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910466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docx

Documentserial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找空气

年级

学科

科学

教师

单元课名

空气

总序号

1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学重点

能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

不会湿的纸团?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红有没有东西?

生:

杯子中没有东西,是空的?

教师在杯子内的底部塞上纸团,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下纸团能不能湿。

教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

纸团没有湿。

教师:

为什么纸团不会湿呢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

二、活动过程?

(一)感受空气的存在?

教师:

同学们,我们的周围哪里还有空气呢?

生:

教室里、嘴里、被子里、书橱里、书包里、衣服里等

教师:

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

生:

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脸上,脸能感觉到凉凉的。

教师:

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

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重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

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教师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教师:

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气。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里有没有空气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小游戏:

找一找物体里存在的空气

实验材料:

塑料盆、矿泉水瓶、玻璃杯、石头、土块、粉笔、海绵、砖头、木块等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交流找空气的方法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学生:

注意安全和卫生;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进行试验,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

教师:

我们的衣服里也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吗

学生讨论,交流检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衣服充满空气时的大小,用力挤压衣服,把衣服里的空气尽量挤出来。

对比衣服压缩前后体积的变化来分析衣服里空气的多少四、活动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学好科学?

教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

水中有空气吗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

板书设计

1.找空气

我们周围有空气

作业布置

水中有空气吗?

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

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

教后记

2.认识空气

年级

学科

科学

教师

刘晶晶

单元课名

第一单元空气

总序号

1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

喜欢

教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越往高处越稀少。

)生:

空气

教师:

对,是空气。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

那么,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还真不少。

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空气,来认识空气。

(板书课题:

认识空气)

二、活动过程?

(一)空气有什么特点?

1.认识空气没有颜色

教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生:

白色

(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教师:

同学们仔细看!

隔着装有牛奶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生:

看不到

教师:

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生:

看得到

教师:

经过对比,想一想空气有没有颜色生:

空气没有颜色(板书:

空气没有颜色)

2.认识空气没有气味

教师: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生:

闻一闻

教师:

这个方法不错。

怎么闻?

生:

想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教师:

你们闻到什么气味啦吗生:

没有

教师:

也可以说,空气没有气味(板书:

没有气味)

3.认识空气能流动

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呢?

教师:

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

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教师:

谁来对大家说一说发现

学生:

用力捏矿泉水瓶,气球会鼓起来;松手手气球瘪了教师:

是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这说明什么

生:

捏矿泉水瓶时,空气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了起来;松手后,空气回到了矿泉水瓶中。

这说明空气能流动?

4.认识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教师:

我们用塑料袋装上玩具,再用塑料袋装上空气,有什么发现?

生:

装玩具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了。

装空气的时候,塑料袋也鼓起来,这说明空气虽然看不见,却和玩具一样实实在在存在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培养许文胜愿意倾听并与同学分享的意识;让学生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5.交流总结

教师:

通过以上活动,你们知道了空气有哪些特点生:

我知道了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课件展示结论: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二)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能流动。

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生:

教师:

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生:

看不见

教师:

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

生:

可以看烟的飘动。

教师:

你的方法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

想一想:

你们怎样用这些物品观察空气的流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内谈论交流)

教师:

那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

生:

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动的方向,就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了。

教师:

这个方法好。

我们虽然用眼睛看不到空气,但可以借助烟的飘动来观察空气的流动,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

可以通过吹蜡烛的火焰,观察空气的流动。

教师:

各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把你们观察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

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在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

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的流动。

教师:

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证明空气流动的现象。

生:

国旗迎风飘扬。

对着脸扇扇子、倒热水时,我们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说明空气在流动。

教师:

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教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空气,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水。

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

同学们先猜一猜?

生:

我觉得水沉一些

教师(出示课件):

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里面装满了空气,一个里面装满了水。

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生:

水更重一些?

教师:

是的,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测是正确的,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水更重一些?

教师: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空气。

,研究空气,知道了空气的特点。

请课下继续探究,找一找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2.认识空气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能流动

作业布置

找一找生活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教后记

3.纸风车

年级

学科

科学

教师

刘晶晶

单元课名

第一单元空气

总序号

1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

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

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

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形象引出教学内容。

(熊二挥着小旗)教师:

它是谁啊它在干什么呢生:

熊二,在向我们打招呼

教师:

原来,熊二今天要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去旅游呢。

我们赶紧跟上吧!

(熊二开着飞机到达荷兰,欣赏荷兰的风车。

二、活动过程?

教师:

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纸风车!

(课题:

纸风车)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风,让学生观察风车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

风车有4个风叶,每个风叶都一样大,偏转方向也相同?

教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有当小小科学家的潜质。

(2)教师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材料制作。

(彩纸、图钉、小木棒)

教师:

制作风车时,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加以利用。

这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美化生活。

2.学一学,试一试

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制作过程,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手放平,坐端正。

教师可以边出示制作过程边讲解。

(1)把正方形彩纸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后展开,再沿另一条对角线对折后展开?

(2)沿每一条折痕剪至离中心1/3处?

(3)将剪开的角按顺序固定在风车中心?

(4)用图钉将所有折角固定在风车中心

(5)把图钉钉在小木棒上?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看明白了吗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呢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

组1:

对折的时候一定要对齐,折痕要压清楚?

组2:

折痕不能全部剪开,不然就做不成风车了?

组3:

要找准中心,不然折向中心的时候就会折偏了

教师:

同学们的眼光镇敏锐,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是做好风车的必要条件,大家一定要把操作步骤和同学们的提醒牢牢地记在心里。

教师:

还有其他补充吗?

组4:

在按图钉和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教师:

你们组想可真周到,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请大家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到自己和其他人?

3.转一转,比一比

教师:

同学们制作得非常认真,操作也很规范。

你们想让风车转动起来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让纸风车转动方法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再到讲台上汇报。

(教师巡视,挑选上台展示的学生)

教师:

老师发现有这样几种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请以下几位同学一边转动风车,一边解释使纸风车转动的方法。

生1:

用嘴吹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生2:

用手拿着风车,迎风摆动,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生3:

用电风扇吹也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教师:

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

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让风车转起来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三、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3.纸风车

制作?

转动?

应用

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研究生活中的风车的用途。

然后说给你们的伙伴们听。

教后记

3.纸风车

年级

学科

科学

教师

刘晶晶

单元课名

第二单元动物

总序号

1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动物的王国。

2、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

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的动物呢?

4、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强调"常见".

2、学生汇报。

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汇报)

三、回顾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

活动二:

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老师描述学生集体猜,再由一个人猜,最后小组说其他人猜。

看看那个小组猜得对猜的多。

四、拓展延伸

它们有哪些不同(出示课后图片,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