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12.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问题1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13.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问题14.何谓泊谡叶方程?
其应用条件有哪些?
答14.△P=32μuL/d2。
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作定态层流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
问题15.何谓水力光滑管?
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
答15.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
在Re很大,λ与Re无关的区域,称为完全湍流粗糙管。
问题16.非圆形管的水力当量直径是如何定义的?
能否按uπde2/4计算流量?
答16.定义为4A/Π。
不能按该式计算流量。
问题17.在满流的条件下,水在垂直直管中向下流动,对同一瞬时沿管长不同位子的速度而言,是否会因重力加速度而使下部的速度大于上部的速度?
答17.因为质量守恒,直管内不同轴向位子的速度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重力而加快,重力只体现在压强的变化上。
问题18.如附图所示管路,试问:
(1)B阀不动(半开着),A阀由全开逐渐关小,则h1,h2,(h1-h2)如何变化?
(2)A阀不动(半开着),B阀由全开逐渐关小,则h1,h2,(h1-h2)如何变化?
题18附图题19附图
答18.
(1)h1下降,h2下降,(h1-h2)下降;
(2)h1上升,h2上升,(h1-h2)下降。
问题19.图示的管路系统中,原1,2,3阀全部全开,现关小1阀开度,则总流量V和各支管流量V1,V2,V3将如何变化?
答19.qV、qV1下降,qV2、qV3上升。
问题20.是否在任何管路中,流量增大阻力损失就增大;流量减小阻力损失就减小?
为什么?
答20.不一定,具体要看管路状况是否变化。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问题1.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压头或扬程?
答1.流体输送机械向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J/N)。
问题2.离心泵的压头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2.离心泵的压头与流量,转速,叶片形状及直径大小有关。
问题3.后弯叶片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缺点?
答3.后弯叶片的叶轮使流体势能提高大于动能提高,动能在蜗壳中转换成势能时损失小,泵的效率高。
这是它的优点。
它的缺点是产生同样理论压头所需泵体体积比前弯叶片的大。
问题4.何谓"气缚"现象?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止"气缚"?
答4.因泵内流体密度小而产生的压差小,无法吸上液体的现象。
原因是离心泵产生的压差与密度成正比,密度小,压差小,吸不上液体。
灌泵、排气。
问题5.影响离心泵特性曲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5.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指He~qV,η~qV,Pa~qV。
影响这些曲线的主要因素有液体密度,粘度,转速,叶轮形状及直径大小。
问题6.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由如何确定的?
有哪些调节流量的方法?
答6.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由管路特性方程和泵的特性方程共同决定的。
调节出口阀,改变泵的转速。
问题7.一离心泵将江水送至敞口高位槽,若管路条件不变,随着江面的上升,泵的压头He,管路总阻力损失Hf,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将分别作何变化?
答7.随着江面的上升,管路特性曲线下移,工作点右移,流量变大,泵的压头下降,阻力损失增加;随着江面的上升,管路压力均上升,所以真空表读数减小,压力表读数增加。
问题8.某输水管路,用一台IS50-32-200的离心泵将低位敞口槽的水送往高出3m的敞口槽,阀门开足后,流量仅为3m3/h左右。
现拟采用增加一台同型号的泵使输水量有较大提高,应采用并联还是串联?
为什么?
答8.从型谱图上看,管路特性曲线应该通过H=3m、qV=0点和H=13m、qV=3m3/h点,显然,管路特性曲线很陡,属于高阻管路,应当采用串联方式。
问题9.何谓泵的汽蚀?
如何避免"汽蚀"?
答9.泵的汽蚀是指液体在泵的最低压强处(叶轮入口)汽化形成气泡,又在叶轮中因压强升高而溃灭,造成液体对泵设备的冲击,引起振动和腐蚀的现象。
规定泵的实际汽蚀余量必须大于允许汽蚀余量;通过计算,确定泵的实际安装高度低于允许安装高度。
问题10.什么是正位移特性?
答10.流量由泵决定,与管路特性无关。
问题11.往复泵有无"汽蚀"现象?
答11.往复泵同样有汽蚀问题。
这是由液体汽化压强所决定的。
问题12.为什么离心泵启动前应关闭出口阀,而旋涡泵启动前应打开出口阀?
答12.这与功率曲线的走向有关,离心泵在零流量时功率负荷最小,所以在启动时关闭出口阀,使电机负荷最小;而旋涡泵在大流量时功率负荷最小,所以在启动时要开启出口阀,使电机负荷最小。
问题13.通风机的全风压、动风压各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离心泵的H与ρ无关,而风机的全风压PT与ρ有关?
答13.通风机给每立方米气体加入的能量为全压,其中动能部分为动风压。
因单位不同,压头为m,全风压为N/m2,按ΔP=ρgh可知h与ρ无关时,ΔP与ρ成正比。
问题14.某离心通风机用于锅炉通风。
如图a、b所示,通风机放在炉子前与放在炉子后比较,在实际通风的质量流量、电机所需功率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题14附图
答14.风机在前时,气体密度大,质量流量大,电机功率负荷也大;
风机在后时,气体密度小,质量流量小,电机功率负荷也小。
第三章液体搅拌
问题1.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答1.混合(均相),分散(液液,气液,液固),强化传热。
问题2.为什么要提出混合尺度的概念?
答2.因调匀度与取样尺度有关,引入混合尺度反映更全面。
问题3.搅拌器应具备哪两种功能?
答3.①产生强大的总体流动,②产生强烈的湍动或强剪切力场。
问题4.旋浆式、涡轮式、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各有什么特长和缺陷?
答4.旋桨式适用于宏观调匀,而不适用于固体颗粒悬浮液;涡轮式适用于小尺度均匀,而不适用于固体颗粒悬浮液;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适用于高粘度液体或固体颗粒悬浮液,而不适合于低粘度液体混合。
问题5.要提高液流的湍动程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5.①提高转速。
②阻止液体圆周运动,加挡板,破坏对称性。
③装导流筒,消除短路、消除死区。
问题6.大小不一的搅拌器能否使用同一根功率曲线?
为什么?
答6.只要几何相似就可以使用同一根功率曲线,因为无因次化之后,使用了这一条件。
问题7.选择搅拌器放大准则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7.混合效果与小试相符。
第四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问题1.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以何为基准?
为什么?
答1.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以比表面积相等为基准。
因为颗粒层内流体为爬流流动,流动阻力主要与颗粒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问题2.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2.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有①简化物理模型②建立数学模型③模型检验,实验定模型参数。
问题3.过滤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3.过滤速率u=dq/dτ=ΔP/rφμ(q+qe)中,u与ΔP、r、φ、μ、q、qe均有关。
问题4.过滤常数有哪两个?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什么条件下才为常数?
答4.K、qe为过滤常数。
K与压差、悬浮液浓度、滤饼比阻、滤液粘度有关;qe与过滤介质阻力有关。
恒压下才为常数。
问题5.τopt对什么而言?
答5.τopt对生产能力(Q=V/Στ)最大而言。
Q在V~τ图上体现为斜率,切线处可获最大斜率,即为τopt。
问题6.回转真空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计算时,过滤面积为什么用A而不用Aφ?
该机的滤饼厚度是否与生产能力成正比?
答6.考察方法是跟踪法,所以过滤面积为A,而φ体现在过滤时间里。
不,滤饼厚度δ与
成正比,例如,转速愈快,生产能力愈大,而滤饼愈薄。
问题7.强化过滤速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7.强化过滤速率的措施有①改变滤饼结构;②改变颗粒聚集状态;③动态过滤。
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问题1.曳力系数是如何定义的?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ζ=FD/(Apρu2/2)。
它与Rep(=dpuρ/μ)、ψ有关。
问题2.斯托克斯定律区的沉降速度与各物理量的关系如何?
应用的前提是什么?
颗粒的加速段在什么条件下可忽略不计?
答2.ut=d2(ρp-ρ)g/(18μ)。
前提Re<2。
当颗粒dp很小,ut很小时。
问题3.重力降尘室的气体处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降尘室的高度是否影响气体处理量?
答3.沉降室底面积和沉降速度。
不影响。
高度小会使停留时间短,但沉降距离也短了。
问题4.评价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哪两个?
答4.分离效率、压降。
问题5.为什么旋风分离器处于低气体负荷下操作是不适宜的?
锥底为何须有良好的密封?
答5.低负荷时,没有足够的离心力。
锥底往往负压,若不密封会漏入气体且将颗粒带起。
问题6.广义流态化和狭义流态化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6.狭义流态化指操作气速u小于ut的流化床,广义流化床则包括流化床、载流床和气力输送。
问题7.提高流化质量的常用措施有哪几种?
何谓内生不稳定性?
答7.增加分布板阻力,加内部构件,用小直径宽分布颗粒,细颗粒高气速操作。
空穴的恶性循环。
问题8.气力输送有哪些主要优点?
答8.①系统可密闭;②输送管线设置比铺设道路更方便;③设备紧凑,易连续化、自动化; ④同时可进行其他单元操作。
第六章传热
问题1.传热过程有哪三种基本方式?
答1.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问题2.传热按机理分为哪几种?
答2.传导、对流、热辐射。
问题3.物体的导热系数与哪些主要因素有关?
答3.与物态、温度有关。
问题4.流动对传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儿?
答4.流动流体的载热。
问题5.自然对流中的加热面与冷却面的位置应如何放才有利于充分传热?
答5.加热面在下,制冷面在上。
问题6.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有哪两个?
答6.过热度、汽化核心。
问题7.工业沸腾装置应在什么沸腾状态下操作?
为什么?
答7.核状沸腾状态。
以免设备烧毁。
问题8.沸腾给热的强化可以从哪两个方面着手?
答8.改善加热表面,提供更多的汽化核心;沸腾液体加添加剂,降低表面张力。
问题9.蒸汽冷凝时为什么要定期排放不凝性气体?
答9.避免其积累,提高α。
问题10.为什么低温时热辐射往往可以忽略,而高温时热辐射则往往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答10.因Q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它对温度很敏感。
问题11.影响辐射传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1.温度、黑度、角系数(几何位置)、面积大小、中间介质。
问题12.为什么有相变时的对流给热系数大于无相变时的对流给热系数?
答12.①相变热远大于显热;②沸腾时汽泡搅动;蒸汽冷凝时液膜很薄。
问题13.有两把外形相同的茶壶,一把为陶瓷的,一把为银制的。
将刚烧开的水同时充满两壶。
实测发现,陶壶内的水温下降比银
壶中的快,这是为什么?
答13.陶瓷壶的黑度大,辐射散热快;银壶的黑度小,辐射散热慢。
问题14.若串联传热过程中存在某个控制步骤,其含义是什么?
答14.该步骤阻力远大于其他各步骤的阻力之和,传热速率由该步骤所决定。
问题15.传热基本方程中,推导得出对数平均推动力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答15.K、qm1Cp1、qm2Cp2沿程不变;管、壳程均为单程。
问题16.一列管换热器,油走管程并达到充分湍流。
用133℃的饱和蒸汽可将油从40℃加热至80℃。
若现欲增加50%的油处理量,
有人建议采用并联或串联同样一台换热器的方法,以保持油的出口温度不低于80℃,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答16.可行。
问题17.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逆流总是优于并流?
并流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17.逆流推动力Δtm大,载热体用量少。
热敏物料加热,控制壁温以免过高。
问题18.解决非定态换热器问题的基本方程是哪几个?
答18.传热基本方程,热量衡算式,带有温变速率的热量衡算式。
问题19.在换热器设计计算时,为什么要限制Ψ大于0.8?
答19.当Ψ≤0.8时,温差推动力损失太大,Δtm小,所需A变大,设备费用增加。
第七章蒸发
问题1.蒸发操作不同于一般换热过程的主要点有哪些?
答1.溶质常析出在加热面上形成垢层;热敏性物质停留时间不得过长;与其它单元操作相比节能更重要。
问题2.提高蒸发器内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在哪?
降低单程汽化率的目的是什么?
答2.不仅提高α,更重要在于降低单程汽化率。
减缓结垢现象。
问题3.为什么要尽可能扩大管内沸腾时的气液环状流动的区域?
答3.因该区域的给热系数α最大。
问题4.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途径有哪些?
答4.u↑,降低单程汽化率,K↑;提高真空度,t↓,增加传热推动力。
问题5.试分析比较单效蒸发器的间歇蒸发和连续蒸发的生产能力的大小。
设原料液浓度、温度、完成液浓度、加热蒸汽
压强以及冷凝器操作压强均相等?
答5.单效间歇蒸发起先Δ小,生产能力大。
问题6.多效蒸发的效数受哪些限制?
答6.经济上限制:
W/D的上升达不到与效数成正比,W/A的下降比与效数成反比还快;技术上限制:
ΣΔ必须小于T-t0,而T-t0是有限的。
问题7.试比较单效与多效蒸发之优缺点?
答7.单效蒸发生产强度高,设备费用低,经济性低。
多效蒸发经济性高。
第八章气体吸收
问题1.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
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
答1.吸收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
基本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操作费用主要花费在溶剂再生,溶剂损失。
问题2.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什么是溶剂的选择性?
答2.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溶剂对溶质溶解度大,对其他组份溶解度小。
问题3.E,m,H三者各自与温度、总压有何关系?
答3.m=E/P=HCM/P,m、E、H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E、H基本上与总压无关,m反比于总压。
问题4.工业吸收过程气液接触的方式有哪两种?
答4.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
问题5.扩散流JA,净物流N,主体流动NM,传递速率NA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5.N=NM+JA+JB,NA=JA+NMCA/CM。
JA、JB浓度梯度引起;NM微压力差引起;NA溶质传递,考察所需。
问题6.漂流因子有什么含义?
等分子反向扩散时有无漂流因子?
为什么?
答6.P/PBm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无漂流因子。
因为没有主体流动。
问题7.气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何关系?
液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粘度有何关系?
答7.D气∝T1.81/P,D液∝T/μ。
问题8.修伍德数、施密特数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答8.Sh=kd/D表征对流传质速率与扩散传质速率之比。
Sc=μ/ρD表征动量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之比。
问题9.传质理论中,有效膜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有何主要区别?
答9.表面更新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从k∝D推进到k∝D0.5。
问题10.传质过程中,什么时侯气相阻力控制?
什么时侯液相阻力控制?
答10.mky<>kx时,液相阻力控制。
问题11.低浓度气体吸收有哪些特点?
数学描述中为什么没有总物料的衡算式?
答11.①G、L为常量,②等温过程,③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问题12.吸收塔高度计算中,将NOG与HOG分开,有什么优点?
答12.分离任务难易与设备效能高低相对分开,便于分析。
问题13.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答13.塔段的物料衡算。
问题14.什么是返混?
答14.返混是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问题15.何谓最小液气比?
操作型计算中有无此类问题?
答15.完成指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的液气比。
无。
问题16.x2max与(L/G)min是如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的?
技术上的限制主要是指哪两个制约条件?
答16.通常,x2max=y2/m,(L/G)min=(y1-y2)/(x1e-x2)。
相平衡和物料衡算。
问题17.有哪几种NOG的计算方法?
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求NOG的条件各是什么?
答17.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吸收因数法,数值积分法。
相平衡分别为直线和过原点直线。
问题18.HOG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常用吸收设备的HOG约为多少?
答18.气体流经这一单元高度塔段的浓度变化等于该单元内的平均推动力。
0.15~1.5m。
问题19.吸收剂的进塔条件有哪三个要素?
操作中调节这三要素,分别对吸收结果有何影响?
答19.t、x2、L。
t↓,x2↓,L↑均有利于吸收。
问题20.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20.传热过程数学描述可视作m=1时的吸收过程的情况。
问题21.高浓度气体吸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21.①G、L沿程变化,②非等温,③传质分系数与浓度有关。
问题22.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化学吸收有何特点?
答22.溶质是否与液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高的选择性,较高的吸收速率,降低平衡浓度ye。
问题23.化学吸收过程中,何时成为容积过程?
何时成为表面过程?
答23.快反应使吸收成表面过程;慢反应使吸收成容积过程。
第九章精馏
问题1.蒸馏的目的是什么?
蒸馏操作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1.分离液体混合物。
液体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
问题2.蒸馏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何处?
答2.加热和冷却的费用。
问题3.双组份汽液两相平衡共存时自由度为多少?
答3.自由度为F=2(P一定,t~x或y;t一定,P~x或y);P一定后,F=1。
问题4.何谓泡点、露点?
对于一定的组成和压力,两者大小关系如何?
答4.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出现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
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对于一定的组成和压力,露点大于或等于泡点。
问题5.非理想物系何时出现最低恒沸点,何时出现最高恒沸点?
答5.强正偏差出现最低恒沸点;强负偏差出现最高恒沸点。
问题6.常用的活度系数关联式有哪几个?
答6.范拉方程、马古斯方程。
问题7.总压对相对挥发度有何影响?
答7.P↑、α↓。
问题8.为什么α=1时不能用普通精馏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答8.因为此时y=x,没有实现相对分离。
问题9.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有何不同?
答9.平衡蒸馏是连续操作且一级平衡;简单蒸馏是间歇操作且瞬时一级平衡。
问题10.为什么说回流液的逐板下降和蒸汽逐板上升是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
答10.唯其如此,才能实现汽液两相充分接触、传质,实现高纯度分离,否则,仅为一级平衡。
问题11.什么是理论板?
默弗里板效率有什么含义?
答11.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的理想化塔板。
经过一块塔板之后的实际增浓与理想增浓之比。
问题12.恒摩尔流假设指什么?
其成立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12.在没有加料、出料的情况下,塔段内的汽相或液相摩尔流量各自不变。
组分摩尔汽化热相近,热损失不计,显热差不计。
问题13.q值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q的取值范围,有哪几种加料热状态?
答13.一摩尔加料加热至饱和汽体所需热量与摩尔汽化潜热之比。
它表明加料热状态。
五种:
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液混和物,饱和液体,冷液。
问题14.建立操作线的依据是什么?
操作线为直线的条件是什么?
答14.塔段物料衡算。
液汽比为常数(恒摩尔流)。
问题15.用芬斯克方程所求出的N是什么条件下的理论板数?
答15.全回流条件下,塔顶塔低浓度达到要求时的最少理论板数。
问题16.何谓最小回流比?
挟点恒浓区的特征是什么?
答16.达到指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为无穷多时的回流比,是设计型计算特有的问题。
气液两相浓度在恒浓区几乎不变。
问题17.最适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