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489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docx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及其种类;

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三、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分发实验材料;提前布置探究性活动。

四、教法学法

教法:

本节课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

小组合作:

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交流:

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

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动机(预计耗时5分钟)

以情境图片、文章开篇,联系生活实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

简要介绍、讨论这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

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2.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10分钟)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

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举例,教师稍作评价。

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

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1)单细胞微生物:

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最后展示细菌时,分别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

(2)多细胞微生物:

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

问题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评价小结。

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

  

3.动情晓理,深入钻研(活动预计耗时17分钟) 

(1)问题引入,处理本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提前布置活动的结果,比较不同环境中实验材料的变化,小组提交活动结论。

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师生讨论解决。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验证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存在微生物。

 

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

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

完成难点的突破。

再提出问题,引入微生物的多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处理第

(2)第三个教学重点及相应的教学难点。

(预计耗时10分钟)

考虑到教学时间、学生一堂课的知识承载力,可以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详略处理。

分别展示相关图片,但重点介绍进行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

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

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

实现横向联系和旧知识的复习。

 

在展示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图片后,教师进行小结: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

最后由学生自行对比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得出结论:

生物繁殖速度极快。

4.巩固知识,实际应用(预计耗时3分钟) 

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布置课外活动和课后习题,给学生任务,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遗传与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二个活动来讲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而要让学生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就要从生物性状开始学习。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利用一些活动来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进行教学,其次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来辨别遗传与变异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中学,教学条件一般,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校八年级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都能辨认,但却因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础,因此不能对相关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针对大多数学生求知欲,喜欢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策略: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

观察身边的现象、合作学习

3.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利用趣味课件:

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再一次呈现在学生眼前,由现象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实验探究法:

利用趣味性课件并结合活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1.三种不同颜色的实物苹果。

2.多媒体课件:

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学生熟悉的老师)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与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们注意看这张相片中的文老师与她儿子: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

(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导入性状的概念。

1、出示学习目标(提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举例说出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性状与相对性状

活动1:

小游戏(出示几组图片)

(1)猜一猜:

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刘翔与姚明)

猜一猜:

这是谁的鼻子(成龙)

你是怎么区分照片中的两个人的?

(twins----耳垂的不同)

总结:

像眼睛、鼻子、下颌、耳垂等这样的外部特征(看得见)属于形态特征。

提问:

你还能说出生物的哪些形态特征吗?

(学生举手发言)

(2)听听我是谁?

(准备几组学生熟悉的教师的声音)

猜测图中水果的味道怎么样?

(出示图片:

青橘子与黄橘子)

总结:

像动物的声音、水果的味道等这样的内部特征(看不见)属于生理特性。

(3)性状的概念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生物的性状。

考考你:

看看哪些是对人物性状的描写?

她是一个O型血的女孩儿,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生动的大眼睛,双眼皮,忽闪的睫毛长而弯。

笑起来,左脸颊上会出现一个小酒窝,露出她的小兔牙,显得十分的可爱。

她头上扎着个小辫子,喜欢穿红色的衣裳……

(出示9组性状对比的图片,引出性状的自我检测)

活动2:

性状的自我检测

1.对照左边8种性状,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书上。

2.自我检查完毕,请一位同学自愿逐项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其余同学起立。

3.当报告者逐项报告检查结果时,每报告一项,请和报告者本项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注意:

坐下的同学不能在站来!

4.统计最后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

讨论思考:

1.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起立,说明了什么?

2.如果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

3.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总结:

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一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例如:

1、

同一种生物:

同种性状:

耳垂

不同的表现类型:

有耳垂、无耳垂

2、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出示几组图片)

人的直发和卷发、番茄的红果和黄果、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果皮的颜色:

红黄绿……

3、遗传和变异

活动3:

照片连连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几组家庭照片,让学生给他们找亲人。

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

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

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

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

这说明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98页的第一段文字。

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举例说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出示其他亲子图片巩固)

(出示几组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和子女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图片引出变异的概念)

变异:

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亲子之间性状的差异包括两个层面: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

举例说明“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活动4:

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

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猫的白毛B.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C.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金鱼的红眼与黑眼

2.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豚鼠的长毛和卷毛

3.“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4.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5.一只毛色为黄色的大狗一窝生下5只小狗。

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

(2)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布置作业:

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板书设计: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把所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在争论中解决了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评价:

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带给教师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即从知识的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变。

在本节课的课堂上,可看到教师扮演了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课堂给学生,把发现权给学生。

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中完成的,在课堂上,从有趣的遗传现象入手,再通过由表及里,由生活现象到理论水平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不断求思进取的欲望,同时,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以及游戏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将本节的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这样的学习活动就显得轻松愉快,且条理清晰,易于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