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914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docx

高中化学导与练一轮复习资料第1讲化学反应速率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集训

测控导航表

考点

基础题组

能力题组

挑战题组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比较

1,3

7

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

10

12

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图像

2

6,8

综合应用

5

9

1.对于化学反应:

CaCO3+2HCl

CaCl2+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用HCl和CaCl2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反应速率相同

D.可用CaCl2浓度的减少表示其反应速率

解析: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其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达意义相同,A正确;CaCO3是固体,H2O为纯液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C错误;CaCl2是生成物,应用其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反应速率,D错误。

2.(2016·上海松江区一模)如图是N2(g)+3H2(g)

2NH3(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t2时,反应体系中NH3的浓度达到最大值

C.t2~t3时间段,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t2~t3时间段,各物质的浓度相等且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

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正确;t2时,达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NH3的浓度达到最大值,B正确;由

图知,t2~t3时间段,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正确;t2~t3,达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

化,但各物质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

3.(2016·江西上栗二模)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

v(H2)=3mol·L-1·min-1;乙:

v(N2)=2mol·L-1·min-1;丙:

v(NH3)=1mol·L-1·min-1。

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D )

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

C.v(丙)>v(甲)>v(乙)D.v(乙)>v(甲)>v(丙)

解析:

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

甲:

v(H2)=3mol·L-1·min-1;乙:

v(N2)=2mol·L-1·min-1,则v(H2)=3v(N2)=6mol·L-1·min-1;丙:

v(NH3)=1mol·L-1·min-1,则v(H2)=1.5v(NH3)=1.5mol·L-1·min-1;所以反应速率:

v(乙)>

v(甲)>v(丙)。

4.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中推导不合理的是( C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

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分解,双氧水只要加入二氧化锰就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纳米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解析: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大,A合理;碳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B合理;水和双氧水是两种物质,不能比较得出结论,C不合理;铜片与铜粉表面积不同,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合理。

5.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

2I-+2Fe3+

2Fe2++I2(水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测得2min内生成I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2mol·L-1,则用Fe3+表示该反应在这2min内平均反应速

率为   。

 

(2)假设c(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需15s,那么c(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反应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s。

 

(3)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I-、Fe3+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k为常数)

c(I-)/(mol·L-1)

c(Fe3+)/(mol·L-1)

v/[mol·(L·s)-1]

0.20

0.80

0.032k

0.60

0.40

0.144k

0.80

0.20

0.128k

通过上表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

v=k·cm(I-)·cn(Fe3+)中,m、n的值分别为    (填字母)。

 

A.m=1,n=1B.m=1,n=2

C.m=2,n=1D.m=2,n=2

(4)I-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e3+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

(1)由题意,v(I2)=

=0.01mol·L-1·min-1,则v(Fe3+)

=2v(I2)=0.02mol·L-1·min-1。

(2)若c(HI)由0.1mol·L-1降到

0.07mol·L-1时,需要15s,即减少0.03mol·L-1需要15s;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时,浓度减少0.02mol·L-1,当速率与浓度变化成正比时,需要

×15s=10s,但浓度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小,所以需要时间大于10s。

(3)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v=k·cm(I-)·cn(Fe3+)得:

m=2,n=1。

(4)由上述计算和速率方程可知,I-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Fe3+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

(1)0.02mol·L-1·min-1 

(2)大于 (3)C

(4)大于

6.导学号16972161在容积固定的1L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逆反应:

X(g)+Y(g)

2Z(g),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结合题设条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 A )

A.Z的浓度增加B.Y的物质的量减少

C.X的浓度减少D.Y的浓度减少

解析:

由v=

可知,v正与t的乘积为浓度减小量,v逆与t的乘积为浓度增加量,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反应X或Y的浓度减少与逆反应Z的浓度增加2倍的差,由于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浓度的变化量也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故能正确表示的是B、C、D项,不能表示的是A项,A应表示Z的浓度增加的2倍。

7.(2015·海南卷,8改编)10m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A )

A.K2SO4B.H2SO4C.CuSO4D.Na2CO3

解析:

若加入适量K2SO4溶液,则对盐酸产生稀释作用,H+浓度减小,但H+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影响氢气生成量;加入H2SO4溶液,溶液中H+浓度和物质的量均增大,使反应速率增大,生成氢气的量增大;加入CuSO4溶液,Cu2+会与锌反应生成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加入Na2CO3溶液,会与盐酸反应,使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的H2的量减少,故只有A符合。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推断在t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 C )

A.催化剂失效B.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C.降低体系温度D.增大容器的体积

解析:

由图像知,t1时刻,v正、v逆瞬间降低,平衡右移,则可推断t1时刻突然变化的条件可能是降低体系温度;若催化剂失效,平衡不移动;若减小生成物浓度,则速率不会突然变化;若增大容器体积,由反应的特点知,反应应向左移动,故只有C符合题意。

9.(2016·山东济宁二模)反应2NO(g)+2H2(g)

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

①2NO+H2

N2+H2O2(慢)

②H2O2+H2

2H2O(快)

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mol·L-1)

c(H2)/(mol·L-1)

速率/

(mol·L-1·min-1)

0.0060

0.0010

1.8×10-4

0.0060

0.0020

3.6×10-4

0.0010

0.0060

3.0×10-5

0.0020

0.0060

1.2×10-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

v=5000c2(NO)·c(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

N2(g)+2H2O(g) 

ΔH=-664kJ·mol-1

解析:

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A正确;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得速率表达式v=5000c2(NO)

·c(H2),C正确;由题给信息,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则生成28gN2放热664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

N2(g)+2H2O(g) ΔH=-664kJ·mol-1,D正确。

10.(2016·安徽淮南模拟)兴趣小组探究锌片与盐酸、醋酸溶液反

应时,浓度或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准备了以下化学用品:

0.20mol·L-1与0.40mol·L-1的HCl溶液、0.20mol·L-1与

0.40mol·L-1的CH3COOH溶液、0.10mol·L-1CuCl2溶液、锌片

(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秒表、碳棒、导线、烧杯、几支试管和

胶头滴管,酸液温度控制为298K和308K。

(1)酸液都取足量、相同体积,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温度

(K)

盐酸

浓度

(mol·L-1)

醋酸

溶液

浓度

(mol·L-1)

实验目的

298

0.20

a.实验①和②是探究    对锌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①和③是探究    对锌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①和④是探究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锌反应速率的区别

308

0.20

298

0.40

(2)若

(1)中实验①锌片消失的时间是20s,则锌片剩余质量与时间关系图如图。

假设:

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醋酸的平均反应速率是盐酸的1/2。

请你在此图中大致画出“实验②”(用实线)、“实验④中醋酸实验”(用虚线)的锌片质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3)某实验小组在做

(1)中实验④时误加少量0.10mol·L-1CuCl2溶液,发现反应速率与

(1)中实验①接近。

该组同学对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

Cu2+对该反应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二:

Cl-对该反应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三: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三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

现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解析:

(1)实验①和②的不同点是盐酸的温度,所以是探究不同温度对Zn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③的不同点是盐酸的浓度,所以是探究不同浓度对Zn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④是探究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锌反应速率的区别,所以实验④的温度是298K,醋酸溶液的浓度是0.20mol·L-1。

(2)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醋酸的平均反应速率是盐酸的

与①比较,②温度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所以②反应时间缩短到10s;④的反应速率是①的

则反应时间是①的2倍,即20s×2=40s,据此可画出图像。

(3)Zn置换出Cu,构成Zn

Cu原电池,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假设三为形成Zn

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4)设计对照实验,其中一个为原电池,如:

①将不连接的铜、锌电极插入稀硫酸中,此过程中铜电极不反应,锌电极产生氢气;②将铜、锌电极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可以观察到在铜电极上迅速产生氢气,产生氢气的速率大于①,根据①②可知,Zn

Cu构成原电池后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1)④298 0.20 a.不同温度 b.不同浓度

(2)

(3)形成Zn

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4)①将不连接的铜、锌电极插入稀硫酸中,②将铜、锌电极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 产生氢气的速率②大于①,证明构成原电池后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11.导学号16972162对于反应aA+bB

dD+eE,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

=

=

式中v(X)指物质X=(A、B、D、E)的反应速率,a、b、d、e是化学计量数。

298K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

2H2O+I2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v见下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实验编号

1

2

3

4

c(HI)/(mol·L-1)

0.100

0.200

0.300

0.100

c(H2O2)/(mol·L-1)

0.100

0.100

0.100

0.200

v/(mol·L-1·s-1)

0.00760

0.0153

0.0227

0.0151

A.实验1、2中,v(H2O2)相等

B.将浓度均为0.200mol·L-1H2O2和HI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开始时v=0.0304mol·L-1·s-1

C.v与“HI和H2O2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

D.实验4,反应5s后H2O2浓度减少了0.0755mol·L-1

解析:

实验2中c(HI)大于实验1中c(HI),故实验2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A错误;将浓度均为0.200mol·L-1H2O2和HI溶液等体积混合,两者浓度都变为0.100mol·L-1,与实验1相同,开始反应速率为0.00760mol·L-1·s-1,B错误;实验1:

=

=0.76,实验2:

=

=0.765,实验3:

=

≈0.76,实验4:

=

≈0.76,C正确;实验4:

初始v(H2O2)=0.0151mol·L-1·s-1,所以经过5s后,其浓度减少要小于0.0755mol·L-1,

D错误。

12.导学号16972163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H2O2溶液,各滴入3滴1mol/L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多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的目的是 。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组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填字母代号)。

 

(5)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

如图2可通过观察 ,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该实验中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的原因是 。

 

②定量分析:

用图3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

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6)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     方法的应用。

 

解析:

(1)过氧化氢分解,FeCl3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其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气体的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两支试管中均未见到有气泡产生,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从温度或催化剂的影响角度考虑。

(4)斜率越小的点对应速率越慢,所以反应速率最慢的为C。

(5)①定性分析可以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而FeCl3溶液中含有氯离子,CuSO4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氯离子可能也会影响反应速率,产生干扰,所以可将FeCl3改为Fe2(SO4)3。

②若定量分析反应的快慢可以测定收集40mL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时间短则反应快。

(6)通过对题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再考虑一个量的变化,也就是要考虑控制变量(或对比)方法的应用。

答案:

(1)2H2O2

2H2O+O2↑

(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4)C

(5)①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 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

②在同温同压下,收集4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6)控制变量(或对比)

【教师用书备用】

1.(2016·山东济宁期末)将4molA气体和3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物质B的体积分数是40%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1.0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2L=1.2mol,

2A(g)+B(g)

2C(g)

起始量(mol)430

变化量(mol)1.20.61.2

2s时物质的量(mol)2.82.41.2

据此分析计算,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

=

=

0.3mol·L-1·s-1,正确;②物质B的体积分数为

×

100%=37.5%,错误;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100%=30%,正确;④2s时物质B的浓度c=

=

=1.2mol·L-1,错误。

2.(2016·江西新余一模)温度为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该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

4C(g)

B.在t1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t1mol·L-1·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

D.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充惰性气体,C的百分含量增大

解析: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浓度的变化量为(0.5-0.3)mol·L-1

=0.2mol·L-1,B浓度的变化量为(0.7-0.1)mol·L-1=0.6mol·L-1,C浓度的变化量为(0.4-0)mol·L-1=0.4mol·L-1,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A(g)+3B(g)

2C(g),结合图2知,T1>T2,升高温度,B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t1时间内B浓度的变化量为(0.7-0.1)mol·L-1=0.6mol·L-1,则v(B)=

=

mol·L-1·min-1;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充惰性气体,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的百分含量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