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1355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doc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 technical code forplatform typehydraulic integralclimbingformwork

 

二○一三年十月深圳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05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构配件性能;4.设计计算;5.构造措施;6.安全装置;7.安装、爬升、拆除;8.使用及管理;9.验收等。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工安全专业委员会负责归口管理和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地址:

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邮政编码:

100835)。

 

本规范主编单位: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

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沈海晏张维贵钟建都姬德兴

马岷成蔡忠伟束水龙夏海林

李波黄远超夏远超周岩

杨发斌车光韩建恩陈志生

吴上明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构配件性能

4设计计算

4.1荷载

4.2荷载组合

4.3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4.4构件、结构计算

5构造措施

5.1整体构造措施

5.2整体爬模桁架平台构造措施

5.3操作防护平台构造措施

5.4爬升系统构造措施

5.5模板系统构造措施

6安全装置

7安装、爬升、拆除

7.1安装

7.2爬升

7.3拆除

8使用及管理

8.1使用

8.2管理

9验收

附录AQ235-A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

条文说明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2.1Terms

2.2Symbols

3Component properties

4Design calculation

4.1Load

4.2Loadingcombinations

4.3Basicrequirement

4.4Structure calculation

5Structural measures

5.1Theoverall structuralmeasures

5.2Framestructure measures

5.3Operationplatform structuremeasures

5.4Structuralmeasures oftheclimbingsystem

5.5Structuralmeasuresof thetemplatesystem

6Safetydevice

7Install,ClimboutandRemove

7.1Install

7.2Climbout

7.3Remove

8Useandmanagement

8.1Use

8.2Management

9Acceptance

AppendixA:

Stability coefficientofQ 235-A steel axialcompressionmember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Normativestandard

Clauseexplanation

1总则

1.0.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使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施工过程中达到安全高效、经济合理,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包括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爬升系统、操作防护平台、模板及操作平台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使用及安全管理。

1.0.3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使用及安全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以下简称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

platform typehydraulic integralclimbingformwork

由液压油缸提供动力,带动操作防护平台及建筑模板一起爬升,并在现场按特定程序安装后,使混凝土构件按设计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及尺寸的模板构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系统。

2.1.2整体爬模桁架平台Integralclimbingformwork truss

是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平行于建筑物上水平面,并与爬升系统垂直连接。

由主要承载桁架、外围防护及内部多层操作平台组成。

2.1.3爬升系统climbingsystem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升降运行的液压动力机构,平行于建筑物内立面,并与整体爬模桁架平台垂直连接。

是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的竖向支撑结构。

2.1.4操作防护平台operationplatform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垂直于建筑物外表面,并与整体爬模桁架平台垂直连接。

由竖向桁整体爬模桁架平台、脚手板及水平、临边防护结构组成,给施工人员提供操作和防护的平台。

2.1.5模板系统thetemplatesystem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平行于建筑物各竖向结构表面,用钢丝绳或钢拉杆悬挂在整体爬模桁架平台下部,配有可上下、水平移动的结构。

2.1.6工作承重装置workingload-bearingdivice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工况下作为整个爬模的承重机构,由支承梁、附墙结构和穿墙螺栓组成。

2.1.7爬升支承装置climbingsupportunit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爬升工况下作为整个爬模的承重机构,由支承梁、附墙结构和穿墙螺栓组成。

2.1.8操作平台platform

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平行于建筑物各楼面,彼此间通过足够强度的钢结构拉杆上下垂直连接,是操作人员的作业场所(共五层)。

2.1.9操作防护平台protection platform

安装在整体爬模桁架平台外侧,可供操作人员安全操作的多层防护平台,由多个桁架结构拼接而成,与整体爬模桁架平台之间为垂直刚性连接。

2.1.10整体爬模桁架平台thelevelofsupportfortrussstructure

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结构的组成部分,由多个桁架结构拼接而成。

主要承受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竖向荷载,并将竖向荷载传递送至爬升系统的水平整体爬模桁架平台。

2.1.11整体爬模桁架平台高度heightofthesupportframebody

整体爬模桁架平台最底层杆件轴线至整体爬模桁架平台上面操作平台最上层护栏轴线间的距离。

2.1.12智能控制系统intelligentcontrolsystem

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在工作中所能承受荷载以及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使各升降点的荷载或高差在设计范围之内的控制系统。

2.1.13行程限位装置strokelimitingdevice

对爬升系统向上运行距离和位置起限定作用的装置。

2.1.14水平防护层levelprotectingfloor

整体爬模桁架平台内封闭的走道板。

2.1.15油缸顶筒hydraulicramcylinder

用于连接油缸缸体与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的构件。

2.1.16液压承力体系hydraulic bearing system

为整个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系统提供爬升动力的结构,包括液压油泵、液压缸、油管以及相应的智能调控设备。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GD——构件自重;

GK——永久荷载(恒载)标准值;

Mmax——最大弯矩设计值;

N——拉杆或压杆最大轴力设计值;

PK——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pY——液压油缸内的工作压力;

qk——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q´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Q1——钢丝绳(或钢拉杆)所受竖向分力(标准值);

QK——可变荷载(即活载)标准值;

R——结构构件承载的设计值;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GK——恒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max——钢丝绳(或钢拉杆)的最大拉力;

SQK——活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G——钢丝绳(或钢拉杆)破断拉力;

T——支承悬挂机构后支架的结构所承受的集中荷载值;

ωK——风荷载标准值;

ωO——基本风压值。

2.2.2计算指标:

E——弹性模量;

f——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V——抗剪强度设计值;

fcb——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fvb——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

σ——正应力。

2.2.3计算系数

L——受弯立杆计算跨度;

L0——立杆计算长度;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βb——螺栓孔混凝土受荷计算系数;

βi——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

βz——高度Z处风振系数;

ф——挡风系数;

γG——恒荷载分项系数;

γQ——活荷载分项系数;

γ1——附加安全系数;

γ2——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2.2.4几何参数

A——压杆的截面面积;

An——净截面面积;

D——活塞杆直径;

i——回转半径;

I——毛截面惯性矩;

La——立杆纵距;

Lb——立杆横距;

t——钢管壁厚;

υ——挠度计算值;

[υ]——允许挠度值;

W——受弯构件截面抵抗矩;

Wn——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λ——长细比;

[λ]——允许长细比;

 

3构配件性能

3.0.1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主要构配件应包括:

整体爬模桁架平台、操作防护平台、爬升系统、操作平台、模板系统等。

当使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0.2爬升系统的液压油缸及构配件的生产单位应具备机械加工设备、技术力量和整机的检测能力。

3.0.3爬升系统的液压油缸及构配件应有独立标牌,并应标明产品型号、技术参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标定周期、制造单位。

3.0.4爬升系统的液压油缸及构配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应详细描述技术参数、安装方法、作业注意事项。

3.0.5爬升系统的连接件和紧固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结构件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连接表面应清除灰尘、油漆、油迹和锈蚀,应使用力矩扳手或专用工具,并应按设计、装配技术要求拧紧;

2、当结构件采用销轴连接方式时,应使用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

销轴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销轴必须有防止脱落的锁定装置。

3.0.6爬升系统的研发、重大技术改进、改型应提出设计方案,并应有图纸、计算书、工艺文件;对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选用的材料应进行检验;产品投产前应进行产品鉴定或验收或评估。

3.0.7与模板及操作平台配套的钢丝绳、索具、安全绳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钢丝绳用普通套环》GB/T5974.1、《压铸锌合金》GB/T13818、《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T5972等的规定。

3.0.8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压钢板和钢板网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不得有裂纹、开焊和硬弯。

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2、竹脚手板可采用毛竹或楠竹制成;不得使用腐朽、发霉的竹脚手板;

3、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

4、胶合板脚手板,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板第3部分:

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GB/T9846.3中的Ⅱ类普通耐水胶合板。

3.0.9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构配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或报废:

1、构配件锈蚀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

2、液压油缸出现严重漏油、内壁严重磨损、活塞杆弯曲变形的;

3、弹簧件使用一个单位工程后或影响使用功能的;

4、穿墙螺栓或钢拉杆在使用一个单位工程后,或发生变形、磨损、锈蚀的;

5、模板系统在单位工程完成后,出现变形和裂缝的;

6、构配件出现塑性变形的;

7、液压系统或构配件达到行业规程规定更换、报废标准的。

 

4设计计算

4.1荷载

4.1.1作用于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即恒荷载)和可变荷载(即活荷载)两类。

4.1.2荷载标准值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永久荷载标准值(GK)应按整个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结构的自重来取值,包括围护设施、作业层设施以及固定于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结构的升降机构和其他设备、装置,按实际计算;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附录A规定确定;

2、可变荷载中的施工活荷载(QK)应包括施工人员、材料及施工机具,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按使用及爬升两种工况确定控制荷载标准值,操作平台设计计算时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应按表4.1.2的规定选取,整体爬模桁架平台设计计算时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应按表4.1.3的规定选取。

表4.1.2操作平台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m2)

工况类别

同时作

业层数

每层活荷载

标准值

备注

使用

工况

结构施工

2

3

爬升工况

结构施工

1

0.5

 

表4.1.3整体爬模桁架平台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m2)

工况类别

同时作

业层数

每层活荷载

标准值

备注

使用

工况

结构施工

2

5.0

爬升工况

结构施工

1

1.0

4.1.3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即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应采用1.2,当对结构进行倾覆计算而对结构有利时,分项系数应采用0.9。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应采用1.4。

4.1.4风荷载标准值(ωK)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z·μs·ω0(4.1.4)

式中ω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4.1.4的规定采用,表中ф为挡风系数,应为脚手架挡风面积与迎风面积之比;钢板冲孔网的挡风系数ф应按实际计算;

ω0——基本风压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附表D.4中n=10年的规定采用。

工作状态应按本地区的10年风压最大值选用,爬升工况,可取0.25kN/m2计算;

βz——高度z处风振系数,一般可取1,也可按实际情况选取。

表4.1.4风荷载体型系数

背靠建筑物状况

全封闭

敞开开洞

μz

1.0ф

1.3ф

4.2荷载组合

4.2.1整体爬模桁架平台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其荷载效应组合应按表4.2.1的规定采用,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应按式(4.2.1-1)、式(4.2.1-2)计算:

表4.2.1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整体爬模桁架平台

永久荷载+施工活荷载

模板系统

永久荷载+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

爬升系统支承梁

永久荷载+升降过程的活荷载

操作防护平台

永久荷载+风荷载+活荷载

不考虑风荷载S=γGSGK+γQSQk(4.2.1-1)

考虑风荷载S=γGSGK+0.9(γwSQk+γwSwk)(4.2.1-2)

式中:

S——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kN);

γG——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γQ——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SGK——恒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

SQk——活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

Swk——风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

4.2.2整体爬模桁架平台中水平支承桁架应选用工况中的最大跨度是由爬升系统与水平支承桁架的连接点确定,再按均布载荷简支计算。

4.2.3爬升系统的液压油缸、吊具、索具、主框架在使用工况条件下,其设计荷载值应乘以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γ2=1.3;在爬升工况时,其设计荷载应乘以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γ2=2.0。

 

4.3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4.3.1受弯构件的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Mmax/Wn≤f(4.3.1-1)

式中:

Mmax——最大弯矩设计值(N·mm);

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Wn—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mm3)。

2、挠度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υ≤[υ](4.3.1-2)

υ=5qkl4/384Elx(4.3.1-3)

或υ=5qkl4/384EIx+Pkl3/48EIx(4.3.1-4)

式中:

υ——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值(mm);

[υ]——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值(mm);

qk——均布线荷载标准值(N/mm);

Pk——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N);

E——钢材弹性模量(N/mm2);

Ix——毛截面惯性矩(mm4);

l——计算跨度(mm)。

4.3.2受拉和受压杆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受拉杆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σ=N/An≤f(4.3.2-1)

式中:

N——拉杆最大轴力设计值(N);

An——拉杆的净截面面积(mm2);

f——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2、压弯杆件稳定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N/φA≤f(4.3.2-2)

当有风荷载组合时,水平支承桁架上部的立杆的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N/φA+Mx/Wx≤f(4.3.2-3)

式中:

A——压杆的截面面积(mm2);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0.1选取;

Mx——压杆的弯矩设计值(N·m);

Wx——压杆的截面抗弯模量(mm3);

f——钢材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4.3.3横向及纵向桁架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

4.3.4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别

挠度限值

脚手板和纵向、横向水平杆

L/150和10mm(L为受弯杆件跨度)

水平支承桁架

L/250(L为受弯杆件跨度)

悬臂受弯杆件

L/400(L为受弯杆件跨度)

4.3.5螺栓连接强度设计值应按表4.3.5的规定采用:

表4.3.5螺栓连接强度设计值(N/mm2)

钢材强度等级

抗拉强度fcb

抗剪强度fvb

Q235

170

140

4.3.6爬升系统上内操作平台间的传力钢丝绳强度应按容许应力方法进行设计,计算荷载应采用标准值,安全系数K应选取6~8,当建筑物层高3m(含3m以下)时应取6,3m以上应取8。

4.3.7操作平台间钢结构拉杆所承受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1=(GK+QK)/2(4.3.7)

式中:

Q1——操作平台钢结构拉杆竖向荷载标准值(kN);

GK——操作平台及钢结构拉杆自重标准值(kN);

Q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

4.3.8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其钢结构拉杆所受拉力应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计算:

σ≤[σ](4.3.8)

4.3.9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通过工作承重装置和爬升支承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上,应对固定处的混凝土强度进行计验算,爬升时固定处的竖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20。

4.3.10根据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总荷载,按1.5~2.0倍选取液压油缸的吨位和行程。

4.3.11根据施工图纸,选取合适的油缸分布点,计算相应的油缸支承梁的长度及强度。

4.3.12油缸支承梁的受力分析按集中载荷,两端简支计算,其受永久载荷(GK)取值为该油缸标识的最大承载力。

4.3.13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预埋件和焊缝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4.3.14桁架中的受弯构件,应验算变形。

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4.3.15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表4.3.15的规定采用。

表4.3.15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与弹性模量(E)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弹性模量E(N/mm2)

2.06×105

4.3.16竖向桁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桁架的稳定性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不组合风荷载只考虑轴力作用时

N/φA≤f(4.3.18-1)

组合风荷载按压弯构件计算时

N/φA+MW/W≤f(4.3.18-2)

式中:

N——竖向桁架计算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MW——立杆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λ按本规程附录A表A.0.1选取;

λ——长细比,λ=l0/i;

l0——杆件计算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取值;

i——杆件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

A——竖向桁架的截面面积;

W——截面模量;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立杆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按下式计算:

MW=0.9×1.4Mwk=0.9×1.4wklah2/10(4.3.18-3)

式中:

wk——风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程式(4.2.1)计算;

2、竖向桁架计算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1K+NG2K)+1.4ΣNQK(4.3.18-4)

组合风荷载时:

N=1.2(NG1K+NG2K)+0.9×1.4ΣNQK(4.3.18-5)

式中:

NG1K——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ΣN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内、外立杆应分别计算。

4.4结构件计算

4.4.1平台式液压整体爬模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

4.4.2整体爬模桁架平台结构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