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文章特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680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出文章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写出文章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写出文章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写出文章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写出文章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出文章特色.docx

《写出文章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出文章特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出文章特色.docx

写出文章特色

写出文章特色”教学实录发布时间:

2006-1-1812:

17:

08信息来源:

袁卫星作者:

浏览次数:

151【大中小】

师:

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作文课。

而且是两节连上。

是大家做作文,还是你们希望我再讲些什么?

生:

还是讲些什么吧。

都快要高考了,提醒提醒也好啊!

(众笑)

师:

那么讲什么呢?

生:

就讲怎么写好一篇文章么!

(笑)

师:

以前不都讲过了么?

不过我想想。

我再讲一句话好不好?

——写出文章特色(板书)。

生:

(鼓掌)

师:

先别忙鼓掌,讲完觉得有收获你再鼓掌。

师:

我还是从先前讲过的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讲起。

材料作文的本质特征是限制:

文体限制、立意限制、材料限制。

话题作文的本质特征是开放:

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

师:

这里反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文体开放(或者称文体不限、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讲文体。

文体开放的意思是:

1、它不像过去那样,一道题目只能用一种或两种文体来写,而是给你们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更便于你们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发挥。

2、它是对多年来形成的僵化的写作模式的反拨。

3、同一种文体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你在构思时需要思考:

1、该题最适合写何种文体。

2、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

3、考虑自己有没有和该文体相应的素材。

师:

同时反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立意开放(或称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

就拿1999年高考第一次出现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来讲,就要审清这样的题意:

“记忆”,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不是性格,不是精神;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移植”,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也不是复制;可以把别人的移来,也可以把自己的移走)。

那一年,我在阅卷中发现,有很多考生审错了题。

比如,不承认记忆可以移植或只写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记忆不可以移植》《记忆移植能否成功》《记忆移植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记忆移植”发明记》……);再如,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另立话题(谈一分为二看问题,谈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谈21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又如,将“移植”和“牢记”“恢复”“克隆”等概念简单混淆,或只写对往事的回忆,不写记忆移植……;还有,无限夸大“记忆移植”的作用,一连串排比,只有结果,没有展开,缺少中间环节,未作逻辑推导……;还有,把人的记忆移植到无生命的物体,如手枪、水杯之上……;另外,把“记忆”与“身份”“地位”“外貌”等混同;等等。

师:

以上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大前提。

其实,话题作文有着“基础等级”的得分要领:

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这些先前都探讨过,不再重复了。

我认为要拿“基础等级”,最关键的的一点是:

“写什么像什么”。

你比如议论文,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就要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

要写一篇“像样”的文章并不难。

不信我们来试验一下,请同学们给个话题,我用最短的时间给大家“弄”一篇文章。

生:

(议论过后)自信。

师:

好,大家听着。

我可以按照套路来写。

写五段。

第一段,先绕一个弯子,采用修辞手法;然后是引一则材料,和自信有关;接着得出观点:

自信重要;如果第一段文字不够,我再绕一绕弯子,运用其他修辞。

师:

人的一生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金钱、朋友还是美貌?

从前有一位法国老人,退休后才开始学绘画。

在强烈的自信心的驱使下,经过长期刻苦努力,他的绘画竟然能够轰动整个巴黎,百岁以后成了了不起的起步最晚的著名画家。

这个故事很深刻地告诉我们:

自信很重要。

是的,自信是根,它能促使理解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自信是帆,它能指引人生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师:

然后第二段应当是分论了。

我把它概括为四个环节:

分论点、引例子、析例子、议例子。

师:

自信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

伟大的人从来也不拒绝自信。

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话掷地有声:

“公爵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生,公爵有许多个,贝多芬只有一个!

”他的音乐曾一度被讥讽,连他本人也被称为疯子,但岁月给了他最好的公正,历史予了他应有的地位;他的音乐被称为最有深度的音乐。

是的,自信的人即使生在乡村低矮的茅檐下,也能昂起高傲的头颅,看到生活的曙光;缺少自信的人,即使身居楼台宫阕也只会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师:

再接着,第三段是一个过渡段,承上文,启下文,并且要扣一扣前面的“法国老人”。

师:

我们不难想象,当那个曾经在办公室桌前逝去了青春岁月的法国老人,挥起手中的画笔,他在调色板上调出的是自己自信的色彩;我们同样不难想象,那个在线条和色彩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的法国老人是怎样像个孩子一样背起画板到野外写生,又是怎样向比他儿子还年轻的绘画老师请教一个又一个问题……

师:

第四段和第二段应当是一样的。

只是在分论点的处理上可以和前面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对比的,还可以是补充的。

在例子的“引”“析”“议”上,视例子的新鲜程度摆布文字的多少。

师:

自信,不是心灵空虚者的狂妄,不是冒险家孤注一掷的投机,更不是赌徒押宝时所下的最后决心;它是耕耘者把种子播进肥沃的土地后的守望,是渔夫把网奋力撒向鱼群中后正待拉起的沉甸甸的希望,是暗中猜中谜底者挂上脸庞的微笑。

自信的基石是人的智慧和才能。

一生中进了一千多个球的贝利该有足够的自信吧?

当人们问他最好的进球是哪一个时,他的回答是:

“下一个!

”是的,“下一个”,自信,永远和智慧和才能作伴。

师:

最后,我们要来收尾了。

还是四个环节:

绕弯子、绕弯子、回材料、应观点。

师: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生命的烛光,不应吹熄在失望的叹息中,人生的扁舟也不应当触没在失望的暗礁上。

我们不是法国老人,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自信。

自信是无语中透着人生意志的锋芒。

师:

现在,题目也有了——《自信:

人生意志的锋芒》。

生:

(热烈鼓掌)

师:

可别鼓掌。

这是模式作文。

你写“自信”可以这么写,写“信任”,写“诚实”也可以这么写。

但都这么写,读者的胃口就倒掉了。

阅卷老师就会觉得毫无特色,食之无味。

这只能作为一种基本功来练,练完了之后,记住一些要素是需要的,但还得找自己的特色,作变化。

师:

你比如,“引例子”“析例子”“议例子”,这是一个要素。

“绕弯子”“绕弯子”“绕弯子”,这就不是要素。

在掌握要素的基础上,你要学会变化,怎么变?

由着你的特色来。

师:

“引例子”“析例子”“议例子”,非得要在文章的段落中呈现吗?

能不能整篇文章就用这三个方面来构建?

“文无定法”,在掌握了一定的“常法”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自由抒写。

以“信任”为话题,我试写一篇——

信任

省教院门口每天早晨都有一溜小吃摊子摆出。

烧饼油条饭团豆浆之类,应有尽有。

来这里面授的学员常常拒绝食堂。

他们觉得,坐下来随便吃点什么要比携着饭盒到食堂喝粥便捷得多。

小摊的生意因此十分红火。

你刚一站起,旁边便有人落座。

摊主们采用的是集约化经营模式,你做烧饼我煎油条他烫豆浆,顾客任意挑选,自由组合,只需吆喝几声,立马就有了一份自己中意的套餐。

顾客抹抹嘴想走的时候,才会想起该掏一掏口袋。

你要了谁的烧饼吃了谁的油条喝了谁的豆浆,只有自个儿心里有数。

一路付帐付过去,几张毛票换来的是几张笑脸或者几声“好走”。

摊主好像压根儿也没把钱放在第一。

他的手忙活着,腿勤快着,你要了几份他都不记得,统统由你自己说了算。

如果递上去的是一张大钞;他会不加犹豫地对你说,改天再付吧,好走。

我们离开省教院的那天早晨,依然在门口用餐。

会帐的时候才发现,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没有零钱。

试着把一张伍拾圆票面的钞票递上去,摊主头也不抬地说,改天吧。

改天?

那要等到下——次面授,也就是几个月之隔的秋天,那怎么行!

于是我们中的一个,拿丁这伍拾圆一溜小跑跑开去,在老远的一爿小店里换来零钱。

我想说,这就是信任。

这信任让人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自己的价值。

前苏联著名教背家马卡连柯有—次把偷窃成性、放浪不羁的谢苗叫到跟前,交给他—张证明和一支手枪,让他独自到远离教养院的地方去取回500卢布,谢苗当时竟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

但他立即动身,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马卡连柯接着又让他去取回2000卢布。

这让谢苗大为震动。

他从此改掉了恶习。

我们不是谢苗,但我们同样需要别人的信任。

师:

再比如,议论文结尾,作总结也好,发号召也好,像我刚才说的“绕弯子、绕弯子、回材料、应观点”也好,都很难见特色。

我喜欢杂文作家吴非的写法:

细节化结尾。

我记得他有一篇题为《谁是袁隆平?

》的杂文,写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被新华社图片记者误认为“老农民”,而一个三流歌手却被媒体追着报道。

由此发出“谁是明星”的追问。

结尾处,他写道,国庆节,打电话到袁隆平家里,邀请他参加母校校庆,电话是袁隆平女儿接的,问:

“你爸爸呢?

”袁隆平女儿回答:

“下地去了。

”这个结尾很有深意,耐人寻味。

当然,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文章的特点构写属于你自己的结尾。

师:

话题作文光拿“基础等级”还不够,还要拿“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得分要领是:

1、深刻透彻,2、生动形象,3、有文采,4、有创新。

根据这个得分要领,写出文章特色,或者说,写出文章亮点,是得高分的关键。

那么,文章有哪些方面可以形成特色呢?

想象奇特是特色,构思精巧是特色,关注社会是特色,内容深刻是特色,富有哲理是特色,文体独特是特色……先看这样一篇文章——

记忆移植公司开业琐记

江苏考生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记忆移植公司开业典礼!

我们的宗旨是:

生活多样化,感悟人间万种风情!

第一位顾客:

某资产过亿的企业家。

编码——转移——进入……

“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我要老师!

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不断啜泣着。

他闻到母亲身上那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也闻到了那夹着汗酸的柴火味道。

苦娃知道母亲的心里也在流泪,可是……

回头看看家中,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卖了,从小与苦娃一起长大的大黄上午也被人牵走了。

苦娃无可奈何地背起箩筐,晶莹的泪珠掉在沾满泥巴的双手上,掉在手中那微微发黄的书页里。

站在山岗上,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想着。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

哦,那是自己昨天还上的那所小学校,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

他听到了什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哦,这些,苦娃情不自禁读了起来。

梦醒来,企业家眼里不知噙着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在支票上写下:

希望、学校!

第二位顾客:

某下岗已两年多的职工,编码——转移——进入……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要挑战人生!

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工地上,想着自己每天机械地爬上爬下,机械地垒堆着砖瓦——他不甘心永久地“机械”。

白天,他不再双手麻木地握着工具,而是手拿工具,眼盯图纸,渐渐地大厦的结构也熟透于胸。

午间,他不再手不离杯,酒不离口,而是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按着一本《建筑理论学》。

夜晚,大都市总是很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着的总是他。

几年后,人们说不清他是建筑大师,还是企业家,还是……因为他都是!

……睁开眼,待业已两年多的这位职工,抓起自己的木匠行当,若有所思地走出门外。

没有人知道他去干什么,但他自己当然知道未来是什么!

第三位顾客是……

这篇1999年高考作文中的佳作,遵循了“写两例,不雷同”这样一种考场作文模式,即一篇作文的主体由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具体片段构成。

这两个主体片段在题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互不雷同。

但“写两例,不雷同”一般在议论文中间用,可这位考生在记叙类文章中使用,倒是很见特色,反而显出了构思的精巧。

师:

再看这样一篇作文——

赤兔之死

江苏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

“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

“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

“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

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

“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

“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

”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

“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这篇2001年高考作文中的佳作不仅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而且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不是特色又是什么?

师:

现在,我们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分别来讨论小说、诗歌、散文如何写出它的特色来。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展开发言。

生:

就小说而言,我认为最要紧的是细节。

要写出细节的特色。

师:

很对。

小说细节是小说的细胞,是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是小说干预生活的必要手段。

故事是好编的,但要使情节生动感人,使人物血肉丰满,就需要有好的细节。

那么,什么样的细节是好的细节?

生:

老师说过的,要真实。

师:

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真实。

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生: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总不断气,原来是因为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他怕多费油。

当家人把灯草拨灭了一股后,他才闭上了眼睛。

这个细节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它合情、合理。

师:

是的,严监生有的是守财奴的渺小的灵魂,所以使他苟延生命的,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仅仅是灯草多用了一根!

和他异曲同工的是——

生:

《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临死抓住了神父脖子上挂的镀金的十字架不放。

师:

好!

还有《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等等,他们也都有着血肉丰满的细节。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

这个细节,不仅真实,而且典型。

真实加典型才是特色。

——那么诗歌呢?

生:

就诗歌而言,最关键的是语言。

师:

你能举例子吗?

生:

“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

古人锤炼诗歌语言,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

确实是这样,表达某一种思想、感情,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可供挑选、使用,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最为恰切的。

诗人的技巧,就在于把“这一个”最为恰切的找出来。

——那么散文呢?

散文是我们考场应用最多的文体。

生:

散文最重要的是“形”和“神”。

师:

换一个角度,我认为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

散文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宗白华: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散文意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

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

(板书)这个老师以前没讲过,关键时刻(笑),我给大家讲一讲。

师:

“写实”的“实”,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则是指思想感情的真实,不虚饰,不矫情。

这种境界要求作者忠实地记述客观事物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运动过程,毫不掩饰地向读者展示一个赤裸裸的自我。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过的课文,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就是这样的写实名篇。

那个捧了一袋橘子爬月台的老态龙钟的父亲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酸的送别仪式,至今仍能打动不少读者的心。

师:

“传神”的“神”,指的是事物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它要靠“形”来传达,“形”即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

当代著名女散文家苏叶的《画饼娘》中有一段文字令人过目不忘:

“曾经开心地疯狂地笑过,说要开一爿店,卖炊饼。

店名就叫‘画饼斋’。

每日以仅有的原料,做几个实在的大饼,卖给那些无福领略美酒佳肴的普通人。

……倘做到哪一日,忽然缸底的面,瓮里的油,都成虚幻,而疲惫的路人仍寻上店来,我便搬出笔,在纸上画一个圆粑粑给他。

告诉他,饼是没有了,钱是不收的,你就把这个拿去吧。

他或者撕了,或者骂一句,或者觉得这个店还有些情意,都可以,我都笑纳,都觉得安慰。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一种超凡脱俗的情趣,可谓“传神”。

师:

“妙悟”的“悟”,是指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透视,对生活本质的发现。

当代女作家潘向黎有一篇散文《红尘之上》,以在贺年卡上写的句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山居秋暝》)为线索,对“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朝夕共事的朋友”、“一个特别的男孩”、“亲爱的人”提出不同的批评、劝告以及希望。

她觉得王维的这两句诗对于“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来讲,“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对于“朝夕共事的朋友”来讲,“是一种无须防范、了无芥蒂的默契”;对于“一个特别的男孩”来讲,“是一种单一洁净,不染尘埃的人间情怀”;对于“亲爱的人”来说,是一种“物我两忘、浑然天成的禅”。

她觉得人生应当有一种超脱于十丈红尘之上的“安宁、纯净、隽永,亘古不变”的境界。

这样的散文,读来无疑是一次灵魂的洗涤。

生:

袁老师,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文章来说明这三个境界?

(众生叫好)

师:

这个……也可以。

我来找找……你们要写实的、传神的,还是妙悟的?

(找)

生:

都要!

(笑)

师:

胃口不小啊!

那就看演示吧。

看完告诉我,这三篇分别属于哪个境界——

那轻柔细微的一纤

差不多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写一些文字来纪念我的父亲。

差不多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失魂落魄地,把自己埋进往事的回忆。

我是个没什么出息的儿子,整日忙忙碌碌,跟只蚂蚁似的。

蚂蚁还知道往自己家里搬东西,我却忙得连给父亲的独冢洒扫和祭奠的工夫也不是年年都有。

——13年,我亏欠太多。

父亲临走的一幕,谁也没有看到。

他一定是抓紧了那一条打着补丁的床单。

他一定脸憋得通红,甚或发紫。

他是被一口痰噎着了的。

一口痰,竟夺走我一根生命的支柱!

我曾经无数次地设想,如果那时候我在父亲床头,一定会捶父亲的背,帮助他把那口要命的东西给吐出来。

实在不行,我会嘴对嘴,作一次深深的呼吸。

可是上帝没有这么安排。

上帝安排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在剜心割肉的痛苦中度过。

父亲的病不算是大病。

他是肺病,可以治愈,而且正在康复的那一种。

尽管最严重的时候,他曾经大口地咯血。

但三个儿子捋起衣袖来,每一个儿子的血管都是粗粗的,每一个儿子在针头扎进血管的时候都不会喊一声疼。

只是父亲自己把它当成了大病。

母亲后来跟我们几个说,父亲有一次曾让她向别人讨教肺癌的治疗。

母亲还说,父亲常常摸黑走到自家的桑园里去,弄几块桑树皮,刨几根桑树的根须。

桑树皮用来泡茶喝,桑树的根须则常常洗尽了揣在口袋里,时不时放到嘴里去嚼嚼。

对于桑树的药疗,我不甚了了。

只知道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红得发紫、紫里透黑的桑葚,我们兄弟三个围在树下,用自己瘦弱的胳膊摇晃着树干,偶尔从树上掉下来几个,总会有一番谦让。

父亲瞧见了,会拿出他那根捕蟹用的长长的竹竿,噼里啪啦在树上一阵扑打,让桑葚雨点般落下来,落一份甘甜在我们的嘴里,直到心田。

直到母亲告诉我这些,我才去翻检资料。

《本草纲目》言,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名医别录》言,桑皮“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臌胀,利水道,去寸白”;《滇南本草》言,桑仁“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新修本草》言,桑葚“单食、主消渴”……

父亲的病是怎么落下的,家里没有人说过。

依我的看法,是那一年深秋掉进河里受了冻的原因。

已是很冷的天气,父亲提了盏桅灯,拿着网啊篓啊之类的工具到河边去捕蟹。

这河是和长江连着的,既宽且深。

父亲用那根长竹竿把网拦在河中,等到有蟹在河底下过,那网就会耸动。

这时候须得眼疾手快,三把两把把网给抢上来。

那蟹在网上缠着,挣扎不脱。

我闹着要和父亲一起去捕蟹,母亲不让。

父亲笑一笑,嘱我围好围巾戴上帽子,提着桅灯走在头里。

捕蟹的地方选在河边一个四周有茅草的凹处,虽然可以避一些风,但久坐着,冷飕飕的空气还是灌得人脖子直往里缩。

父亲见我打个哆嗦,解开他的军大衣,伸出胳膊把我搂在怀里。

这一楼搂得真紧,我的耳朵分明听见他的心跳。

儿童的兴趣维持不了多少时间,我在父亲身边看着他捕上一只只膏肥肉嫩的螃蟹,开始的时候还是欢呼雀跃,到最后,迷迷糊糊也就进入了梦想。

这时候,父亲索性把大衣脱下来,把酣眠的我严严实实围住。

不知是做了个怎样的梦,按后来父亲的说法,我在睡梦中惊叫一声,把满满的蟹篓踢翻,滚落向河里。

父亲急着去抢,失去重心,连人带篓掉进了河里。

那一个深夜,从冰冷彻骨的河里爬上岸来回家的父亲还像往常那样用稻草把那一只只螃蟹捆扎成串。

捆扎螃蟹的稻草一例不像别人那样用的是在水里浸泡了一夜的草绳,而是干燥簇新稻草芯子。

那一个深夜,在被窝里还没暖过身来的父亲鸡还没叫就起身,把那串串螃蟹一只只检查过去,凡死了的或者半死不活的,他就解下来,放在一边。

快要出门赶集的时候,他好像想起什么,从篓子里抓出一串吐着白沫的螃蟹,解下三只威武的。

赶集回来,他就病倒了,并且坚持不吃我们兄弟三个手中的螃蟹。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父亲就像一株不断被摘去叶子的桑树。

他全身的每一根枝条都冒着细密而快乐的叶子。

而记忆就像嫘祖,走回故乡的那片桑园。

那枚洁白如雪凝炼如蕾的椭圆形,你拉开它,伸展它,就会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那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我的一生。

写写江南

一月的江南,竖起高领,瘦瘦地走进这家,却又胖胖地走出。

有关春天的消息,就这样家喻户晓了,就这样挂在嘴边了,守望,是所有的门窗。

往往在这个时候,阳光格外地温暖。

江南的二月,是少小离家的贺知章用碧玉妆成的。

可惜入诗的那把剪刀,裁不出故乡的云。

要不,来去匆匆的他,定会佩了一朵去,用日月潭做版面,发表眼睛,和心。

三月的江南,常以村口的那冠苦楝树为笔,在蓝天的信笺上,写满思念。

而后在白云的一角,盖上太阳的邮戳。

集邮爱好者的你,定会在收藏这一枚春天的时候,读到她永久的心语: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进入四月就进入了麦子抽穗的季节,在这个季节的入道口,油菜花大把大把地金黄,峰儿们大声大声地歌唱。

那忽地长高的,除了庄稼,还有路。

这时候你出门,一准会被意译成小令或者慢调,轻启在江南的薄唇上。

而五月里最流行的,唯有阳光。

如果是盆地,必有人举之为杯,痛饮不醉。

江南是光着膀子,沐在阳光里的。

在他弯腰下去的地方,是一脉脉农民的血管,流尽了汗水。

当太阳乌黑了那头秀发,男人们的表白,再不是执一把铁梳。

六月的江南被钟情灌溉,害一汪绿绿的羞!

那蛙鼓,自是从田那边来,却是往梦那边去。

梦的边缘是忠实的小径,开满朴素的脚印。

走过去便是七月。

七月的江南,从绿油油的藤上摘下,包熟包甜。

不少皮肤黝黑的童年,鱼一样游进,又鱼一样游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