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949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费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费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费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费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费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费宏.docx

《费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费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费宏.docx

费宏

费宏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号健斋。

又号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

江西省铅山县福惠乡烈桥人,明朝状元,内阁首辅。

费宏自幼聪慧好学,13岁中信州府童子试“文元”,16岁中江西乡试“解元”,20岁中殿试“状元”,深受宪宗皇帝朱见深的赏识,把费宏留京任职。

生于明朝中叶的费宏,少年聪慧,有济世之练达才干。

仕途虽经曲折,然始终以高风亮节,与杨廷和、杨一清等人共治天下,深受君主、朝臣倚重,百姓称赞。

人物生平

  年少有为

  费宏十三岁中信州府童子试“文元”,十六岁中江西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春,费宏参加进士考试,中头名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时虚龄方二十岁,为明代最为年轻的状元翰林。

这年八月,成化帝去世,参加修纂《宪宗实录》,总裁、副总裁都推重费宏,放手让他负责。

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礼部考试的试官、主考官是阁臣、礼部尚书徐溥和汪宗伯,他们信任费宏,试卷的评定、上奏的文章都让费宏草拟,这一次,选拔了不少英才,受到人们的赞扬。

费宏虽年轻,但在从政的几年中,参与了大臣主持的政务,显示了他不仅有文才,而且娴于政理,办事练达。

弘治九年,为廷试执卷官。

不久,调左春坊左赞善。

从官阶看,与在翰林院一样,并不高,但翰林为清贵之府,赞善旨辅导太子之责,对官员品德、学问的要求很高,于此可见费宏在朝中时望之高。

  三次入阁

  皇帝又开始想起为他江山社稷操劳的费宏了。

这年夏天,皇帝问礼部尚书夏言说:

“不知费宏近况如何?

”夏言躬身回答道:

“身体还挺健康。

”第二天,下诏重新起用费宏,并派行人(行人司属官,供差遭出使)王献芝前去促行。

费宏在六月十五日冒着酷暑启程,并派人飞马上报朝廷。

皇帝非常高兴,回信写道:

“爱卿可以日夜兼程赶来,我等着见到你。

”七月,费宏到达京都,皇帝正行“斋居”(嘉靖帝信奉道教),派中使慰问。

费宏上奏给朝廷的奏章大都是当务之急的治国决策,皇帝看了更加高兴。

随即召费宏在便殿相见,言语中多安慰、嘉勉,还赐给费宏一颗“旧辅元臣”的银质印章。

从此,费宏每日到内阁上班,以备皇帝询问,案头需要批复的文件往往堆成小山,多次受命代皇帝祭祀先师孔子、帝社、帝稷,还蒙皇帝恩宠到西花园游玩。

每到一些新设的机构去,总是停下车辇询问有关情况,对众大臣的进退,朝廷大政的得失十分关心。

张璁、桂萼当政八年,打击报复,排斥异己,朝臣中门户之见甚深。

费宏复出,人们感到天下将欣欣向荣、太平盛世有望。

  守制复出

  弘治十二年,母亲余安人去世,费宏回乡治丧守孝,第二年父亲又去世。

守制期满(照规定三年,但实际上只有二年多),恰好朝中召修《通鉴纂要》,到弘治末年为官满九年,经过吏部考核,升为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朱厚照嗣位,参于修《孝宋实录》等,提拔为太常侍少卿,父母亦得封赠,又升为经筵日讲官、礼部右侍郎。

刚步入不惑之年,费宏已为王者师,官阶为正三品部堂大臣。

  入阁辅政

  当时,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擅权乱政,公卿百官在奸宦的淫威之下,噤若寒蝉,不敢吐气,而费宏并不把这些一时得势的歹徒放在眼里,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刘瑾败亡被诛后,他主持改正被刘瑾等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

费宏以敢于直言、勇于行动、办事得体,受到廷臣的敬重和信任。

内阁缺人时,内阁大臣杨廷和首推费宏,得到朝盲的赞同和皇帝的批准,武宗正德六年,费宏四十四岁,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与李东阳、杨廷和、梁储,同心辅政,共治天下,朝野交口称赞,深得人心。

  对抗宁王

  宁王朱宸濠嗣位后,先恢复原有的护卫,乘机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他结交上宠臣钱宁、兵部尚书陆完等人,想乘机谋复被夺的护卫、良田,并用万金遍结朝廷显贵,不少官员被收买,暗中许愿同意给他增丁添地,费宏却神情严正冷峻地说:

“听说他早就存有贰心,假如给他增添护卫,就会使他如虎添翼了。

”这下,费宏得罪了钱宁,还得罪了权重势大而又跋扈凶横的、封地在他家乡的藩王宸濠,以及与宸濠勾结的朝中官员。

护卫之事后,钱宁、宸濠勾结越紧,也就越加憎恨费宏。

钱宁甚至派人日夜在费宏门前窥视,总想找出费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才甘心。

几个月过去,他们在清正廉洁的费宏门外一点东西也没有捞到,但贼心不死,多方勾结,上下乱窜,钱宁老在正德帝面前说费宏的坏活,并与心怀鬼胎、早就觊觎其相位的入人沆瀣一气。

御史余珊弹劾费宏的从弟费寀不应留在翰林,并归罪费宏,攻击数落费宏。

一天,忽然圣上有旨责怪费宏,在这种情况下,费宏只有引咎辞职。

正德五年入阁三年多的费宏奉旨致仕,费寀也被罢免南归。

  费宏离京后,宸濠的同党派人跟在费宏回老家的船后。

船到山东临清一带,派去的亡命之徒放火烧了费宏的船,费宏回到家中,朱宸濠又唆使费宏家乡一些恶棍地痞,偷了费宏家的东西,烧了他的家,甚至毁坏费宏的祖坟。

为了人身安全,费宏携家带口到另外一座城池避难,宸濠狗急跳墙,又出钱资助一帮坏人装成盗贼攻城,绑架了费宏的哥哥和弟弟。

哥哥竟被杀死。

这帮家伙也知国法难容,索兴公然为盗。

巡抚孙公向朝廷请求派兵,才剿灭了这帮乌合之众,维护了地方的安定。

之后,宸濠果然在正德十四年起兵谋反。

他忘不了仇人费宏,一起兵就派数十骑去逮费宏。

结果被地方官刘清源率领的部队打败。

有人劝费宏躲一下,费宏不同意,与费寀打算组织义兵。

这时佥都御史王守仁正在赣南,下令调集分驻各地的人马,进攻宸濠的老巢南昌。

在各府县军队集中时,费宏为他们出谋划策,并派人间道给王守仁送去自己对军事部署的意见,终于打败了宸濠。

王守仁想把费宏的功劳上报朝廷,费宏婉言谢绝。

御史谢源、伍希濡到王守仁军中记功,了解到这些情况,没有通过王守仁就将费宏、费寀在这次平叛中的功劳上奏朝廷,说:

“当初宸濠想扩大护卫的时候,费宏、费寀就态度鲜明地阻止,并且预测到今天的情形,等到宸濠起兵谋反,费宏马上飞书上报,与讨伐的将领共同商定用兵之法。

”后来,大臣们纷纷上书,争相请皇帝召见起用费宏。

当时因皇上正南巡,未及处理。

朱厚熜即位才十天,就降旨起用费宏和费寀,并派赵屿去催促费宏快快回朝。

到了京都,敕封少保,仍为阁臣,并赐蟒衣、玉带,同时因平定宸濠的功劳,特将费宏返故里船上烧去的东西如数赐给。

费寀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担当首辅

  在嘉靖初年(1522年)“议大礼”事件中,首辅杨廷和同阁臣蒋冕、毛纪合力与皇帝争持不下,费宏的看法虽同杨廷和等一致,作为阁臣他也在论疏上署名,可不同于杨廷和顽强地坚持己见,使嘉靖帝难以接受。

皇帝看出他们四人中态度有差别,认为费宏不错,等到嘉靖三年二月,杨廷和致仕,费宏进吏部尚书被任为首辅。

四月,蒋冕、毛纪也因“议大礼”而离职回乡。

他只因受国厚恩,未忍立即离去。

正直的廷臣由于见费宏在朝而人心安定。

  费宏为人正直和顺,对后辈爱护提携,受到入们的尊敬。

嘉靖帝也很尊宠他。

一次,嘉靖帝还御制律诗,命辑倡和诗集,皇帝亲自在费宏名字前面署上官衔:

“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

”这引起在“议大礼”中与当时阁臣杨廷和等作对的张璁、桂萼的嫉妒。

他二人自恃“议大礼”之功,常常勾结起来在皇帝面前诋毁费宏,甚至数次在奏章上诋骂他。

嘉靖帝虽是抚慰费宏,但始终对张璁、桂萼二人没有一句责怪之语。

费宏于是坚决要求致仕。

嘉靖六年,费宏二次入阁近六年后离京返乡。

这时,他的儿子懋贤刚考中进士不久,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土,而庶吉土当时人们称之为“储相”——储存在那里的内阁相位的接班人。

懋贤也坚决要求回乡侍养,不要这锦绣前程。

因为凭费宏的和顺、机敏、练达,斗不过张璁、桂萼,可见皇帝的天平已倾斜了,故而决心远离吉凶难测的政冶漩涡。

  费宏是六年二月辞的官,到了十月份,张璁就以尚书、大学士身份入了内阁。

过了一年,桂萼也入了内阁。

于此可见费宏的二次出阁,完全是嘉靖帝为他二人入阁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张璁、桂萼进入内阁,张璁并曾一度成为首辅,位尊权重,但在正直的朝臣和正统的士大夫心目中,他们是一伙投机取巧的无耻小人。

他们植党营私,罗织罪名,打击他人,更激起朝臣们的反感,后来连嘉靖帝也觉察到他们太过分了,由不满到厌恶。

先是桂萼于嘉靖十年致仕,病死。

到嘉靖十四年四月,张璁也离开内阁。

  不幸去世

  由于年老体弱,积劳成疾,费宏脾病复发了,但他仍抱病处理国家大事,没有丝毫的懈怠。

这时正碰上宫中启祥宫完工。

皇帝要祭祀祖先,费宏在内殿侍奉皇帝,后来又陪着在钦安殿举行庆典。

皇帝让费宏到皇宫后苑观赏,从右边门出宫已是傍晚时分,薄暮的无际透射出几缕晚霞,夕阳照在后苑的花木、宫殿之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这美丽让入惊诧,又让人感叹人生易老,时光飞逝。

费宏轻叹一口气,拉一拉衣袖,顿觉这夜晚寒气逼人。

他只喝了一点酒,几乎是没怎么吃饭,就上床休息了。

准知这竟是费宏的长眠?

!

费宏去了。

“俄而伏枕长逝”,说明他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天是十月十九日。

从他第三次入阁起算,他在宫中主持国家大事仅仅只有三个多月啊。

费宏正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为朝廷尽忠效力,即是生病了也不颐惜自己的身体,如今只能留下遗憾了……

  费宏从二十岁进入仕途至六十八岁逝世,历经三朝,两次致仕,三次入阁,辅佐两朝达十年,为官三十余年。

虽屡遭谗言,或被贬,或被疏远,或被重用,始终是勤勤恳恳,忠心不贰。

他两次主持礼部考试,一次应天乡试,四次为廷试读卷官,门生半天下,虽位至首辅,富贵己极,却一直崇尚节俭,食不兼味,除官服外,很少用丝织品。

在他身上还可见到世代为农的家庭烙印。

作为师从孔子、孟子的一代风雅大儒,其坎坷的一生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他是历史在明代中期贡献给我们的一位杰出的封建政冶家。

  费宏居家时,开挖惠济渠,建筑新成坝,讲学含珠山,造福桑梓。

费宏工诗善文,著有《鹅湖摘稿》二十卷,以及《湖东集》、《宸章集录》、《遗德录》、《惭愕录》等若干卷。

另有徐阶、刘同升编《费文宪集选要》七卷,存于《四库全书》中。

死后谥文宪,归葬故里铅山横林。

  费宏无疾而终,享年68岁。

世宗皇帝闻讣,念费宏忠心为国,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乃有功老臣,遂赐费宏为太保,辍朝一日,亲自制谕三道祭文,率三品以上官员至费府悼念。

并派宰相夏言护送灵柩返归费宏故里,按九千岁礼仪敕葬。

  费宏葬地建筑由工部负责营造,计有牌坊、华表、石人、石马、石羊、石狮、石虎等,墓碑镌刻“诰授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赐文宪公费宏墓”。

作品集

次邃庵西涯两公先帝忌辰悲感倡和之韵

伤心垂矢与和弓,此日哀思九宇同。

花压玉栏应厌世,鸟依金粟自呼风。

物资干始疑天坠,忧切丰亨在日中。

禁苑久叨供奉职,至今泪血洒残红。

南吏侍罗圭峰考满赴京至良乡以折臂乞归中批

咫尺论心恨未能,蓟门南望睇空凝。

忧时定复添华发,医国真应属折肱。

归喜冬檐支睡枕,行当霜路蹴层冰。

欲知诸老拳拳意,不减韩翁惜孔丞。

十二日早发良乡复雨

出郭朝来正喜晴,通宵飞雨又纵横。

泥污厚土干何日,雷殷秋山怒未平。

老马识途空有志,寒蝉抱叶欲无声。

云师尔罪真难赦,何敢常韬日月明。

雪中崇之送麻姑一尊谢以前韵

醒眼寒窗对白虚,马军夜值卧瓶初。

呼童旋觅团脐蟹,谋妇方烹巨口鱼。

蕉叶浅斟能稍稍,梅花开放正疏疏。

心交久矣醇醪醉,岂必旴泉味有余。

谢姜宽送芋子

芋魁相送满筠笼,应念冰盘苜蓿空。

此日蹲鸱真损惠,当年黄独漫哀穷。

蒸时不厌葫芦烂,煨处还思榾柮红。

自是菜根滋味好,万钱谁复羡王公。

食梅

夏木阴阴雨气寒,半黄肥颗摘林端。

齿输赤子先扌弃软,眉为苍生故自攒。

调剂功微惭玉铉,赐沾恩重忆金盘。

一株留取当阶树,嬴得花时索笑看。

送张凤翔归番禺

南海三年别,东风万里归。

梦随池草变,行逐岭云飞。

宿处檠犹短,唫边笔屡挥。

遗珠吾不惜,转眼试春衣。

暮春即事

小艇看山罢,归来日已昏。

机舂趁晚急,渔火集滩喧。

听树知秋意,观星认帝垣。

缘江谙小径,步屧到柴门。

看雨

春深才得雨,晏坐忽宽忧。

红见宫花润,青知陇麦抽。

涸才𢋫辙鲋,晴漫唤林鸠。

欲动清宵酌,檐声恐遂收。

即事

扶栋初成屋,为园旋筑墙。

看山嫌树密,傍砌觉花香。

蝶翅明如画,莺声巧似簧。

春光不相负,何必滞他乡。

观涨

云气吞山尽,江流带雨浑。

喜晴临野岸,观涨验沙痕。

拘束无官府,追思有弟昆。

孤舟横渡口,归憩欲黄昏。

雨中理菊书示星士徐东井

久雨门难出,荒庭日易晡。

竹繁教略洗,花亸欲频扶。

迂拙真何用,幽閒且自娱。

过从有佳客,无酒亦须沽。

忆至乐楼花竹其一

楼景专林壑,春归客未归。

几多巢鷇长,无数楹花飞。

笋尚侵阶出,梅应得雨肥。

秪须催酿秫,到日赏芳菲。

忆至乐楼花竹其二

草阁依清樾,牙签插架齐。

平生有閒癖,未老得幽栖。

题竹诗堪赋,听莺酒可携。

从人争凤沼,我正忆龙溪。

雨霁

雨霁郊原润,春深景物妍。

暖云低覆树,流水漫成川。

径草碧如剪,槛花红欲燃。

呼童理耕稼,生计在农田。

听雨

听雨门常闭,看云枕自欹。

閒愁喧燕语,浪喜飏蛛丝。

润气侵书帙,浮埃满砚池。

连朝亲药裹,无兴复吟诗。

游山庄偶书庄后有泉出石窍四时不绝欲名石泉别墅

长夏浑无事,山庄漫一游。

柴门迎犬吠,樵径突归牛。

云物清溪浅,风光碧树稠。

石泉尤可爱,滴滴绕阶流。

禫祭谒陵和匏庵方石二先生赠行韵

锦树芳尘送晚飔,长途酒盏未容辞。

豪吟自觉貂难续,奉引真惭马滥骑。

山翠空濛多雨后,川光潋滟欲冰时。

五云深处频回首,前辈多情有赠诗。

送陆庶子令弟下第南还用吴匏庵韵

退鹢南飞趁晚风,休将形迹论穷通。

玉还荆国犹堪宝,瑟向齐门岂未工。

捧日自应怀冀北,看云谁复忆江东。

陆家兄弟今犹古,预识他年事业同。

赠王古直

一别霞城知几年,故人多住凤楼前。

怀归每笑依刘客,乘兴还登忆戴船。

老去无财非病也,閒来有酒即欣然。

诗能自古穷如此,看取吟囊满壁悬。

送兴化王太守分得封字

一麾远守闽中郡,何日重闻阙下钟。

本为睢阳聊屈黯,应知渤海即还龚。

春庭草色埋三木,夜卷书声蔼四封。

儒吏名家真不忝,士民私幸属鋾镕。

雪中次东坡韵

冻合寒林噪暮鸦,川无游艇陆无车。

幻成海国蓬山景,飞尽天门瑞木花。

独拥渔蓑思钓叟,浅斟羔酒属豪家。

梁园谁受相如简,短赋初成手几叉。

次韵答娄诚善先生见赠

春来深慕浴沂贤,野外寻芳亸玉鞭。

细柳拂衣浓带露,好山迎客淡生烟。

多惭青史曾无补,一卧沧江巳有年。

心事傍人浑未解,谩誇题柱笔如椽。

陪都宪简公宿叫岩寺因次其旧题韵

春风拂面散轻阴,信宿禅房会此心。

客思祗应孤雁得,交情大胜碧潭深。

云根穿水孤能立,宰木凌霜老更禁。

抚景相看多感慨,浩歌随意辄成音。

次丘公韵题周璘秀才书屋

林泉乐事属专门,殷屋涛声午枕喧。

身似虚舟宁有患,事如春梦了无痕。

池随晴雨频消长,山与云烟自吐吞。

已结渔樵成逸侣,石床频坐亦微温。

苦雨

今年春雨疑天漏,十日都无一日晴。

游处每劳持具出,梦回常厌打窗声。

照泥犹自愁星点,仰瓦何当罪月行。

真宰怜民应上诉,须留馀沥佐秋成。

九日赠人韵

重阳丛菊雨中开,篱下行吟日几回。

老圃秋香人独醉,夕山佳气鸟飞来。

登高旧许君能赋,斗健应偕客举杯。

闻道南阳泉石好,何时载酒更徘徊。

和马侍读秋雨吟

客边今雨坐谁同,㒔倚秋轩咏晚风。

池镜浅涵云影白,檐绅低映菊花红。

更筹乱耳凭鸡报,霜信侵衣有雁通。

偪侧最怜南北巷,闷怀全露短笺中。

经筵遇雨衣尽湿时方大雩喜而有作三月二十二日

讲殿今年此日开,小阍宣唤众官来。

春衣冒雨何须惜,旱陇祈天正可哀。

云护綵屏龙蜿蟺,风萦香鼎鹤毰毸。

微臣一字曾无补,也向官筵醉饱回。

又用韵寄奉伯父大人

拂衣还入海鸥群,野趣傍人未许分。

霜后疏篱开晚菊,雨馀深洞驻閒云。

新篘白酒时时醉,别院清香细细焚。

老眼天留看胜事,芝兰庭下蔼奇芬。

和赵侍御煎茶韵呈巡按陈崇之

凭探箬笼出先春,敲臼仍呼隔竹人。

火拟丹烧分进退,泉将符调别新陈。

对花任杀风前景,当药能醒醉后神。

客至莫愁疲捧盌,生平清味最相亲。

过仪真吕水部祖邦以诗送别用韵答之

旅泊谁嫌度堰迟,旧交真乐胜新知。

曹经何逊曾游处,诗逼唐人最盛时。

信有瑶琚报桃李,祗将憔悴对姜姬。

无由得遂云龙愿,笥箧当开慰所思。

送大参胡大声

一函千里贺龙飞,佩取重金下玉墀。

夕饮每当冰合处,冬行却喜雪飘时。

扁舟秪载桐江月,匹马还寻岘首碑。

便道庭趍应不忝,家传清德畏人知。

送杨太守恭莆之常州府

青年美誉动班行,蚤出郎曹绾郡章。

柳拂熊车春问俗,帘垂燕寝昼凝香。

诛求最缓豳农苦,抚字谁知汉吏良。

极目秋空鸿雁度,天书早晚即徵黄。

送都给事王文哲奉命祭告南海便道归东筦省亲

百神受职逢新主,万里乘槎到海湄。

事异碧鸡烦汉使,祠临黄木见唐碑。

鳌波翠涌春流外,乌綵红看晓沐时。

几度瞻云今最便,谏垣应讶缀班迟。

题名山草亭送户部侍郎王公民望致仕归华容和守溪韵

城南归路踏平芜,望入明山兴不孤。

篱菊开迟应待玉,沙鸥睡稳亦忘吾。

风流可续睢阳会,烟景谁争贺鉴湖。

圣主恩深廊庙远,先忧一念未应无。

寄致仕司空李公时雍次韵

风潭百顷木千章,老向林泉喜欲狂。

湍急不妨鸥泛稳,花残应笑蝶飞忙。

独醒忍断杯中物,无病閒抄肘后方。

犹有愿丰心未了,每逢邻叟问耕桑。

徐殿读舜和宿庆寿寺中用前韵戏简

容膝斋庐翠压低,笔床茶灶也堪携。

为邻恨不仍居左,乐国何缘却怨西。

僧供每分敲韵钵,佛灯堪伴校书藜。

怀人咫尺成千里,迎跸还期马首齐。

初谒泰陵

春夜西陵拜谒初,恍如前日候宫车。

尧仁未拭苍生泪,舜孝何惭太史书。

寂寂云峰扶飨殿,娟娟月涧绕斋庐。

如闻铁马常沾汗,凭藉威灵尚有馀。

予既以诗赠邦振北潭学士谓其四弟亦欲一诗乃和前韵赠之

昆季文章总大方,风潭佳处有书堂。

眼中帽影愁坡陇,梦里鸿声度野塘。

北海神鹍看速化,南山雾豹且深藏。

归来夏课应忙甚,黄入槐花树几行。

送杨太常正夫归蜀省其尊翁少保留耕先生次太宰邃庵杨公韵其一

咫尺天颜许暂违,臣忠子孝本同归。

瑞虹亭旧开华宴,濯锦江清舞彩衣。

喜信远凭双鹊报,乡心先逐白云飞。

门迎笑语真堪画,老大全胜玉带围。

送杨太常正夫归蜀省其尊翁少保留耕先生次太宰邃庵杨公韵其二

此行人羡是登仙,蜀道从来似上天。

汉代家声推石奋,王家世誉数僧虔。

梦依北极常千里,诗补南陔可一篇。

所至苍生烦问喘,归来宣室岂虚延。

和子和弟冬至谒长陵

汉庙衣冠拂旧埃,节祠常遣百官来。

云间玉座依稀见,月下金铺次第开。

叠嶂岚浮青拥䯻,古松阴重绿生苔。

文谟武烈真无愧,万里燕台接凤台。

奉答西涯翁二首其一

襟度休休发兴长,衣痕在眼自淋浪。

望依北斗天垣近,坐爱东村夜色凉。

霜竹种成凡几个,早梅吟罢有馀香。

远游莫忆当年赋,大老惟因住帝乡。

奉答西涯翁二首其二

路入荆溪兴愈长,钓游随处是沧浪。

春藏别坞花迎客,暑隔孤亭竹送凉。

蜀阜有碑当健笔,苏园无橘噀残香。

西归每作扁舟梦,恨不从公老此乡。

午睡觉回文一首

明窗一枕午涛舂,适意閒来睡眼慵。

清瀹茗芽春焙细,便床筠簟夏敷重。

城高过雨闻疏点,野阔垂云接远峰。

行径绕池秋向晓,鸣蝉几树绿阴浓。

再和閒斋韵其一

空谷高人独掩扉,一时山水尽含晖。

遗荣剩得幽栖乐,仿古犹嫌胜会稀。

饮可称仙不知醉,诗如有癖欲忘机。

深杯对酒频烧烛,坐上轻寒透祫衣。

再和閒斋韵其二

手栽花竹绕山扉,坐阅朝阳更夕晖。

架上古书经眼熟,世间尘务到心稀。

菉薋不入骚人室,杞菊能充晏岁饥。

只恐林泉难久恋,好贤还为赋缁衣。

谢见素林公撰至乐楼记用其旧见寄韵

草阁难招花外车,但从落日见樵渔。

庭心有橘谁为颂,墙角多蕉可学书。

农事未谙犹砚食,仙丹须炼且楼居。

山房乞取坡翁记,奎璧光华夜有馀。

田园杂兴回文用弋阳令杨云凤韵其一

苔垣写遍几行斜,癖句多愁鸟与花。

梅云路残销屐蜡,竹风吟罢岸巾纱。

灰燃夜鼎翻汤蟹,日射晨窗缀室蜗。

开眼醉馀诗兴遣,雷喧过耳厌声华。

田园杂兴回文用弋阳令杨云凤韵其二

游春晚兴适西庄,砚涤深池墨渍香。

麰野杂花间倚杖,竹园分笋嫩盈筐。

畴平遍插秧丛绿,雨苦嫌多水潦黄。

幽静每谈农甚乐,悠怀远慕上歌唐。

閒中和见素旧寄韵

安步真应可当车,不妨踪迹混耕渔。

风前细撚花枝嗅,霜后閒将柿叶书。

陶叟白莲难入社,杜陵赤甲可迁居。

欲消长日惟诗酒,饮兴吟情颇有馀。

南郊分献仍得东字

牲帛分方礼数同,石坛高峙帝丘东。

人传碧海无波久,我觉神仙有路通。

老柏阴深低印月,祥烟缭绕远随风。

频年趋走承恩地,感极深惭赋未工。

柴埠津

一声两声牛背笛,三只四只渔人舟。

江村风景描难就,倚杖閒行古渡头。

箱房后丛竹抽简甚多内直房候朝与司徒孙公谈种竹事公诵其在吏部郎署咏竹因次其韵

新竹春来日渐添,清阴翠色满疏帘。

此君每见难抛却,不觉孤亭日转檐。

睡起

习閒成懒百无功,尘事难侵世累空。

睡起呼童向篱落,菊花枝上捉青虫。

木亭发后用前韵寄之其一

目随帆影入云中,路出湖山东复东。

无限风光供指点,冰为溪水玉为峰。

木亭发后用前韵寄之其二

吟社同推老作家,珍函题处字如鸦。

一尊未尽淹留兴,秋晚方看菊有花。

木亭发后用前韵寄之其三

剥后还教硕果存,阳和渐次满乾坤。

何曾老悖真堪啸,漫有□□到子孙。

喜雪用禁体二十韵

同云初黯黯,冻雨忽纤纤。

历乱先投瓦,霏微巧入帘。

不缘风自舞,时有霰相兼。

贪赏衣从湿,矜奇手自拈。

当坳偏厚积,洒壁每虚黏。

赑奰悬朱闼,轻盈压画檐。

竹俄封翠节,松忽变苍髯。

四野疑无路,群峰未没尖。

儿痴愁遽止,老怯恐无厌。

瀹茗资清苦,侵床减黑甜。

履穿妨近步,台迥眩遐瞻。

纵得幽人爱,还遭俗子嫌。

穷阎皆罢市,达道竟遭扻。

耸处肩将合,谈时口似钳。

腐儒良独喜,丰稔此能占。

麦必连云秀,蝗今入地潜。

袁门甘暂闭,墨突异常黔。

挟册光堪映,论诗禁最严。

苦唫毫屡秃,剧饮酒须添。

白战惭前辈,馀膏亦可沾。

送徐舜和使高丽十六韵

圣泽沾殊域,贤劳属近臣。

卷书辞翠幄,持节出丹宸。

恩饯来浮蚁,宫袍赐瑞麟。

赤心知报国,素志不谋身。

四牡遵涂急,三韩引领频。

华夷元共主,符命此更新。

驿路千山晓,王正万里春。

鳖桥成幻语,鸭绿是通津。

举国郊迎日,诸曹伴馆辰。

龙须专晏席,鹘舞乐嘉宾。

赋手看前辈,词峰詟远人。

端卿名久著,原父博无伦。

首夏应旋旆,同官每望尘。

神功烦纪录,帝学待敷陈。

屋舟为润人钱宗玉作

身世悠悠水上萍,高人栖泊傍岩扃。

浮生甫里从无宅,择胜坡翁别有亭。

意匠经营殊雀舫,心机忘尽对鸥汀。

推篷小酌江天碧,下碇遥连海屿青。

岂必侵星游别渚,不妨撑月吸波泠。

鲎帆隐隐当窗起,鱼艇飘飘倚槛停。

雨洒春波檐欲没,潮回秋浦酒初醒。

危樯飐浪吾何恐,击棹成讴客喜听。

京洛尘缨思一濯,长风借便可扬舲。

得邸报有异闻感而有作

百年异事骇初闻,反袂开缄老眼昏。

太史岂应侵谏职,寒儒自欲报君恩。

骊龙颔逆难遭睡,虎豹关严枉叫阍。

但使有光争日月,不惭无力正乾坤。

妖蟆寸铁心何苦,骏马千金骨仅存。

烈士殉名元可丧,佞人多巧舌空扪。

唐科讵愧刘蕡策,楚些须招屈子魂。

事定盖棺真不朽,声缘忧国竟须吞。

干将在狱犹冲斗,砥柱当流少遏奔。

文运盛衰关世运,长歌写罢不堪论。

送阁老熊峰石公祭告泰山阙里

一函香帛出彤墀,东祀亲烦阁老斋。

七十二君封禅地,百千万世帝王师。

新朝望秩遵虞典,故国牲牢忆汉祠。

祝册御名劳自署,华原使传已先驰。

颂声远播怀柔后,道化孚昭感格时。

登望杜陵游甚壮,低回迁史去何迟。

秦碑细剔莓苔字,周桧徐攀雨露枝。

秘迹未缘窥玉牒,遗音如或听金丝。

长途记述诗偏富,盛礼遭逢兴亦奇。

青简裁成须大手,銮坡翘首数归期。

送吴克温南归其一

都人望春信,顽阴尚凝寒。

白日惨无光,污泥几时乾。

有客束书卷,仓忙出长安。

问之笑不答,但云报恩难。

无由絷马足,把袂徒相看。

浮云亦易散,离筵勿辛酸。

今朝且痛饮,别后仍加餐。

送吴克温南归其二

池头五彩凤,刷羽恒自诧。

醴泉始肯饮,腐鼠胡能跨。

不效燕雀群,相随入朱厦。

儿童怪其然,弯弓共弹射。

山中有高梧,栖老亦閒暇。

朝阳光景新,览德看复下。

腊八日省牲

腊神方遇八,长至屡踰九。

郊禋重省视,臣职在奔走。

轩车薄暮出,落日正当酉。

归鸦自南来,阵阵集官柳。

城闉钥未合,阍吏谨迎候。

月弦此初上,仰认是何宿。

彷佛胃昴间,如弓适盈彀。

骑队间篝灯,平沙快驰骤。

天门俯而人,咫尺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