就坚持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

这样一来,饭量增加了,对身体很有好处。

太后说:

“我这个老太婆是办不到了。

”这时,太后的怒气渐渐消了。

触龙说:

“我有个小儿子,没什么出息;可我年纪大了,偏又最疼他。

我想求您把他安排到宫廷卫队里去混碗饭吃,不知您肯不肯赏这个脸。

太后说:

“这好办。

──多大岁数了?

触龙回答说:

“15岁了。

年纪虽然不算大,可我想在我活着的时候给他找个差事。

太后说:

“你们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触龙说:

“比女人疼得还深。

太后说:

“还是我们女人更疼小儿子。

触龙说:

“老臣认为,拿燕后(太后之女)跟长安君相比,您更疼爱燕后。

太后说:

“您说得不对,我还是更疼爱长安君。

触龙说:

“做父母的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的打算。

您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哭得多伤心!

她走了之后,您也不是不思念她,可是在祭礼时您总是祈祷说:

千万别让她回来!

您是想让她在燕有子有孙相继为王,这不是考虑得相当长远吗?

太后说:

“是这样的。

触龙又说:

“从现在往前推三代,一直推到赵国初立的时候,那时赵王的嫡系子孙现在还有继续当侯的吗?

太后说:

“没有了。

触龙说:

“不仅仅是赵国。

各诸侯国中,那开国国君的嫡系子孙现在还有继续当侯的吗?

太后说:

“我没听说有。

触龙说:

“这种情况说明,国君和他的子孙常常会遇到灾祸,时间短些的,灾祸就落到国君自己的头上;时间长些的,灾祸就要落到他们子孙的头上。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不是。

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很高,但没有为国立过什么功;俸禄很多但不干什么实事,却拥有了很多珍宝。

如今,您让长安君养尊处优,给他很多珍宝,可又不趁您还健在的时候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

老臣认为你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说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说:

“好吧!

我把长安君就交给您了。

于是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了人质,齐国也就出兵救赵。

这是《战国策》里的一段记载。

如果说姜坤劝妻是“直劝法”,触龙劝赵太后就是“迂回法”了。

在已经出现僵局的情况下,触龙没有再去“强谏”。

他见到太后,先为年老足病未能拜望太后谢罪;次问太后食饮,并介绍自己散步增食的养生“经验”;再托情为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工作,并由此说到“疼爱儿子”的话题。

这与让长安君去做人质一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已经一步一步引到“人质”的话题上来了。

正是在这“迂回”的过程中,使太后解除了戒心,缓和了情绪,为“劝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达到“心理相容”之后,触龙顺势以史为鉴,规劝太后及时让长安君为国建功,终于达到了目的。

这种“劝说”的艺术,是很值得借鉴的。

(四)请托与拒绝

请托,就是请人帮忙,托人办事,邀请人参加某项活动等。

拒绝,就是对别人请托的推辞。

请托有一些讲究。

首先,要知己知彼,恰当地确定请托对象:

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被请托的人有没有这样的“实力”?

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他肯不肯帮这个忙?

这些问题在张口求助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不能“慌不择路”,“有病乱投医”。

请托还要把握时机,讲究方式方法,说明所求事宜要实事求是。

在初步遭到拒绝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灵活机变,对自己的请求要适当地坚持一下。

成功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情况下获得。

如果最终被人拒绝,要保持礼貌,正确对待,自己做一点“善后”工作,千万不可任气翻脸,“晴转多云”。

拒绝,有时比请托还难。

一般说来有这样几条要加以注意。

一是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既知对方有所请托,自己又不能或不愿答应,从一开始就不要表现得十分热情。

这样,对方就会有了可能被拒绝的“预感”,也许根本就不提了;即使提了,答复他一个“不”字也较容易出口。

二是要说明拒绝的理由,以求得对方的理解。

三是给予适当的“补偿”,这补偿可以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事实上的,比如帮他提出另外可行的方案,答应在别的时候、别的方面给予帮助,等等。

例1.

馒头庵净室内(晚)

老尼净虚引着凤姐进门。

旺儿媳妇并三个丫头跟进。

净虚:

“奶奶看这个下处还能将就吧?

凤姐漫不经心地四面看看,疲惫地坐在圈椅上:

“宝玉、秦钟两个呢?

净虚:

“小徒智能伺候着呢。

凤姐朝旺儿媳妇摆摆手。

旺儿媳妇并两个丫头退出。

一个丫头给凤姐轻轻地捶着肩背。

净虚觑着凤姐:

“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

凤姐:

“什么事?

净虚:

“阿弥陀佛!

当日我在长安县善才庵出家的时节,有个施主姓张,是个大财主。

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到我庙里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

那李衙内一眼看上了,要娶金哥。

可这金哥已经聘给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

李家定要娶,守备家偏不许退定礼。

张家正没计策,两处为难。

不想守备家不管青红皂白,上门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要打官司告状。

那张家急了,赌气偏要退定礼,着人上京来寻门路。

我想……”

凤姐漫不经心地看着净虚。

净虚:

“……如今长安节度使云光云老爷与府上交厚,所以求太太跟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信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说,不怕他不退。

若是能行,张家倾家孝顺都情愿。

凤姐微微一笑:

“事儿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净虚:

“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

凤姐: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净虚失望地看着凤姐,半晌叹道:

“虽这么说,张家已经知道我来求府里。

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功夫管,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似的。

凤姐听了这话,发了兴头: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净虚喜不自禁,忙说:

“有,有!

这个不难。

凤姐:

“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

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跑腿的小厮们做盘缠,让他们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也不要。

就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得出来。

净虚连忙陪笑着:

“是是。

……既这么着,奶奶明日就开恩办了吧?

凤姐:

“你瞧瞧我忙的,哪一处少得了我?

净虚奉承着:

“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得不知怎么样;可奶奶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指甲弹的。

俗语说‘能者多劳’,太太见奶奶大小事都妥帖,索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

凤姐微微自得地抿嘴一笑……

这一段交谈选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我们先撇开请托的内容不谈,单说故事中请托的一方与拒绝的一方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巧,确有可借鉴之处。

老尼托凤姐办事,可谓正得其人,而既有所请托,侍奉凤姐也就格外恭谨周全,这是“感情”投资。

待到旺儿媳妇等退出之后才款款地提出请求,这是对时机的恰当把握。

而凤姐“漫不经心地看着净虚”,是保持心理距离,做出拒绝的姿态。

凤姐拒绝之后,老尼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她的请求,只不过变换了策略,由“请”变为“激”──人家会以为贾府“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

这一“激”,果然达到了目的。

凤姐答应之后,净虚又进一步提出要求:

明日就办。

凤姐以“忙”推托,净虚则以“捧”供奉,于是凤姐“自得地抿嘴一笑”,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去办了。

我们并不赞成人际关系中庸俗的作风,更不欣赏凤姐贪赃弄权的行为,但从交际的一般技巧上看,这一段交谈还是很精彩的,值得研究和体味。

例2.

却说周瑜见孔明袭了南郡,又闻他袭了荆襄,如何不气?

气伤箭疮,半晌方苏。

众将再三劝解……瑜曰:

“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肃曰:

“公瑾且耐。

容某亲见玄德,将理来说他。

若说不通,那时动兵未迟。

”诸将曰:

“子敬之言甚善。

于是鲁肃引从者径投南郡来,到城下叫门。

赵云出问,肃曰:

“我要见刘玄德有话说。

”云答曰:

“吾主与军师在荆州城中。

”肃遂不入南郡,径奔荆州。

见旌旗整列,军容甚盛,肃暗羡曰:

“孔明真非常人也!

”军士报入城中,说鲁子敬要见。

孔明令大开城门,接肃入衙。

讲礼毕,分宾主而坐。

茶罢,肃曰:

“吾主吴侯,与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

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

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

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孔明曰:

“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

常言道:

‘物必归主。

’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

吾主固景升之弟也。

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

”肃曰:

“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

今公子在江夏,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