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90612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测试卷精选试题三(2022版)含答案1.docx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选试题(2022版)

一、前言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选择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 )为主线。

A.立德树人 B.核心素养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根本任务。

A.教书育人 B.学生全面发展

C.立德树人 D.信息素养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目标要围绕( ),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

程理念。

A.立德树人 B.教书育人

C.全面发展 D.核心素养

4.地理课程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优化学校()o

A.教学目标 B.育人蓝图

C.教学内容 D.育人导向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必须坚持( )为先。

A.德育 B.智育

C.育人 D.美育

( )o

A.立德树人 B.育人为本

C.培养目标 D.国家意志

7.义务教育课程以( )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A.学生 B.教师

C.人民 D.教材

8.(多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 )方面,明

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A.有理想 B.有本领 C.有担当

9.(多选)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 )、

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A.先进文化 B,革命文化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国家安全

E.生命安全与健康

10.(多选)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

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 )的培养要

求。

A.正确价值观 B.必备品格

C.正确人生观 D.关键能力

二、填空题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 )的

作用。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

家意志,在(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 )、启智增慧的

作用。

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 )为指导。

5.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o

6.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 )o

7.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 )、

( )和( )o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 )、()o

9.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

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 )和( )。

10.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 )、( )、( )

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简答题

1.说说2022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

2.说说2022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试卷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B5,A

6.D7,C8.ABC9.ABODE10,ABD

二、填空题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5.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6.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7.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8.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9.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10.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

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简答题

1.说说2022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

答:

(-)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创新导向。

2.说说2022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答: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指导思想?

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试卷8(2022版)

一、选择题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 )的科学。

A、人类关系 B、地理环境关系

C、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关系D、地理环境形式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

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学业质量 D.信息素养

3.(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

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A.教学目标 B.德育

C.智育 D.核心素养

4.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 )等特点。

A.基础性 B.区域性

C.发展性 D.实践性

5.地理学兼有( )的性质。

A.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 B,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D,生物科学和历史科学

6.( )指人们从空间一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A.人地协调观 B.综合思维

C.区域认知 D.地理实践力

7.学业质量标准是以( )为主要维度。

A.立德树人 B.启智增慧

C.核心素养 D.教书育人

8.(多选)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等。

A.人地协调观 B.综合思维

C.区域认知 D.地理实践力

9.(多选)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在体现地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融( )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

系。

A.基础性 B.时代性

C.学科性 D.生活性

10.(多选)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

学生( )的培养。

A.探究能力 B.创新意识

C.实践能力 D.社会责任感

二、填空题

1.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

( )o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 )相结合

的方式。

3.地理课程评价结果的解释是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的解读,其重点应放在学生( )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上。

4.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

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 )o

5.地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应定位在对核心素养形成状况与

( )的诊断上。

6.过程性评价侧重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

( )o

7.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与( )相结合。

8.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

9.教学任务或活动的设计要多为学生提供( )和同学间( )

的机会。

10.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 )o

11.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o

12.综合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

的思维方式,树立( )的科学精神。

13.区域认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o

14.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 ),

( )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15.地理课程按照( )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

类的地球家园。

三、简答题

1.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学业质量描述?

2.“地球的表层”学业质量描述?

3.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学业质量描述?

4.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学业要求?

5.认识全球主题二地球的运动学业要求?

6.认识全球主题二地球的表层学业要求。

试卷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B5,C

6.C7,C8.ABCD9.ABCD10,ABCD

二、填空题

1.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成就)。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与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3.地理课程评价结果的解释是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的解读,其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上。

4.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5.地理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应定位在对核心素养形成状况与(发展水平)的诊断上。

6.过程性评价侧重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进步情况)。

7.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8.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

9.教学任务或活动的设计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10.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

n.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2.综合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13.区域认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14.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

15.地理课程按照(“宇宙一地球一地表一世界一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三、简答题

1.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学业质量描述?

答: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图像、模型、模拟演示实验、影视片段等工具和手段,能够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简要描述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说明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综合思维);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描述、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并将地球运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联系,扩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能够怀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天文观测等活动(地理实践力)。

2.“地球的表层”学业质量描述?

答: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的地球表层环境的信息,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分析、概括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恰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能够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一定的技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地理实践力)。

3.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学业质量描述?

答: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得的世界和中国的地理信息,能够凭借所具备的空间一区域意识,选择、提取世界或中国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等信息,并加以描述(区域认知);能够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分析区域地理特点与差异、区域间的联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够秉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针对某区域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人地协调观);能够在认识家乡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具有为家乡环境保护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实践力)。

4.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学业要求?

答:

学习本部分后,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够恰当地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

5.认识全球主题二地球的运动学业要求?

答: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6.认识全球主题二地球的表层学业要求。

答: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说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自然环境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观察、描述地球上人口、城乡、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比较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认识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试卷3(2022版)

一、选择题

1.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

( )根本任务。

A、立德树人 B、教书育人

C、素质教育 D、学生全面发展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 )。

A.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

C.主动学习 D.以上三项都是

3.教学目标要与地理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落实( )的培育要求。

A.立德树人 B.核心素养

C.教书育人 D.育人导向

4.( )是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

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

A.期末考试 B.期中考试

C.学业水平考试 D.过程评价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共( )个主题,。

A.三 B.四

C.五 D.六

6.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培养具有( )理念

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

A.核心素养 B.生态文明

C.发展 D.生态环境

7.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源时容量不少于本课程总课时的

( )o

A.5% B,10%

C.15% D.20%

&(多选)通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具备( )

等科学品质。

A.崇尚真知 B.独立思考

C.大胆尝试 D.求真求知

9.(多选)地理课程评价要以( )为基本依据。

A.课程目标 B.内容要求

C.学业要求 D.学业要求

10.(多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学习评价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展开,充分运用( )评价等方式。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增值性评价 D.增值性评价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地理课程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o

2.地理教学以学生已有(

)为起点,遵循学生(

),

聚焦重要( ),合理选择( ),优化、丰富()o

3.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 )学习。

4.教师既要保持板书、板图等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融合运用( )手段。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分为( )两大部分。

6.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 )要求。

7.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 ),符合学生

( )o

8.8.地理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 )

的基本要求。

9.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 )开展综合学

习的一种方式。

1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 )等特点。

11.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

( )o

12.地理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 )的观念、

( )的情感,以及( )的态度。

13.地理课程在不同的主题中贯穿地理工具应用和地理实践活动,突出地理课程的( )o

14.地理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

( )一致性。

15.地理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 )充分融合

三、简答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指导思想?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命题原则?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描述?

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内涵?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目标?

6.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7.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

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

试卷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B4.C5,C

6.B7,B8.ABC9.ABCD10,ABCD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地理课程的整体性和学生发展的(连续性)。

2.地理教学以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为起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丰富(学习活动)。

3.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4.教师既要保持板书、板图等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全球、认识区域)两大部分。

6.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7.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8.地理课程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业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9.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开展

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

1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

n.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

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2.地理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

13.地理课程在不同的主题中贯穿地理工具应用和地理实践活动,突

出地理课程的(实践性)。

14.地理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

一学一评”)一致性。

15.地理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

三、简答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指导思想?

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命题原则?

答:

(1)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命题。

(2)坚持素养立意,强化育人导向。

(3)新试题形式,积极探索与素养立意相匹配的题型。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描述?

答: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全球、认识区域两大部分,共五个主题,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贯穿其中。

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综合评定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时,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反映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

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内涵?

答: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指导作用。

5.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目标?

答:

(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面对世界、中国、家乡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具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初步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初步具备崇尚真知、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等科学品质。

(3)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会产生联系;能够运用多种地理工具获取区域信息,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初步形成从空间一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增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4)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力;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6.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答: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