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829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docx

课题研究最终总结要点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最终总结

娄丈子总校董来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是研究城镇中学的多,研究农村中学的少,这种现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提高语文成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学生也是不公平,这不利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成绩。

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

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

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

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成绩低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

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为指导。

这些理论为本课题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人的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

(2)人的社会属性即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3)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国家有关文件法规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如下要求: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这就给我们指明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等现代学习理论为支撑。

①建构主义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动策略。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与组织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的认识活动,这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的对象。

②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只偏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忽视了个体的其他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性,适应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发儿童的各种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外化为实践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正是注重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生动活泼、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4、广泛汲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及整个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

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王玮的球形阅读教学以及“四结合”阅读教学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分目标:

1)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3)寻找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3、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4、用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5、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中学中高年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中学生探究性阅读意识培养的研究;

2、中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3、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

在课题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2、课题实施阶段:

(2014年4月---2014年11月)

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3、课题总结阶段:

(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筹备、召开结题会,接受专家评估;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工作。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浸润人文精神,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探究活动增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今后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我们首先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们还将课题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之中,从各年级语文训练的要求出发,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全面兼顾。

特别是根据学生阅读心理的特点、教材编排的特点,对课题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安排,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为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开展了多种语文活动,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主要活动有:

A、课前3分钟演讲(口头作文、讲故事、新闻发布会等)。

B、普通话朗读比赛(或辩论会,诗词朗诵会等)。

C、故事会

D、读书交流会

E、手抄报评比。

F、作文竞赛。

G、好词佳句美文摘抄欣赏会

每次活动必须提前一周布置,充分准备、保证活动质量。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我们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探究的方法。

对学生明确具体要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写出读书笔记(摘记、内容简介、心得随想、评论等),可边读边写,也可读后再写。

对值得探究的问题写成小论文,每周至少写两篇读书笔记。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周派专人(学生)检查一次,语文教师每月抽查1-2次,期末举行展览,评选出优秀学生代表。

阅读内容以中外名著、精美的、富有时代色彩的文学作品为主体,以文学与美学、青春与人生、成长与成才,时事与政治、人类与自然、心理素质与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内容的书报为辅助。

同时,还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月交流一次。

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5、初步形成探究性学习的阅读课教学思路:

(1)查阅资料,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整体感知文本,激发阅读兴趣,是教学的起始环节。

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阅读。

阅读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目的,也是手段。

通过阅读(诵读、朗读、范读、背诵等形式)感知文本,使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起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注意的是如何巧妙的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2)整合信息,揣摩质疑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是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的资料的储备、理解进入课堂,这就增强了学生课上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并成为启动学生学习的起点。

就学生来说,他们会借助自己的主体经验来品味文本。

由于个人的智力背景(知识水平,生活体验,文学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出现不同的状态。

人们常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学生交流疑点,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独树一帜、有创造性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从自己的视角,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体味自己独特的感受。

(3)突破重点,讨论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能用同样的形式去解决,老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

教师要抓住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教师可根据情况纠正总结。

这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一种表现。

对于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原著、作品出处、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等,让学生自己查有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介绍有关知识,学生互相补充。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疑问,采用小主持人形式,由学生自己解决。

对于学生的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虽经教师点拨,一时也难以解决,或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最后将课题的研究结果用书面形式写出来。

(4)迁移延伸,拓展视野

课堂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文本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想办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所学的知识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引导延伸。

鼓励学生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推导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

例:

学习鲁迅的《故乡》时,老师鼓励学生联系《老杨同志》对新旧农民的形象加以比较分析,进行探究,这样,经过查找资料,对新旧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迁移了知识,拓展了知识面。

总的说来,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学生观。

在教学目标的指向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积极探究。

八、课题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

布鲁纳曾经说过: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投入、探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探究性阅读的指导充分考虑了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兴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2、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主动探究的氛围

通过组织学习,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开展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浸润人文精神,初步形成了本校语文教学风格。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时,语文课堂就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就有兴趣,就有动力,就能改变学生视野狭窄、孤陋寡闻的状况。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影视资源、街头资源、名著资源等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教学过程紧扣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积累,让阅读本身渗透学生的感悟、体验。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的真谛,正确对待爱情、友情、亲情。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正确的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存在的重大意义,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4、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1)教师学习理论蔚然成风。

在课题组的带领下,全体实施人员以新课程理论资料、《语言课程标准》和与课题相关的经验文章学习为主,人人养成了勤做笔记的好习惯。

据统计,仅“经验摘抄”和“读书随笔”就达100多万字。

尤其可喜的是,教师们都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其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都发生了变化,不少教师在通读新课标的基础上,还字斟句酌地拣读和比较了各学段关于探究性阅读方面的具体目标,进而加深了对研究课题内涵的理解。

(2)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课题研究使参研教师的专业素质很快得到提高。

参加各级教学比赛获奖的就有3人次,课题组成员中被列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共2人。

5、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学科升学考试成绩统计表

项目

2014年

2015年

我校成绩

全县成绩

我校成绩

全县成绩

人平成绩

82.18

67.1

89.53

69.6

合格率

100%

79.2%

100%

80.9%

优秀率

93.5%

57.4%

100%

69.3

区综合排名

2

1

这是2015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及全县排名(部分学校):

单位

参考人数

语文

平均

名次

龙山中学

89.53

1

满族中学

87.50

2

土门子初级中学

82.40

3

逸夫学校

78.50

4

安子岭初级中学

77.30

5

马圈子初级中学

76.50

6

三星口初级中学

75.60

7

大巫岚初级中学

75.20

8

凤凰山初级中学

74.80

9

 

自课题实施以来,语文学科成绩只升不降,教学质量明显上升。

6、课题产生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一是队伍扩展。

课研队伍,由原来的10位教师扩展到16位教师。

二是学科辐射。

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被历史、生物、地理、政治等学科引入课堂,教师反映良好。

九、课题研究的思考

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还需要对它进行更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实现观念与方法的结合方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和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强化探究手段和探究行为方面;如何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都有待于我们去努力,去深化,去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探究式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才是一种方式。

这是把握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认识基础。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总是只把探究式阅读教学看成纯技术层面的一种操作方式,结果容易走进误区。

最常见的误区是偏重“问题”预设,忽视“问题”生成。

有些教师还是习惯于由自己单方面给定探究内容。

整堂课里,只见教师不断地抛出一个又一个早已预设好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则没有参与问题生成的机会。

表面看,是问题探究教学,实际上还是教师严格掌控下的学习。

一旦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自己不符,教师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笼子”里钻。

一堂好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课,应该是,既有教师的问题预设,也有课堂上的问题生成。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探究学习。

当然,教师的深入解读与精心预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否则,就难于冷静地应对“问题生成”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抓住学生的读书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更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阅读的前提和关键。

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实践中,我们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有的人认为探究式阅读教学里根本没有接受性学习。

这是误解,教师的适当讲解是经常有的,只要学生需要,“讲”就成了探究式阅读中的一种信息获取途径。

只是教师要以参与对话的方式出现,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探究阅读的时空。

至于方式的选择主体,有学生,也有教师,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地选择学习方式。

二是探究的问题要有实际意义。

从学的角度讲,有意义的问题应来自于学生的发现和自身的需要;从教的角度讲,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既能引导学生质疑又能体现文本价值。

这里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敏锐的捕捉力。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判别有价值的问题,走向深刻的探究氛围就不容易出现。

教师看不见,资源就浪费;教师引不出,学生就展不开。

三是在探究过程中,不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来自于传统教学的积习。

一时难改,也要下意识地去改。

知识的主动建构,能力的自主提高,必须在过程中去经历才能实现。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探究阅读的过程,是问题抓不准?

还是思路不对头?

是材料找不到?

还是“点评”欠功夫?

或是“整合”不到位?

等等,总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仍然浸透着教师的全部心血。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

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