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730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

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今亡亦死亡:

(2)宜多应者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上使外将兵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

(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

(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

失期,法皆斩。

(或: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

答:

10.C;(2分)

11.庄公回答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

12.示例:

“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共2分。

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着《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

顾炎武,明末清初着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

“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3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

(4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不蔓不枝枝

(4)陶后鲜有闻鲜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

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二)9

(1)多

(2)洗涤(3)长枝节(4)很少10

(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1.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2.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

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

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14分)

【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

与楚人期

战于泓

之阳。

楚人济

泓而来。

有司

复曰:

“请迨

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

“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

,未毕陈

,有司复曰: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

“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宋公:

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期:

约定时日。

泓:

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济:

过河。

有司:

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迨:

趁着。

既:

尽,完了。

陈:

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3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二、(14分)10.(2分)

(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11.(3分)C(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4分)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示例一:

鲁庄公“不鄙”。

(1分),理由合理得2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4.(2分)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

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

“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

一人得之,万夫敛手。

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高祖顾谓群臣曰:

“今日畋,乐乎?

”世长对曰:

“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

”高祖色变,既而笑曰:

“狂态发耶?

”对曰:

“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

“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

何雕丽之若是也!

”高祖曰:

“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

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

”对曰:

“臣实不知。

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

若是陛下所造。

诚非所宜!

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当此时,亦以为足。

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

①畋:

打猎②倾宫鹿台:

高耸的宫殿和楼台。

鹿台:

纣王所修的台。

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

?

?

?

?

?

?

?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

?

?

?

?

?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4分)

A.遂笑而释之?

?

?

?

?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

?

?

?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

?

既克,公问其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