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873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docx

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

义务教育阶段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质量监测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粗犷(kuǎng)踊跃(yuè)嘉肴(yáo)相辅相成(fǔ)

B.陨石(yǔn)地壳(qiào)飞溅(jiàn)出类拨萃(cuì)

C.子衿(jīn)窈窕(yǎo)山麓(lù)落英缤纷(bīn)

D.狼籍(jí)挚爱(zhì)职分(fèn)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捡起一片枫叶,红色从叶根向叶子中心延伸,叶子的五个角微带枯黄,根根叶脉呈辐射形地从叶根向上伸展。

B.讲座开始前一小时就有同学川流不息地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主讲教授演讲时的生动风趣吸引了大量忠实听众。

C.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被压缩,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销声匿迹,我们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

D.海关、国检、国税、财政等部门要共同谋划,争取将厦门港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厦门港更上一层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

B.《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是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D.《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恐龙无处不有》选自《新疆域》。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幸福和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体会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____________

①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

②幸福指数衡量的是个人的主观愿望,每个人认为自己幸福与否和自己的欲望及效用有关。

③幸福指数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来的,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之比。

④如果欲望是无穷大,则幸福为零。

⑤幸福与效用同方向变化,与欲望反方向变化。

A.①⑤④②③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⑤④③D.③②①⑤④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有间③,曰:

“已习其技,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离席再拜,曰:

“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

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

增加、加深。

③有间:

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

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黑而长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8.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9.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黑而长眼/ 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非文王/ 其谁能为此也!

D.黑而长/ 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 非文王其/ 谁能为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

⑴刈(yì):

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

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

盖。

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3)饷(xiǎng)田:

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4)秉(bǐng)遗穗:

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

(5)悬:

挎着。

敝(bì)筐:

破篮子。

”(6)岁晏(yàn):

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首诗只写了农民收割麦子时作者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11.诗的最后六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共4小题,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

(《虽有嘉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风吹过,天气瞬间变化,大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梅花高洁的气节,借以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而坚守正义的人格。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懂得尊重,才有温度

李洪兴

①最近,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为了便于和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交谈,在3分钟内跪蹲3次。

这种采访的姿态,被网友们称赞。

不少人说“这一跪,跪出了素养”。

素养何在?

正在“尊重”。

②尊重,这应成为常识的文明素质,值得不断重申。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半夜时分电话响个不停,未打招呼就被人找上门,甚至是朋友在公共场合与你“勾肩搭背”。

有些可能是工作中的紧急任务,有些可能是朋友间的“情不自禁”,但难免也会让人有一些被打扰的不适,一些不被尊重的不快。

③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这是人之常情。

不过何为尊重,如何尊重,却还需细细思量。

一部纪录片中,家长和孩子的争执,也让人反思尊重的问题:

儿子算错了数学题,一旁辅导的爸爸就会大声吼,孩子被吓得错误不断。

很多人会认为,“子敬父”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唯一的尊重方向,但其实父子交流,同样也是两个主体间的对话。

对待晚辈如能平视、对等,遇到问题才能有效沟通,不至于让事情变得更糟。

不只是家长,很多人或许都需要补上“尊重的教育”这一课,以独立人格平等互动,岂不是更可贵?

④的确,尊重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未必见于行动。

而在公共领域,有些言行已经不仅不是尊重,更可说是轻慢了。

前不久有段视频,很多人排队去摸“霍去病”石碑,据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因为相信摸一下真的可以“去病”。

摸碑效果的真假显然不难判断,暂且放下基本认知能力不说,不管出于什么心理,仅是把手伸向石碑的一瞬间,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就消失殆尽了。

⑤呼唤类似的尊重,或许还需要长久的拉锯。

以文物为例,“请勿触摸”“请勿拍照”早成规矩,可是一旦兴致来了,手就不听使唤。

而实际上,尊重文物不妨让它“静静地美”。

如果还有更深层尊重的话,那就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是给文物以“尊严”。

这不仅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一样,而且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受文化。

⑥不管是具体的人、细微的事还是陈列的物,给彼此一个舒适的空间、给对方一个合理的距离,才是真正的尊重。

很多时候,之所以尊敬少了、轻佻多了,或许只是少了点同理之心。

看不到他人的辛劳,才会打“连环夺命call”;不顾及朋友的感受,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始终认为“你的就是我的”;而视代代传承的文脉为玩物,才只会把书画当纸张、把碑刻当石头。

无论是“敬”还是“重”,都是诉诸人类情感并培养情操的过程,敬人者会自重,自重者更要敬人,懂尊重的“人设”才能立得住。

⑦单个的人是弱小的,所以才需要文化把不同的个体黏合在一起。

而互相之间的尊重,正是“人类黏合剂”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有序社会交往的基础。

一位教育哲学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应该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

这就是说,对他人不要抱着一种“第三人称”的冷漠,而应该有“第二人称”一样面对面的温度。

尤需记住,彼此弯腰致敬时头不会相撞,才是合适的距离,也才有真正的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9月29日05版略有改动)

13.下列与本文所说的“尊重”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到故宫参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决定:

不让总统的车队进入宫内,而他则在午门前亲自迎接总统,随后并肩步行进入故宫参观。

B.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对小儿子迷上了烹饪很不悦,但很快说服了自己,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人生,转而支持他。

C.钱钟书先生住院时请护工陪护,但晚上即使伤口疼得要命,他也忍着不叫,生怕影响到护工休息。

D.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

14.文章开头写主持人董卿采访96岁高龄翻译家的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别人。

(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失语的秋天

符浩勇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

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

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

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

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

“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

”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

“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

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

”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

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

”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

“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

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

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

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

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

’’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

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

“村长,你没白忙。

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元呀。

’’

村主任却眨了眨眼说:

“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

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

”村长打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

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

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

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

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

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茵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

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未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

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

门外,站了一群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

  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的没有远见、小农意识的一面。

  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也表现了村民们观念亟待转变的现实。

17.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

(5分)

18.“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最早能够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做的纸。

纸莎草技术出现时间之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纸莎草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将草从根部割开来压平,将水分挤干,把其中的长纤维摊平,将这些长条放在一起,再上下挤压使其中的纤维黏在一起,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为了纸。

这种技术相对粗糙,产纸量也不够高,对纸莎草有很大的需求。

随着大量纸莎草的逐渐消失,现在原始的纸莎草生产技术已经失传。

材料二 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蔡伦开启了造纸的历程。

“纸”之所以是“丝”旁,就是因为最早称之为纸的是纺织品,就是缣帛①之类,但“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所以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渔网等植物纤维造纸,在元兴元年(105年)上报皇帝,说明造纸成功,从此,人们都模仿他的方法开始造纸,“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自从有了纸,记录和传播的手段有了质的改变。

以纸为载体的艺术首推书画,当然,书画之中有很多是绢画,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纸为载体的。

还有以纸为载体的制度和文化活动。

到了近代,新闻的传播更体现了纸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纸的生产过程还是污染环境的,“绿色纸品”也在开发之中。

绿色环保的生产并不能保证零污染,只是会减少污染。

所以,如何生产纯粹绿色环保的纸张,并且可以广为应用,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材料三

材料四 传统手工造纸工艺调查组日前发现,江西铅(yán)山的鹅湖还保留了比较传统的竹纸制造技术,和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一模一样。

其造竹纸的工序大致可分为:

第一步,砍竹;第二步,把竹子浸泡在放有石灰水的池水中;第三步,蒸煮;第四步,踩料,这一步《天工开物》没有记载;第五步,抄纸,把水榨干;第六步,分纸。

【注释】①缣(jiān)帛:

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

古人在纸发明以前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

19.材料二主要从纸的历史、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来介绍纸的相关知识。

(4分)

20.对比四则材料,简要分析纸莎草生产技术失传,而蔡伦造纸术能流传下来的原因。

(4分)

21.材料四对造纸工艺的说明与材料三“蔡伦造纸工艺流程图”是否一致?

为什么?

(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2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阳太强烈 ,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告诉儿子要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

B.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的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C.选文中将对待心灵的创伤的态度比喻为“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意思是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是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D.作者用“克里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思是鼓励儿子做克里斯朵夫那样栽了跟头爬起来前进的、有坚强意志的人。

23.这封家书是在儿子什么情况下写的?

从这封家书中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4.微写作(10分)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

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________项,理由:

________

25.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诗歌不少于20行。

不得抄袭。

(50分)

(1)车站,你总去过吧!

它是起点,也是终点。

那人,让你难以忘怀,却擦肩而过;那事,让你疾首痛心,却如影随形。

挥手,洒脱地告别天边的云彩;拥抱,无力地挽留指间的细沙。

走时,你携着清风朗月;回来,依旧翩翩少年。

你的故事在车站。

请以“车站”为题写一篇故事。

注意体现故事的特点,不少于600字。

(2)假日的旅行,在山川湖海、人文景观中打开生活的视野,心灵的旅行,在思索徘徊,欢乐痛苦中张开思想的风帆,生命的旅程在探索、挑战、失败、成功中留下一生的印记。

请自行立意,写一篇游记,题目自立,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2、B【详解】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用在这里不恰当。

3、D【详解】:

A项中的句子成分残缺,应在“自我保护”后面添加“的意识”;B项中的句子两面对一面,后一个分句应改为“关键是看他是否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项中的句子搭配不当,“下降”后面不能用倍数。

4、A 【详解】:

A项的表述不正确,《野草》应为散文诗集。

5、B【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结合题干部分可知,③提出了“幸福指数”的话题,为首句,①⑤④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含义进行阐述,②为总结句。

故选B。

6.答案:

B 解析:

B项中的两个“学”都是学习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其”表示推测语气;第二个“其”为代词。

C项中,第一个“反”,译为“反思”;第二个“反”,通“返”。

D项中,第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表示并列关系。

7.

(1)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

 解析:

翻译时,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