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219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刑法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刑法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刑法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刑法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提纲.docx

《刑法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提纲.docx

刑法学提纲

导论

1、罪状的概念、种类

概念:

是对具体犯罪及构成特征的叙述。

/种类:

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

2、法定刑概念、种类

概念:

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所定的刑种和制度。

/种类: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刑法只规定单一刑种与固定制度;@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刑法不规定刑种和制度,只笼统规定处罚;@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规定刑种和制度,及最高刑和最低刑。

3、法条竞合处理原则:

重法优于轻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4、背叛国家罪概念、特征(四种行为)

概念:

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四种行为:

危害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签订卖国条约、组织傀儡政权、与敌国通谋发动侵华战争。

5、间谍罪概念、三种行为

概念:

指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三种行为:

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6、分裂国家罪概念:

抗拒中央统一领导、割据一方或创造名族矛盾,破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行为。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7、放火罪概念、特征(本罪是危险犯)

概念:

指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主体:

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主观方面:

故意。

8、爆炸罪概念、特征(本罪是危险犯)

概念:

指故意用爆炸性方法杀伤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破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共安全,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

用各种物理方法人为使爆炸物质爆裂,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

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故意

9、投放危险物质罪概念、特征(本罪是行为犯)

概念:

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特征:

@客体:

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客观方面:

行为人有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行为人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人投放危险物质的地点(公共场所、公共水源、公共食物等)@主体:

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故意

10、交通肇事罪概念、特征,交通肇事逃逸的几种情况

概念: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共安全,是复杂客体,既危害交通运输安全也危害公民人身权利@客观方面:

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行为必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必须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作为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主体:

一般主体@主观方面:

过失。

/交通肇事逃逸:

肇事后逃逸又连续造成交通肇事的: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

有人认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应当按交通肇事罪从重情节处罚;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逃逸的:

不适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肇事后逃逸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遗弃,致使其死亡的:

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1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概念、几种行为

概念:

违反法律规定私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

/几种行为:

@非法制造:

未经国家批准私自加工制作、组织改装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成功、自用、他用@非法买卖:

未经国家批准以金钱或实物作价,私自购买或出卖的行为,而行为有其一即构成@非法运输:

未经国家批准私自通过陆运、水运、空运,将其从一地转运另一地的行为,运输方式为利用交通工具,运输空间限于国内@非法邮寄:

非经国家批准私自以包裹邮件形式,通过邮政部门寄递的行为,邮寄空间限于国内@非法储存:

未经国家批准私自储藏、存放大量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2、洗钱罪概念:

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1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众存款@客观方面:

有有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主体: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既可以是一般单位,也可以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主观方面:

故意

14、集资诈骗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复杂客体,即是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

表现为使用诈骗的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由单位构成@主观方面:

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

15、非法出具金融凭证罪概念:

16、违法发放贷款罪概念:

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17、侵犯商业秘密罪概念:

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等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8:

故意杀人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

/特征:

@客体:

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

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剥夺生命缺乏法律依据;行为可以是作为和不作为;手段具有多样性;合法剥夺他人生命不构成犯罪;经被害人同意或在被害人要求下剥夺他人生命的构成本罪;如果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罪名。

@主体:

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19、故意伤害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特征:

@客体:

他人身体健康权利@客观方面:

有损害他人健康行为且行为人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必须使他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破坏人体组织完整或器官正常机能);损害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损害行为不论暴力还是非暴力不影响定罪;损害他人健康的程度达到轻微伤、轻伤、重伤、致人死亡层次@主体:

一般主体(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

一般要达到16周岁才构成本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

年满14周岁就构成本罪)@主观方面:

故意。

20、绑架罪概念、特征

概念:

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勒索财物,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复杂客体,受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客观方面:

绑架他人勒索财物;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主体:

年满14周岁(年龄有争议)@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

21、非法拘禁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特征:

@客体:

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客观方面:

行为人必须具有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主体: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故意,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22、抢劫罪概念、特征,与抢夺罪区别,转化型抢劫罪案件

概念: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或者迫使他人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被害的人身权利;侵犯对象仅限于动产@客观方面:

当场实施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被害人不知、不敢、不能反抗,没有使用强制手段,只是利用被害人其他原因不能反抗拿走财物的,不构成本罪);当场抢走财物或迫使交出了财物(使用了强制手段,但没有当场取财的,不构成本罪)@主体:

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

/区别:

是否使用暴力(抢劫使用;抢夺未使用);主体(抢劫罪主体为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抢夺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

/转化型抢劫罪案件: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23、盗窃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

秘密窃取(用自认为他人不发觉的方法,将他人财物暗中占有)数额较大(数额只认定直接损失,价值按直接价值算)数额不大但多次盗窃的(多次盗窃未处理的,数额累加计算)@主体: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自然人@主观方面:

故意,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目的。

24、诈骗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方式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

无中生有,虚构事实;指鹿为马,隐瞒事实真相(骗取被害人信任,自愿交出财物的行为)@主体: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自然人,单位犯罪以合同诈骗罪处罚@主观方面:

故意

25、侵占罪概念、特征

概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返还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

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5000—20000为数额较大,10万以上为数额巨大);拒不退出拒不交还@主体: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方面:

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6、职务侵占罪概念、特征,与贪污罪区别

概念:

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以权(对象是本公司的财物,本单位以外的财物不构成本罪)@客观方面:

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未利用职务便利的不构成本罪);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采取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数额巨大的行为(标准同贪污罪)@主体:

特殊主体,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主观方面:

故意。

/区别:

主体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主体是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贪污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第六章贪污贿赂罪

27、贪污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复杂客体,侵犯了公共财物所有权;侵犯了国家正常管理活动;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客观方面: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一般为5000元以上@主体:

特殊主体,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权利、行政、审判、检察、军事机关;其他国有单位的工作人员:

在中共党委、政协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单位派到非国有单位的公务人员,国有单位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如受聘人员,救灾、抢险人员)@主观方面:

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产为目的。

28、受贿罪概念、特征

概念: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特征:

@客体:

复杂客体,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公私财产所有权、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客观方面: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受贿的行为(索取他人财物,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接受他人贿赂)@主体:

特殊主体,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

故意。

#非重点章节

第七章渎职罪

29、滥用职权罪概念,客观方面

概念:

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的行为,并导致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行为可以是作为或不作为。

30、玩忽职守罪概念、客观方面

概念:

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观方面:

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

31、徇私枉法罪概念:

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32、(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概念:

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第八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33、妨害公务罪概念:

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或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概念:

指组织、领导或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35、偷越国(边)境罪概念:

指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36、医疗事故罪概念:

指医务人员在医务工作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3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概念:

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

第九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38、武器装备肇事罪概念:

39、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概念:

指以暴力、威胁方法对依法执行军事职务的军人进行妨碍、阻挠的行为。

40、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概念:

指故意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

区别题:

41: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区别

挪用资金罪概念:

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概念: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区别:

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