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733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docx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

题目:

经济全球化下的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

系部(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展现,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整体实力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激烈。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也不叫曲折,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

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我国汽车发展质量还是差强人意,产业在自主创新能力、生产研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研究汽车产业发展与出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汽车产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实现转型升级。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方式,最后对“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与政策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

全球化汽车产业发展出路

目录

一、引言

二、世界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三)我国三大汽车产业概况

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产业保护的影响

(二)外资的影响

(三)中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的影响

(四)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开发能力的影响

四、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健全汽车产业导向机制

(二)探求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三)提倡汽车产业自主研发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

(五)开拓海外市场

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展望

(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发展趋势

六、结束语

七、参考文献

1、引言

对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都比较高,推动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首先汽车产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在汽车的生产环节,通过对玻璃、钢材、塑料以及有机设备等直接与间接的消耗,在促进这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从广义上说汽车也带动了道路、城市建设、保险业与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汽车出口可以促进出口创汇。

随着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世界上站相当数额的商品,德国是汽车出口比较多的国家,仅汽车出口就站到总出口的五分之一。

再次汽车产业的利税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统计显示,在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一汽集团上缴的利税就超过了100亿元,是建厂投资的17.6倍。

再次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

首先表现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逐渐向高层次化发展,如此便会推动国家整个产业机构的优化与调整。

其次,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新技术的接纳率比较高,可以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最后汽车产业可以带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汽车虽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对劳动力的要求依然比较高,发展汽车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而汽车产业恰恰流动性大,使用面广,吸收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世界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垄断化趋势愈演愈烈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美、德、法、意等七个国家的十几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近80%的汽车生产。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生产经验与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实现整个汽车产业的优化发展。

此外这些发达国家还通过先进生产经验与生产技术对整个汽车产业市场进行垄断,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2.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

世界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强强联合的趋势愈演愈烈,对企业的兼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一开始是雪铁龙与标致的合并,接着沃尔沃被欧宝兼并,然后震惊世界的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强强联合,然后是大众和宝马公司将劳斯莱斯公司吞并,近些年,这种强强联合与兼并的形式愈演愈烈,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只是全球汽车产业大规模改组的开始。

3.竞争日益激烈,需求达到饱和

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是国际上竞争相当激烈的产业。

当前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各汽车公司的压力,使得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产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

其实早在1999年,全球的汽车市场需求已经接近饱和。

1999年,全球汽车的生产总量是5318万辆,到年底时库存尚有400多万辆。

由于多方面的压力使得汽车贸易面临着不断加强的贸易保护。

4、世界上汽车产业的成功范例

(1)美国

美国在建国世界短、基础条件不完善的形势下,毅然崛起,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除了在“一战”中占尽便宜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及时抓住了世界汽车产业第一次大转移的机会,积极推广普及汽车知识,全力发展汽车产业。

如此,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规模的时候,促进了其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美国的汽车产业起步比欧洲晚,开始阶段发展的相对缓慢,但后来美国开创了大批量流水作业生产体系,实现了美国汽车产业的批量生产,促进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最终使得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

早在20世纪20年代,汽车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汽车产业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使之更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

在汽车产业的引领下,美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的繁荣。

(2)德国

德国是最早诞生汽车的国家,但由于受到“一战”与“二战”的影响,汽车兵没有在民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战”之后,德国开始调整国家的战略,看到了汽车产业的前景,决定重建汽车产业。

大众汽车瞅准时机,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十年的时间,建立起当时世界上的第三大汽车企业。

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更是飞速发展。

现在,汽车在德国几经发展成为继机械、电机与化工后的第四大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并且今年来,德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在欧洲市场上优势明显,甚至引领着西欧经济的发展。

(3)日本

日本也是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国家之一,并且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受到重创,原有的工业产业也化为灰烬。

在20世纪50年代时日本得以恢复与重建,到了60年代,开始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汽车产业。

70年代,日本的汽车主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当这一需求满足后,日本就开始向国际市场发起冲击。

到80年代时日本的汽车产量甚至超过美国,在国际汽车产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并维持13年之久,成为日本进出口贸易顺差的主要形式。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的是相当曲折与艰辛的。

解放初期的30年间里中国由于受到国际大环境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的汽车产业才打破原有经济体制的限制,进入正式发展阶段。

除国家政策支持外,国家也积极协调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各汽车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强,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20世纪末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开始全面加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之中。

199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4年我国发改委又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将我国的汽车产业推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汽车产业逐渐实现科学化与规模化经营,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换代,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汽车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在推动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速缓慢等形式的影响,我国的汽车产业也有前几年的黄金发展期进入到低速平稳增长阶段。

(1)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2002年时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37万辆,同比增长39%,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一年。

从2005年我国开始我国开始成为全球的此车消费大国,2006年时,中国汽车的月销售量为517万辆,超过日本。

预计到2020年时,我国的汽车消费将达到2000万辆,那时中国的汽车消费将占到全球的20%。

此外,5年的关税连续下调,我国的税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我国的汽车产业向国外敞开了大门,消费着得到了具体、是在的实惠,这也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的助推因素。

(2)汽车需求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的总体态势是,轿车在总体消费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私家车增速迅猛。

伴随着消费目的的转变,汽车消费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国的汽车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机械化运输能力,这时候的消费以各种运输车辆和特种车辆为主。

90年代末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机械运输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功能也开始发展转变,这时候人们对汽车的消费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更舒适、更便捷的工具代步。

需求的变化拉动了汽车生产的变化,轿车在汽车销售量上的比重明显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非常迅猛,甚至超过了汽车销售总量的增长速度。

“十五”期间,我国的汽车消费结构开始发展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公款消费变成了今天的私人购车。

私人购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

私家车消费增长的同时,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增长,在轿车市场上,在商务用车与行政用车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私家车的购买力将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私家车消费量以每年200万步的速度递增,并且增幅不断扩大。

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私家车的消费依然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增幅发展势头将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长。

(3)与国外企业合资逐渐增多

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吸引着国际厂商来华投资,进行市场中心向我国转移。

像日本马自达汽车与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汽车与奥迪汽车纷纷与我国一汽集团进行合资;韩国的现代汽车与德国的奔驰汽车纷纷与北汽集团合资等等。

对于国内汽车企业而言,通过合资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投入与产品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影响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历史原因、有政策导向、有产品保护、有消费结构的问题等等。

(一)产业保护的影响

预示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产业的标致是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成立。

那时候的中国汽车产业就处于高度的产业保护政策。

特定时期的产业保护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首先汽车产业的保护迫使其他跨国汽车企业来中国进行合资,从而把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其次中国的高关税和进口配额的多重保护措施,使外国的汽车产品没有非常直接的对国内的汽车产业造成冲击,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再次在汽车生产加工中的本土零部件采购政策,促进中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维护了国内市场的稳定。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一天化的发展,使得这种产业保护措施的弊端逐渐显现。

一方面为了追求超额的利润,各地各部门都在想方设法进驻汽车产业,甚至有些生产空调、冰箱的企业也在对汽车产业进行投资。

如此便形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混乱,使得汽车产业难以实现协调统一,不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对超额垄断利润的追逐使得不少企业急功近利,导致改革和创新缺乏活力。

企业只注重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却忽略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什么能够最迅速的获得利益就生产什么,没有风险忧患意识,缺乏预见性与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外资的影响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成立到1984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的30年间,中国的军车与中型载货车一直是发展的重点,而轿车品牌,只有“红旗”等极少数的代表。

直到80年代后期这种发展态势才开始被打破。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受到大型国际汽车生产厂家的关注,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开始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

外资的引进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首先外资的引入缓解了中国汽车产业资金严重不足的状态,提高了自主生产能力;其次国外大型汽车厂家在中国的投资与生产主要以轿车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合理性结构发展;再次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使得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生产经验流入我国,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再次外商对汽车产业的投资使得世界先进的零部件供应商也进入国内,提高了我国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与配套能力,促进了汽车整体质量的提升;最后,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必然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快了我国对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进程。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资的引进也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首先外资产业重视的是利益,重视的是最大化的获取利益,而忽略了零部件配套的通用化,为本土零部件的大批量生产设置了障碍;其次外资的注入使得短期内便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样就使得中整个车辆,国的生产方在生产过程中急功近利,忽略了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成为了一个单纯的此车组装厂;再次外资注入但是核心技术专利依然掌握在外方手里,外方利用技术专业刻意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与发展制造障碍,这就使得汽车企业不能有效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产品的自在研发。

最后由于外商投资者偏重于整辆车而缺少对零部件的投资,外商掌握了零部件的采购路线,引入一些低端的产品,甚至利用种种技术要求指定的产品这样就阻碍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三)中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的影响

统计显示,2011年1月到11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销量居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

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江淮和长城,共销售汽车1465.7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但是仅上汽、东风、一汽三家就占了汽车销售总量的52%,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家企业的汽车销售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市场。

序号

企业名称

下属乘用车企业

产量(万辆)

占总产量的比例

1

上汽集团

通用五菱(合资)

111.05

30%

上海通用(合资)

110.85

30%

上海大众(合资)

106.09

29%

其他

--

--

2

东风集团

东风日产(合资)

73.13

26%

其他

--

--

3

一汽集团

一汽大众(合资)

94.68

40%

一汽丰田(合资)

46.83

20%

其他

--

--

2011年前十一个月中国汽车产销排名前三企业的产品构成图

如上图所示,我国的汽车自主品牌无论是从生产规模、销售规模还是创造的效益都不能与合资企业相比。

以中国一汽为例,2010年中国一汽生产的汽车总量接近260万辆。

如果单纯的从产量上来看,中国一汽可以挤身世界汽车企业先进之列。

但是仔细分析在这260多万辆的汽车中,有87万辆是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的,一汽——大众与一汽——丰田两家企业的汽车生产总量就占据了一汽集团公司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仅仅是一汽——大众这一个品牌的贡献量就占集团公司年利润的70%以上。

再加上一汽——丰田的贡献,那么中国自主品牌的利润就非常少了。

上海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但是销售产品中真正是自主品牌的非常少,几乎没有。

从表面上看,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与销售数字非常漂亮,但是深入研究后我们发展,中国企业企业如果还是依靠合资企业去闯天下,不进行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从长远看,必然将会失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此,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转变观念、研发技术,调整结构来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依然任重道远。

(四)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开发能力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来说,汽车工业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2012年GDP总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

这五个国家出中国外都具有非常强的汽车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国际地位却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吻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益多元化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发展根本就是虚妄。

1.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开发能力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非常棒的成就,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汽车产业取得的成就仅仅集中在本土化的开发与产量的扩大上,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能力非常低,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研究开发能力现状是:

对于中低档的商用车,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的开发能力,同时拥有所有的知识产权。

像东风与解放系列的载货车等;对于中低档的轿车与客车,我国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自主生产能力尚不到位;在国内零部件的开发能力与技术转化能力方面,我国的零部件的开发能力与技术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我外同类产品;对于高档轿车等中国还不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特别是对于开发部分电子类控制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研究开发能力的因素

中国汽车产业与国外发达汽车产业的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最大的地方便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产业薄弱的自主研发能力阻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造成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地方政府对于汽车市场的无序竞争视而不见,为了眼前利益甚至支持无需竞争。

二是企业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只要引进新产品、新车型便能迅速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便更加不愿意去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更不用说多新技术的研发。

三是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上注入资金、投入精力。

四是缺乏规划与风险意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缺乏技术研发存在的风险,忽视了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

四、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依然比较薄弱,需要改善与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成为汽车产业强国的基础,只有我们转变思路,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在国际汽车大舞台上站稳脚跟。

(一)健全汽车产业导向机制

所谓健全汽车产业导向机制指的是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利用市场与政策调节,建立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性纲领。

对不合时宜的产业保护政策及时祛除,是我国的汽车产业真正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引导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第一,政府要加快实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的步伐。

发展汽车产业,企业本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科学、明确的政府政策支持也非常关键。

虽然我国的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与国外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技术、优先发展什么技术,因此政府在关注汽车产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企业的技术战略,并将汽车产业的新技术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

第二,政府要制定自主品牌汽车的采购措施,保障自主品牌的发展。

一方面要鼓励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另一方面要鼓励自主品牌的汽车使用自主开发的零部件与电子产品。

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位自主汽车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要重视汽车产业产品的创新,加大对创新的奖励额度,只有创新才能跟得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在全球化市场上立住脚。

第三,政府要加强与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研究,重视对相关技术标准的知道,同时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环境、社会条件,制定出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第四。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鼓励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

将与汽车产业相关的高级技术研发列入高新技术目录,制度好科研规划,通过减免一定比例的所得税与消费税等方式,刺激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中国自主研发汽车的发展。

(二)探求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目前全世界重要的汽车市场都已经达到饱和,像欧洲市场与北美市场都已经饱和。

跨国汽车企业在巩固成熟市场的同时在亚洲与北美等地展开激烈的争夺。

随着全球化经营思路的变化,跨国公司正在探索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战略联盟时代。

因此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取得发展,就必须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就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找准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除了进行传统的合资模式外,还有积极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从自身优势与资源出发,制定目标,通过技术联盟、全球营销网络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技术与信息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追求双赢,提高竞争优势。

(3)提倡汽车产业自主研发

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汽车产业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薄弱的症结所在,因此中国企业要下大气进行汽车产业自主研发。

首先提高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薄弱的关键原因,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的核心技术研发应该是开放的、多形式的,找准阻碍我们发展的软肋,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要努力创造自己的核心品牌。

当然国际间汽车产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在全球化的市场上立足,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建立其自己的核心品牌,努力打造一两个国产精品,创造核心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商业化应用的前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规模研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路线与发展前景以及越来越清晰,汽车的电动化已经成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研究的重点。

从广义上来讲,新能源汽车包括代用燃料、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

美国政府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方向,要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立住脚。

日本是在混合动力方面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商业化程度比较高。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世界上的新能源汽车差距并不大,并且我们在消费市场、制造成本与局部技术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

因此中国一定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着眼电动汽车发展的关节点制定长远规划,大力扶持电动车的研发和产业布局,适时对消费税进行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

(五)开拓海外市场

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汽车出口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的贸易额占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1/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中国的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鼓励出口不仅有利于扩大出口额度,更有利于转变对外经济贸易方式。

近几年来,中国的产品出口总额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8年时汽车出口高达302亿美元,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时汽车出口仅36.96万辆。

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出口对国际大环境的依赖十分强烈。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保持竞争就应该扩大汽车产品出口,促使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建立完整的营销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竞争力。

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展望

(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2009年的经济危机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重创,同时给汽车工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汽车产量都有一定比例的下降,然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