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413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

21、《与朱元思书》

1、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2、内容概括

本文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描写了富春江富有特色的山水(水清、急;山峻峭、幽静),表现了富春江令人陶醉神往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3、内容分析

本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山水,第二段先写水,第三段后写山。

文中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写法特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描写水的语句)

2、调动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

3、拟人化的手法,以动写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衬托的手法,以声衬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层次清晰

五、例题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间接抒情。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好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重点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2《五柳先生传》

一、作者作品:

这篇自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二、内容分析

1、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

其中第一段通过记叙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读书、喝酒、写文章)和生活状况(衣食住三方面),展现了一个率真自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第二段“赞”是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五柳先生传》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其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是“赞语”中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三、写法特色

句式特色:

文章多用否定句,“不”字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和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

4、例题

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参考答案: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表现了他的率真自然、不慕名利。

2、文中“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过上淳朴自然、怡然自足的生活。

5、重点句子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雨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3《马说》复习

一、重点句子翻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6、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得千里马啊!

二、理解。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本文写作有何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5、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

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

摆明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6、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

寓指能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寓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8、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5

(二)赤壁

一、《赤壁》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诗多写社会题材,指陈时政,深沉跌宕。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诗中书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在《赤壁》一诗中含蓄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感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赏析

1、本诗从题材看属于   咏史 诗,其用意是咏怀,表现方法是借题发挥。

2、诗的开头先从“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出下文的议论。

3、诗人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表现诗人什么情感?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议论,讲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侥幸成功,借史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才能不得一展,没有遇到人生的“东风”。

(三)过零丁洋

一、《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诗人巧借两个地名表现国家形势险恶,自己处境孤苦的诗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名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四)水调歌头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豪放,开豪放一派。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本词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句子是: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三、赏析

1、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玉盘、嫦娥。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思乡怀人之意,如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与明月。

2、词的上阕抒写词人的迷茫和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抒写诗人不甘无为,渴望重新回到广阔的政治舞台。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了自己担忧谗言和迫害。

此的下阕,词人有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本词中具有哲理句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请谈谈您的看法。

这句诗借自然现象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万事难全,我们应该用豁达的心胸对待,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4、主旨: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怀。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你作简要赏析。

这句诗用“转”“低”“照”写出了月光的游转和时间的推移,凸显了词人彻夜未眠思念亲人的形象,凝练传神,情感丰富。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

著名散曲作家。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和“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潼关地区在重重叠叠的群山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波涛汹涌,点明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拙铺垫。

2、“踌躇“和“伤心”“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伤心的原因是历史的繁华都如过眼烟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总。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出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一谈你的理解。

在朝代兴盛之时,统治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使百姓苦不堪言,在国家衰亡之时,战乱不停,百姓流离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

27《岳阳楼记》复习

1、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

二、理解。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6、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8、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9、“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28醉翁亭记

1、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4)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两种人是:

老人小孩,《桃花源记》中则是用“黄发垂髫”来指代。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觥筹交错。

(7)出自本课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风霜高洁

(8)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的地看出作者是在写“乐”字,“醉”字只是表象。

(9)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美国在南海事件中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别有用心,想在亚太扩大自己的势力,真可谓: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12)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3)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4)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出太守之乐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

衬托。

太守心中自有它的乐趣,与民同乐,醉心山水。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的早晚变化写,二是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这里不直接点明“庐陵欧阳修”,而将此作此篇的结句,其用意是:

设问,总收全文,与前文照应。

5、作者写早晚景象的变化,抓住了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的景象;写四时,抓住了野芳、佳木、风霜、水、石等山间独特的景象细节,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景象。

6、文章第一段的写作顺序是:

由远及近

7、文章主旨: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

8、“.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这一句被用到多种场合,举出一例子。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9、《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

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

《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29满井游记

1.本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描写京郊满井初春秀丽的景色,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2.

(1)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鹄

(2)描写波光的比喻的句子:

如镜至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恬静的心境。

例题

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参考答案:

虽然位居“人境”,但是诗人心灵超脱尘世,所以没有官场的喧嚣。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替换为“望”,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物我合一的心境。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指人生真谛、人的自然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行路难》复习

1、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2、“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诗人此时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理解。

 

“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表述了诗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

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5、如何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二、1、展现杜甫身居茅屋,但心怀天下,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的名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赏析。

1、诗歌第三节可以概括为长夜沾湿的苦痛。

本节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墨色”的云和“漠漠”的秋色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请你结合诗人的身世和诗歌最后一节,探讨一下诗人在本诗中表现出的情怀。

诗人身世悲苦,但诗人不但但悲自己,而是推己及人,渴望“天下寒士”有“广厦万间”,表现了诗人博大无私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二、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卷红旗冻不翻。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三、赏析

1、从练字的角度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诗的首句“卷”字表现边塞之地的狂风大作;“八月飞雪”则表现了边塞气候的怪异无常;“即”字表现了作者的吃惊、惊异的心情。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诗句的作用是:

实写乌云密布的图景,也借景衬托了朋友离去时自己内心的伤感。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从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手法两方面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把边塞银装素裹的冰雪比喻成春天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想象瑰丽神奇,表现了作者浪漫的情怀。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结合诗的意境,做简要分析。

两句诗都是写朋友远去时送行之人依依不舍的形象,让人回味,让人感动。

5、主旨:

诗中既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开而产生的惜别之情,更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边塞生活的艰苦。

己亥杂诗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说“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事渐颓的社会现实。

3.诗歌中流露出诗人的两种情感:

舍和不舍。

诗人“舍”的是什么,“不舍”的又是什么?

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一句,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

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不惜献身的情怀,后人也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