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95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docx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

LastrevisedbyLELEin2021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归纳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

(一)哲学

考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含义和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1)含义:

什么是哲学1.从本义上看: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特殊规律,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要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考点3、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可用于辨析考题,要注意全面性)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只在本原的意义上使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考点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哲学的基本派别)(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考点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具体形态。

如阴阳二气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原子。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物质本原归结为客观实在。

★考点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特点(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天命、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易经中的太极若理解为阴阳二气或五行学说,则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若理解为理,则为客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心,则为主观唯心主义;若理解为客观物质或客观规律,则可归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7、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不是高考考点)

8、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时代的精华:

(1)它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脉博;②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不是高考考点)

9、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例:

文艺复兴运动;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引导功能)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不是高考考点)

★考点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③产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考点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本质特征)

补充: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具有批判功能、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

(2)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为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不断创造,不断丰富,用不断发展的哲学指导新的实践。

★考点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常用于单选,要能判断对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中,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是什么和怎样建设,三个代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补充: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为它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与认识论,4、5、6课)

(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辨证法三个板块)

辨证唯物论:

(第四、五课)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意:

1、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精神现象;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具有物质性,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都具有物质性。

3、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理解:

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随便怎样都行”、“无所谓对错”、“一切都是相对的”等。

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

如果我们问他:

“这是黄河吗”他一定回答:

“不,我无法说它是什么,因为当我说的时候它就已经改变了。

”)

3、规律的含义: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世界观: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所以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界观: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1)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要求我们①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失误出发,经过研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怎么办

(1)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

(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3)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

答题模板: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第4、5课):

★★★1.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材料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分析材料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分析材料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分析材料

★★★2.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问题,一般答题模式如下: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分析材料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分析材料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