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129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docx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质量互变规律

上节讲到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其具体过程是矛盾对立双方中的非主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要问矛盾非主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是突然的还是经历一个量的增加过程,我们说要经历一个量的增长过程,这就是本节要讲的量变。

那么,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

我们说必然会引起质变,那么,为什么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这就要研究量和质的统一关系即度的问题。

本节主要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问题。

(一)、质、量、度

1.质

(1)什么是质

事物之间都是有区别的,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等,多得数不胜数,它们各不相同;物质世界中的机械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更是大相径庭,各不相同;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现象也各有特点,彼此有别。

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质。

所谓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规定性就是特性。

●▲譬如制造和使用工具是把人这种动物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性。

●▲军队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军队是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共产党员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群众,就在于他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2)质的特征

质的特征是,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意思是说,当一个事物的质存在着的时候,这个事物就存在,当一个事物的质消失了之后,这事物就不存在了。

譬如,人的质是人能劳动、有理性等。

当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思维能力医学上把这样的人称为“植物人”。

“植物”不是人,后面加了个“人”,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人或从伦理学法学上说他还是人。

西方医学和法律上把思维停止看作人死亡的标志。

食物之所以是食物是由于它有作为食物的质如有营养、新鲜等,当它发霉变质了,它就不成其为食物了。

具体来说,质和事物存在的直接同一,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无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二是指质又总是一定事物的质,质总要附丽于一定的事物,不附着于事物之上的质也是没有的。

●▲比如,我们说好坏、优劣,总是不能脱离具体的人或具体的物,脱离了具体的人或具体的物,也就无所谓好坏和优劣。

质和事物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说明了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

▲事物的质往往又是多方面的。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并不是说,事物的本质是单方面的。

事实上,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质。

例如,●▲一支步枪,既有材料方面的质,也有功能方面的质,还有工艺方面的质。

●▲一个战士,既有健康状况方面的质,也有政治思想方面的质,还有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质。

如人有生理质、有社会质,说你是否健康,指生理质,说你思想好不好,是指社会方面的质。

一个人犯了罪,犯罪就是他的社会方面的质。

等等。

对于事物的质既需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又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把握其某一方面的质。

事物质的多样性表明,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变化的和有机的,都是一个多层结构的系统整体。

(3)质和属性的关系

质是事物内在的东西,人看不见。

如人的思想好坏这社会质用眼是不能直接看的。

因而质总要表现出来,表现于外的质,人能看到感觉到的质叫属性。

所谓属性,就是一事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质。

属性是外在的能感觉得到的东西。

质是内在的感觉不到的东西。

质和属性的关系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质决定属性,有什么样的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属性,另一方面,属性表现质。

●▲譬如,你买了一支钢笔,它的质怎么样呢?

你直接看不见。

当你用它到纸上写字,即让它和纸相互作用,它就会表现出写字流利或不流利的属性,这属性你是可以感觉到的。

钢笔写字流利的属性表现着钢笔的质,而这流利的属性是由它的质决定的。

我们通过感觉来认识属性,再用思维对感觉进行分析了解事物的质。

属性—外↑—可感觉,质—内↑不可感觉。

一事物的属性必须在同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否则是表现不出来的,因此要认识一事物必须和这事物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医生要了解患者的病得望、闻、问、切,它就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科学实验、实践对认识的必要性、重要性可以从此得到理解。

事物有许多种属性,质就是事物各种属性的内在的有机的统一,在事物的多种属性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本质属性就是事物的质,那些非本质的属性,虽然是质的表现,但不决定事物的质。

一种事物如果丧失了本质属性,就不成其为某物了,如果丧失了非本质的属性,并不影响其仍然为某物。

●▲如:

帝国主义,列宁总结的五大特征,(附:

1.生产集中和垄断,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联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这就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是帝国主义的质。

至于帝国主义采取什么样的垄断形式,统治阶级内部是哪个集团,那部分人掌权,对国内外人民采取什么样的掠夺和镇压手段等等。

这些属性是非本质属性,并不规定帝国主义的质。

●▲再如:

茶杯,它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不漏水,不拉破嘴唇,适于喝水。

至于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彩色和图案如何,形状怎样等等。

都是非本质的属性,丧失其中的杯属性,对杯子是无关紧要的,并不影响茶杯的存在。

因此,在我们把握事物的质的时候,善于抓住本质属性,不被非本质的属性所迷惑。

(4)认识质的意义

①辩证法讲运动、发展,那么,人怎样才能判断出事物发展了没有呢?

那就要看事物的质变了没有。

而要能作到这一点你得首先知道什么是质,否则你就不知道事物发展了没有。

你不知道小康社会的质是什么,怎么能知道小康社会到了没有呢?

②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认识事物首先是区别事物、区别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质。

小孩是先知道什么是钱,然后才知道是多少钱(量)的。

实践是改造对象,你不知道对象的性质怎么能改造对象呢?

实践的起点是先搞清对象是什么。

邓小平曾说,过去几十年的教训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它的理论贡献就是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的质,从而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人们依据不同质去区别不同的事物,那末,又怎样区别在质上相同的事物呢?

这就必须在了解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事物的量。

2.量

事物除了有质的规定性,还有量的规定性,你到商店里去不能只说我要鞋、钢笔,你必须说要几双鞋、几支笔,几斤菜等,也就是说必须把质和量结合起来才行。

(1)什么是量

量是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它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也叫量,它主要是指事物各成分的组成比例,●▲如一副中药中有好多种药,这中间有个比例问题,比例就是一种量。

国民经济中工业和农业有个比例问题。

这也叫量。

●▲物体有大小、运动有快慢、温度有高低、颜色有深浅、分子中有原子的多少和排列顺序、生产力有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人口有密度和增长速度等等,这些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

(2)量的特点

事物量的规定性同事物质的规定性一样,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事物不可分离。

一方面,事物总是具有一定量的事物,没有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人的高矮、胖瘦、年龄大小,知识多少等量的规定性。

另一方面,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脱离开事物的量也是不存在的。

●▲例如,当我们说“这是书”时,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是一箱书、一堆书或者是一本书。

反之,当我们说一箱、一堆、一本时,总是指一定事物的数量。

如:

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人等等,都有其量的规定性,量和事物也是不能分开的。

量的特点是在和质相比较的意义上说的。

理解事物量的规定性,要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量的规定性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质一变事物的存在马上就变了,但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引起事物的变化。

●▲比如,3斤苹果和5斤苹果虽然量有所不同,但它们并无质的区别,都是苹果;一个人从1.7米长到1.8米,体重从65公斤长到75公斤,虽然身高和体重都增加了,但这个人还是这个人,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把30℃的水加热到70℃,水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些都是量的规定性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具体表现。

第二、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

量和质一样也具有多样性,就是说一个事物不是有一种量,而是有多种量,●▲如人有体重、身高、胖瘦、知识多少、智力高低、思想觉悟高低等。

事物的质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事物的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水有量、容积、密度、湿度、纯度、流速等,人有身体的高、矮、胖瘦、轻重、年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等方面的量。

另外,在脉搏、呼吸、体温、血压、血糖、尿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常数,如:

全身有206块骨头,心跳每成年人75/分次左右。

呼吸16——20次,体温36—37度,血压舒张压70—90,收缩压是90—120,等等。

因此,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

水有温度、纯度、密度、硬度等等。

(3)认识量的意义

①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质的认识的深化。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由质进到量,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状态的性质,叫做定性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是定量研究。

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是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的重要任务。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定量研究、弄清数量关系、找到决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之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初步的、粗略的,因而难以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

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科学进步的规律。

在现代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营管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离不开数量分析和定量研究。

●▲人们对事物各种组成部分作定量研究是从十八世纪中叶才开始的,如人们长期以来只认识到红、橙、黄、绿、青、兰、紫等颜色具有质的差别。

但为什么会有质的区别,却无法解释,后来才发现,色的不同来源与光,光的不同取决于电磁波的长短,也就是说,只有对电磁波进行量的研究,才获得对各种颜色的科学解释。

●▲医生看病先给患者下个臆断,说是什么病,这是认识质。

然后给患者一个化检单去化验,通过化验得出各种数据后,医生就更深入更精确地认识这种病,即这种质。

●▲要确定一个人偷东西的行为的性质是偷窃,还是盗窃罪,要进行定量分析,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叫盗窃罪。

交警确定驾车者出事故的性质要量一下车轮是否在中线以外。

●▲在经济建设中,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数量关系,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搞经济工作,只有以科学的数量作依据,才能不断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惯例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

这是对认识和把握事物量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

②认识事物的量能将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不同质的事物的区别通过认识质来达到,对同质的事物的区分则要通过量。

●▲例如,同样都是水泥,但有500号水泥,有800号水泥,同样是大学生,但学习成绩不同,同样都是教授但成果数量质量不同。

管理中的定量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同质的东西进行区分。

3.度

(1)什么是度

任何事物都既有质又有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和量是有区别的。

质使事物成为某种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

质发生了变化,该事物就变成了另一事物。

而量则不同,同质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质。

例如,学校规模可大可小,班组人数可多可少,桌子可宽可窄,水温可高可低,颜色可深可浅,在一定限度内,都不影响它们的质。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水在0℃~100℃之间这个量保证着水液态的质,超过100℃液态质就保不住了,就变成汽态的质了。

评三好学生要求平均成绩80分以上,80分以上这个量就保证着“三好学生”这个质。

什么是度呢?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等具体界限。

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

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

度也就是两个关节点之间的量的活动范围。

如果水温的变化低于0℃的关节点或高于100℃的关节点,就突破了度,液体的水就会变成冰或水蒸汽。

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

一方面,量规定着质。

●▲例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个量规定着小康社会这个质。

800号这个量规定着水泥相应的质,平均成绩80分以上规定着三好学生这个质。

另一方面,质也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

老鼠自身的质规定着它的体积的范围,它不可能长得和牛一样大,人的质也规定了人的各种量的活动范围,人的身高不可能跟大树一样高。

山的最高高度不能超过3万米,超过了山脚下的岩层就会下陷,使它降下来。

可见质也规定着量。

(2)度的原理的意义

①度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量变引起质变原理提供了基础。

既然在度中量规定着质,那么当量的变化超过了度时,质必然会发生变化。

质中有量,因而新质又会引起新的量的变化。

②度的原理要求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

“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

俗话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如,咱们食堂的馒头,有时放碱,掌握了“适度”的原则,正是火口,所以就好吃,但有时馒头发黄,碱性太大,就不太好吃了。

做菜更是要掌握火口,正当的友谊,使人得到温暖、鼓舞和力量,哥们儿义气,则使人感情用事,是非不分,丧失理智和原则;适当的玩笑,能增加乐趣,过分的玩笑则显得低级无聊,甚至伤害感情;谦虚谨慎使人不断前进,谨小慎微则使人裹足不前。

因此,我们看问题,待人接物,都必须注意适度原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这是生活中的小事。

●▲再如:

国家大事。

长江上游地区原来树林茂密,林木繁多,如果适当开发,对人民有益,可是近十几年来,有些地区滥伐森林、毁林开荒,超越了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度,结果,水土流失,气候恶化。

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办什么事情,都要受度的制约,任何人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

然而,在过去二十年里,对于度这个很重要的哲学范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做了不少蠢事。

一讲公有化,就误以为目前条件下,公有化程度越高,生产规模越大,优越性越大。

一讲阶级斗争,就无限制地搞阶级斗争,有的单位被揪斗的“敌人”竟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和国力相适应,符合适度原则,才能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如果基本建设不量力而行,其规模和速度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违背适度原则,这就冒进了,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财力、物力许可,不去积极地争取实现应有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没有达到应有的度,这就保守了,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些惨痛的教训,怎能不使我们去恢复“度”的权威呢?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凝固不变的。

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的。

因此,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

1、量变和质变相互区别

①量变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例如我国国民经济这个事物内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双方在发生量的消长,在消长的过程中双方各自的结构在变,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因而也在变,这种量的减增和比例的变化就是量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事物的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平时讲到的、听到的,统一、均势、相持、静止、平衡、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呈现的面貌。

如:

屹立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在一亿八千万年以前,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是鱼虾游移的地方,在距今七千万年到四千万年前,它横空出世,升出海面,越长越高。

但在几千万年时间里,还是处于成为世界第一高峰的量变状态。

最后,发生了根本质变,变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高的山。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编成是质变,但在二十七年的时间中,参考历代医学文献八百多种,并经广泛考察和艰苦的编写过程,则处在量变状态中。

所以,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在事物度的范围内延续和渐进。

②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因此,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例如,●▲一个人从劳动模范变成了罪犯,就是一个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

●▲如:

我们在中学阶段,上了几千小时的课,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经过毕业考试合格,达到了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又经过高考,被录取上了大学,由中学成变成了大学生,就是质的变化,经过四年的学习,经毕业考试,各门学科成绩合格,发毕业证,走上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也是一种质变。

等等。

事物的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所谓爆发式飞跃,是指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

●▲如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原子弹爆炸等;社会生活中的暴力革命和战争等。

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流血牺牲,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这些都是爆发式飞跃。

所谓非爆发式飞跃,是指不通过对抗的形式,而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比如物种的演变、从猿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根本改变;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等等,都属于非爆发式飞跃。

●▲我国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时间,他一点一滴地积累资料,写出一页又一页的初稿,越积越多,这就是一种渐变的过程。

李时珍把平时日积月累的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和提炼,最后写成了《本草纲目》这本完整的著作,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就是一种非爆发式飞跃。

事物的质变到底是采取爆发式飞跃还是采取非爆发式飞跃,这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

一般来说,对抗性矛盾采取爆发式飞跃的质变形式,非对抗性矛盾采取非爆发式飞跃的质变形式。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对抗性矛盾也可以采用非对抗的形式加以解决,某些非对抗性矛盾的激化也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从而需要采取对抗的形式加以解决。

比如,●▲原子核的裂变在原子弹爆炸中是爆发式飞跃,而在核电站的原子反应堆中就是非爆发式飞跃;我国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非爆发式飞跃的过程,但由于国外各种条件的影响,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总的飞跃过程是非爆发式的,但也并不排除暂时的、部分的爆发式飞跃的可能性。

又如,●▲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也就是采取非爆发式飞跃的形式来实现祖国的统一,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旦台独势力的活动超出一定的度或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我们就不得不采取武力统一的形式即通过爆发式飞跃的形式来实现祖国的统一。

2、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一原理包含三点内容:

①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

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

有些年轻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

例如文明的行为,创造力等都要经过相当长时期量的积累才行,甚至要从幼儿园起就要进行量的积累,然后到长大了才有质的变化。

在幼儿园中老教小孩要“听话”,到大了却要让他(她)进行创造性思维。

这怎么可能呢?

没有量变的基础和前提嘛?

②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③量变规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拿人来说,人身上好坏善恶两种因素,如果一个人所进行的量变是不断积累他身上坏的恶的因素,那最后也会引起质变,不过这质变的性质和方向是犯罪分子。

相反如果他不断积累好的、善的,即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量,那他所发生的质变的性质和方向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即自我实现。

事物内部有矛盾双方,量变就是这双方的量在变,如果非主要方面的量压倒了主要方面,那质变后的事物的性质就是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

以上三点表明质变依赖于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就是说,任何事物的量变都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比如,液态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或者不断降低,当达到其临界点即沸点或冰点的时候,必然会变成气体形态的蒸汽或者固体形态的冰。

●▲我们平时所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格言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辩论,一个叫做“谷堆辩”,另一个叫做“秃头辩”。

前者说的是“增加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谷子?

”回答是不能。

那就再加一粒,还是不能。

再增加一粒,还是不能。

继续一粒一粒地增加,结果会怎样?

我们说,最终会造成一堆谷子。

也就是说,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引起质变。

“秃头辩”从相反的方向说明了同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的头发一根一根地少下去,最终会变为秃头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

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事物在实现了质变以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

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质变同样也可以引起量变。

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比量变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只有质变,才能把量变的成果肯定下来、巩固下来,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只有质变,才能打破事物旧质的局限,使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使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所以,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部分质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①阶段性部分质变。

所谓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例如,人从生到死之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使人呈现出儿童阶段、少年阶段、青年阶段、壮年阶段、老年阶段。

这就是阶段性部分质变。

人的思想发展也和生理心理一样有阶段性部分质变。

孔子就把自己思想成长的过程分为许多阶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