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704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docx

东西湖区域划分最全资料

武汉市东西湖区简介

 一、 区情概览

  区名:

武汉市东西湖区(DongxihuDistrictofWuhanCity)。

  经纬度:

位于东经113°53′—114°30′,北纬30°34′—30°47′之间。

  管辖:

区辖8个行政街道,3个办事处和9个产业园区。

全区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83个,村民委员会60个。

  政权: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晏蒲柳

     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汪祥旺

  区机关驻地:

汉口吴家山。

  面积:

499.71平方公里。

  海拔:

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1.5~26米之间。

吴家山为全区境内最高点,海拔72.04米。

   常住人口:

40万人。

  户籍人口:

26.95万人。

  行政级别:

副省级城市的郊区(局级)。

  邮政编码:

  电话区号:

 027

  汽车牌照:

 鄂A-8、R、Z

 靓丽名片:

 

国家级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先进单位、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区、省级“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示范区。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0年度地区生产总值:

230.30亿元。

   【地理位置】武汉市东西湖区位于汉口西部近郊,全境三面环水,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她的地图酷似一只金龟,翘首东望长江,摆尾西牵孝感。

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如玉带琼边轻轻托起这片499.71平方公里的土地。

境域东靠张公堤,分别与江岸区、江汉区和硚口区接壤;西南滨汉水与蔡甸区和汉川市相望,西北依府河与孝感市和黄陂区相邻。

  【历史沿革】东西湖境域史属古云梦泽东境。

据考证,迄今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

围垦前,这里分属汉阳(今蔡甸区)、汉川、孝感、黄陂、四县管辖。

土地肥沃,易于耕种。

但地势低洼,水灾频繁,芦苇丛生,钉螺密布,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957年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湖北省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由省长张体学任总指挥长兼政委。

同年9月,开始集中大批干部、工程师和医务人员,并动员组织武汉地区工人、农民、机关干部、驻军和学生等义务劳动者1万余人,调动孝感、黄冈两专区18县农民3万余人,及河南省两专区11县支援农民7万余人参加围垦工程会战。

于1957年11月正式动工,12月,经国务院同意,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行文批准成立“武汉市国营农场管理局”。

到1958年3月,经过12万围垦大军夜以继日,历尽艰辛,排除万难,艰苦卓绝的奋战,围堤工程赶在春汛洪水到来之前基本完工,荒湖变良田。

同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的体制。

从此,在这片由移民、拓荒者开垦的土地上独立建区。

1961年2月,撤区、局建武汉市国营东西湖农场。

6月,改为武汉市国营东西湖农场管理局。

1993年4月,恢复区,重归区、局合一体制。

  建区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西湖区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海纳百川、团结奋斗的移民精神和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的拓荒精神,不断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拼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134.49亿元,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59万元。

  东西湖的发展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从“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思考,到“家庭农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场体制改革;从以东啤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到举市场之力办“台商投资区”;从建设“八路一桥”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到成立投资服务中心(政务中心)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一批经济开发园区如雨后春笋,展现蓬勃生机;从“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农场分税制改革,到“满天星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有选择性招商的“明月工程”;从“东部率先城市化”到“三城一新”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大汉口生态发展新区”建设的新格局……每一次战略起点,都是从思想大解放开始的。

  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引进和发展机电、食品、烟草、总部经济、信息服务、航空、生物制药、物流等产业,打造千亿板块、百亿园区,大力推进以柏泉农场、石榴红村等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区级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东西湖的每一轮发展与进步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

【行政区划】宋代,汉阳县在境内设西倪、凤栖、长乐、北丰乐、巨龙等5个乡里;元代设西倪、长乐、北丰乐、巨龙等4个;明初至清末设凤栖、丰乐2个。

区境西北属孝感、汉川的村落,分归两县广阳、大赤乡管辖。

从民国元年(1912年)起,区、乡几经分合更改,到1958年,境域区划情况如下表:

 1958年3月,东西湖围垦主体工程完成后,先后组建了15个农场,各场均为政企合一体制,代行乡镇职能。

1959年恢复新沟镇建制。

1960—1965年,对15个场进行整合,定型为吴家山、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荷包湖、辛安渡、东山、柏泉、径河、三店等10个农场和水产养殖场。

1966年9月在汉阳县邓南区的银莲湖筑堤,围湖垦殖,组建东西湖汉南农场。

1978年3月29日汉南农场划出,交新成立的武汉市汉南农场管理局。

同年11月成立吴家山新村街道办事处,1984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吴家山街道办事处。

1985年3月8日以东风垸为基础成立东风垸渔牧场。

同年9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在11个农场设立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辛安渡、荷包湖、东山、柏泉、径河、三店、李家墩、长青等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其管辖的地域范围与所在的农场相同。

1989年3月将新沟农场的新河大队、新沟大队划出,组建新河农场与新沟镇合署。

将东山农场的五四大队、五七大队、前进大队和柏泉农场的连通湖一大队划出新组建湖心农场。

1991年11月撤销湖心农场,原湖心农场所属各单位以总干沟为界分别划归东山与柏泉农场。

1997年3月撤销东风垸渔牧场,所属单位成建制的划归东山与柏泉农场。

2005年,在吴家山农场建长青街;在慈惠农场建慈惠街;在新沟、走马岭农场建走马岭街;在新河、荷包湖农场建新沟镇街;重新整合三店、径河农场和水产养殖场,建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街;辛安渡、东山、柏泉3个办事处仍代行街镇职能。

至此,东西湖区下辖8个行政街道和3个办事处。

2008年,全区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83个,村民委员会60个。

【人口】 2010年末,全区有常住人口40万人;户籍人口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人口人(按从事生产业别划分,农业人口为人);非农业人口84484人。

东西湖的人居环境优越。

五千多年前,境域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大量遗迹至今犹存。

据史载,中古时期,每遇天灾人祸,四周难民纷至境内避祸觅食。

清末民初,常住人口超过20万。

《夏口县志》记载,1920年,五、七、九区(现东西湖区范围内),曾有21万余人口。

后经1931年、1935年两次水灾和血吸虫之害,到1937—1957年,人口徘徊在6万左右。

在抗日战争中,因日军多次扫荡烧杀,到解放前夕仅有3万余人。

1958年,垦区移民骤增,1959年人口突破10万。

从1988年开始,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

【民族】 建区后,境内居民结构逐渐向多民族结构发展,少数民族及其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逐步形成多民族散居格局。

1964年,有回、壮、满、布依等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58人,占全区人口的0.57‰。

1982年有少数民族8个,人口233人,占1.34‰。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有少数民族29个,即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共1690人,占全区人口的6.46‰。

【宗教】 晚清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境内。

1949年前,东西湖原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宗教。

解放后,道教逐渐消失。

1958年,有伊斯兰教徒随围垦移民进入区境。

1979年后,天主教、基督教得到恢复和发展,较大的聚会点有7个。

伊斯兰教的活动由私下分散到定期集中。

2008年,全区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四大宗教,信教群众9000余人,其中佛教信徒100余人,伊斯兰教群众150余人,天主教信徒100余人,基督教信徒8650余人。

合法宗教场所8处。

【地质】 东西湖区地层以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为主。

西南部为一级阶地,属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厚度大于45米。

上为黄褐色黏土、亚砂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在10~25米,局部夹湖积、湖冲积黑色淤泥;中为黄色砂层,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15~40米,间夹深色淤泥质与砂石层;下由灰白色砂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5~20米,间夹砂或黏土、卵石。

东北部为二级阶地,属上更新统,为冲积和湖冲积层,厚度20~40米。

冲积层:

上为杏黄、褐黄色黏土,全铁锰结核,局部具灰白色黏土团块,并夹有淤泥质,厚度10~30米;下以砾石为主,局部相变成含砾的中粗砂夹亚砂土与淤泥质亚黏土,厚度6~26米。

湖冲积层:

黄褐略带青灰色淤泥质亚黏土,局部含白色螺壳,厚度0.5~3米,具明显二元结构。

吴家山、柏泉等丘陵地带属古生代碳系中统黄龙群,岩性特征:

中上部分浅灰色及灰白色泥状灰岩、微粒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下为浅灰、灰白色白云岩,厚度30~108米。

【地貌】 东西湖地处江汉平原的东北缘,地势一马平川。

由于过境水系河道的变化,长期的河湖淤积使地理环境不断优化。

地貌属岗边湖积平原,自西向东倾斜,间以坡岭。

由地形与地势变化及成土母质差别,可分为四种地貌类型。

西南部与汉江呈平行带状分布者为高亢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1.5~24米,以一千五百至二千分之一的坡度沿江堤向腹心逐渐倾斜,地势平坦开阔,占全区总面积的34.7%;东北部为垅岗平原,地面高程在21.5~26米,地势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5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7.4%;北部为低丘陵,地面高程60~69.1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中部为湖积平原,界于冲积平原与垅岗平原之间,地面高程在18~21.5米之间,地势开阔平缓,占全区总面积的26.9%。

  【气候】 东西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四季分明。

年均实际日照1918.0小时。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72.2毫米(124天),春夏之交梅雨季节,雨量占全年的45%。

四季分明,冬季多偏北风,严寒低温,夏季多偏南风,酷暑高温,春雨连绵,秋高气爽。

年均气温17~19℃。

7月月均气温28.9℃,1月月均气温3.5℃;日极端高温39.4℃(1951年8月8日),极端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1日)。

年均冰冻期43天,无霜期240天。

 

2010年东西湖区平均气温16.6℃,比常年偏低0.5℃。

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是38.1℃(8月4日)、-4.0℃(1月12日和12月16日)。

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9天;低温日数(日最低气温≤0℃)为32天。

2010年降水总量为133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不足1成。

全年雨日为125天;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为5天,日最大降水量为96.7毫米(6月8日)。

2010年日照时数为1534.0小时,同比常年偏少332.3小时;全年平均风速为2.1m/s,年极大风速16.6m/s(7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无霜期259天(3月11日至11月24日)。

表1 东西湖区2010年1~12月气温、降水、日照资料

 

平均气温(℃)

距平(℃)

最高气温(℃)

出现日期

最低气温(℃)

出现日期

总雨量(mm)

距平(%)

日照(h)

距平(h)

东西湖

16.6

-0.5

38.1

8月4日

-4.0

1月12日

12月16日

1337.9

2

1534.0

-332.3

  

     【水文】 东西湖因湖而名,因水而兴。

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等四条河流分别从南、西、北三面环绕区境而过。

汉江:

(又名汉水、襄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向东南入湖北自西向东南流经我区西南侧,经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

过境长度35.3公里,年平均过境水量为633.2亿立方米,常年有水。

每年4月以前水位一般在19米以下,5月以后逐渐抬高,至10月开始缓降。

近百年来最高水位30.97米(1998年汉江水口站),最低水位为15.8米。

良好的航道外有通江达海之利,内有优质的淡水可供饮用灌溉,是我区大旱年份唯一可靠的抗旱水源。

  府河:

(又名府澴河、涢水)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从源头灵官垭起,经随州自广水、安陆、云梦、应城、孝南、黄陂,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我区东北侧,经武汉市谌家矶注入长江,全长349公里,过境长度38.5公里。

澴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灵山,干流全长150.8公里。

流经大悟、孝昌、孝南,在孝南的卧龙与府河汇合称府澴河。

府河与澴河原来各分其流,府河流入汈汊湖,澴河下游分两条,一条由新沟南流入汉江,一条名沦河东流到捷径河由谌家矶入长江。

1959年,政府实施府澴河改道工程,将府河撇出汈汊湖,改由谌家矶入长江,澴河改入府河,从此府河、澴河成为同一水系。

改道工程全长83.8公里。

从黄江口经护子潭、卧龙潭至北泾咀与捷径河连,由谌家矶入长江。

府河流域面积为14769平方公里,河流沿线修建大中型水库27座和小型水库600多座,共拦截流域面积38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

最高水位32.76米(1968年7月16日隔蒲站),年平均过境水量为47.1亿方。

府河全靠上游降雨来水,洪枯水位相差悬殊,大旱年份则河水断流。

  汉北河:

是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人工河,1969—1970年兴修。

流域总面积为6304平方公里,西起天门万家台流经天门、汉川、应城、云梦,至本区新沟镇全长97.7公里,过本区境界7公里,经新沟闸入汉江,其支流沦河通过东山头闸入府河。

  沦河:

沦河为汉北河支流(原为府澴河支流)。

源起汉川民乐闸,经本区辛安渡、东山两场,通过东山头大闸下泄府河,全长15公里。

其水源受汉北河影响,最高水位29.98米(1998年8月8日东山头闸)。

它是本区主要的灌溉用水水源之一,其水源高低直接影响本区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

沿线建有46公里引水闸、43公里引水闸、49公里引水闸以及2座小型提水泵站。

  长江:

长江未过本区境界,但它的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汉江、府河水情,对防汛抗旱至关重要,根据长办水位资料,汉口每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7390亿立方米,在府河上游大旱无水下泄断流时,长江水位可倒灌府河缓解本区抗旱水源。

东西湖大堤内汇水面积470平方公里,年均产水量56306万立方米,由73条人工干支沟、3条内流河道、28个湖泊构成4大水系,经10座大型排灌水闸调控,水位稳定,生产、生活两便。

地下水有明显的承压特征,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净储量16.6亿立方米,日开采储量为300.71万吨。

二、文物古迹

【概述】东西湖区境内文物古迹有13处。

其中,发现的古代遗址11处,遗存古井1处,1958年兴建的大堤纪念碑1处。

[马投潭遗址] 位于吴家山北部,马投潭村西城隍台上,距区机关驻地2公里,1984年发现。

属晚期屈家岭文化至湖北龙山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4500~4000年。

遗址为一个6~8米的土墩,面积7600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

采集的石器有石片、磨制石斧、锛、凿等;陶器有三角形扁鼎足、柱状鼎足、豆足、高领罐口沿、卷沿罐口等,多为红褐陶,另有橙黄陶、红胎黑灰陶及黑陶、灰陶。

动物遗骨有鹿角、兽骨、野牛牙等。

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北宽85米,东西长90米。

[余家咀遗址] 位于柏泉农场园林大队余家咀坡地。

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1984年3月发现。

属晚期屈家岭文化至湖北龙山文化及商周时期遗存,距今约4000~3500年。

地表暴露遗物丰富,采集的石器有磨制石斧、石凿等,陶器有两缘向外卷起成突棱的扁平鼎足、鸭嘴状鼎足、圆柱状鼎足、矮豆圈足、折沿侈口罐口沿、兰纹缸片、泥质灰黑陶塔形盖钮、侈口卷沿小罐口沿、平折盆口沿、盉流等。

遗址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2.5米。

198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钥匙墩遗址] 位于柏泉农场东湖大队钥匙墩村。

距柏泉办事处驻地5.5公里,1984年发现。

属湖北龙山文化至西周时期遗存,距今约4000~3500年。

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中心在墩子西部,文化层厚1~2米。

采集的石器有石锛、石刀、大小石斧,陶器有夹砂红陶扁平鼎足、侧扁鼎足、泥质灰红陶平折沿盆口、薄胎陶片、夹砂红陶厚胎篮纹大缸片、厚胎篮纹坩埚片、厚胎四系敞口壶形器、厚胎矮圈足、绳纹鬲足、泥质红陶直豆把、泥质黑陶喇叭形豆把、泥质灰陶纺轮等。

198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泉古井] 位于柏泉农场月塘角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

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

“柏泉山在汉阳县西北。

山下有景德寺,寺有井,古柏根蟠其中。

”古井建于唐末宋初。

占地150平方米。

井台六角形,石砌,井栏为红沙石雕刻,井口内圆,直径70厘米,井身由青灰砖筑砌。

井深3.5米,水深3米,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美。

古井奇观历代地志均有记载。

《汉阳县志》载:

“相传禹植柏大别山(今龟山)头,根达柏泉井中,故名。

今土人淘井犹见树根二,状如双鲤,其泉对面涌出,如鱼嬉水,遇岁旱,犹是供数十村汲取。

”文人学士歌咏其事,代有佳作。

明永乐间汉阳县教谕赵弼有《柏泉》诗:

“影沁空霄玉鉴光,苔封石甃色苍苍,汲来数仞清泉水,犹带高林柏子香。

”;当地乡贤、清顺治进士、绍兴知府张三异有《柏井歌》等。

1989年和1997年两次维修。

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  位于将军路街东西湖大堤9公里处。

建于1958年7月1日。

占地28平方米,碑高6.5米,由12层花岗石砌筑。

碑身的顶部是一个金光闪闪的五角星图微,碑身两面用隶书刻有“东西湖大堤”五个大字。

碑座正面和两侧嵌有汉白玉浮雕。

正面浮雕以写实手法反映围垦大军取土筑堤的火热劳动场景,两侧采用农民画风格刻以农作果实和家禽牲畜浮雕,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碑座背面嵌以汉白玉,用隶书阴刻《东西湖大堤纪念碑文》。

1998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旅游景点

[西郊公园] 

(又名吴家山公园)位于区机关驻地吴家山街中部,原为山林。

公园始建于1999年。

占地2700亩(180公顷),海拔72.04米,为全区境内最高点。

与五环广场一道,构成东西湖区的文化休憩中心。

园内有30年以上乔木5万多株。

树木成荫,花繁叶茂,空气清爽,景色宜人。

山顶有一座解放前遗存的碉堡,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近年来,区政府投巨资拆除违规建筑,实施显山透绿工程,让吴家山旧貌换新颜。

从山下看,但见蓝天白云下,绿树红花掩映着亭台楼阁,曲径通幽。

从山上放眼四望,吴家山新城的雄姿美景尽收眼底。

[金银湖湿地公园] 

位于金银湖街金山大道金桥。

建于2001年,2007年被入选建设部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名单,占地1155亩(77公顷)。

这是一座以水生植物为主的自然生态郊野型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目前有植物品种188种,鸟类10余种,形成种群。

这里还是武汉市园林科研所水生植物引种和栽植的试验基地。

鲜花绿草、湖光荷影,美不胜收。

水面上,常年有沙鸥、白鹭等飞禽翔集。

倘若荡起双浆,泛舟湖上,投入蓝天碧水的怀抱,会让人忘掉一切烦恼,想起那过去的好时光。

[东方马城] 

位于东西湖区的东部——金银湖街,与江汉区相邻。

东方马城由香港东方神马集团控股的东方神马实业(武汉)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占地1500亩(100公顷)。

其核心项目——国际赛马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唯一马术与速度赛马训练基地,已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

东方马城涵盖体育赛马、旅游、商业和地产四大产业,包括国际赛马场、马会俱乐部、马术学校、神马乐园、五星级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高尚住宅小区、智能化写字楼、东方商业广场和汽车博览中心等十多个项目。

国际赛马场外圈是沙地跑道,内圈是草地跑道。

赛马场中央广场总面积达180亩(12公顷),可容纳数万观众。

赛马场拥有纯血马和各种赛马数百匹,每年“武汉赛马节”在此举行,每月举行数次日常赛事,极富刺激性和参与性。

神马乐园集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分为6个园区,包含赛马展览馆、名马观赏、马车巡游、骑马游乐、骑士俱乐部、马头湖垂钓、马术表演、休闲西餐等八大游乐项目,不但面向广大游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还将吸纳发展各类会员。

[武汉金银湖国际高尔夫球会会所]

位于金银湖街,与东方马城、武汉市人民会议中心毗邻,占地2500亩(166.67公顷),总投资1亿美元,是集会所、酒店、别墅群为一体的大型高尔夫度假村。

会所拥有18洞72杆国际竞赛型标准高尔夫球场。

球场由世界顶级高尔夫球手、英国尼克·法尔多先生设计。

球场内小丘蜿蜒起伏,树木悉心栽种,沙地及人工湖布局全依天然地势分布,既体现高尔夫运动的戏剧特色,又与天然景观相映衬,使球场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

球会设有30道高尔夫练习场,派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学员练习。

 [“四季吉祥”景区] 

慈惠“四季吉祥”景区是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带,位于东西湖区慈惠街。

景区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植物主题立意,其中的“夏榴”石榴红村乡村游最为市民所熟知。

由于地处武汉西郊的汉江之滨,景区在4个村的建筑、景观和绿化上注重突出荆风楚韵的汉楚文化内涵,“川西、湖北、徽派”三大民居建筑群让人耳目一新。

2008年,景区内举办的“端午龙舟节”、首届石榴节、蔬菜花卉盆景赶集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共吸引游客18.2万人次。

[柏泉古镇] 

位于柏泉办事处驻地,俗称茅庙集,形成于殷商时期,历经3000余年而不衰。

系盘龙城的姊妹市。

当年的柏泉山商贾云集,与盘龙屯兵城隔河相望。

古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

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现代哲学家张世英等名人皆出生柏泉。

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先机,柏泉古镇重振楚风汉韵。

三江航天集团投资13.5亿元,对78平方公里的柏泉农场实施整体规划建设。

通过拆除零散住宅,集中修建农民小区,节约90%以上的宅基地,从而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难题。

古镇背依万亩山林、面对4万亩(2666.7公顷)府河湿地景观和5000亩(333.4公顷)杜公湖湿地公园(2007年7月,被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

近观春花秋果、绿树红墙,远望沙鸥翔集、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景德寺]

位于柏泉农场月塘角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始建于唐末宋初,盛于明清,毁于抗日时期。

1949年,尚存几间破旧殿堂,1957年拆除后,其木料砖瓦被运到万子山修建小学。

该寺原名“金台寺”,宋景德年间翻修后更名“景德寺”。

寺庙依山而建,殿阁飞檐彩瓦,红墙朱楹,青砖条石为道,占地30亩(2公顷)。

是东西湖最早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2001年,经湖北省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方丈昌明大师发起,在其遗址重建。

占地约150亩(10公顷),耗资3000多万元。

2003年其主体工程竣工。

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泉天主堂] 

又称圣安多尼小修院,位于柏泉农场刘咀,距柏泉办事处驻地1.7公里。

由意大利传教士建于1840年,为武汉地区最早的教堂。

《郧襄属教史记略》载有建堂经过。

其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两座楼,各高20米,呈双十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