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docx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
第2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纵引横连 建网络]
提醒:
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边角扫描 全面清]
提醒:
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
1.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神经元兴奋,也能直接使某些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直接作用于效应器)。
(P19中部正文)(√)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
(P17思考与讨论)(×)
3.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机制。
(P19正文标题)(√)
4.胰腺既是一个内分泌腺也是一个外分泌腺。
(P26正文图片)(√)
5.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不只有体液调节。
(P31中部正文)(×)
6.激素传递速率不如神经调节快,神经递质比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快。
(P33练习)(×)
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P28正文下部)(√)
8.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但要注意,下丘脑—胰岛,下丘脑—肾上腺髓质,它们没有分级调节,但有反馈调节,以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是模拟活动,又是动态的物理模型,可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概念图解式模型)。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脑干。
(P42本章小结)(√)
考点梳理 整合突破
整合考点14 “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
[考点突破 固考基]
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其结构基础。
(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掌握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四种方法
(1)看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看脊髓灰质结构:
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看突触结构(
):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提醒 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
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从接受刺激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也不叫反射。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1)兴奋的产生机制:
Na+内流→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产生。
(2)兴奋传导的方向:
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提醒
(1)理清膜电位变化曲线模型
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
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
神经细胞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2)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
(3)理清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填图)
(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题组集训 提考能]
题组一
类型1 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
1.[2018·全国卷Ⅲ,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
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18
2.[2019·全国卷Ⅰ]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解析:
本题借助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排尿反射过程的分析,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1)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
(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排尿过程中,尿液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入排尿中枢,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19
[人教必修3]P20
[人教必修3]P16
3.[2016·全国卷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
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高考VS,教材]
[人教必修3]P19
【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
问题1: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能否离开内环境?
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不能。
反射弧中,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联系,而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
问题2:
“离体”与“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否相同?
答案: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兴奋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问题3:
为何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有感觉,但无反应?
答案:
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可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无法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反应。
类型2 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
4.[2016·全国卷Ⅰ,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神经元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
答案:
B
5.[全国卷,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人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
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
C
6.[全国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
(1)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2)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
(3)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类型3 它山之石——亦可攻玉
7.[2019·海南卷]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解析: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并反应,D错误。
答案:
D
8.[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解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人体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正确;伸肌属于膝反射的效应器,肌梭是感受器,B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正确。
答案:
B
9.[2019·北京卷]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解析:
本题借助神经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影响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因素分析,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要素。
根据“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推知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和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A、C错误;根据“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推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促进学习记忆且有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B正确,D错误。
答案:
B
10.[2019·江苏卷]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②为神经递质,④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②与④结合使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
答案:
D
11.[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答案:
C
12.[2018·天津卷,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解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答案:
A
[命题揭秘]
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样,内容灵活丰富,涉及反射类型与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神经调节动物生理实验等,题目难度相对较高。
[命题趋势]
预计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多与其他信息结合出题,以反射弧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的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等特点,还可能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反射弧示意图。
综合题中考查利用已有知识分析信息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实验设计或探究将是一种趋势。
题组二模考预测练 强能力
预测一 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
1.[经典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因为其细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答案:
C
2.[高考改编]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A项,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C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D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答案:
C
预测二 兴奋的传导机制
3.[2019·湖南株洲质检]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传导
B.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
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
解析:
由于刺激部位是呼吸道黏膜中的感受器,因此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单向的,A错误;根据“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说明呼吸道黏膜存在接受刺激的细胞,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并能将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B正确;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错误;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咳嗽,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叫反射,D错误。
答案:
B
4.[经典高考]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解析:
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错误;传出神经元在去极化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是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外K+浓度比较低后,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正确。
答案:
D
5.[高考改编]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而失去作用,A正确;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一般不能同时发生,D错误。
答案:
D
6.
[2019·福建三明一中高三试卷]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发生惊厥。
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
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B.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钠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通过实线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钠离子内流的通道没有问题;但在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突变体则不正常,说明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异常。
答案:
A
[题型技法]
“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
甲图: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乙图:
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在箭头处给一适宜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
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c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丙图中的a点和丁图中的b点
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点
预测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
7.[2019·葫芦岛市模拟]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传递兴奋、愉悦信息,但也会令人上瘾。
下图是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转运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在发挥(或行使)各自的功能时都具有很强的________性。
(2)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_____内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在受到相应刺激后迅速与突触前膜融合,以____________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3)据图分析,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毒品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