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548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docx

地理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必修)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4.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D.经济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和英国分别是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海洋上的岛国,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但两者的区域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南北差异显著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D.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6.下列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体,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B.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C.日本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业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D.英国种植业精耕细作,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

根据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人地关系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读某“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图”,完成7~8题。

7.区域发展先后经历了()

A.初期(Ⅰ+Ⅱ)、中期(Ⅲ)、后期(Ⅳ)三个阶段

B.初期(Ⅰ)、成长(Ⅱ)、转型(Ⅲ)、再生(Ⅳ)四个阶段

C.初期(Ⅰ)、转型(Ⅱ)、成长(Ⅲ)、再生(Ⅳ)四个阶段

D.初期(Ⅰ)、成长(Ⅱ+Ⅲ)、转型(Ⅳ)三个阶段

8.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9.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A.德国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沪宁杭工业基地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10~11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

公顷/人)

国家

生态

足迹

有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

赤字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6.9

0.1

-6.8

冰岛

7.4

21.7

14.3

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

7.6

20.4

12.8

美国

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

英国

5.2

1.7

-3.5

澳大利亚

9.0

14.0

5.0

日本

4.3

0.9

-3.4

巴西

3.1

6.7

3.6

10.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

公顷/人)()

A.0.4B.-0.4C.2.0D.-2.0

11.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12.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回答13~15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13.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4.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

15.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表示的两个不同的区域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B.①为能源,②为技术

C.①为技术,②为资金D.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

17.黄土高原人工林发挥的突出效益是()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读新疆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A.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D.农业基础好,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

19.该区域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不合理灌溉引发泥石流

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不合理耕作导致洪涝灾害

D.坡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20.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做法符合该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河湖或海域严禁捕鱼D.在我国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第22题。

22.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湖泊A地的主要作用为()

A.养殖B.改善气候

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

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下图“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道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交通线路B.人口分布

C.消费市场D.农业类型

24.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B.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西电东送工程

D.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的不匹配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原因

25.实施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A.保水、保土、保肥B.保塬、护坡、固沟

C.保塬、护田、固沙D.造林、种草、灌溉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完成第26题。

26.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27题。

27.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28~29题。

28.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29.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措施主要有()

A.兴修水库B.防治水污染C.节约用水D.跨流域调水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0题。

30.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界线。

32.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

33.水土流失是我国北方的问题,南方没有。

3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不同的责任体现了阶段性原则。

35.全民参与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关键。

36.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生态发展摆在首位。

37.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38.“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东台的社会经济发展。

39.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40.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第Ⅱ卷(综合题)

三、综合题(4大题,共30分)。

41.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

(9分)

(1)把正确的代码填入空格中代表南水北调工程的是__________,主要是把_________河流的水调往北方,代表西气东输工程的是_________,代表西电东送工程的是______________。

(2)②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图中四大工程中西气东输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读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表与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

(7分)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

(1957年)

洞庭湖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96年)

10%

洞庭湖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2600平方千米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并针对此原因提出防治洪灾的措施。

(3)为实现长江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3.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6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目前,工业开采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

44.阅读材材料,回答下列问型(8分)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冶(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7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8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分)

(2)与苏中.苏市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分)

(3)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______(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C

D

B

B

C

D

B

A

C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B

B

B

C

B

D

B

D

B

C

D

A

二、判断题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B

A

A

B

B

A

B

A

三、综合题(4大题,共30分)

41.共9分

43.(6分)(每空1分)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耕地减少河床淤积生态恶化(任两点)

(2)轮荒露天开矿

44.共8分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②③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