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1423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 1.docx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教案1

课题: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财产权的分类和以及物权的内容。

懂得法律保护国家的、集体的及公民的合法财产,以及侵害财产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并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

3、运用:

根据的学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并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教学难点:

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教学关键点: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学习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法律知识,并学会自觉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导学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课前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

同学们拾到钱或物时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还给失主或是交给老师。

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说明同学们做到了拾金不昧。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应该大力表扬。

但前一段我却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拾金不昧还得向失主赔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法律知识的学习。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多媒体出示今天的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创景激趣:

(多媒体出示案例一,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发言,8分钟)用课件展示下面的案例。

根据案例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案例1: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乘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这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5000元现金以自己的名义寄给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王某下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三)引思明理

引思:

(1)你支持司机的行为吗?

为什么?

(2)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法官你对此案会将何判决?

(3)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并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案情继续一:

人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愿意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别人的财物。

因为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我们一定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

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财产权的法律知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明理一:

(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师生共同总结,10分钟)

1、什么是财产权,有哪些内容?

2、财产有哪些种类?

3、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财产权的有哪些保护规定?

4、什么是物权,有哪些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1财产权的含义和内容:

(广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狭义)物权

2、财产的分类:

按照归属分为:

集体所有财产;国家所有财产: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所谓公民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只有公民合法的财产才受国家保护。

国家不保护非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哪些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哪些是非法财产?

3、物权:

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性地支配其所有的财产的权利,所有人可以对其所有的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可以排除他人对于其财产违背其意志的干涉。

它解决的是物是谁的问题,无论东西放在哪,它都有主。

用益物权,是指在他人所有的物上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主要包括地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草原林地承包经营权。

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担保财产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主要有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4、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规定:

宪法的保护规定:

课本第133页

民法的保护:

课本第133页

物权法的保护:

我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刑法的保护: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武器。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保护合法财产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侵害公民财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丁某身上的案例。

案例2:

(多媒体出示案例2,展示问题,小组讨论发言,12分钟)

xx于

2008年2月向房产公司购买了两层小洋楼一栋,在交纳房产税后,到房屋产权中心办理了购房登记手续,取得了房产证。

5月,丁某将楼下租给了王二做店面,每月租金500元,自己住二楼。

2008年7月6日,丁某因生意急需现金,以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20万元,约定

2009年7月6日还款。

引思:

(1)、在案例中丁某行使了物权的哪些权利?

(2)、王二对他租的这层楼享有什么权利?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进一步总结评价。

在本案中丁某依法享有对自己房屋的所有权,包括他对自己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王二依法对他所租住的房屋享的用益物权,他有权对自己租住的房屋点有、使用和收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案情继续一、2008年11月底,丁某因车祸重伤。

2008年12月初,银行听说丁某因车祸性命不保,抢先将丁某的小洋楼卖给陈某,得款18万元,抵作贷款。

12月10日陈某持房产证,以该房产权已经属于他为由,并趁丁家无人之机将锁撬开,将丁家财产搬走,寄存于某单位库房,因无人管理大部分霉烂。

引思:

(1)、在房屋抵押期间银行有权处置丁某的房屋吗?

为什么?

(2)、xx的行为合法吗?

为什么?

(3)你认为陈某应该怎么做,你能不能帮他出出主意?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评价:

在房屋抵押期间银行无权处置丁某的房屋,因为抵押还没到期,房子的所有权仍然归丁某。

陈某的行为不合法,因为丁家的财产所有权归丁某,陈某无权处置丁某的财产。

银行和陈某的行为侵害了丁某的财产权。

那么丁某应该怎么做呢,刚才同学们为他出了好多主意,到底丁某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继续看案情的发展。

案情继续二、2009年2月,丁某脱离生命危险,3月5日出院。

回家发现二楼已被陈某占据,要

求陈某搬走,陈某说他是从银行购买的,要丁某找银行。

于是丁某找到银行,银行以丁某未归还贷款为由搪塞。

丁某无家可归。

无奈之下,于3月15日愤然向人民法院起诉银行和陈某。

问题:

丁某是采取什么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

你认为他可以向法院提出哪些诉讼请求?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略)

丁某的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法院的判决;

法院于4月5日判决如下:

1)、确认丁某对房屋的所有权;2)、丁某与银行的贷款合同有效;3)、银行与陈某的交易无效;4)、责令陈某搬出,并赔偿丁某财产损失3000元;

5)、诉讼费5700元,由银行承当70%,陈某承担30%。

上诉期内,银行与陈某均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

师:

法院判决后陈某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继续关注案情的发展:

案情继续三、

丁某回家让陈某搬出,但陈拒不搬出,丁某于是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时,陈某竟将煤气瓶搬到房顶上,点燃打火机,扬言谁让他搬就与房屋同归于尽,结果不慎点燃柴草,引发大火,导致房屋严重受损。

法院以放火罪、侵占罪、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罪、妨碍公务罪数罪并罚,判处陈某有期徒刑6年。

师:

这里,法院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陈某的法律责任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略)

教师总结:

法院是根据《刑法》的规定,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

师:

通过学生对上述案例的分析讨论,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侵害财产权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财产权的相关知识,得出系统知识。

明理二:

(学生自学教材后xx共同总结,5分钟)

1、侵害财产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侵害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有哪些?

3、我们应如何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明理二:

(1)、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物权法规定:

侵害财产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掌握侵犯财产权所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返还财产(适用于侵占财产使受害人丧失占有的情况)

恢复原状(适用于财产受到毁损而能修复的情况)

赔偿损失(适用最为广泛,除财产毁坏和丧失占有外,其他财产侵权都可适用)

(3)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要学习有关财产的法律知识,树立合法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学会用法律武器和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利。

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四)、课堂小结:

(xx共同总结,2分钟)

今天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我们学习了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有关法律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其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xx就是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五)、学以致用,依法维权(多媒体出示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3分钟)中学生小文,多次受到一伙不法分子的勒索,一开始,这伙人要他交出50元的“保护费”,否则便不准他上学,他只好把存起来的零用钱给了他们。

三天后,又要他交出100元,否则就划破她的脸,于是小文便偷偷地从家里拿钱给他们。

几天后,他们又提出要小文交出500元,小文拿不出那么多钱,不法分子就将她挟持到僻静处,威胁他,之后限定了交钱日期„„等家长发现后,小文才讲出实情,先后大约给了不法分子1500元。

1.在你看来,不法分子侵犯了小文的什么权利。

2.小文再三遭到不法分子勒索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文,你会

A.自认倒霉,想办法筹钱

B.不管后果,跟他们拼了

C.告诉老师和父母

D.向公安机关报案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返还自己的1500元。

(六)评价

下面请各组同学为其它三个组的同学进行打分选出你认为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分别打上

A、B、C三个等次,评出今天的最佳小组)

(七):

布置作业:

(多媒体出示作业,2分钟)

案例:

某班学生阿浩的《英汉大词典》丢了,后来发现在大海那里,就向大海要回,但大海说他是从小涛那里买来的,词典已经属于自己,不能还给他。

阿浩多次索要未果,遂利用大海不在之际,将词典拿(偷)回来。

●上述事件中的《英汉大词典》到底归谁所有?

请你以法官的身份分析此案。

●请查阅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和刑法等法律,探究这些法律保护人们的财产权的相关规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中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但由于涉及的法律概念较多、知识理论性

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采取了如下教学设计思路:

【创境激趣】——创设形象情境,引发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思明理】——设疑解疑,解除理解的障碍;分析讨论,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主题探究,小组合作,深入思考,相互帮助并解决;

【学以致用】——探究作业、接触社会、了解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并能真正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

在教学理念上,主要体现“从生活走进知识,由知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力图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意听的现象,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同行者、组织者、共同探究者、引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从熟悉的生活中总结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