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41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西亚地区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

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西亚地区在世界地理中具有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

课本注重人地环境的内在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

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

本节课重难点的安排比较分散,这对于学生自学是有利的。

课本中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读图,并掌握有关读图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本节课是本单元《了解地区》的第三节课,学生对地区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明显不足,知识面比较狭窄,相关的信息材料都需要教师给予补充。

三、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们来说应当是个实用性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的教学普遍缺少实践,地理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地理抽象难学。

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安排

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

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出示“西亚”导学提纲

1、自主学习

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

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西亚”导学提纲  

 

一、自主学习

1.读图填写:

国家:

A      ,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

B      ,C      ,D      是西亚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E      ,F      ,G      。

水域:

海:

1      ,2      ,3      ,4      ;

湖:

5      ;

海湾:

6      ,7      ;

海峡:

8      ,      ;

运河:

10      

2.西亚位于       、      、      三洲交界,位于      、      、      、      、      之间,连接了      洋与      洋,因此被称为“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3.波斯湾沿岸盛产      。

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      海峡,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

4.西亚畜牧业:

      的安卡拉羊毛,      的紫羔皮,      、      的羊毛地毯。

农业多分布在      和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      的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

5.西亚是      、      、      三种宗教的发源地,都把      奉为圣城;阿拉伯人普遍信奉      教,把      作为第一圣地。

      是世界最大清真寺。

6.西亚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      ,产量占世界      ,本区所产石油   %出口,主要输往       、      、      。

7.      、      、      、      是世界重要产油国。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      ,总部位于      。

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全面分析西亚地区战争频繁多发的原因。

材料一:

西亚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由此向东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向西进入地中海,向西南可达非洲各国,向西北则与东、西欧各国相通。

此外,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塞浦路斯及其周围的水域、亚丁湾及其曼德海峡、波斯湾及其霍尔木兹海峡等等,又分别是沟通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从西亚到欧洲的重要石油通道。

因此,这里一向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生命线”,历来就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场所。

材料二:

西亚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波斯湾及其周围广大地区蕴藏着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

据统计,其蕴藏量约占全世界的2/3以上。

海湾地区素有西方世界“经济生命线”之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

按1990年的开采速度,沙特阿拉伯可开采100年;伊拉克可开采约150年;阿联酋可开采约126年;科威特可开采约173年;伊朗可开采约81年。

除石油外,西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1300O亿立方米,其中储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这三个国家的储量是178000多亿立方米。

材料三:

西亚的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由于伊斯兰教具有排外性,所以阿拉伯人对于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犹太教怀有一种抵触情绪,双方最大的争议不在于所谓的巴勒斯坦问题,而是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材料四:

西亚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却非常紧缺。

西亚地区雨量很少,有的国家境内没有一条河流。

因此,各国间围绕水的矛盾斗争层出不穷。

西亚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约旦河谷区。

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再到伊拉克,90%的水来自土耳其山区,它是三国的重要经济命脉。

约旦河为约旦、叙利亚、以色列三国共有。

多年来,水资源匮乏问题严重地困扰着阿拉伯国家,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围绕水资源进行殊死的斗争。

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课时。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学生能力?

基础知识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另外,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题目,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留到课堂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但我认为,既然学生在讨论题目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其到了课堂上再去思考,不如预习时就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整理下来,课上与组员们直接交流即可。

3、导入新课(8分钟)

小品“战争提高妇女地位”

演员:

男生身披白色长袍,头缠黑白方格头巾

女生身穿黑色长裙,头缠黑色丝巾,仅露眼睛

小品表演:

战争之前:

男生抬头望天,双手背在身后,趾高气昂地前行;女生跟在一米以后,手捧扇子、水杯等,唯唯诺诺地小心跟随。

男生不时向后招手:

“太热了,拿扇子来”!

“热死人了,把水送过来”!

两人保持距离地绕行讲台一圈。

战争之后:

女生低头,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行。

两米之后,男生东张西望,如履薄冰,踏着女生的脚步前行,不时喊着:

“快走,快走!

”绕行讲台一圈后,男生鬼鬼祟祟的举起一个牌子,上书“小心地雷”。

学生看完小品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从小品中看到了哪些地理信息。

通过这个小品表演,既展示了西亚地区的民族、风俗、气候,也夸张地揭露了战争对当地的影响。

比单纯地放映一些风景图片,或者一些战争数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震撼。

4、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对比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导学提纲中的答案,有不同之处就提出质疑,由在黑板上书写答案的同学负责解答,学生们争论不下的问题由教师来解答。

答案统一之后,留三分钟让学生记忆,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检查或者教师默写等方式来进行检测。

根据“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的原则,课本上写的很明白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这种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即可。

这部分题目多以填空或读图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行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

有的教师怕学生找到的答案不准确,在题目后面加上第*页第*段,我不赞成用这种方法。

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与基础图,学生必须要通读、精读相结合地将课文看上几遍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若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所在的位置,学生只需将答案抄在导学提纲上就可以,其他内容可能根本不看。

这样学生只是从课本中捡拾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课本知识的整体脉络的把握就没有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断失了,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现代地理教学的认知。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检测必不可少。

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若是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有何能力去进行探究学习呢?

(2)合作探究

题目一:

以波斯湾为中心的石油运输路线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照课本51页图2.24,写出三条石油运输路线,课上组内交流,互相查缺补漏,然后各组再派组员到黑板指图介绍本组答案。

在学生介绍本组路线的时候,教师适时插入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只能经过马六甲海峡吗,还有没有其他路线可走?

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和美国的两条路线路程相同吗,为什么不都走近路呢?

题目二:

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综合的题目,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有的重难点内容。

我们常见到的出题方式多为:

西亚地区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地区,有人说是因石油而战,有人说是因水而战,还有人说是因民族而战,你认为是因何而战?

请说明理由。

但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受实际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知识储备量不足,对时政的关注度也不够。

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合作探究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的材料,把这个题由问答题变成了材料分析题。

这样,学生对西亚的战争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探究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既不应该是那种学生从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以确保探究结果准确完美的题目,也不应当是那种以学生目前能力无论如何也解答不了,仅仅体现教师高水平的题目。

前者会让学生觉得地理过于简单,对探究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地理太难学了,怎么也学不好,失去地理学习的信心。

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或者是教师的指引点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3)巩固与课堂检测

学生探究学习后一定要留出几分钟整理答案,然后师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最后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目。

检测题,学生都答对了的题目教师不要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讲解的题目教师也不要讲,只需讲多数学生出错,或者学生解释不了的题目。

(4)布置作业(2分钟)

针对西亚地区的特点,设计两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进行探究。

二、课堂实录

片段一:

西亚石油运输路线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